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創作者說話
情路難,卻為「愛」依然
雖然人生有時的確如同莫比斯環,經歷再經歷,總是回到原點,令人沮喪,但這人類最複雜的心靈活動「愛情」,力量強大無比,也許絕處逢生自有生路。
-
焦點專題 Focus 創作者說話
愛情,無話言說的句點
當我越要整理愛情成清晰的觀點時,我越陷入混亂;當我越趨於理性,質疑反彈的力量就越大。到底是愛情讓人失去理智?或是理智過於理智而無法理解愛情?是的,相當多眼前的問號,相當多眼前的離題,但這些對我卻是這次的主題:關於愛,背後未知的力量。
-
焦點專題 Focus 創作者說話
「愛情」、「離別」 兩相依
不管在東方或西方,愛情與死亡是世界文學裡面非常密切的主體。我們的新劇作《重別》也是在上述的基礎上發展出來。隨著主角一次次的考驗,我們逐漸明白,分離本身並非焦點所在。於是恍然大悟,分離並不等同愛的消逝《重別》這齣戲使用全新的呈現方式詮釋愛情與離別。
-
焦點專題 Focus 創作者說話
以愛情,探索殖民地的女人心
尤金.奧尼爾仍是我最心儀的當代劇作家,他的《長夜漫漫路迢迢》也仍是我盼望能夠一再重讀的劇本,但這樣說又總讓我不由想到《雙姝怨》,兩者在絕對不同的政治立場,生命卻同樣地瀰散著令人心痛的悲傷。因為「性別/身分」是在這樣複雜的文化脈絡中被建構,而反映了支配與權力的美麗與哀愁。
-
戲劇
打嘴砲比打手槍爽
在這一齣超過三小時半的戲裡,導演掌握著精準的控制能力,既能讓觀眾笑,又能讓演員哭,導演真是徹底把他的劇場當做一個「作秀場」,讓他的觀眾在這裡想要得到的,就像看一場電視綜藝節目那樣消費他者、娛樂自已罷了!
-
戲曲
不是國事,而是家族心事
身世曲折空白的《蘭陵王》,為什麼偏要形塑成大格局的國族史詩?即使鋪陳了失去母愛的潛意識之欲,編劇仍要費力補白,同時觀眾如我,也早能預期結果。面具的想像很多,或許蘭陵王的悲劇,是源自他對自己的厭惡與不喜;本來一樁家庭悲劇,硬要框在國族格局,一方面加重了製作成本的負擔,一方面也可惜了表演。
-
音樂
現代音樂與歌仔,做伙找到最合理的存在
李泰祥老師的特長,應該是他能以一種毫無分別的視野去照見不同表達元素的本質,完全拋掉既有的形式與理論框架,直接把中樂與西樂各自的語法,東西方樂器與聲樂的演奏方式與技巧當作他自己的語言與素材,這種氣勢與態度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
-
音樂
瑕不掩瑜、充滿童趣的冒險之旅
《糖果屋》的製作十分用心,在傳統的詮釋裡包含了許多創新的思維,試圖在市場和理想兩者之間尋找平衡點。雖在某些樂段時,歌手和樂團的默契度不足,略為可惜,但整體而言仍是瑕不掩瑜,成功地引領全場的大小朋友們進行一場充滿童趣的冒險之旅。
-
戲劇
溫柔小品,讓現實之苦留在劇場之外
我們在創作者跟「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朋友們,進行訪談之後所轉換出來的劇場世界裡,看到一些困難,看到一些疑問。但是,我們看到最多的,卻是一種願意面對困境的溫柔。這種溫柔,讓我們對於未來可以更美好,懷抱著簡單的想像。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焦元溥 用熱情執著跑完音樂馬拉松!
《遊藝黑白》其實不是我的著作,而是受訪鋼琴家的作品;我只是一個興奮又感動的見證者,把所見所聞的諸多故事記錄下來,讓那些話語能夠由聲音變成文字,留下原本該消失的美妙片刻從台北、波士頓、紐約、巴黎、波爾多、維也納、倫敦、莫斯科、馬德里、漢諾威、慕尼黑、柏林、漢堡、科隆、香港的餐廳、咖啡館、琴房、教室、旅館房間和鋼琴家客廳,到每一位愛書人、愛樂人的手上。 ──焦元溥自序
-
兩廳院20週年特別企畫Feature 主題對談
美學台灣.文化品牌
台灣的表演藝術發展多年,無論在創作面、思考面、人才面、技術面,都有一定的沉澱與累積,而在創意產業為主要潮流的當下,本就以創意為核心的表演藝術,如何在建立品牌與行銷策略上增強實力,以大步踏上國際藝壇?針對這個議題,本刊特邀在文建會主委任期內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現在正要推動兩廳院旗艦計畫的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陳郁秀,與帶著雲門舞集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的編舞家林懷民,在推展台灣繪本踏上國際的旗手、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的主持引言下,激盪出他們的思考與看法。
-
兩廳院20週年特別企畫Feature 深度觀察
看看英國 想想自己
談品牌應要有形象與內涵的一致性,如果政府關心台灣表演藝術品牌,應該要問台灣的品牌是什麼?要用多少投資去維護這個土壤裡南來北往的歷史、東西融合的文化養分,要用多少投資來反映台灣的鼓勵創新與冒險,好讓一代一代的藝術家在其間得以思考反芻,讓表演藝術是在台灣人文化生活的核心裡,而不是在消費市場的邊陲裡。
-
兩廳院20週年特別企畫Feature 前導經驗
他們領航,量計波濤的高度……
他們在世界還不知道台灣表演藝術的年代,如先人開疆拓土般地在國際藝壇上打造「台灣」這塊招牌,在墾拓的過程中,曾遭遇怎樣的困難艱辛?又是如何面對與解決?本刊特地訪問四位已在國際揚名的團隊領航人,告訴我們如何航向那未來的海洋。
-
兩廳院20週年特別企畫Feature 他山之石
當他們看見台灣表演藝術……
台灣的表演藝術是否已準備好走上國際舞台?如何進入地球村?透過他國駐台(文化)機構主事者的觀察,我們或可在他們的意見中,找到未來的可能性。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羅伯.威爾森與林懷民在我家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表演藝術圖書館堪稱是全台收藏與表演藝術相關的影音資料最豐富的地方,擁有兩萬多張CD的館藏開放會員借閱,十月起將開放兩千多張DVD供會員借閱回家。想快速增進你的表演觀賞功力?來借就對了。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紀念帕華洛帝與馬歇.馬叟
永遠的男高音 帕華洛帝 Luciano Pavarotti 1935年10月12日出生於義大利摩狄納市 2007年9月6日上午因胰臟癌病逝於義大利摩狄納市自宅 享年71歲 一條白手帕,換兩行淚水曾經以愛心溫暖弱勢兒童,籌募基金援助被戰火所苦的同胞,將完美嘹亮的聲音傳唱全世界,振奮人類寶貴的精神。而今隨著巨星的隕落,High C之王從此也成了絕響。在告別的時刻來臨,別用哀淒的哭聲追悼上帝親吻過的嗓音,且用掌聲來歡送這位英雄。在他「徹夜未眠」的歌聲中,願靈魂永遠沉睡!(李秋玫)
-
藝視窗 News
法國劇場設計家Jean-Guy Lecat訪台主持工作坊
【台灣】 法國劇場設計家Jean-Guy Lecat訪台主持工作坊 文建會力邀法國的劇場魔法師Jean-Guy Lecat與國內的劇場菁英黎煥雄、孫麗翠、郭文泰和杜思慧等於10月26日至11月3日主持「OISTAT卓越創意大師系列空間的演作─再塑與再現」工作坊。主講人Jean-Guy Lecat是國際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長年合作的劇場設計家,以改造表演空間聞名,並於曾於亞維儂藝術節展演史詩大戲《摩訶婆羅達》,常年於世界各地主持劇場設計和跨界藝術創作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將假信義公民會館舉行,工作坊全程免費,詳參網站www.oistat.org/newsletter/lecat/index.htm 或洽02-7726-0088(張孟穎) 第十二屆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開始接受報名 由藤田梓教授創辦的財團法人中華蕭邦音樂基金會將於2008年舉辦第十二屆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此次協辦的單位有國家文化總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共同參與,將在行政事務上更加周全,場地也更加完善。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明年4月1日止。參賽資格不限國籍,分為青年組、少年組兩組,並各有初、複、決賽三場賽事,將於2008年9月7日至20日假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對於參賽者正式賽程其間的食宿與當地交通費開支皆由主辦單位提供,並有定額之機票補助。藉此希望吸引更多國際鋼琴菁英參與切磋,並培養我國年輕鋼琴家晉身國際舞台。(李秋玫) 「憶域:李.雅諾影像展」 播放紀錄片《與碧娜有約》 台北市立美術館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共同策劃的「憶域:李.雅諾影像展」,自即日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展覽中,雅諾結合錄像藝術與攝影,將不同領域的影像加以組合,突顯出動作和記憶之間的南轅北轍及其間聯結兩者的複雜關係,讓記憶與動作交織結合,成為一場迷人的對話。同時也特別在每週六、日播放 雅諾拍攝的紀錄片《
-
藝術家的OFF學
沙漠玫瑰
我們翻過修道院,站在山頂高處俯瞰整個古城,午后陽光斑斕,橙紅色砂岩更顯亮麗殷紅。十九世紀英國詩人John William Burgon曾以十四行詩讚譽佩特拉豔紅如玫瑰,綻放永恆,他的詩文迷離夢幻,召喚著探險者、旅行家、文學作家等爭相探訪著述歌詠,這座沙漠中的玫瑰紅城成了東方神祕浪漫的象徵與傳奇。
-
專題
郭文泰 白皮膚下的台灣靈魂
美國長大,目前定居台灣的河床劇團編導郭文泰(Craig Quintero),深深地迷上這兒的一景一物,而他在劇場創作裡所探討的內容,更是與台灣經驗密不可分,米系列三部曲《鍋巴》、《稀飯》與《爆米香》,就是他在台灣生活的最佳紀錄。
-
專題
安德石 愛喝台灣茶的瑞典長笛家
一九九○年於瑞典皇家軍樂團獲選「年度最佳音樂家」的安德石,曾與賈維(Neeme Jarvi)、阿胥肯納吉(Ashkenazy)、布隆斯泰特(Blomstedt)及Schwarz等國際知名指揮合作演出,精通長笛、短笛並在國際樂壇上擁有多項成就的安德石,來到台灣之後依舊不減其才華熠熠,成為NSO長笛首席的不二人選,而他在台灣的生活故事,一樣令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