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其他分類
生命永續 藝術璀璨—2010台灣國際藝術節
兩廳院2010年台灣國際藝術節(簡稱TIF)即將展開,今年的規模尤甚於以往,不但反映了「科技與藝術」的主題,更彰顯出藝術家們對於人類普世價值及地球多樣性生態的關懷,精采的藝術盛宴於二月十九日登場,請勿錯過!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觀者不斷投入 造就心靈舞蹈
由舞蹈家林麗珍編舞、無垢舞蹈劇場演出、兩廳院旗艦節目的《觀》,於二○○九年十二月台北演出後,引發許多回響和思考。兩廳院為了深化及延伸節目意涵,在二○一○年一月七日特別舉辦一場「讓旗艦航向深遠從兩廳院旗艦節目《觀》談起」座談會,由陳郁秀董事長主持,邀集專家學者分別從宗教意涵、哲學意涵、舞蹈美學、電影美學、美術概念、音樂氛圍等各領域抒論見地。陳郁秀表示,兩廳院自二○○三年起推出旗艦製作節目,在此過程中,兩廳院實與傑出藝術家們共同成長。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力晶集團鼎力贊助 原民學生與藝術結緣
在力晶集團的鼎力贊助下,八百多名來自偏遠地區的清寒生、原住民生,首次踏進兩廳院,享受豐富的導聆與藝術饗宴。力晶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詹曼君表示:「我們希望以兩廳院圓夢計畫作為基礎,結合台北市其他藝文活動或景點,拓展成兩天一夜的圓夢trip!」
-
跟著音樂去旅行 Travel with music
巴基斯坦「卡瓦力」 迷眩狂喜的禮讚
卡瓦力是蘇菲道團所創的吟唱歌樂,演唱的能量非常大,感染力也相當強,演唱時包括歌手及觀眾常常會進入到催眠的現象。很多人就會因為全神投入而舞蹈、一起歌唱、鼓掌、哭泣、狂喜到入神的狀態。對很多穆斯林來說,這樣的形式根本不是一場「表演」,而是他們重要的宗教靈修活動,並且藉由這樣的場合,得到真主的庇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
法國導演+東方團隊 跨文化劇場新潮流
近來巴黎的劇場界,出現了一股法國導演與東方表演團體的跨界合作潮流。如MC93博比尼Bobigny國立劇院與中國北京戲曲藝術學院合作的《水滸傳》,以及巴黎城市劇院即將上演的,由法國導演Arnaud Meunier與日本劇作家平田織佐合作,改編自法國劇本《墜海》的《往高處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
「藝文觀察員」上路,評估藝術活動品質
為了讓公共補助的大餅劃分更具公信力,英國藝術基金會新近實施了「藝文觀察員」制度,透過徵選出來的一百五十個藝文觀察員,來參與藝術委員補助的八百八十個機構的活動,並且評估參與活動的品質。這些藝文觀察員的身分與姓名都是公開資訊,以免增加藝文機構的猜忌與糾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
《屠宰場裡的聖女貞德》 新世紀的史詩劇場
擅長改編經典文本的導演尼可拉斯.斯泰曼(Nicolas Stemann),在全球經濟危機仍沸沸揚揚之際,在柏林德意志劇場(Deutsches Theater)執導了布萊希特的作品《屠宰場裡的聖女貞德》Die Heilige Johanna der Schlachthfe,用劇場裡的革命來反映二十一世紀的金融危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
紐約市歌劇團 淒清景氣中異軍突起
沒有政府「買單」(bail out),美國表演藝術團體在二○○九年可謂是哀鴻遍野,由東到西,由本土到歐巴馬老家夏威夷,樂團歌劇團破產連連。然而這其中也有一個異數,在很多人已經準備寫墓誌銘的時候,竟然一連獻出兩個精采的表演,讓人又重新對其未來產生期待這就是紐約市歌劇團(New York City Opera)。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
活化工廈方案浮現 藝術人憂政府介入反礙發展
香港特首近期在施政報告中提及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的深化策略,其中即包含了針對活化工廠大廈而設的方案。對於已經開始租用工廠大廈空間以來創作的藝術家們,反而擔心工廈美名的活化是發展地產的幌子,這反令租金上升;加上使用方式更受關注,團隊運用空間的靈活性會受影響,最後可能反而窒礙發展。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傳統粵劇開鑼 表演饗宴澎湃登場
每年春天的藝術饗宴香港藝術節,今年依例將在二月廿五日登場,適逢廣東粵劇在去年底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八和會館「傾館而出」,擔綱開幕的「百年回顧八和鳴」,搬演已經中斷六十年的「例戲配搭正本戲」模式,完整復現原整的粵劇傳統。此外戲劇類的《老舍五則》、《碼頭風雲》,音樂類的古斯塔沃.桑陶拉利亞與薩頂頂,舞蹈的兩大天團荷蘭國家芭蕾舞團與馬林斯基(基洛夫)芭蕾舞團,都是藝術節中的重量級菜色。
-
藝視窗 News
「第廿九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揭曉
【台灣】 「第廿九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揭曉 「第廿九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於一月廿七日揭曉,於一月廿九日舉行頒獎典禮。分別由書畫家張光賓、文學家黃春明和版畫家廖修平獲得。這是文化獎辦理以來第九次同時有三個人獲獎,也是民國八十六年以來,第一次同時頒獎給三個人。獎金的部分,也從維持了十四年的每人新台幣六十萬元,調整為每人新台幣一百萬元。 張光賓為台灣當代重要書畫家,曾任故宮研究員,對中國藝術史具深厚學養,獨創「焦墨點皴法」,以點代皴構築胸中山水,形成獨特畫風;在書法方面,則精通篆隸及草書。黃春明是重要的文學作家,在台灣當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品皆從人文視野出發,與生活環環相扣。廖修平為享譽國際藝壇的當代版畫家,其作品兼具國際視野與台灣文化元素。他對於各種版畫技術皆揮灑自如,並以獨特東方意涵的繪畫語言「門的符號系列」享譽國際,奠定其國際版畫家的地位。 文建會將結合相關資源,以一年的時間,辦理與得獎者相關的推廣活動,包含攝製得獎者相關影音紀錄並舉辦首映會、映後座談會和安排紀錄片於電視媒體播映,另出版得獎者紀錄片與作品目錄合輯,及規劃國外相關推廣活動等。詳情可參行政院文化獎網站:http://www.topwin.com.tw/cultural27。(莊珮瑤) 「廣藝基金會」新成立,今年要辦「科技藝術節」 「廣藝基金會」是由廣達林百里董事長催生創立,邀請「音樂時代」劇場藝術總監楊忠衡擔任執行長,董事成員亦包括林懷民、林谷芳、朱宗慶、劉岠渭、胡乃元、賴聲川等藝文界大老,期盼以「藝企結合」為台灣的表演藝術界注入嶄新的活力,未來將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鼓勵新作品創作,扶植優秀表演個人及團體,促進整體文創產業等為主軸。 今年九月中旬,台北藝術大學與廣藝基金會將聯手推出「科技藝術節」,主題為「Transfuture超未來」。包括將推出一齣結合聲音、戲劇、舞蹈、互動科技的跨媒材作品,這個製作將特別徵募廣達的工程師加入,讓「科技」與「藝術」真正攜手,開發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創作者的夢幻烏托邦—日本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
「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分為兩個區域,位於JR東靜岡車站旁邊的「靜岡藝術劇場」,以及位於大約三十分鐘車程山上的「舞台藝術公園」。「靜岡藝術劇場」狹長的建築本體呈現出流線型的線條,外牆全部被暗藍色調的磁磚所覆蓋,看起來像是一艘軍艦,或是一頭藍鯨。「舞台藝術公園」距離東靜岡大約三十分鐘車程,整體而言是一個公園設施,茶樹園滿佈其間,辦公室、劇場、戶外劇場、排練室及宿舍等聚落建築就分散於茶樹的灌木叢中。
-
專題 陳板談「台灣社區營造之美」
看到自己的生活 發現文化的美好
「如果無法看到自己的生活,就無法看到自己的文化。」陳板說。從社區家政班、歌謠班、韻律班,到社區巡守隊、掃街、資源回收,至發展到向相關單位提案,對國家施政之缺失提出社區的觀點或解決方案,參與感創造了社區居民對於在地社區的美感認同。從生活到文化,從社區到國家,從個人表達意見和美感到社區集體的重塑與再造,人民的創造力與生命力,就在社區營造過程中壯美滋長。
-
藝@書
薩依德的「音樂」表演
文學理論家薩依德的音樂素養,除了展現在之前與巴倫波英對談結集的《並行與弔詭》中,也具體呈現在《音樂的極境》音樂評論集中。相較於前者是兩人許多次在世界各處利用交會的短暫片刻所留下的對談記錄剪裁而成,頂多稱得上是圍繞著一些模糊廣泛主題所做的意見交流,後者則每一篇都是一次表演,展現薩依德的學識、文筆、音樂造詣。
-
藝@CD
杜達美 揮灑音樂熱力的新英雄
在古典樂壇指揮星光幫中,來自委瑞內拉的杜達美,以其青春洋溢的音樂熱力,短時間內成為眾所矚目的未來大師。目前已接掌洛杉磯愛樂的他,與他在家鄉的樂團「西蒙.波利瓦」青年管絃樂團創造了不少音樂奇蹟,想知道更多,可以看《音樂的承諾》這部紀錄片,再配上這張《節日拉丁管絃樂慶典》,感受少年大師的魅力所在。
-
藝@電影
華語電影精銳盡出 伴你迎新賀歲
近年來華語電影風光再起,賀歲春節檔期原都是好萊塢大片或港式嬉鬧賀歲片的天下,今年卻是很不一樣硬梆梆的台灣在地幫派片、回歸歷史的史詩片、打得淋漓盡致的硬派武打片,多齣吸睛的華語電影上映,伴你度過不一樣的春節!
-
藝@展覽
來自拖鞋的漂流物語
知名台灣原住民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這回個展以「漂流拖鞋」為媒材,三千隻完全是由藝術家撿拾而來的拖鞋構成的裝置在「颱風計畫:消失後的入侵」展覽現場蔓延,拖鞋來自四面八方,訴說著人的記憶與故事。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鄭和1433》
不同於《歐蘭朵》的西學為體、中學為用,《鄭和1433》作為一個在台灣原創的羅伯.威爾森作品,主題與形式都有巨大潛力。威爾森向來不以歷史意識見長,其美學卻往往對傳統藝術(如歌劇)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就這點來看他和優劇場的合作:優劇場的鼓藝精湛,但在劇場元素的應用上,似有待更大膽的牟合。《鄭和1433》從題材指涉到合作型態,都是跨文化的重大事件。無論它是怪物或珍珠,有幸躬逢其盛的我們,都值得熱切期待。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鄭和1433》
因為有優人神鼓,本月我想看《鄭和1433》! 最近一次欣賞優人神鼓的演出是與市國樂合作的《破曉》,經由那次的表演領略鮮少接觸的國樂,是可以美得空靈,也可以是澎湃到熱血沸騰,驚豔於優人神鼓與市國樂之契合,每段的演出,都令我感動十足。當一看到二月有優人神鼓參與演出的節目時,心中即劃上一張門票,一定要前去欣賞。而在收到一月份PAR雜誌,詳細閱讀【兩廳院特別企畫/《鄭和1433》】的單元,我深深被這整個強大製作陣容震撼,結合視覺劇場名導羅伯.威爾森、服裝設計家葉錦添等大師級的團隊,還有這次的音樂是令人難以想像組合鼓聲、爵士樂再加上歌仔戲,我已經迫不極待要進戲劇院觀賞了。當然在落幕後心中的悸動也一定要有人一同分享討論,所以囉,我的朋友們一起來欣賞這一場波瀾壯闊前所未見的音樂劇場鉅作吧!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變動中的十年
「史上最糟的十年」、「地獄十年」、「消失的十年」這是美國《時代》週刊對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二○○○年至二○○九年)的形容詞。就國際局勢而言,美國歷經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隨後發動兩場的反恐戰爭,令美國政府疲於應付;全球金融海嘯,具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二○○八年九月轟然倒下,打破了泡沫經濟,引發信貸危機。中國迅速崛起,從一個第三世界國家,搖身一變成為這個世界上第二重要的國家,政經版圖此消彼長、快速移動。就生態環境而言,大至溫室效應、地球暖化,小至足以殺死人的病毒,過去十年地球上發生了多起嚴重的自然災害,被奪去的性命不計其數,大自然正在對人類發出警訊。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台灣也正處於快速變動的年代。十年間,我們歷經了兩次政黨輪替,不僅在政治上標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展開,也是台灣民主化歷程的重要里程碑。在後資本主義時期,經濟型態的轉變,影響了台灣產業核心價值的思考,「文化經濟學」成為一門顯學,「文化創意產業」被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計畫之一。網路世代興起,大幅改變人們閱聽和溝通模式,也直接衝擊了媒體生態,平面媒體傳遞訊息的優勢不再,首當其衝就是報業面臨空前的生存危機。大環境的轉變,對國內表演藝術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在二○一○年的開頭,為讀者規劃了台灣表演藝術十年回顧,透過八個角度,一探走入二十一世紀的表演藝術生態和現象輪廓。此外,十年來台灣又發生了多少值得記上一筆的精采作品?從戲劇、舞蹈、音樂、戲曲四個領域,編輯部也歸納出台灣表演藝術創作的大趨勢,與讀者一同分享、探討。 迎接下一個十年,台灣表演藝術界的第一件盛事「二○一○年的兩廳院國際藝術節」,即將在春節後隆重登場,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為藝術節揭開序幕,由國際視覺劇場導演羅伯.威爾森與優人神鼓合作的全新作品《鄭和1433》。從前年台北藝術節的《加利哥的故事》,去年為魏海敏量身打造的《歐蘭朵》,羅伯.威爾森這回直接取材中國歷史題材,從鄭和下西洋的史跡,述說一個海上英雄的內在心靈航程。羅伯.威爾森的西方劇場語言,獨樹一格的視聽美學,如何與優人神鼓「道藝合一」的東方美學對話?在東方歌仔戲、擊鼓、西方爵士樂的交融下,羅伯.威爾森又將在這趟航行中,帶我們看見什麼樣的跨文化風景? 此外「新舞蹈運動」代表人物之一,法國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