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因為舞蹈,我們看見的比旅行更多!
認識一個國家或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踏上它的土地,用眼睛和心靈發現不同的生活、飲食、風景但逗留的時間再長,有時仍感到空虛,難道不遠千里來到陌生的國度,只為了印證這片土地一如之前認識、想像的? 比如越南:充滿法式風情的舊殖民地。越戰。嫁到台灣的越南新娘。河粉。葛林小說《沉默的美國人》裡安靜美麗的越南情婦。或者韓國:泡菜鍋。SAMSUNG。韓流偶像劇。媲美好萊塢的韓國電影。緊張的南北韓關係。 這些鄰近國家,曾幾何時已成為台灣人旅行觀光的主要去處,但旅行不只為了看見一片風景,如何看見更深層的文化風景?一場「在地製造」的表演,帶來的驚奇絕對勝過部落客們一再轉手的遊逛資訊,而超越語言藩籬的舞蹈所帶來的衝擊和感動,絕對比走馬看花的旅行讓你看見更多!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典範轉移的21世紀?
隨著政經局勢的變遷,廿一世紀,世界的焦點再度轉向東方,在表演藝術界亦然,從歐洲劇院紛紛以「亞洲」為策展主題即可見端倪。在這波亞洲熱中,西方世界是如何看待這股趨勢?而身居亞洲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
即將上場 Preview 拉威爾小品歌劇 歌劇工作坊趣味演出
《頑童與魔法》 告訴你搗蛋的下場!
兩廳院歌劇工作坊即將演出的《頑童與魔法》,是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拉威爾的作品,劇情包含所有童話故事般的經典元素,如擬人化的家具、動物等,不僅結合舞蹈、表演和歌唱,音樂中更充滿浪漫的詠歎調、爵士的現代節奏及藍調音樂色彩。
-
即將上場 Preview 延續《很久沒有敬我了你》風潮
《拉麥可》 阿美族樂舞跨界啟動
由《很久沒有敬我了你》原班製作人馬推出的《拉麥可》,除了與《很久》一樣融合了電影、音樂與戲劇元素外,更以樂舞為主軸,跨界結合阿美族傳統樂舞、現代舞與街舞,鋪陳一段部落原民青年舞出自己的故事
-
即將上場 Preview 蠢動劇團《消失的地平線》
行李箱為翅膀 翱翔女性飛行版圖
蠢動劇團的《消失的地平線》,以知名劇場導演羅伯.勒帕吉式的說故事手法,藉由行李箱為核心物件,結合燈光、偶戲、地圖、紙飛機等道具,組裝出無數畫面和場景,例如翅膀、腳踏車、車站、旅館房間、洗手台等,突破表演空間的限制,細膩開展出女性勇於尋找自我的歷程。
-
即將上場 Preview 影后挑戰清末奇女子
劉曉慶《風華絕代》 散發女性多樣魅力
歷經人生大起大落的中國影后劉曉慶,再度詮釋中國歷史上的奇女子清末的賽金花。導演田沁鑫強調,這是齣捧角的戲,戲裡的賽金花不是歷史上的,而是劉曉慶的賽金花,「我希望藉由這齣戲,呈現女性更多元的模樣,讓女性自身魅力散發出來」
-
即將上場 Preview 三十舞蹈劇場《舞│台》
反芻生命歷程 吳碧容鋪展「舞台人生」
經歷婚姻、生子、受傷,以及心儀的編舞家碧娜.鮑許過世,三十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吳碧容思索:跳舞、表演、創作之於自己,到底是什麼?進而領悟「因為舞台,所以作品存在;因為作品,所以生命不死。」反芻這兩年的生命經驗,吳碧容以《舞│台》搬演了一場抽象到具象、狹義而廣義的「舞台人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廳裡外的狂潮 奔放灌溉爵士沃土
從二○○三年的八月日開始,「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系列今年已經邁入第十年!除了邀請來許多國際爵士樂大師到場、讓樂迷親炙丰采,更以戶外演出形式讓更多本地音樂家參與其中,並讓與會的音樂家走入校園播灑爵士種子十歲的夏日爵士派對,灌溉了台灣的爵士樂土壤,跨入下一個階段,是否能提供更多精采的篇章?樂迷們深深期待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內外好手同台尬場 燃燒爵士熱情
從二○○三年起,兩廳院以「不安分的靈魂」為題,首度將爵士樂帶入音樂殿堂,推出「夏日爵士派對」後,隨著烈日加溫,爵士迷洋溢的熱力也讓音樂廳的氣氛燃燒到極點。第十年的爵士宴饗有最偉大的樂手、最佳的天團、最美的女聲,還有國內外最完美的組合,眾星雲集的爵士宴饗,就要在酷夏中再度開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寶級爵士樂鼓手
「圖堤」.西斯 帶著爵士歷史「打」遍世界
高齡七十七歲、仍是爵士舞台上翻飛鼓棒的一尾活龍,傳奇的國寶級爵士鼓手亞伯特.「圖堤」.西斯,將帶著他的一身絕藝再度造訪台灣。曾與許多知名爵士樂大師合作過的他,宛如爵士樂壇的「活化石」,演奏技巧依舊精準且精湛,奇妙的上天好似刻意地安排他成為爵士樂的使者,帶著爵士樂的歷史「打」遍全世界,告訴人們世上有這麼美麗的音樂存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抒情爵士女伶
佩蒂.奧斯汀 美國歌壇的活傳奇
四歲就出道、五歲就跟RCA唱片公司簽約,唱遍爵士、節奏藍調、流行樂各領域,佩蒂.奧斯汀可說是美國歌壇的傳奇。她的嗓音既厚實又質地通透,充滿神奇的魔力,讓她的男女對唱與單人抒情演唱,令人迷醉。九月初將首度來台演唱的她,也對台灣觀眾說:「歡迎來感受,我與我的三重奏樂團專為台灣樂迷所準備的獨特夜晚。」
-
演出評論 Review
商務旅館裡的佛洛依德
郭文泰好比佛洛依德,讓人跌入像夢境一般邏輯不連貫的意象裡,在直接引發生理反應的症候裡,挖掘埋藏在體內深處的那個真實的自我。可是,那個自我會不會正像不留人跡的商務旅館一樣,是個空的容器?
-
新藝見/新銳藝評
人聲靜默,慾望如影隨形
整齣戲在「暗」與「亮」、「冷」與「熱」當中擺盪:暗的是不堪回首的暴力親情,亮的是愛情翩然來臨的救贖;冷的是外在的儀式性動作/舞蹈,熱的是隱隱然於內在流動的慾望,如影隨行的慾望片斷。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以身體詮釋建築 與空間共舞創意
空間對編舞家來說,一直是首當其衝的課題。舞蹈藝術與空間、建築的對話,從古至今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論是在舞台上所設計建構的建築實體,或是舞蹈和現成建築物產生的聯合演出等,這兩者皆激發了編舞與建築極多的創意與革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窮中求變 處處劇場
以身體、舞蹈與空間對話的創作方式,在台灣舞蹈界的例子也不少:從早年的俞秀青在公寓中的展演,近年周書毅在各個公共空間發展的舞作,到稻草人舞團、驫舞劇場等在非劇場空間的演出等,都可看到編舞家與空間對話的足跡。選擇非劇場空間表演,或有因找不到正規劇場空間的無奈,而「窮則變、變則通」,但對「表演」的重新質問,或許更是新一代台灣舞蹈人的創作立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包浩斯劇場的前世今生
繼去年「與佛塞同步威廉.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今年臺北藝術節再度以「Play.包浩斯」動態裝置展,開拓觀眾對肢體與空間的多元思考。「Play.包浩斯」由德國德劭包浩斯基金會策劃,藝術總監托斯頓.布魯梅擔綱策展與導演,並由台灣旅歐舞者陳韻如擔綱編舞,將透過互動裝置、錄像、演出與文件展示,讓觀眾體驗包浩斯劇場顛覆傳統的現代主義精神。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托斯頓.布魯梅,為讀者介紹包浩斯劇場的「前世今生」與此次策展的概念。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台南小劇場教母
吳幸秋 戲說女子 幽映古都鄉愁
曾是台南的小劇場核心人物,被稱為「台南小劇場教母」的吳幸秋,作品關注女性議題與另類表演空間開發,非線性的肢體意象風格,在以文本與在地題材為主流的南台灣劇壇,獨樹一格。在去國十年後,因放不下對古都台南的記憶,找回當年夥伴,另起「南島十八劇團」,把濃濃鄉愁,化為劇場幽微風景。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雲門舞集舞者
黃珮華 迎向最亮的地方,跳舞
當年正是看了雲門舞集的《九歌》,讓從小習舞的黃珮華有了當舞者的念頭。從二○○七年首度詮釋心愛的角色「湘夫人」,到將在今年的製作中擔綱高難度的角色「女巫」,黃珮華一路以個人生命歷程讓角色鮮活呈現,迎向舞台上最亮之處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中國少年鋼琴家
牛牛 接收觀眾能量 上舞台好像回家
本名張勝量的牛牛,是中國古典樂壇上新升起的一顆新星,九歲就與EMI唱片簽約,成為全球最年輕的簽約國際古典品牌的專屬鋼琴演奏家。今年已經十五歲的他,在奔波的巡迴演出行程中,仍保持著陽光男孩的爽朗真摯,台上台下都展露抓住眾人焦點的魅力。他說:「我看到觀眾就很開心,其實我的想法是我接收觀眾的能量。上舞台好像回家的感覺,觀眾的掌聲跟我是互相呼應的。」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營運危機中 重覓劇場的存在意義
去年發生的日本「三一一」東北大地震發生後,不少劇場工作者以行動參與災區的支援工作,雖然因為社會的「自律」,民眾降低娛樂活動,而讓劇團經營面臨危機,但也讓劇場工作者重新思索,面對災難的降臨,劇場可以做什麼?劇場存在的意義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