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電影
生命沒有解答 但有其他選擇
這個月有兩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新片:《寂寞鋼琴師》與《浮華陷阱》,前者是無法通過幼年目睹母親死亡而自責一生的鋼琴師,後者是亂倫弒母事件;生命從不簡單,而西班牙導演胡利歐.麥登(Julio Medem)則在新片《安娜床上之島》之中,給了我們前世今生的解答。
-
藝@電影
兩個劇場人演電影
在出租店新片架上對望的兩部片,兩個都曾經創辦劇團的劇場演員,也許從來沒料到這一天,亞陶要透過這樣輾轉的過程被台灣觀眾看到,而香港戲精詹瑞文,也透過這片增加劇場外的能見度。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2008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台灣很小,卻也很大,因為你可以在這個蕞爾之地感受全球的脈動。 2008之初,從舞蹈春天系列,到國際劇場藝術節,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出好手們輪番上陣,令人目不暇給。延續這樣的「國際」風,本月底也有三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即將華麗登台。來自全球的十組演出團隊,集結在台灣,於國內北、中、南等地,展開為期八天的演出活動,如此浩大的打擊樂盛會,怎容錯過?法國的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Les Percussions de Strasbourg)、匈牙利的阿瑪丁達打擊樂團(Amadinda Percussion Group),都是打擊樂節的熟面孔,相關的演出或出版品也都享譽國際;來自日本的木琴界教主安倍圭子(Keiko Abe)更是赫赫有名;此外並邀請了奧地利的進階(The Next Step)打擊樂團、墨西哥的譚畢哥(Tambuco)打擊樂團、荷蘭的皮可沙打擊樂團(Percossa)、美國的紅魚藍魚打擊樂團(Red Fish Blue Fish)、西班牙的大鼓打擊樂團,以及以色列的皮卡杜擊樂二重奏(PercaDu)等表演團隊。在主辦單位台灣的朱宗慶打擊樂團用心之下,相信節目精采可期。 心動了嗎?一起來場打擊樂盛宴吧! 文字|王盈之,台北打擊樂團團員,常以不同角色穿梭於各類演出場域。生活忙碌卻平均每週都欣賞表演,因為那是重拾活力的秘訣。立足於音樂,放眼於藝術,認為唯有知己知彼,藝術的呈現才能更貼近美的本質。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林向秀舞團《光的另一邊》 比利時尼德劇團 《伊莎蓓拉的房間》
很明顯的「旺季」來了!如果要驗收國內戲劇與舞蹈創作者的成果,五月實在是個好機會,但這也是驗收市場承載量的殘酷時刻。 舞蹈方面我特別期待林向秀和王維銘合作的《光的另一邊》。他們兩人之前在實驗劇場發表過的雙人舞片段,刻畫中年男女的情感生活,緊湊、入微、張力與趣味十足,並展現了年輕創作者欠缺的成熟況味。這次加入兩名年輕舞者,應有更大幅度的表現。舞蹈界盛行跨界風多年,但最後累積下來的還是從身體出發的紮實編舞家。林向秀的舞作再度驗證,對人生的體會有多深刻,藝術即有多動人。 劇場方面我最期待比利時尼德劇團《伊莎蓓拉的房間》。此團成名逾二十年,這齣作品既狂野又博學,展現對生命、對歷史的豐富見解,形式也多元。導演從父親遺留下來的五千八百多個各式收藏品發想,這種「物件」詮釋世界的題材,前有彼得.葛林納威《代表世界的100件物品》,近有香港前進進劇團改編董啟章小說的《天工開物》,可惜我們都無緣得見。這次要記得來開眼界。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千金難尋「劇作家」
「一齣戲滿分是一百分,如果導演選對了一個好劇本,他就先得了八十分」十年前賴聲川如是說。「當然,我必須承認,一個好的劇作家比一個好導演難求」在本期的訪問中,李國修亦如是說。而國際電影導演李安同樣表示,讓他決定拍張愛玲的《色戒》,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劇本」,而且他認為不論是在台灣或是中國拍片,所必須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好劇本難求,專業編劇難尋」。甚至連對岸的中國女星鞏俐也說:「我覺得現在中國不缺好導演,只是缺好劇本」,而導演張藝謀則無奈地認為「如今全世界都沒有好劇本」。 「劇本」這門用語言堆砌而成的文字藝術,在劇場、電影甚至是電視的產業中,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而在西方的文學傳承裡,更佔著極重要的地位,可是在廿一世紀的今日,它似乎卻是千金難求。而「劇作家」這個崇高、孤獨並且又時常被觀眾忽略的工作者,在台灣的劇場界更是變成頻臨絕種的稀有生物。見到許多抱著夢想踏入編劇這行的新生代,眼高手低的他們雖不畏虎,可是卻往往耐不住寂寞,或是不甘於自己的創作被製作人晾在一旁、被導演修本的無助,往往經歷一兩次折難之後就打退堂鼓。而為了三餐溫飽不得不擁抱「非自願性創作」的編劇呢,卻又常發現自己陷入藝術與通俗的兩難之中,無法兼顧,而與藝術創作漸行漸遠,逐漸淡忘了「劇作家」應有的創作使命與態度。 於是,本刊藉著在台灣堅持「只」當編劇的劇作家紀蔚然的新作《瘋狂年代》的開演前夕,特別企畫了「在瘋狂年代尋找台灣劇作家」專題,其中除了帶領讀者了解紀蔚然編劇的理念之外,也請他一談對台灣劇場編劇生態的看法。而編、導、演、教全方位的李國修,則從創作者的角度切入,探討台灣好劇作為何缺乏,以及編劇人才的養成問題。此外,還有從劇場轉戰影視圈的兩位知名編劇吳洛纓與徐譽庭,會告訴您如何以編劇的專業,踏足影視圈。詩人及劇場導演鴻鴻,還將從當代歐美的範例劇作選評中,解讀當前的國外劇作家所關注的議題。最後,本刊還特別尋訪了幾位以各種方式出發、正專注於編劇工作的新生代,讓讀者一窺「台灣劇作家」群像。
-
演員的庫藏記憶
莎士比亞來了
歷年來在台灣所看過的「莎士比亞」劇,多半會讓人睡著,或者看不下去了,或者看迷路了,看著看著,不知所云了等等,反正很慘。那麼,演了大半輩子戲,這次輪到我們來演了,如果觀眾也發生多半睡著的情形,那就難看了,那還不如鞠躬下台算了。
-
四手聯談
音樂是世界語言?
對西方人來說,如果聽到了亞洲音樂或是巴洛克時期以前的音樂,一定會對「音樂是世界共同語言」之理想起疑。就像我吧,當我聽到某些中古時期音樂或是平劇時,想到這些音樂應該是無國界,而且所有人都應能感受其中奧妙時,就讓我沮喪萬分或許我並非真正的「世界人」,甚至有可能連屬於此宇宙都不夠格呢!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當藝術等於名牌時尚
《巴黎不打烊》儘管以浪漫戀情作結,因而使原本提問、省思都甚強的電影主題,流於膚淺的結尾,但這部電影終究就藝術與有錢階級時尚的模糊分界,提出若干很好的問題:為何藝術變成布爾喬亞時尚人物的高級消費,從演奏者到聽眾全都得衣冠楚楚儀表堂堂的正襟危坐?為何因愛與生命力被創作出來的藝術,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一種奢華名牌的類似物?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給孩子屬於他們的「藝術之美」吧!
四月是屬於孩子們的月份,就算景氣差、物價高,孩子們的成長仍然不能忽略,藝術在他們的童年更是不能缺席。本刊特別精選介紹本月精采的兒童劇與親子音樂會,讓辛苦的父母們可以帶著孩子,一同隨著表演返回童真,輕鬆一下!
-
即將上場 Preview
笛聖、女王、新星 三場笛音饗宴
應新象文教基金會之邀,不同世代的三位傑出長笛音樂家:葛拉夫、艾咪.波特與洛依克.許奈德,將於四五月間訪台,為台灣的長笛愛好者帶來三場精緻的長笛饗宴。其中波特與許奈德的演出,將由本地鋼琴家徐嘉琪、湯婉君擔任伴奏,並有本地長笛家馬曉珮及陳雅菁一起合作二重奏,藝術交流的意義非凡。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口技伴奏 五男搞笑歡唱
閉上眼睛欣賞,彷彿聽到歌聲和數種樂器的演奏,但睜開眼睛時,看到的卻是b vocal的五位歌手在台上歡快地盡情歌唱。沒有任何「樂器」、沒有任何「伴奏」,靠的只有變化萬千的人聲。無怪乎此團體的名稱並非「合唱團」,而是「人聲樂團」。
-
即將上場 Preview 多年默契當基底 陳郁秀鋼琴祝福
NSO首席絃樂團 創團起步跳《絃舞》
歷經二十一年的淬煉,NSO國家交響樂團將由絃樂各聲部首席領軍,以既有的超高默契及豐富的演奏經驗,向愛樂者宣告「首席絃樂團」的誕生。創團音樂會除了邀請作曲家李哲藝創作《絃舞》一曲,以接近年輕人熟悉的「熱門舞曲」概念來展技之外,更有兩廳院董事長、鋼琴家陳郁秀女士支持,親自與樂團合作莫札特第十二號鋼琴協奏曲給予祝福。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新任「準音樂總監」
費雪狄斯考上任 揮灑事業新樂音
出身音樂世家的費雪狄斯考,曾與小澤征爾、杜拉第等合作,豐富的演出經驗與曲目,令人對他接下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準音樂總監」後的表現相當期待。集中於四、五月份的「準音樂總監系列」中,費雪狄斯考與北市交的四場音樂對話「MUTATION 變奏 Veranderung Variation」將為觀眾們闡述他的東方觀點。
-
即將上場 Preview
他的熱情,讓世人聽見台灣的聲音
旅居海外多年的知名台灣作曲家蕭泰然,始終致力於將本土音樂融入西方音樂創作,二月底時才由NSO演出他的名作《一九四七序曲》,這個月則有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推出他的作品演奏會,讓聽眾透過樂音,更理解這位為台灣發聲的全方位音樂家,一生為音樂付出的熱情與浪漫!
-
即將上場 Preview
從「恐懼」出發 看見《光的另一邊》
林向秀與前雲門舞者王維銘再度攜手共同編創《光的另一邊》,舞作從恐懼發想,探索生命路途的種種光亮與幽暗。兩位編舞家挑戰身體慣性,互相幫彼此編作獨舞與雙人舞,藉由對方的眼睛,看到不同的肢體,改變動作型態,找到新的自己。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古典舞團「民國四十六年」
壯遊舞蹈 劉鳳學半世紀風華
創作資歷超過半世紀,年逾八十的舞蹈大師劉鳳學,為台灣的現代舞留下多樣多彩的藝術資產。這次新古典舞團演出的「民國四十六年」,將展現不同時期的劉鳳學舞作,想略覽大師的舞思脈絡,不能錯過這次的封箱舞作復刻再現!
-
即將上場 Preview 「美意嫻情」搬演全本《占花魁》《玉簪記》
岳美緹領銜 細琢巾生多樣情
在台灣有眾多粉絲的中國第一巾生岳美緹,這次訪台將與旦角張靜嫻、武丑張銘榮演出全本《玉簪記》、《占花魁》與經典折子戲。近年難得登台的岳美緹,為了此次演出,忍著頸椎及膝蓋舊傷,花了多月排練,她說,《占花魁》雖是一齣文戲,但有不少舞蹈場面,劇中的賣油郎年輕體壯,她要求自己在舞台上連個喘氣也不能有,要觀眾務必忘記她的年齡。
-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旅義豎笛演奏家
李逸寧 笛音環繞的亮彩精靈
一頭捲曲飄逸的長髮,亮麗的外型與優雅的氣質,是豎笛演奏家李逸寧給人的深刻印象。自年少即負笈義大利研習音樂的她,以精湛的技巧與動人的詮釋,讓世人入迷。本月她將返國與NSO攜手,在簡文彬的指揮下演出;除了再次有機會聆聽她的迷人演奏,本刊也趁此機會告訴你,認真、執著的李逸寧,如何以醇美的豎笛聲感動了無數樂迷的心,也以果敢、自信的勇氣寫下了精采的生命。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愛亂舞到接觸即興
古名伸 抓住當下 身心共舞
編舞家古名伸是國內推展「接觸即興」的重要推手,自稱從小愛「亂跳舞」的她,在名編舞家林麗珍的教室中磨礪了舞蹈的身體技巧,卻也打開了想像的無邊視野,日後浸潤在「接觸即興」的世界,更讓她快樂展翅於舞蹈天空。把編舞、跳舞、教舞視為人生三要事的她,經營舞團如同一個部族,而她這個族長,就是用愛舞的熱情與創新的精神,帶著古名伸舞團走過十五年!
-
焦點專題 Focus
從無到有的南方革命
衛武營藝術文化園區的故事並不是從宣告要建「南方兩廳院」那一刻開始的,那之前從軍營轉變成文化園區都會公園的過程,完全是一場民心凝聚推動的「綠色革命」!四月份,衛武營藝術文化園區建築模型展將首度移師台北在一○一大樓展出,對於這個即將深遠影響南台灣藝文發展的重要地標,關心台灣表演藝術的你,何不趁此機會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