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光臨時間廊》和以往最大的差異在於作品風格的統一性,如不看節目單,還真會以為整晚的演出是出自一個編舞者之手。
三十舞蹈劇場《光臨時間廊》
4月20〜23日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時間和空間原本無形無相,但因爲「人」的生活而被設限、規劃出可計數及對比的物質空間。康德說:「我思故我在」,時間及空間因有「我」而存在;佛經亦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也可作爲比喻「時間」因人而若虛若實的抽象意識。
然而跳脫出人的世界,將視野拉開到宇宙太空來觀察,則時間、空間是渾然一體、無始無終,亦虛亦實的。因此,希冀透過有形的肢體與動作來呈現「時間」這樣一個抽象的主題,確實是一大考驗。
舞作有如結構完整的文章
三十舞蹈劇場透過合作,也就是由多人合編一主題的方式,編作《光臨時間廊》。普遍來講,由幾個人合作發表的舞作,往往會呈現風格各自獨立、相容不易的特質。而此次三十舞蹈劇場能表現出如此的統一性,唯有依賴編作者間密切的溝通磋商,方能達成共識,進而產生默契。更重要的,應該是因爲她們年齡相仿,接受的教育及生活體驗、背景均相去不遠,方能達到質地的交融。
節目從〈啓程,楔子〉到結尾,不同落段設計的「時間廊」有如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迴廊〉中,白色的時間精靈象徵時間或生命的純淨,在最後的〈時間廊〉片段中又再度出現,搖著呼啦圈的紅衣女子以顏色象徵寓意,將時間精靈轉化爲生命力量的來源。呼啦圈的轉動,令人聯想到藏人手持旋轉的祈禱輪,象徵生命的生生不息;圓圈及無數的旋轉呈現了時間的無始無終,深刻地引喻出主題。俏皮的舞群則使冷峻的作品不陷入乏味。
整齣《光臨時間廊》散發著美國七、八〇年代後現代舞蹈的味道,強調以純動作來顯示主題,沒有人文式的邏輯及戲劇性的情節,回歸藝術的純粹性。其有如不鏽鋼般「冷」與「酷」的肢體語言,也相當程度反映出現代科技文明所帶來的物質性冷硬特質。
影像與舞者互動豐富劇場效果
作品五段中唯一稍具戲劇性及人文式表達的,則屬〈憶廊〉這一部分。兩位舞者的互動、門內與門外的意象,顯示出相對性或一體兩面或多面,兩人關係是男女之間或親情,端看觀者如何看待。投射在牆壁上的舞者與現場舞者的相互呼應、對照;黑白的影像所形成時空的距離虛、實相間,充分豐富了劇場效果。
舞者陳鴻秋戲劇性的演出,在整晚冷峻的風格中凸顯出不同的質地,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在最後一段〈時間廊〉中重覆出現,一道道門關起來的過程,有如片段時間(記憶)的回溯,整體編舞的構思細膩完善。
唯一印象較不深刻的是段落是〈光之廊〉,同樣的有著「冷」與「酷」的特質,舞台上拉出來的白線,有不錯的舞台效果,但在運用表現上卻未能滿足觀衆的期待,殊爲可惜。
文字|郭美香 舞蹈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