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電影
不屈服的玫瑰少年 陳俊志為公義發聲
去年底離世的紀錄片導演陳俊志,是台灣同志、性別議題相關影像創作的先驅者,從《不只是喜宴》開始,創作了包含「同志三部曲」等描繪台灣同志族群身影的影像作品,也關注愛滋患者、性騷受害者的權益。今年的酷兒影展中,將放映陳俊志的五部作品,讓觀眾重新回看他爭取公義的歷歷過往
-
藝@書
插畫家的視角 畫出音樂夢
雖然選擇畫畫是因為「因為得到一張紙和一枝鉛筆,比得到鋼琴容易。」知名的法國插畫家桑貝,卻是帶著一個音樂家的靈魂在作畫。童年時期他曾靠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帶他逃離現實世界,伴隨著他編織想像,日後這一切,就在他的畫筆下流洩出來,如同不間斷的音符
-
藝@書
《擁有搖擺樂風的畫家:桑貝》精選書摘
筆觸輕靈、風格幽默又優雅的法國畫家桑貝(Jean-Jacques Semp),以超過四十部的圖文作品享譽全球,但事實上,他是個夢想成為鋼琴家的幽默畫家。在新作《擁有搖擺樂風的畫家:桑貝》中,透過與記者馬克.勒卡彭提耶(Marc Lecarpentier)的訪談,桑貝透露了自己對爵士樂的熱情,對德布西的喜愛,以及對雷.旺圖拉(Ray Ventura)樂隊的崇拜,這些人「拯救了他的生命」。 本刊特地轉載《擁有搖擺樂風的畫家:桑貝》一書中的精選文圖(2019年6月由新經典文化出版),邀讀者一同欣賞桑貝對他心愛音樂家的妙思與看法。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新人類計畫:預告會》
相信看過二○一八年《Animator2.0》的人,都很難忘記,有一匹白馬曾緩緩行走過,位於十樓水源劇場的舞台。那是一個樸實而真摯的時刻,極度詩意的展現。 魔術師周瑞祥,與劇場導演陳煜典的合作,一直以來關注的,並非魔術中的刺激與炫麗,而是透過細膩的調度,讓魔術隱身於「事件」之後,並思考整體上重複閱聽的可看性與劇場性。甚至將「魔術」的邊界向外推展,如果人類對於技藝的純熟,對於性別光譜全幅的認同,乃至肉體器官的掌控度,都像是一次又一次的更新,那麼,真正的魔術會不會其實,是奠基於理解他者的意願,理解未知的意願。 八月中旬,兩人將再度合作,開展一個為期三年的「新人類計畫」,以二○一九年為計畫元年,推出《新人類計畫:預告會》。欲購從速呀。 文字|陳以恩 劇場演員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想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談談,為什麼我要推薦大家來看八月二十日開始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上演的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很多時候,看表演是一種感覺。即使身在美國,也不是每一個城市都可以欣賞到百老匯音樂劇。眾多的樂迷千里迢迢的來到紐約劇場區(theatre district)欣賞歌舞劇。除了有眾多的選擇之外,五光十色的街景,時尚,當然是一個迷人的特色。 一齣原汁原味的舞台劇,要動用的布景人力,真的非常多。今天置身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有著一流的硬體設備,周遭有高級的精品百貨,美麗動人的街景,林蔭大道,結束後還可以去品嚐台中美食文化。不用到美國,一樣可以用和紐約同樣的票價,欣賞到一齣正宗的百老匯歌舞劇。當然值得來台中欣賞表演。 文字|王昭惠 熱愛看演出的錄音師
-
國家兩廳院Asia connection亞洲連結論壇八月登場
國家兩廳院Asia Connection三年計畫,今年為首屆出發,以「戲劇」為主軸,舉辦Asia Connection論壇與東亞劇場拼圖展演,邀請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國際策展人共同參與分享與討論,串起亞洲藝術共榮圈。
-
雲門舞集+陶身体劇場 交換編舞家同台演出
雲門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林懷民今年底退休前策畫的最後一檔節目「雲門舞集+陶身体劇場」將於十月起在國表藝三館登場,還未上演,已引發好奇與討論。
-
2019舞蹈秋天 以身體取代語言 發動對話思潮
「2019舞蹈秋天」將帶來九檔精采作品,並首次將演出場地跨至雲門劇場演出。參與藝術家包含林懷民、何曉玫、英國阿喀郎.汗等;此外也加入台灣青年編舞家田孝慈、鄭皓與蘇品文,交出下個世代的新觀點。
-
日本舞踏大師大野慶人7/25台灣特別演出
日本舞踏大師大野慶人再次來台,為了讓更多人見證舞踏之美,除了開設工作坊,他將於七月廿五日下午五點整,特別準備十分鐘演出給台灣觀眾,用全部身心把自己身體所體驗的舞踏傳達給現場所有人。
-
中山堂化身遊樂場 《這裡沒有大野狼》創造獨一無二親子劇場
2019臺北兒童藝術節適逢廿周年,以「你好不一樣」為主題,因此特別委託來自設計、音樂、戲劇、教育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們組成「樂遊聚夥伴」,共同創作《這裡沒有大野狼》,帶來十六場演出。
-
「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 四十四位台灣鋼琴家聯手創下世界壯舉
由鋼琴家葉綠娜、魏樂富策畫,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主辦的「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齊聚高達四十四位台灣優秀三代鋼琴家馬拉松接力演出巴赫全鋼琴作品。
-
擊樂家薛詠之以日常物件打造「柏拉圖的洞穴」
2019新點子實驗場「柏拉圖的洞穴」由擊樂家薛詠之與創作夥伴們運用日常物件,結合光影與聲響,打造「柏拉圖的洞穴情境」,並與舞者王玟甯共同搭配,以洞穴寓言強調走出舒適圈的重要性。
-
《克隆少年》開啟世代交流對話場域 與觀眾共同探索「青少年」
長期以實境實驗劇場創作探討社會現象與問題的OD表演工作室,本週末以青少年為主題創作的《克隆少年》,在七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於實驗劇場演出四場。
-
圓劇團《悲傷ㄟ曼波》 當代馬戲 × 錄像創作展 x 民間弄鐃雜技
圓劇團《悲傷ㄟ曼波》以「弄鐃」物件象徵與儀式意義做提煉,邀請觀眾走進兩廳院生活廣場上的帳篷劇場,欣賞展覽、表演,調劑悲與喜,隨著擺渡、搖擺,輕盈曼波,用一種進與出的真實態度看待生命的片刻與消逝。
-
從理髮廳走出來的拉縴人 國家音樂廳掀起復古浪潮
國家兩廳院今夏力邀兩組世界冠軍同台開唱,分別為拉縴人男聲合唱團與瑞典Ringmasters男聲四重唱,七月十四日將在國家音樂廳攜手合作「從理髮廳走出來的拉縴人」音樂會。
-
日本舞踏大師大野慶人親自台來開設工作坊 傳承身體藝術
由王小棣導演創辦的Studio Q表演教室與舞踏手許生翰共同邀請高齡八十一歲的日本舞踏大師大野慶人,將於七月廿二日至廿五日於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果酒練舞場舉辦「大野慶人舞踏工作坊」。
-
藍人樂團睽違十年再度來台 藍色派對狂歡登場
以結合多媒體、劇場表演、音樂與藝術而享譽國際的藍人樂團二度來台演出,不僅保有藍人經典元素,更加入全新的音樂、故事及特別訂做的樂器與獨特視覺效果,讓看過這個團體表演的觀眾更添期待。
-
蕭煌奇挑戰主演舞台劇《遇見自己》 唱演人生經歷
蕭煌奇首次挑戰主演舞台劇《遇見自己》,是表演工作坊導演丁乃箏以這位金曲歌王的成長經歷為藍本,詮釋笑中帶淚、永不放棄的音樂人生故事。
-
突破中西樂器框架 三個人攜手鋼琴家徐惟恩共尋聲響新點子
融合電聲、影像、體感喇叭、紙張與中西樂器,2019新點子實驗場「誤讀聲響」由近年備受矚目的室內樂團「三個人」與鋼琴家徐惟恩攜手打造,四人以非典型的演奏技法,創造視覺與聽覺的新體驗。
-
2019臺北市音樂季《綠島小夜曲》原創音樂劇 周藍萍情歌搬上舞台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019臺北市音樂季」開季節目《綠島小夜曲》原創音樂劇結合果陀劇場共同演出,以華人音樂大師周藍萍的歌曲為藍本,集結近年台灣音樂劇最龐大陣容作為北市交五十周年鉅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