白水
-
音樂
三種關於「表演藝術」的演奏實踐
以筆者所參與的這二場音樂會而言,恰好囊括了三位最受矚目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林昭亮、夏漢。同時二天都維持胡乃元打前鋒、林昭亮居中、夏漢(Gil Shaham)壓軸的上台序。也許這可能是基於來者是客的考量,不過兩場演出都不約而同有「漸入佳境」的表現。
-
音樂
趨於「和諧」的室內之音
在南部全場以室内樂演出,竟能如此叫座,有一部分的聽衆大槪是為了一睹馬友友的風采而來,然而這場演奏會的曲目絶非馬友友、林昭亮或其他演奏家的獨角戲,它是一場強調分工合作,彼此協調到最後形成一體,充分考驗團隊精神的音樂會。
-
音樂
一場後現代的中西古典夢
《梨園幽夢》看來應會是「東方主義」的產物,卻是那麼正宗中國,也是那麼正宗法國。對於一位長期思考、觀察西方觀看中國、中國觀看西方的人而言,是一個多層次的經驗。
-
戲劇
何處是香格里拉?
對於「什麼是香格里拉」的討論,大可至哲學命題小可至個人生命觀照。在議題上的普遍性、共通性是引發共鳴的好基石。可惜的是,在敘事舖排的過程中,似乎陷入迷霧森林,有大篇幅的場面在「刻劃」人心情感的失落,反而使焦點失落而流於自溺自傷的濫情語句中。
-
名家訪談
用身體練習歌唱 訪長笛家葛洛夫
瑞士籍長笛家葛洛夫(Peter-Lukas Graf),音樂兼容德法派之長,他的教學法及唱片,向來被長笛學生奉為範本,近年來並以指揮家與長笛家身分活躍於歐洲樂壇。本刊特於其五月訪台主持大師班及獨奏會期間,進行了一次難得的訪談。
-
台前幕後
戲弄眞假之間
同樣是刻劃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東施眼裡出西施》不只呈現表面的光怪陸離、男歡女愛,更藉由「戲中有戲,戲外也有戲」的方式,企圖在表相與内裡、真實與虛假等極端之間遊走。
-
台前幕後
虛擬神話的浪漫序曲
縱使太陽神話是虛擬的,梁志民架構起簡明的故事動線,希望藉由豐富多變的歌曲和舞蹈,營造出浪漫抒情的基調。因為,劇場不必是現實生活的寫實版本,可以有觀照,但是,應該存在一段適當的美學距離。
-
台前幕後
大家作伙組劇團
「演多了別人的戲,總會想演自己的戲。」同為演員出身的郎祖筠與趙自強不約而同地有這樣的想法。於是呼朋引伴,郎祖筠找來了春暉集團總經理陳俊榮,趙自強則集合了李永豐與賴聲川,分別成立了「春禾」與「如果」劇團,來實現累積多年的舞台夢。在六月,更不約而同地展現他們第一次非凡的風采。
-
音樂
傑出的成長印記
自九七年獲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而崛起於台灣樂壇的嚴俊傑,去年由師大附中轉往德國漢諾威深造,近期返台演出。從樂曲詮釋、技巧和音樂表現各方面,「少年俊傑」呈現了日趨成熟的成長痕跡。
-
戲曲
期待一片健康的「台灣本色」
原著作者在小說中,對於清朝以至於日據時代的農民抗爭,存著是一種悲憫的心,在控拆之中,是深沉而無奈的嘆息。如今戲劇將「悲憫」化成了「悲情」,把「控訴」加溫成了「揭竿起義」,為了農民、為了土地,頭可斷、血可淌,這種「鼓吹革命」的無情,觀衆難道不覺得熟悉嗎?
-
戲曲
從實驗累積成果
「舞蹈異人世界Part II」跳脫舞蹈空間舞團過去一人編舞的經營方向,不同創作人的舞作讓舞團的作品風格趨向多樣化。三位舞者出身的創作者,顯然對身體的展現特別感興趣,舞台表現卻各有看法。
-
舞蹈
舞出時間的意象之美
此次《光臨時間廊》和以往最大的差異在於作品風格的統一性,如不看節目單,還真會以為整晚的演出是出自一個編舞者之手。
-
回想與回響 Echo
渡海之後,只有悲歌?
《刺桐花開》與《台灣,我的母親》已為歌仔戲編演近代台灣故事留下足跡履痕,更勇敢地躍向台灣歌仔現代戲的創發。欲由傳統戲曲的搬演程式過渡到現代戲曲的表現,也許還需要更多藝術工作者的投入,才能為兩者濟渡造橋。
-
台前幕後
叩問生死,輪迴如夢
在故事中,人們有時做著夢;這些夢裡,人們有時說著故事。有時候,故事聽起來像是故事;有時候,你幾乎無法分辨眞與僞。睽違國立藝術學院學期製作已有十年之久的賴聲川,此次執導之《如夢之夢》,無論形式與內容,都是台灣劇場中少見的。
-
台灣
五月古典,大師聚首
近年來愈來愈重視亞洲音樂發展的小提琴家林昭亮,今年終於實現了他的承諾,再度回到台灣舉辦世紀音樂盛會「第二屆國際巨星音樂節」。和一九九七年首屆音樂會比較,這次集合十數位重量級藝人的陣容,所排出的組合及曲目,連在國際樂壇都很少見。除了台北場次,將前往高雄、苗栗做巡迴演出,預計將在全台掀起一陣古典巨星風潮。
-
座談會
傳統與現代的鞦韆,情感交錯的試煉
由台北市現代戲曲文敎協會主辦的「《鞦韆架》首演即時劇評座談會」,邀集來自劇場實務界、文化評論界、音樂界及學界等多位學者專家,針對安徽黃梅戲劇院抵台演出的新編戲《鞦韆架》,進行一場創作者與評論者之間的對話。
-
表演賦比興
王墨林,這是你的責任
王墨林: 台灣劇場界,越來越難玩了。 最近常聽到這一類的話,在觀衆席裡。不好玩。前衛的不前衛,古典的不古典,跨界的一團混亂。想感動,又哭不出來。哭了又被人家笑低級,而會哭也是因爲看到舞台上正在演,就想到自己的不知道想到哪裡去了。 敍事戲劇沒有命題。肢體表演沒有系統。觀衆到底要看什麼? 有人就想到十五年前當時並不覺得那麼偉大但是現在想起來有那麼偉大的「小劇場運動」。現在多麼貧血。沒有出路。很多人這麼說。很多十五年前被運動過的人這麼說。 台灣小劇場死了,你說。王墨林說。 可是只是因爲死了一個田啓元你就悲觀嗎?還是田啓元的死正好死在台灣小劇場的死呢?──與其死的好,不如死的巧──那麼以台灣現代劇場史的眼光,是不是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都是虛幻的已經成爲襯托墨綠色的田啓元肖像的那一頁白紙? 這是你決定關掉「身體氣象館」的理由嗎?在田啓元死後五年,你能播報的台灣劇場氣象都只是小民小眼的小風小雨。沒有預吿性。比田啓元悲壯的是,身體氣象館要死,還找了你的老友,霜田誠二和那一票表演藝術者陪葬。在中正二分局的那兩個晚上,有人吃紙,有人吃泥巴,展現了胃的強大消化力──比起來,裸體很無聊。 霜田誠二。他先看雙手,手掌緊握又放鬆。重複幾次。宣吿一種無聊的等待開始。從隨身CD 和小喇叭裡放音樂。他從褲子口袋裡拿出湯匙,魔術師的表情出現在他臉上。把湯匙叉開,一根變二根。觀衆笑了。收進口袋,再掏出撲克牌,把撲克牌叉開,一張變二張。收進口袋去,再掏出手上緊握不知是什麼,突然發出警報響聲。左右手再來一次。脫衣服。握住巨根像握警報器一樣,觀衆看不出那是什麼,走向觀衆,展示那「看不見」。走回原點,換上無袖黑色汗衫和黑色運動短褲。原地跑步,上半身上下搖擺,臉上露出支撑不下去粗大的身體再勞動下去的表情。那一頭白髮。記得第一次看到他,第一次你請他來的時候,八年前,他的頭髮還是黑的。 接下來就很神奇。 他拿出一個雞蛋,對著一個玻璃杯,集中精力,然後把蛋敲進杯子的邊緣。剛好卡進一半而蛋沒有破。他再拿起另外一個蛋,同樣集中,再把蛋敲進去──兩個蛋的高度竟然一模一樣。重複。他拿起杯子,喝掉蛋白,把蛋黃吐出來,吐在蛋殼裡,用膠
-
現象視察
舊瓶.新酒.量產化
從國內近年來「舊戲重演」的現象中所透露出的訊息,其實是一種逐步制度化、商業化的跡象。換言之,目前國內具有「定目型態」的「重製公演」,是在爲其具有「商業性質」的「長期演出」作前導,目的在先行吸收、培養穩定支持的觀衆群,也方便劇團對於長遠經營的規畫。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歲末初春的時節,「中央」氣象局三天兩頭發布冷鋒來襲,「民意」氣象站報吿的溫度,却是high得熱呼呼。 就那陣子,草莽的刺桐種在國家劇院,一羣人翼護著期待花開,繁茂如昔。
-
台前幕後
歌舞尋覓桃花源
爲了做一齣屬於台灣的歌舞劇,表演工作坊一切力求完美。「做戲不只是要去強調題材的特殊或是隨著風氣而走,而是在心裡早已存著一個好戲的標準。」因此丁乃箏以做最好戲的準備,全力要到達心中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