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人生 向「最好的夥伴致敬」
許芳宜「Salute」 為自己與年輕舞者而作暌違三年,我們終於再度能在劇院舞台上看到許芳宜。九月下旬演出的「Salute」,除了有她編創的雙人舞《我心我行》、為多國年輕舞者而編的Interweave,她也將親自演出兩齣舞碼,並邀得英國編舞家馬利芬特夫妻共舞。年過四十,仍能在台上精湛起舞,許芳宜說:「這次『Salute』就是要跟我最好的夥伴致敬。」她笑笑地往胸口比畫,職業舞者完熟的財富都在這裡了。
暌違三年,我們終於再度能在劇院舞台上看到許芳宜。九月下旬演出的「Salute」,除了有她編創的雙人舞《我心我行》、為多國年輕舞者而編的Interweave,她也將親自演出兩齣舞碼,並邀得英國編舞家馬利芬特夫妻共舞。年過四十,仍能在台上精湛起舞,許芳宜說:「這次『Salute』就是要跟我最好的夥伴致敬。」她笑笑地往胸口比畫,職業舞者完熟的財富都在這裡了。
《台北筆記》是日本編導平田織佐「2020東京奧運」國際戲劇創作計畫的第一步,他以一九九四年的《東京筆記》為本,結合在地演員,重新編導製作。故事發生在台北某間美術館中,許多世界名畫因歐洲的戰爭被送到此處,而有一家人相約在此碰面,同時各種人物來去,如同平田其他的劇作,是一個充滿日常對話與微妙人物關係的作品。
從改編布萊希特劇本的《MACKIE,踹共沒?》到挑戰同性愛情的《斷袖》,一心戲劇團讓觀眾見識到歌仔戲的無限可能。今年他們與德裔法籍歌劇導演盧卡斯.漢柏合作,演出改編自法國喜劇泰斗馬里伏《愛情與偶然狂想曲》的《啾咪!愛咋》,故事敘述兩位素未謀面的貴族男女,被家人所迫必須相親,卻各自決定要與自家僕人交換身分前往赴約,誤會大了、愛情卻近了。典型的歐洲喜劇,將如何翻轉出台式趣味?
「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是「JPG擊樂實驗室」的系列節目之一,由擊樂家鄭雅心與張育瑛組成的「那娜擊樂二重奏」與作曲家邱浩源、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劇場導演李銘宸的跨界合作。節目概念來自生活中的聽覺經驗,將一些平時被忽略或習以為常的聲響轉化為演奏出的音樂,或加以複製、模擬、創造,進而帶來不同的聯想。
經過一年的沉潛整修,臺灣戲曲中心將自十月份起以「2017亞太傳統藝術節」正式開幕,之前先在小表演廳推出數檔好戲吸引觀眾目光,包括頗受好評的「小劇場.大夢想」第四屆演出,還有人力飛行劇團的《櫻桃園2047》。前者包含林桂如與動見体劇團全新創作《狂起》,後者則延續導演黎煥雄對契訶夫的關注,討論演員與生活中的表演。
「邱罔舍」是流傳已久的台灣民間故事,這位「頗具盛名」的「敗家子」,將在擅演胡撇仔戲的金枝演社手中,翻轉出怎樣不同的面貌?「這是關於一個現代歌仔戲團,要搬演一齣邱罔舍的戲。」金枝導演王榮裕提示了新戲的故事設定與舞台設計基調,他邀來資深劇作家紀蔚然一起合作,諧擬了許多經典戲劇片段,紀蔚然也使用他最為擅長的話中有話、言外有意、妙語如珠的台詞,戲說台灣傳奇故事。
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的創立者畢勤爵士,雖非音樂科班出身,但對藝術的熱愛卻讓他一頭栽進兩個世紀交會間的黃金年代,先後創立了倫敦愛樂與皇家愛樂,畢勤為音樂付出了一生心力。而後續接任的首席指揮,則將皇家愛樂一路帶上世界名團之列。九月再度訪台,樂團將在尼爾森指揮下,演出兩場東西方經典曲目。
擁有兩百廿一年輝煌歷史的捷克愛樂,在暌違十年後將再度造訪台灣,在知名捷克指揮家阿爾特里赫特領軍下,將帶來捷克民族樂派的經典之作:史麥塔納交響詩《我的祖國》中的三個樂章與德弗札克《新世界》交響曲,讓台灣樂迷近身聆賞原汁原味、充滿波西米亞澎湃熱情的民族情感與浪漫情懷。
臺北藝術大學一年一度的藝術盛會「關渡藝術節」將於十月登場,以「匯聚」為主題,邀集歐亞藝術團隊參與,呈現「亞洲藝術能量的匯聚、新生代藝術家的綻放、大師風采與國際間的傳承與交流」三大主軸,透過精采的演出與相關活動,將與在地互動連結,激盪藝術對話。
生於佛朗明哥世家、熟知佛朗明哥歷史與技巧脈絡的巨星級舞者卡勒凡,將帶著他備受矚目的舞作《黃金時代》於九月份首度造訪台灣。《黃金時代》是向廿世紀初佛朗明哥鼎盛時期致敬,但並非重現往日榮光,對卡勒凡而言,突破、跨界、交融、開創是他對這段歷史的理解,也是他在佛朗明哥中的創作主軸與信仰,於是他將佛朗明哥的「傳統」一一打破,為的是接近在佛朗明哥在生成之時,那吸取多方養分、不設限、勇於突破的質樸活力。
「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展覽的三件錄像裝置借用了多重的影像生產形式,以及相互對應的敘事關係,創造出拼組式的複雜整體。許家維取用與工研所生產線相關的歷史檔案,結合當代人熟悉的空拍影像、3D動畫、傳統膠卷影片檔案等,使得歷史景象片段再現。他重新以當代的虛構性敘事結構,闡釋在人類集體記憶中殘存、卻模糊、變異、且持續消亡中的歷史烙印。
桃園市文化局官方主辦的「鐵玫瑰劇場」自二○一二年開辦至今,六年來已有口皆碑,廣納各種藝文表演、廣邀全台優秀團隊參與其間。今年,鐵玫瑰不只在桃園展演中心「鐵玫瑰劇場」內綻放,位於中正路上另一端的「桃園光影文化館」演藝廳也一同開花,在相對小型的表演場地中,到訪的親子觀眾、大人小孩,都能在此一同感受較大型劇場更為親密、貼近、細膩的現場演出魅力。
編舞家羅文瑾以其一貫對存在主義的關注,交出了新作《深淵》。舞名看似沉重,但她急急否認了這個說法:「『深淵』是人的本性,人出生之前待在黑暗的子宮,那也是深淵,深淵可以是庇護港,也可以是想逃離的所在。」「我喜歡一句話,形容傷心時『我的心裡裂出了一個深淵』,我想,深淵藏在每個人的心底。」 在舞台呈現上,懸掛的白色橡皮圈編織而成的繩索上,吊掛著白色衣物,強烈的視覺效果壓縮了六名舞者的行動空間,舞台地板也以可移動的棧板塑造出不穩固的移動狀態,創造出充滿張力的人物關係,不僅呈現深淵的窄仄、不安,也呼應了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所說的:「人是一根繫在動物和超人之間的繩子。也就是深淵上方的繩索。走過去危險,停在中途也危險,顫抖也危險,停住也危險」。 羅文瑾從人面對「深淵」的動物性、人性到超人性,嘗試在舞作中表現人的依靠、對抗、利用與掙扎,並與音樂人米莎、孟濂以電吉他為主旋律,並配以長號、double bass、鼓等四名現場樂手,以變化多端的搖滾曲風呈現出深淵的重量感。
盜火劇團與日本劇場導演平田織佐合作的《台北筆記》終於在台北登場,此劇的前身為平田織佐的經典作品《東京筆記》,創作靈感來自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東京物語》。 此劇是《東京筆記》首次在華語地區在地化的改編版本,今年二月時曾在橫濱美術館演出,因臺北藝術節終於有機會在台北登場。劇團邀請到影后王琄、《海角七號》女主角田中千繪、謝盈萱、徐麗雯、朱宏章等多位優秀表演者共同演出。 全劇的時空背景,設定在未來的台北,在遠方(歐洲)有戰事的狀況下,許多名畫來到台北避難,在展出「梅維爾特展」的美術館中,透過各角色看似瑣碎的日常對話,一層層抽絲剝繭地勾勒出個人、家庭乃至社會等不同層面的議題。期待台北的在地化版本,不僅可展現出原劇本固有的精巧,也讓觀眾產生跨越國界的文化共鳴。
身聲劇場的二○一七年,彷如他們的作品一樣繽紛、熱鬧又精采,從南北輪番上演的主婦魔幻日常《群婆亂舞》,到八月遠征愛丁堡藝術節重新搬演《噬》,九月底,回到位於竹圍工作室的「主場」,身聲將推出與前不同的全新創作。《春釘》劇名源於中國詩人海子的一句:我的身子上還有拔不出的春天的釘子。廿五歲即臥軌自殺的詩人海子,曾多次在作品中假想、演繹死亡,生存的意志、瘋狂的日常與精神的折磨,時時在體內拉扯。 由此,也印照出另一位中國身障作家史鐵生的文字,兩位皆帶有悲劇色彩的當代作者,以各自的方式詮釋自身與「病」共生的態度,也帶出了「痛」在他們作品生涯中的重要性,而這也成為身聲劇場構作《春釘》的基底。身體的限制、心理的禁錮,身聲劇場試圖以他們所擅長的肢體風格與音聲節奏,結合文本所帶來的各種意象,重新定義「殘疾」在創作過程中,對於表演者、乃至於創作者的可能意義:一種對於需要的失去、一種喪失了願望的溝通。
那是十幾年前的一個夜晚,我們就像參加挑戰實境節目比賽的選手般,回家打開電腦收下表演課的指令:請你以皮耶佐拉的音樂發展一段開場表演。那是初次接觸皮耶佐拉的音樂,熱血奔騰的感覺還清晰記得! 我們踩著剛學到的新鮮舞步,在音樂裡滑動旋轉,那是幾乎可以清晰感受到彼此呼吸的距離。跟著音樂,甚至不透過眼睛的交流,光是一個呼吸、一個身體的帶領便可感受到當下的情感流動。阿根廷Tango對我來說絕對是最性感的舞蹈,兩人之間的交流與音樂的纏綿悱惻。 皮耶佐拉的探戈音樂總帶人往深谷去,但會在最後拉你一把,從地底拉上天,並回到人間。 他曾說:「並不是我悲傷。絕對不是。我是個快樂的傢伙,我喜歡品嚐美酒,我喜歡佳餚,我享受生活,所以我的音樂沒有任何理由是悲傷的。但是我的音樂是悲傷的,因為探戈是悲傷的。探戈是悲傷的、戲劇性的,但卻不是悲觀的。」 HDC探戈五重奏又將來到台灣「狂舞皮耶佐拉」,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到現場被熱辣性感的樂章包圍!期待指數大概就像看一場諾蘭的電影般,給五顆星!
差事劇團新作《解密。潘朵拉》集結了韓國空間劇場、日本大提琴家坂本弘道、九天民俗技藝團的八家將展演,透過科幻敘事與神話人物的結合,探討現代社會的發展主義危機。聯合編導鍾喬透過跨地理、跨世代共通的神話,不同背景的觀眾得以進入,與作品的主題相遇。這也是不讓在地性閉鎖於狹義本土的方法,而是將主題放置於世界之中思考。
從第一個作品《白日夢騎士》以唐吉訶德呼應故事工廠創團精神,接下來的《3個諸葛亮》和《男言之隱》談論愛情,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的新作《莊子兵法》,則是攬鏡自省,思考帶劇團往前衝的同時,要如何面對創作失敗或瓶頸。透過一場以解開莊子謎題為主題的密室遊戲,六個背景殊異的人物在單一場景中互相牽制、猜忌,最後陷入完全瘋狂,觀眾宛如看了一場真人實境秀
芭蕾舞迷引頸期盼的璀璨盛宴又將展開!「2017 第十一屆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將於八月下旬登場,邀來十三位各大舞團的首席舞者,除詮釋經典大雙人舞外,更演繹當代芭蕾舞作,包含多齣台灣或亞洲首演舞碼,更有世界首演的全新作品,舞星們舞蹈功力全開,也打開舞迷的視界!
繼《新社員》之後,再拒劇團又推出音樂劇製作,將在九月中上演的《春醒》改編自德國十九世紀德國劇作家法蘭克.韋德金的劇本,以青少年為主角、碰撞內在的懵懂不安與外在環境壓抑之下的面貌。並不因時代改變的青少年議題,如何在不同的時代重新詮釋?透過搖滾樂曲,《春醒》意圖喚醒青少年的靈魂。
繼《蛻變》之後,吳興國再度挑戰西方經典文學,這回是德國文學巨擘歌德厚重深沉的詩劇《浮士德》。吳興國的改編策略是以主角浮士德為中心挑選情節,藉此吐露他心底的理想,及歌德的寄託,他試圖在有限篇幅裡呈現浮士德從「小我」到「大我」的轉變,也就是從上半齣嚮往戀愛卻得面臨錯誤的降臨,到下半齣期盼付出、為人類貢獻並建立理想國。
歌劇《灰姑娘》是義大利歌劇大師羅西尼的傑作之一,今年適逢首演兩百年,兩廳院歌劇工作坊也趁此機會製作了《灰姑娘變奏曲》。說是「變奏」其實忠於羅西尼原味,因為羅西尼的歌劇版本早就將童話改寫成一部充滿人情味的抒情喜劇。
致力於深耕合唱藝術的台北室內合唱團,今年歡慶廿五周年,協同旗下家族的首支團隊今年也屆滿廿歲的台北市內婦女合唱團,將於八月份推出慶祝音樂會,主題定調為「匯流」, 旨於合唱家族彼此的聚與合交織成珍貴的美學共同體。
台南習俗的「做十六歲」,代表對孩子成長的期許,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獨家贊助的「十六歲小戲節」,正是藉此節慶,讓青少年們在繁重的課業之外,也能有機會參與戲劇、音樂等表演活動,透過藝術,回看生活種種並說出自己的故事。八月正有兩場青少年參與的相關演出:「東方猴夢想無限音樂會」與影響.新劇場《萬花筒kaleidoscope》,透過劇場的慶典,為少年們迎向未來,打開看見世界的另一扇窗。
新北市的藝術饗宴「藝饗新北市─愛上劇場」將再度於八月啟動,從此時開始到年底,多樣精采舞台演出輪番上陣,有適合親子共賞,結合音樂、舞蹈、馬戲等形式的戲劇與舞碼,也有巡演國際、載譽歸國、與機器人共舞的科技舞蹈表演,更有多齣團隊的全新製作,切入人生百態、探索家庭與人性議題繽紛豐富的舞台滿漢全席,正待觀眾入座品嚐。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