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興舞蹈營
古名伸談「即興」及「接觸即興」
古名伸擔任此次皇冠即興硏習營的課堂口譯,她對南茜與朱利安的課程理念有深入的體驗與了解。
-
即將上場
牛古演劇團推出台語兒童歌劇《草蛇弄雞公》
《草蛇弄雞公》故事敍述農田裡的稻作快要收成了,雞公來偷吃稻穗,草蛇也來湊熱鬧,兩人一見面就鬥嘴、吵架,鬥到雞公斷腿,草蛇得腦震盪,在旁邊的苦伶樹和小草幫他們排解,兩人卻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最後農人來了,將他們兩個抓走了。台語兒歌幾十年來小朋友依舊在唱《丟丟噹》、《天黑黑》,少有創新台語童謠傳唱下來。牛古演劇團此次希望藉由戲劇活潑的形式,讓台語童謠能夠眞正地和小朋友產生互動。作曲嚴琲玲師大音樂硏究所畢業,採酌歌劇的表演形式,劇中對唱、合唱、重唱緊密的使用,再佐以戲劇的對白加以增強,歌詞力求朗朗上口,明快淸楚,讓小朋友都能夠一聽即懂。
-
即將上場
極體劇團演出《不帶連》
《不帶連》是「極體劇團」吳文翠自紐約返國後的第一齣創作,然在精神上卻與之前的「蓮之系列」:《蕃茄傾向》、《虛擬羊逃》等表演,有著難分難解的連繫,如命名風格的延續──取自植物名字的諧音或意象──楊桃/羊逃;布袋蓮/不帶連。此外,創作方式也如同以往:邀請參與創作者先一同生活,再彼此觀察構思,爲演員身體挨尋求多方面的可能。雖然主人是吳文翠,但仍可看到不同的身體──如江之翠劇團的溫明儀、身聲演繹社的簡昭宜、吳忠良及李爲仁──在相濡以沫的環境中所發展出的對話,此次將由李爲仁擔任整齣戲的場面調度。 吳文翠在小劇場裡孜孜矻矻地爬梳了十年,與台灣的劇場關係也一直是難分難解,經歷了本土、戲劇硏究所、紐約等不同場域,從外界往回看自己,她看到了什麼?觀衆將看到什麼?十月底,在華山,「極體」將邀請舊雨新知一起來分享《不帶連》的種種牽連。此次演出爲免費入場。
-
即將上場
南風劇團千禧年紐約邀約演出《魚水之間》
繼屛風、表坊之後,南部第一個獲邀前往美國演出的南風劇團舞台作《魚水之間》獲文建會輔導,於二千年二月前往紐約中華藝文中心演出。因此,南風劇團將決定於出國前做一次國內巡演。 《魚水之間》是八十七年高雄話劇比賽第一名之舞台劇作品,並榮獲最佳男女演員等七項大獎,內容敍述劇情描述一位修行的僧人,因前世情緣未了,重返紅塵俗世,尋覓他日夜惦念的女子,而這位女子就是糾葛於西門慶與武松、武大郞之間的潘金蓮。爲情所困,抑鬱不得善終的潘金蓮,來到現代化身爲伶人,因命運的擺佈,武松,武大郞亦成了女子,於是她陷入了一段同性三角戀情中,輪廻三世情結的宿命終不得解。《魚水之間》將是南風劇團成立八年來首次全省巡迴的大型舞台劇。
-
即將上場
紙風車劇團推出《兔子不吃窩邊草》
一隻聰明、自信又有點驕傲的兎子,從小被兩個超級迷糊的父母領養,而生活中兩個大人常發生一連串被門夾到、被開水燙到的危險事件,機靈的小兎子,常常「苦口婆心」的提醒他的父母,亦敎他們正確的急救方式及生活注意事項,也因此讓小兎子變得非常的驕傲和自負,所以最厲害的巫師「巫頂」先生,爲了要改變小兎子不好的個性,決定要去當小兎子的家庭敎師;在巫頂帶領著小兎子經歷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與「龜兎賽跑」等,一個一個關於兎子家族的故事之後,小兎子變得非常沮喪,從而開始思念起自己的母親,他帶著母親遺留的信物「兩張車票」,開始前往母親住的地方尋找自己的身世。
-
即將上場
黃俊雄布袋戲
黃俊雄承襲其父──國寶級布袋戲師父黃海岱──在編劇、口白及演出的藝術風格外,另外加入許多創新,他將戲偶由原本的掌中戲尺寸加大,此次舞台版演出便搬演四尺六的大型戲偶,並在戲偶內部裝設機關,表現各式表情和細微的肢體動作。 在音樂方面,此次演出將以流行音樂取代傳統的鑼鼓點及南管、北管,並運用現代的音效;而人物造型一改過去古代裝扮較具現代感。
-
即將上場
山下和仁音樂會
十七歲便贏得西班牙拉米雷茲吉他大賽、義大利第十屆亞歷山大吉他大賽及法國第十九屆國際吉他大賽三項冠軍的日本吉他演奏家山下和仁,本次台灣之行將與台灣弦樂團於台北及嘉義演出,曲目包括:玄德的第一號協奏曲,爲吉他與弦樂四重奏所作、烏絲邦斯基的〈音樂素描〉,取自普希金《尤金.奧涅金》及台灣弦樂團駐團作曲家彭靖爲吉他與弦樂團所作之兩首小品。台中及高雄兩場獨奏會的演出曲目包括:佚名的宮波斯特拉之歌、塔瑞噶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巴赫的第六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布瑞頓的夜曲及卡斯特諾沃、特德斯可的奏鳴曲〈獻給玻凱利尼的讚歌〉及魔鬼狂想曲、狄佩特的藍色吉他等。
-
即將上場
台灣當代作曲家側寫系列(二)──
十方樂集自六月五日起策劃「台灣當代作曲家側寫」系列,每季選定一位台灣當代作曲大師,爲其作品做回顧與介紹,邀請作曲家至音樂會現場,並做完整的錄音、錄影記錄。音樂會之後並舉行座談會,讓觀衆有機會與作曲家岠面對面溝通,未來並計劃出版有聲及文字資料。 「潘皇龍作品發表曁座談會」將由黃奕明指揮十方樂集室內樂團,音樂會後由音樂工作者王瑋主持座談會,音樂學者劉岠渭並將和潘皇龍進行對談,剖析創作理念。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暖身」中的羅曼菲
-
焦點
光環十年的「破立」
劉紹爐所追求的是羅丹雕塑在三度空間栩栩如生的肌理、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畫、是蒙特里安鮮明的線條藝術,但支持他這個舞蹈方向的,卻是來自於道家的哲學。與西方同類型的舞團相較,他的作品不是那麼稜角分明,而多了一分和諧安靜,不忮不求的東方精神。
-
焦點
室內音樂的實驗劇場之旅
在「胡乃元以樂會友」系列之中,從與大型交響樂團協奏,到小編制的三人室內樂形式,可一窺音樂展現的多種風貌。其中,二場室內樂地點選在實驗劇場,而非大家所熟悉的演奏廳。
-
焦點
數風流婉約
評彈這門古老的表演藝術,廣泛流行於蘇州南部和浙江北部吳語地區,在擁有上億人口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可說是家家收聽、互互通曉。係評話(俗稱大書)和彈詞(俗稱小書)的合稱,總稱又爲「說書」。
-
台前幕後
探向舞蹈邊界
舞蹈空間舞團「在邊界前後左右」裡的三支舞作生成時間從六〇邁向兩千年,橫跨近四十個年頭,不僅呈現了不同世代編舞者的作品面貌,亦考驗著舞者適應不同舞蹈技巧的功力。
-
台前幕後
樂音流瀉舞輕盈
台北芭蕾舞團搬新家,歡欣走入第六年,藝術總監吳素芬並不認爲要讓台灣的芭蕾舞上國際舞台,或是讓國內的舞迷們開始認同東方人也能跳芭蕾有多難,端看經營者與編舞者的用心和巧思。
-
台前幕後
吿別的年代
屛風表演班將張大春所著的《我妹妹》搬上舞台,試圖藉由在原著中各角色成長的心理紀實側筆,描摹眷村中外省族群的樣貌, 呈現人際互動的網絡;世紀末,李國修將藉由《我妹妹》一劇,整合自己人生經歷及劇場生涯的反思。
-
台前幕後
劇種行當放兩旁,做齣好戲擺中央
生活化的對白、平易近人的唱詞,讓人很難和「京劇」兩字聯想在一起,一向中規中矩的國光劇團,這回《廖添丁》的劇本竟讓人難尋京味。導演李小平認爲他沒有必要去扛起發揚京劇的包袱,覺得何不徹底地重頭開始,看看自己能飛得多高飆得多遠,而《廖添丁》就是國光發飆的開始。
-
台前幕後
桃花源的實踐者
黃春明說,《桃花源記》裡的桃花源並不存在,它只是一個藍圖,提供世人做爲環境建設的參考。就像《小李子不是大騙子》所說的,脚下的這塊土地,就是桃花源,不必遠赴美國尋求夢土。對黃春明來說,他做兒童劇、寫小說、整理宜蘭縣志,都是環境改造工程的一部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燈下的同志花園
觀察整個台灣的劇場界,雖然不乏許多同志議題的創作,但這些年來這類題材作品卻有疲軟的現象;對小劇場而言,屬於性別議題狂燒的年代似乎已成過去,同志議題不再是禁忌話題,創作者自然也沒有熱情投注其中;而對中、大型劇團而言,一直拉抬不高的票房壓力,使以商業掛帥的劇團自然也對同志議題興趣缺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春光乍洩的另類主流
九〇年代末,同志熱潮過去,作品創作不再旺盛,但是卻發現到了主流劇場對同志題材的熱衷;一些以小劇場發跡的劇團,也漸漸以主流劇團方式進入市場,這似乎是個令人亦憂亦喜的事實。一方面,進入主流的同志劇場增加了同志的能見度;另一方面卻模糊了同志劇場的運動位置,讓人覺得它不再具有顚覆性而被主流文化收編。其實,如果能夠徹底被商品化,並非壞事,重要的是要有持續的演出,長時間的累積,意義大於短時間內一窩蜂的吹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安能辨我是「同志」?!
演得像同志是寫實的層次,但是如何讓觀衆透過喜歡或討厭而開始欣賞這個角色就是表演的美學層面,演員必須將素材加以分析、剪裁,轉化成表演才能達到後者的境界,如果光是仗著對這些素材的熟悉度,同志演同志一樣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