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
-
音樂
老將與新手的失衡演出
郎朗在樂曲開頭的音色與力度的變化做得十分細膩而多彩。 但是這種細膩層次,似乎隨著樂曲推移也逐漸單薄,似乎雙方面對偌大空間, 彼此搭配的力道拿捏還沒個譜,音響的均衡並不令人滿意。
-
音樂
鋼琴與樂團的夢幻對決
第一樂章結束在鋼琴最高音域演奏出主題動機的變化型,清亮、如迴音排列的 d-e-c三個音組成的碎小音群,如銀鈴般飄揚在空氣中,聽到這樣了不起的音色, 若非對鋼琴的特性有相當的經驗與體會,要在這個音域彈出既輕且清的 碎小音群並使其超乎樂團的音色與音量,完全像是另一個空間的聲音。
-
深度藝談
我是園丁,也是花園裡的花
我常常告訴學生,當我們在演出時,存在的「我」常常是兩個或三個,有一位詩人曾說: 「我的呼吸、我的熱情,在夜深、沈靜的夜晚裡都休息了,我獨自在花園,我是花園的園 丁,也是那花園裡的花。」
-
現象視察
第六種官能的心靈接觸
視障者劉懋璋、劉懋瑩兄弟雖然是第一次參加小劇場的演出,置身在以「觀」衆為演出對象的劇場舞台上,他們對於身為演員的自覺,卻是深刻而別具哲思的。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這些人,走進黑洞。
2001《黑洞》,排戲筆記。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台灣命運唱同調
近年來的選戰,台語歌總是各候選人必唱的競選歌曲,遙想二、三十年前,台語是一種不能在中小學說的語言,台語歌更是難以在電視上聽到的歌。台語歌謠自日治時代以降,經過不同執政者的打壓,終於在二十世紀末鹹魚翻身,然而隨著本土意識的興起,成為象徵台灣文化的重要圖騰之一。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個歌仔戲家族的榮耀
七〇年代,在政府鼓吹本土意識的風潮下,歌仔戲經過幾十年來政府刻意壓制與邊緣化後,從地方的野台登上了金碧輝煌的國家劇院,在這些崛起自外台的歌仔戲班中,明華園是刻意被政府培養成象徵本土文化的政治圖騰,而他們的劇、影、視通吃的際遇,更是令許多同為來自外台歌仔戲班的同行欣羨不已。
-
現象視察
這回,我們開始玩真的!
在新年度扶植計畫開始時,我們仍舊關心這一年來入選團隊的評鑑結果與過程:其成果評鑑能否反映於未來的申請評選?文建會是否能承擔與支持這次的評鑑團隊?今年的評鑑是否能篩檢出台灣目前的表演藝術生態現象與問題?
-
音樂
以永恆姿態浴在時間流動
即使他的速度與其他樂手有所齟齬,卻平添即興的逸趣與刺激。這種馬戲團式的炫技是凡格羅夫演出風格的一部分,他說不上高挑的身材,略微蓬鬆的長褲,有點滑稽的臉孔,如果加上一頂帽子和一撮鬍子,活脫就是個卓別林。
-
音樂
醇音沉甕.五十彌新
雅納傑克弦樂組曲中的阿勒曼舞曲,省略了低音聲部後,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與中提琴的聲音,迴盪在音樂廳的偌大空間忽然變得如此地清新動聽,尤其他們非常善於運用空間所營造的色澤,讓具舞蹈形式的節奏更為流暢優美。
-
戲劇
失落的荒謬感
關於《等待狗頭》的問題,或許並不在於導演或演員是否掌握了文本的關鍵細節,而在於這個時代社會的急躁冒進,讓我們失去了感受荒謬的能力。
-
回想與回響 Echo
「日本梁家輝」的美臀
「東京 鷹」拋棄精雕細琢的傳統日本舞台美學,遊走於通俗劇場與舞台表演的模糊界限,表演的元素豐富而多元,在笑料之外,不忘呈現陽剛的肢體表現,引起本地觀衆的共鳴。
-
里程碑 Milestone
昔人今已遠,典型在夙昔
胡少安是傳統京劇全盛期的代稱,周正榮的精神風貌是新舊世代交替間對藝術的堅持,兩人各自站在不同的文化思潮轉折點上,彰顯著各自的意義。年輕一輩的高蕙蘭,則在台灣文化變遷的程途上留下了深刻印記,見證了台灣京劇自家的氣質。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運籌帷幄、合縱連橫
策展人從構思展演主題、挑選創作團隊、到安排活動流程,對集合性、系列性的藝文活動進行規劃與運作。深度的主題企畫、廣泛的資源結合、豐富的藝術形式表現,是策展能力的理想指標。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咱們旅行去
咱們旅行去,自東徂西,尋找不思議的國。 萬里長城,中國。泰姬碼哈陵,印度。金字塔,埃及。比薩斜塔,義大利。尼加拉瓜瀑布,加拿大。復活節島之巨人石像,智利。大峽谷,美國。廣裘,嫵媚,魅惑,理性,壯麗,懸疑,雄偉。歷史遺蹟,自然洪流。可思議?不思議? 迷惑的旅程,黯然返鄉。赫然驚覺,身處「不思議的國」。
-
台前幕後
搭乘夢境之床去旅行
如果你愛跳舞,一個輕輕轉身都是舞動;如果你是生活的舞者,便無處不可轉身飛舞。姚淑芬以「床」為舞台,捕捉現實與夢境之間孤寂與愛慾。
-
演出評論 Review
追蹤命案,線索自在劇名中
Amadeus轉換成《莫札特謀殺案》,寄意所在也從音樂神童的命運轉移到天才音樂家的命案。《莫》劇的改編之舉,仿如把合唱改為齊唱,雖令筆者難以苟同,呈現嫉妒在基督教社會的心理機制仍動人心弦。
-
演出評論 Review
活力有餘,生動不足
用四重奏的四部弦樂器來表達作曲家腦中雄壯的音響畫面,確實難度頗高,也是體力與意志力的考驗。哈根弦樂四重奏演出的配合默契非常好,可是各聲部間仍存在著音量對比的老問題還無法突破,雄厚低音部對比不出亮麗、多彩的中、高音聲部,也有些許強弱上的解讀稍覺彆扭。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萬花筒中觀看巴赫的作曲奧秘
在巨大音樂廳中,以演奏會用的大鋼琴所彈出的聲音與音效,雖然音量與力度都強烈許多,然而,原本親密「貼近」的感受和氣氛,可能失色許多。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就是要挑戰「異想天開」!
正和龍應台局長就任即將屆滿兩年以來的工作過程一樣,單從今年九月來看,台北市文化局便有率先完成國內第一座國際藝術村、公開招標西門町紅樓戲院的委託經營、著手重新規劃台北市北門古蹟附近的交通環境,以及完成第一屆國際詩歌藝術節等諸多文化活動與建設。每天瀏覽平面媒體上琳瑯滿目的市政報導,對映龍應台頭頂上的「媒體光環」,居處文化主流邊陲的表演藝術界,或許對台北市文化局文化施政的落實,多少會因較高遠的期待,而特別感到陌生。 從零到有,困難重重 從今年官辦台北藝術節的流標,第一屆亞太文化之都文化博覽會的匆匆落幕,和去年底台北藝術節「圓環走唱系列」活動因執行單位與客家歌手陳永淘之間的爭議與誤會看來,台北市文化局所主辦的表演藝術類相關活動,似乎總有和表演藝術界「不太投契」的隔閡存在。反觀今年舉辦的國際兒童偶戲節,以及許多透過文化局補助的例如「北投藝術節」、「萬華新藝象」與南港、信義區的「台北新茶鄕」和「影巷大街」等社區文化活動,顯然文化局仍是著眼較多數的觀衆市場,偏重「普及市民」的執行概念。如果我們大膽質疑,這些博覽會式的文化活動,究竟能對台北的文化藝術,有些什麼樣的累積?龍應台第一個反應是搖搖頭,然後表示:「以文化局從零開始的工作進度來看,現在看累積並不公平。」 整個文化局的工作進程,幾乎是「從零到有」地開始。龍應台以一座工廠從建立廠房、購買機器、訓練員工、包裝產品和行銷宣傳的作業進度,來比喻目前的台北市文化局只不過才剛剛開始營運,員工的訓練尙未完足,更遑論包裝行銷的推動,如何討論累積?再加上缺乏文化著眼的法規,爲了招募適合的文化行政人才,她於去年八月提議的文化人才晉用法規,到現在也還躺在立法院裡;即使旗下有近一百五十名的員工,如要理想達成所有的文化建設,沒日沒夜地加班,四年的文化局長任期根本不夠。也許不談「累積」,龍應台強調所有的活動規畫,其實背後都有「佈局」;然而政治因素的變動,誰又能給予政治承諾,實踐這用心良苦的「佈局」規畫呢?龍應台感嘆地說:「文化局長的任期應該當個十年!」 本土化可以等於國際化 以今年九月剛落幕的「國際詩歌藝術節」爲例。現今華人都會之間的競爭,日趨劇烈,幾乎每個都會都在加強自己的國際競爭力,未來五十年、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