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仲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五:節慶
應景也要很特別 或歌或舞好不熱鬧
因應年節,各大樂團也多會推出特別的節目共襄盛舉。我們可以看到在跨/新年音樂會與新春音樂會中,有「舞」有「歌」,或熱鬧或懷舊,讓音樂廳中的氣氛與平常的嚴謹氛圍絕對不同。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六:樂團合作
破除門戶 團隊合作創新局
新樂季中出現了一個難得的現象,就是各團隊的聯手演出國樂團與戲曲團隊合作,或是交響樂團與國樂團聯手,最令人矚目的是NSO與北市交合作的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對於樂迷來說,能躬逢其盛在一次音樂會中同時欣賞台北兩大交響樂團的聯演,實屬難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0
呂紹嘉 讓廿世紀音樂站上台灣舞台
注目焦點一 曾經贏得法國貝桑頌、義大利佩卓地和荷蘭孔德拉辛指揮首獎,並先後出任德國萊茵愛樂交響樂團、科布倫茲市立歌劇院以及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是台灣指揮在國際成就最高的一位。在眾所期盼下回台擔任NSO音樂總監,為NSO音樂總監懸缺數年的困境劃上句點。 注目焦點二 在二○一○/一一樂季的規劃中,除了演出愛樂者熟悉的經典之作外,更導入大量台灣首次演出的廿世紀重要作品,並且精心將兩者設計在同一場音樂會中。在享受耳熟能詳的音樂之餘,也有機會聽見新的聲音、提高眼界。 注目焦點三 國內樂壇首創「呂紹嘉時間」,親自由音樂總監主講、與談並且請音樂家現場演出,讓觀眾在欣賞音樂會之前,能對演出曲目及時代背景等,增添更多知性上的理解與感受。 五年的音樂總監任期,將為NSO提升至什麼樣的水平、為國內交響樂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讓我們拭目以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一:專訪NSO新任總監
呂紹嘉:希望走較深、較遠,但不見得好走的路
呂紹嘉,這個令台灣驕傲的名字,在眾所期盼中,終於在去年首肯,接掌NSO音樂總監一職。他的就任,不僅為樂團提振不少士氣,精心規劃的新樂季更為交響樂的欣賞注入一股「新」的潮流。在開季音樂會登場之際,藉由本篇專訪,呂紹嘉將與樂迷們暢言他的計畫、期望,並分享他的音樂觀。
-
特別企畫 Feature
鄉愁的起點,離散的情懷
八○年代初期,政府提出了「眷村改建方案」,大部分在戰後初期因陋就簡搭建而成的眷村面臨拆遷在即的命運,因而使得許多具有眷村第二代身分的作家「鄉愁乍然湧現」,遂抱持著「辭鄉」的心情為家園「作傳」。這也就是為什麼齊邦媛教授會一再強調:眷村文學是眷村作家繼承了父執輩的鄉愁、其後在自己的土地上「二度辭鄉」的產物。
-
專題
挑戰每一次不可能的任務
我和許博允的工作性質雖然大不相同,但在「伺候」藝術家這件事上,卻有許多交集。三十多年來,許先生憑著個人魅力與意志力,成功說服許多「大牌」藝術家來台,過程備極艱辛。而我有幸幫他們分擔許多「瑣事」,也算是為台灣的文化觀光盡一分心力。
-
專題
周書毅 龍山夜市 品嚐精采古早味
身為七年級生的優秀舞者,同時也是編舞家的周書毅,看著他清瘦的外型,彷若以為他與美食關係無多,但其實舌尖底下,他對於飲食品味有著細膩深刻的體會,這回且讓周書毅擔任領頭嚮導,帶著我們遊覽他再熟悉不過的龍山寺夜市。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極簡建築達人
陸希傑 呈現事物本質的 減法設計
陸希傑小檔案 英國AA建築聯盟碩士,回國後成立CJ STUDIO,從事建築及室內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等相關研究開發。以「減法設計」著稱,代表作品有國聯飯店等。2003年則成立個人家具家飾品牌:shichieh lu系列,目前已推出極簡風格白色系的「袖子」系列茶具。 在台灣首將空間設計導向「減法設計」的建築師陸希傑,曾以如撕紙般的開口型體運用在國聯飯店的空間;及將牆面的磁磚拆除後、再用水粉泥光上漆當成壁紙的方式,設計自己的工作室,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相對於室內裝潢中總是以貼添增補的設計為主,他的「減法設計」在強調極簡風格的設計作品中,自成一派。 將生活經驗轉為具機能及趣味的設計 陸希傑多半是將日常生活的經驗轉化成兼具機能及趣味的設計,像是早期從撕裂一張紙,來思索室內與室外的關係:是否只經由一面牆來界定空間分野。最近,他則在新竹的住宅案中,嘗試以「等高線」的概念:繪製等高線時會將所有等同高度(事物)連成一圈,將家具與樑柱、牆面融為空間的同一元素。陸希傑解釋道,「因為我希望能將住家所需的生活機能,全部放置在同一水平、且自然地融入空間,而不是外加、放在空間之上」。他同時也以接近圓弧的線條取代傳統筆直方正的格局,使得該住宅空間更為純粹簡單。 如此化繁為簡、將機能融入型體的操作方式,也經常能在他所設計的商業空間中見到。像是極具代表性的竇騰璜與張李玉菁概念店「WUM」,他將店內的「跳舞衣架」量體放到最大,成為空間的主體結構,同時也承載了收納的功能。另外,在設計Aēsop的誠品店時,他也將書店的元素:深色書架植入店內,設計了八百個宛如書架的空格當成陳列櫃,使得商店不僅融入整體環境,並自然地與周遭環境產生對話。 設計嘗試呈現事物的本質 「不論商空或是住宅,我都在嘗試呈現事物的本質」,陸希傑認為,室內設計往往會將機能與裝飾分開思考,外加上許多繁複的物件在空間內,最後很容易流於裝飾過度。而現在流行的極簡風格,又多半流於白色量體、乾淨素雅的空間,太過一致,讓人覺得缺乏了思考或是與環境對話的關係。「一個隱藏門邊框的設計,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我們將住家的設計,退回到居住本質: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鈴木忠志導演直擊 以日本的「下半身」驚艷世界
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去年初應台北藝術大學之邀訪台,以「在全球化當中文化是什麼?」進行演講,提出以「動物性的能源」改造劇場與世界,引起一陣旋風。同時也為今年《酒神》訪台演出先行勘查國家戲劇院場地的鈴木大師,也接受本刊的訪問,本刊特地邀請對熟悉日本劇場運動脈絡、一直著力於身體與劇場思考的身體氣象館創辦者、資深舞/劇評人、現任牯嶺街小劇場藝術總監王墨林,為本刊向大師提問對談。透過王墨林的提問,我們得以釐清大師的創作出發點與對身體表演的思考重心。
-
專題
李宜錦 簡單優雅驚艷樂壇
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故鄉室內樂團一員的小提琴家李宜錦,充滿了溫柔婉約的氣質,在台上以精湛琴藝征服聽眾耳朵的她,優雅簡單的表演造型更是讓人目不轉睛。正式演出服雖因配合樂團整體多以黑色為主,但擅於搭配的她總能以巧思變化出新穎面貌。正值新婚的她,上台因演奏不能戴耳環,但總不忘戴上老公送的項鍊,她甜蜜一笑:「因為這讓我有安心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高低潮交錯的戲劇人生
高英軒:影像表演,不能太過「努力」!
他花了很大的力氣在蒐集、整理自己的表演方法。高英軒笑說,後來發現:「早期我拍電視劇,我是在演給現場的工作人員看,現場有反應,我就會很高興,但是,如此一來,我投射出去的能量,就太多了,自然會和其他演員格格不入。」後來他調整演法,在《一年之初》裡,他的演出變得節制而俐落許多。
-
藝號人物 People 致力彈奏當代作品的鋼琴家
林佳靜:要與作曲家共同寫下歷史
她十歲即為了拜師學琴而遠赴維也納,再歷經美國、瑞士等三地不同的文化薰陶與人生階段,在甜美外表下,林佳靜有著青年音樂家們少見的開闊格局。台灣觀眾幾乎每年都可聽到她的演出,但在這些音樂會曲目中,觀眾們又看到多少她豐富的面貌呢?去年年底走馬代打由史耐德指揮的理查.史特勞斯《戲謔曲》,今年一開春又將與國家交響樂團越洋至星馬演出馬水龍的《關渡隨想曲》,林佳靜在繁忙的演出中,與讀者分享她的音樂與生活。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導演說話 「我要先愛上演員,觀眾才會愛!」
電影《一年之初》的導演鄭有傑,在片中用了大量的劇場演員,甚至劇本的創作靈感,也是因為看了劇場表演激發出來的,鄭有傑說明他的選角原則:「如果我喜歡,觀眾才會喜歡,我要先愛上演員,觀眾才會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如夢之夢》顧香蘭到《色,戒》第二女主角
朱芷瑩:第一個鏡頭,永遠不是我最好的表演
「我的表現是越來越好的,因為我必須有第一次失敗的經驗,才知道第二次該怎麼迅速的、猛烈的進步。」朱芷瑩說,因此有導演說她:「是個Take得越多,演得越好的演員」但拍得越多,底片、場租就要花得更多,當然無法無限制地磨戲,她苦笑說:「我這種特質,對控制預算的製片而言,應該會很痛苦,很想把我敲昏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幸運展星途,但是…
莫子儀:以後想待的地方,還是劇場
這幾年,持續的作品露出,以及加入經紀公司,讓莫子儀擁有比別人更多選擇影像演出的機會,但他說,還是比較喜歡在劇場工作:「我一直覺得自己是演員,一個劇場出身的演員。我願意參與不同媒介的演出,但我的所學跟以後想繼續待的地方,都是劇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要讓人看見「好演員,這裡就有!」
黃健瑋:當演員,就要像蝙蝠俠
遊走於劇場與電影兩種媒介,「我沒有什麼調適的問題」黃健瑋說。他直率地表示:「專業演員這件事在台灣還不成立。」但即便無法撼動整體產業「不把表演當專業工作」的態度,黃健瑋認為自己和其他同輩演員能做的,「就是演示一種表演格調,把一種表演的標準呈現出來,告訴別人:好演員,這裡也有。」
-
一本藝術經
董俊良 以藝術讓科技更完整
喜愛音樂的多普達總裁董俊良,不止將自家手機產品結合莫札特桌布與鈴聲,讓科技展現出藝術面,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更是絃音不斷;他與兒子一起上小提琴課,發覺音樂讓小孩子學會專注,自己也透過這個發現,也深刻體會到專注成就一件事情的美好與可貴。
-
專題
盛鑑 與紅酒一起華麗冒險
曾是《慾望城國》裡讓吳興國被亂箭射死的仇人之子;也是《閻羅夢》中的力拔山河的西楚霸王及文弱憂鬱的李後主;更還是經典荒謬劇作《等待果陀》中的流浪漢;以及前衛新戲《水滸傳》中,九個男主角之一。這些精采的演出經驗,讓盛鑑的表演張力益發精準,看他演出,或許觀眾們也能相比為與豐富美酒的一次相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當我遇上兩廳院
雷驤:二十年,看見表演藝術環境的流變
二十年回瞰,最大的感受,是看見國內表演藝術環境的大幅改變。 廿年前,台北的音樂展演場所大概只有國際學社、三軍球場、實踐堂、中山堂,如今大多已拆掉或改建。那時的中山堂空調噪音嘈雜難以解決,演奏會偶爾才舉辦;國際學社規模較小;三軍球場寬闊得多,也比較重要,美國費城管絃樂團首次來台就在那裡表演。 樂器的來源和場地一樣有限。記得《功學月刊》的主編一度有意邀請鋼琴大師魯賓斯坦來本地演出,卻無法如願,原因就在於少了一架「名琴」,台灣所能找到最好的鋼琴是演奏會用的YAMAHA,但是大師「沒有聽過YAMAHA」魯賓斯坦的秘書是這麼回絕的,那一封回拒信給原原本本刊到了月刊上。「沒聽過」當然並非事實,以往國際音樂家赴遠東演出,東京是首要據點,必然要造訪東京 YAMAHA HALL;真正原因大概是世界級音樂家都和名琴簽了約,不便使用他牌樂器。不過,當年台北排不上亞洲巡迴的考慮名單,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個故事,今天大概很難想像:名鋼琴家藤田梓辦了一場音樂會,曲目中列出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gard Grieg,1843-1907)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現場卻不見管絃樂團;當年雖有省交,藤田女士卻選擇了播放音樂系學生練習專用、類似卡拉OK的伴奏帶,可以想見二十年前的匱乏。 廿歲的兩廳院可以做得更好:首先,表演空間的主體應該是觀眾與表演本身,觀眾也是構成整體的元素,這從服務人員的態度就能清楚地感受出來。其次,兩廳院除提供表演空間外,應發揮更廣闊的影響力,將表演藝術的文化氣氛延續到生活,這一點可向日本的美秀美術館看齊,他們從交通到衣食各項細節,都在實踐「永續」的概念。最後,兩廳院是長久的文化據點,對於演出紀錄的保存,除了累積,還可更有效率地運用、推廣;既然花力氣辦了節目,也提供影音資料借閱,不妨提高節目錄影品質,讓舞台影像的變化豐富些。 再說回多年前那幅畫面。光彩奪目的藤田女士隻身坐在偌大的舞台上,每彈到音階下行時禮服滑下肩頭,她又趁著音階上行時順勢將禮服扶起。葛利格那首協奏曲的鋼琴與管絃樂要在第一秒同時開場,開場瞬間,藤田女士的鋼琴與伴奏帶的合奏竟然分秒不差,我至今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前陣子我再度到國家音樂廳欣賞一場演奏會,中場時服務人員引了位有年紀的婦人到我身邊的座位,那婦人氣質出
-
一本藝術經
柯錫杰的快門暢活
「比起攝影,如果早一步接觸舞蹈,我定是個舞者。」柯錫杰笑說自己有舞者的細胞,聽到佛朗明哥音樂,他會自編自跳。一旁的舞蹈家妻子樊潔兮生動描述:「有次我們在紐約看西班牙舞表演,看完後,他一邊下地鐵樓梯,一邊雙手平舉,比出佛朗明哥手勢,車站裡的黑人還跟他對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