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劇場快門
明華園歌仔戲團《蓬萊仙島》戶外演出後台
地點:三峽.台北大學 時間:二○一一年九月廿三日
-
舞蹈新訊
紀念史擷詠 谷慕特舞蹈劇場獻舞
二○一一年八月過世的配樂大師史擷詠,留下珍貴的音樂資產眾多,其中,原住民音樂創作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承襲音樂家父 親史惟亮對原住民音樂的貢獻,史擷詠在○七年時將父親當年採集的原民音樂重新整理,配合古典音樂和當代原住民歌者的演唱,製作了《夢土:部落之心》專輯, 不僅重喚樂壇對原民音樂的重視,更賦予台灣原民音樂的當代感與世界性。 鑑於此,由阿美族舞蹈家谷慕特.法拉(魏德慶)領軍的谷慕特舞蹈劇 場,以史擷詠的音樂為題,編創舞作《夢土(一)當太陽升起――山海戀》,除了紀念大師的音樂貢獻和終生熱忱,也將原民文化對於自然的敬仰和依戀鎔鑄其中, 期令觀眾在欣賞過程領受人與自然、與看不見的力量共舞的神聖感。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料理東西軍~牛肉麵PK義大利麵」
最初讓我注意到的文宣品,是平時不怎麼在意的路燈旗,也許是形式的表現上,引起了小小的好奇心。雖然看著四月琳瑯滿目的節目表,真是有點難以選擇, 不過感覺這是一場色、香、味具全的聽覺饗宴,就覺得偶爾享受一下,不一樣口味的音樂形式,似乎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加上在整體歡樂氣氛的營造及兼顧親子同 樂的著眼點,讓音樂以輕鬆自然的表現手法進入我們的生活,也是很具吸引力的地方。 雖然也會忍不住猜想,舞台上將會如何打造出料理東西軍的終極精神,還有音樂表現手法上,將如何突破東西方音樂結合的可能性?殊不知這次音樂頑童張正傑想要顛覆的是什麼,也許入場瞧一瞧,才王道!
-
音樂新訊 連雅文打擊樂團跨界出擊
現代舞+街舞+打擊樂 「擊.舞」探索身體節奏
由七位樂手組成的連雅文打擊樂團於二○○四年成立,秉持「新古典.新視野.新聲響」宗旨,在藝術總監連雅文帶領下,融入劇場、舞蹈、多媒體等跨界表 演形式。今年,連雅文打擊樂團以探索身體的節奏為軸創作「擊.舞」,在打擊樂外,還加入舞蹈演出。以「小」系列舞碼聞名的林文中舞團,此次為打擊樂團編創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利用舞者及打擊樂者共同演出,將音樂與舞蹈融為一體;另外也為日本當代擊樂作品Illusion in Snow編創全新舞碼。 這次打擊樂團也邀請了街舞專家彭英倫編創,帶入豐富的「肢體節奏」(Body Percussion)與「嘻哈」(Hip-Hop)的即興曲,演奏者將以自己的身體為樂器,在拍、擊、踏、打之間,雙重展現出打擊樂的活潑新面貌。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挑戰禁忌的身體政治
華麗的紅色帷幕前,身著晚禮服的女主持人被幾位穿著正式的「男伴」抱出場,當女主持人開口說話,男伴便如玩弄芭比娃娃般,費心地幫她擺弄不同姿勢,彷彿身體是一處提供觀者消費和娛樂的場域。接著,舞台上3D影像光影變幻,舞者遊走其間,誇張地展示美麗的肢體、高度賣弄炫技的動作這是二○○五年,英國前衛舞蹈劇場DV8首度訪台演出的作品Just for Show。當然,這場演出絕對不只是一場Show而已。在「好看」的表象下,DV8的編舞家洛伊.紐森(Lloyd Newson)透過浮誇與扭曲的「完美」形體,嘲弄現代社會的膚淺假象與膨脹虛無,更對這種為了「好看」而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提出質問。這支舞不僅挑動觀眾的敏感神經,更挑戰社會主流價值。當編舞家以身體當武器,以舞蹈抵抗這個世界的媚俗與虛偽時,其企圖無疑是充滿政治性的。 是的,DV8的作品向來充斥政治性。創立至今廿六年來,DV8宛如現代舞壇的「深水炸彈」,批判性格始終未變,從反抗同性戀情的禁錮壓抑,對階級文化的顛覆挑戰,一路發展到對傳統社會制約的質疑,一方面對虛偽做作冷嘲熱諷,一方面更向墨守成規的道德規範與老舊偏見宣戰。因此,看DV8的舞從來不輕鬆,它的手段幾近殘酷、直截了當,刺激著我們習以為常的審美經驗與視覺習慣,更進一步檢視最底層的靈魂、慾望、動機和思想。它鬆動層層疊疊的自我保護機制,扒開傷口,檢視痛楚,並與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政治正面對峙、衝撞。此次來台作品Can We Talk About This?探討伊斯蘭教的言論自由、審查與著作自由等議題。舞作名稱一語雙關;表面上像口語的「我們可以聊聊」;但也反諷著,這事我們能談、可談嗎?「有話要說」的DV8,這回說什麼?又將如何說? 過去劇場長期為男性所主導,女人在劇場多屬於「噤聲」的配角。直到一九六○年代隨著婦女解放運動,女人在劇場也開始「有話要說」。雖然女性的劇場活動起步甚晚,然而其表現卻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以女演員而言,台灣女演員在每一世代都各有風情與不同的舞台能量,變化多端、自成路數,為台灣劇場樣貌組出多變且漸層的光譜。本期企畫特別找來林鈺玲、王安琪、謝俊慧、王世緯、張詩盈、謝盈萱,六位不同特質,卻同樣在舞台上備受矚目的新生代女伶。經過改造變身之後,透過鏡頭捕捉,她們將各自呈現
-
專欄 Columns
西門町(上)
十八、九歲的學生時代學會逛街,不買光看,很多資訊是看來的,看過黃牛賣票,看過色情皮條客拉膽小的男人進黑店消費,看過三、四十歲的外省軍人穿便服打架、憲兵來了全都跑人的神情,看過多少還留著西裝頭的男人,帶著穿旗袍、佯裝的女人,在西門町劃過。多少人匆忙地在等最後一班公車回家。
-
專欄 Columns
編舞的狗
在我數十年的「專業」經驗裡,蒐集各種知識是為理所當然,也以為自己已有身經百戰的能力。可是這些學習傳統舞蹈的舞者,對我就像是來自另外一個星球的跳舞人。他們讓我見識到自己的不足與自以為是,時間太短,我雖然從他們身上看到許多的既成事實,但是有太多的究竟還來不及明白。
-
專欄 Columns
上帝的禮物
我開始緊張了,當那個容易彈錯音的段落愈來愈接近時,我不由自主地開始禱告,我心裡吶喊著,用盡了全身的渴望乞求著:「親愛的天父,拜託讓她彈對所有的音,拜託,拜託。」而當我女兒完美地彈奏完那討厭的段落時,我居然抬頭仰望著天花板,非常誠懇地對著天花板說著:「感謝主!」
-
專欄 Columns
古
兩位崑曲大師傳承教導的過程,呈現了「古」的動人場景。口傳過程會徹底了解許多事情是無法書寫下來的,它會因為不同人的理解,不同的智慧,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和爆發不同的火花,也因這不確定性,反而有更多「古」的新可能性和莫名厚度。
-
紐約
外百老匯求「升級」 藝術實驗性慘被犧牲?
不同於前代的藝術家甘之於蝸居在下城和外百老匯圈子,今天的外百老匯劇場,一站穩腳步,就想向百老匯進軍。最近不少外百老匯劇團蓋了更好的演出場地,但也有評論擔憂,這些劇團因為新工程背負了沉重的財務壓力,加上又要與百老匯競爭,在作品的選擇上,會不會走向保守和商業化?
-
柏林
想像國際偶劇節 河床劇團受邀演出《夢遊》
德國「想像國際偶劇節」是歐洲最負盛名的物件偶劇戲劇節之一,受邀節目涵蓋了當代偶劇創作的光譜,包括偶戲、物件劇場及意象劇場。因為前年在亞維儂off藝術節的演出,河床劇團被想像國際偶劇節的策展人相中,今年即受邀至德國,於三月中下旬的藝術節中,演出《夢遊》一劇。
-
倫敦
奧立佛獎提名揭曉 音樂劇《小魔女瑪蒂達》受矚目
倫敦劇壇的重要獎項「奧立佛獎」日前揭曉入圍名單,音樂劇《小魔女瑪蒂達》獲得包括最佳男女主角、最佳配角及最佳新音樂劇等十項提名令人矚目。而一同入圍音樂劇類新製作則多是改編自著名電影或動畫,也令劇評人擔憂原創製作欠缺的問題。
-
巴黎
總統大選將屆 候選人紛開文化支票
法國今年也是選舉年,在第一輪投票之前,各候選人也紛紛提出政策支票。尋求連任的總統沙科吉及社會黨候選人歐隆德近期分別在馬賽及南特市說明了各自的文化政策,前者拿出施政成績單說明對他對文化預算的重視,卻反遭業界嗆聲,後者則表示要保證讓更多的表演工作者能繼續保有新的勞基協議下的工作福利。
-
上海
復排《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 焦晃莎劇榮光轉淡
在「話劇王子」焦晃號召下,原上海青年話劇團在人民大舞台推出了莎劇《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一群年屆七十的表演藝術家,不計一切困難地為夢想的經典戲劇聚合。但現下盛行的是快、簡、喜、險的娛樂式刺激視覺的劇場文化,《安》劇票房的失利,也印證了莎劇悲劇美學的時不我予。
-
香港
歷史如何走進戲劇? 兩岸四地論壇交流經驗
長期以來忠於創作具人文與社會關懷戲劇的香港「致群劇社」,趁著二月底該社推出「辛亥」題材戲劇《占領凸手辦》之際,也舉辦了「歷史如何走進戲劇:以辛亥題材為例」的兩岸四地論壇,香港、澳門、台灣與中國的劇場工作者聚首,分別提出歷史題材的戲劇創作與詮釋觀點。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以駕駛訓練 比喻女性成長與自覺
由邱安忱、黃婕菲、陳佳穗、王珂瑤、陳雪甄及洪珮菁等六位專業劇場演員共同組成的演摩莎劇團,強調以「演員核心」為目標,引進當代先鋒新文本與各國的表演訓練體系,將於四月推出創團作《蘿莉控公路》。這齣由美國劇作家寶拉.沃格爾創作的劇本,曾於一九九八年獲得普立茲最佳劇本獎,劇情以駕駛為隱喻,展現女性如何擺脫父權的操控,從女孩蛻變為女人的心理成長與自覺歷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This is Modern! 現代芭蕾魅力迸現
去年帶來改編自韓國民間傳說的全本舞劇《沈清》,二度訪台的環球芭蕾舞團這次將展現全然不同的舞蹈風景四支舞碼分別是季里安、佛塞、納哈林三位當代編舞家的現代芭蕾作品,也是編舞家首度授權亞洲舞團演出。亞洲舞者如何以詮釋這些精采舞作?值得走進劇院一探究竟。
-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劇場編導
王友輝 溫潤有情的劇場人生
溫文和善,是資深戲劇人王友輝給人的第一印象,而身兼編劇、導演、演員、劇評人與教育工作者的他,多面向的才華與卅年不歇的劇場耕耘,也讓人敬佩他的創作力與毅力。去年他替秀琴歌劇團打造的《安平追想曲》,剛獲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肯定,也即將在五月初登上國家劇院殿堂他花了九年時間,終於完成了這個對秀琴的許諾。他說,他的作品或許沒有強烈的爭議性、不夠驚天動地,但他堅信,戲劇不管再怎麼實驗,情感,是不能拋捨的。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Can Dance Talk About This?
政治與生活息息相關,創作更與生活息息相關,那麼古今舞蹈創作者又是以何種方式與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政治對話呢?他們或是以隱喻手法呈現批判觀點,或是坦率直指政治真實,正因為「身體無法說謊」,創作者以身體為利器,發出內心的吶喊!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深入探討伊斯蘭教 就是要「事實」!
繼二○○五年首度來台演出,向來不畏挑戰禁忌、顛覆世俗美感的DV8肢體劇場,將在五月份帶來最新力作Can We Talk About This?。編舞家洛伊.紐森藉此作探討伊斯蘭教的言論自由、審查與著作自由等議題,舞作名稱一語雙關;表面上像口語話的「我們可以聊聊」;但也反諷著,這事我們能談、可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