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視窗 News
衛武營結盟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 推動青年設計創作者國際交流
【台灣】 衛武營結盟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 推動青年設計創作者國際交流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七月初與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The Prague Quadrennial of 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簽訂自2017至2019年,為期2.5年的交流合作計畫,是該計畫首位亞洲的合作夥伴。合作內容包括「青年設計/創作者交流」、「全球實習生計畫」,與「作品交流計畫」。合作期間,衛武營將推動台灣青年設計/創作者前往布拉格進行交流,國際青年劇場設計來台交流;並爭取全球僅16名額全球實習生的機會,推薦兩名南台灣年輕製作人赴布拉格四年展期間實習。 衛武營準藝術總監簡文彬提到,PQ所著重的青年設計師想像力、轉換提升與養成過程,與衛武營相同,未來衛武營將與來自芬蘭、英國、德國等多國文化機構交流,一起發掘並提供年輕設計/創作者平台與機會。(莊珮瑤)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8月舉辦「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 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策劃的「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將於8月舉行,活動分為藝術家實驗室、展演平台、交流與論壇三部分。正式開幕前,先由10位不同國籍的亞洲藝術家,與10位來自台灣的創作者,分組共事,進行為時兩週的實驗。8月24日到27日的集會,則邀請6組展演團隊發表階段性創作呈現及展覽,有亞洲新銳導演的短片特映,同時亦將舉辦屬於亞洲當代藝術產業的深度對話,力求建立亞洲藝術創作者的橫向聯繫並激盪合作。活動資訊和報名程序,詳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網 www.tpac-taipei.org,或洽02- 25997973。(陳茂康) 為國際共製節目《驚園》暖身 衛武營舉辦墨染世界暨崑曲工作坊 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將於9月8日至10日推出「驚園 墨染世界暨崑曲工作坊」,為衛武營與美國林肯中心、斯波萊多藝術節、新加坡藝術節共同委創製作的歌劇作品《驚園》暖身。工作坊邀來《驚園》導演與設計馬文、音樂作曲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堵一趟八十分鐘的車
我只看見女主角酗酒、失控、自殘,任何人都能理解的一個不能接受自己被遺棄的女人的行為(模式),但任何一個這樣的「女人」都是米蒂亞嗎?米蒂亞不是一個「受害者」,而在這部現代版的《米蒂亞》裡,觀眾被放在的位置,還是「同情」,因為「懂」。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運動你的藝術,啟發我的創作
做著運動、跑著健身, 走著看展、坐著觀戲, 外在的身形體態,在實踐中塑造, 內在的心靈養分,在創作裡滋養。 看似有關,實則少有連結的運動和表演藝術、 看似相近,實則少有交集的劇院與運動民眾, 在「運動你的藝術」工作坊中相遇。 芭蕾舞者葉名樺、青年優人鍾鎮陽, 碰上了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延請的教練們。 他們優異的身體素質,透過按部就班的暖身與課程, 成了大眾得以仿效、學習的目標。 他們精湛的表演技能,經過運動的轉化與訓練, 也能讓人一窺藝術是如何在身體的動能裡, 詮釋情感、豐沛內心、開啟想像, 成為創作的素材之一。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運動開始 讓芭蕾舞入生活
「運動和舞蹈藝術這兩件事情還蠻相近的,可是隱約還是有一道界線。」如何打破這條線,讓愛運動的民眾能踏入表演藝術領域?舞者葉名樺與運動教練洪梵恩聯袂規劃了「運動你的藝術芭蕾訓練工作坊」,以身體作為共通的語言,讓有興趣的民眾可透過不同的視角,探索身體與藝術得以展現的各種可能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擊鼓下手 習得身心平衡
打坐、打拳、打鼓,這「三打」是優人神鼓訓練優人的核心概念,如何將此概念與健身訓練結合,打造出一場體驗課程,是青年優人鍾鎮陽與TFL淬煉體能訓練中心創辦人高漢耀聯手策劃「運動你的藝術打擊表演工作坊」的重心。工作坊結合擊鼓與肢體訓練,讓學員學習何謂正確使用身體方式,也讓大家反思自己對藝術的定義,並用運動方式去呈現。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召喚劇場歷史的迴光
劇場是屬於「當下」的藝術,發生過後不可能百分百再現,而近期則有兩檔展覽、四位藝術家,不約而同切入多年前的劇場時空,透過藝術的再演繹,與當年對話,召喚劇場回憶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炎炎夏日 跟著電影去旅行
暑假是旅行的季節,如果不能真正啟程,看看這幾部電影,都能帶你跨越國境,甚至穿越宇宙。從一個日本公園出發,跟著貓踏遍伊斯坦堡,又跟著大盜遊逛歐洲,或是跟著盧.貝松穿越奇想的太空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人骨X光片中的音樂傳奇
在EMI發行的《羅斯托波維奇大全集》中,可以聽到羅斯托波維奇首演蕭斯塔可維奇《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的現場錄音,珍貴之處在於,它是演奏家拿醫院裡面用剩的X光片轉刻偷錄,才能夾帶出蘇聯得以面世的。為了紀念當年「人骨唱片」保留下珍貴音樂歷史記錄的傳奇,EMI刻意在黑膠唱片上面印出X光透視圖,讓我們記得這段歷史。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關鍵音找尋生命的療癒
曾是性侵受害者的鋼琴家詹姆士.羅茲,在《關鍵音》一書中寫出音樂如何療癒並救贖了他的人生,他挑選了同樣為身心所苦的作曲家所創作的樂曲搭配每個篇章,細數自己無時不在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音樂不但拯救了他,他也對推廣古典音樂有了創新的想法,於是走出了全新的生命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林宜瑾「親近土地計畫」 兩檔作品接連上場
近年作品多強調「台灣身體」的編舞家林宜瑾策畫的「親近土地計畫」邁入第二年,依循慣例,除了專業表演藝術工作者外,素人表演者也未缺席本屆演出、創作及講座,林宜瑾指出,透過跨界交流,期能反思所熱愛的土地面臨的現實。 演出計畫分為兩部分,八月底為與素人合作的在地舞蹈劇場「春泥II眾聲相」,聚焦台灣日常的「菜市場」,從空間場域變遷的張力與衝突,觀看人的存在與故事,林宜瑾與文本阮少泓將帶領六位素人表演者加上三位專業表演者,琢磨真實與粗獷的身體特性,探討生命經歷時代遷徙所留下的複雜「眾聲相」。 九月中,依地創作「看見看不見II」將與觀眾穿梭在板橋435藝文特區的空間。創作者們將為特殊場域創作出屬於場域特有的作品,提問、質疑,堆疊空間低語,演出作品有李南煖《ㄇ計畫秋》、王玟甯《oiseau鳥》、林宜瑾《逝水間》與蘇奕竹《光影設計》。此外,相關的三場延伸座談皆為免費參加,相關訊息請見「壞鞋子舞蹈劇場」臉書專頁。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本月我想看
克朗淳舞團《靈薄域》
近日的台灣現代舞壇似乎刮起一陣南風,接續七月兩廳院所邀請的印尼艾可舞團,八月我們即將在雲門劇場迎來泰國的克朗淳舞團。 舞團創辦人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自十六歲起,開始學習泰國傳統舞劇「箜舞」(Khon),經歷多年訓練,他嘗試從傳統舞蹈的身體想像出發,揉合當代舞蹈的概念,為亞洲現代舞開拓出一條嶄新的可能性。 克朗淳舞團此次帶來的舞作《靈薄域》,靈感取材自泰國東北部丹塞地區的鬼面節(Phi Ta Khon),和一般大家所熟知的泰國中部文化不盡相似,東北部文化反與相鄰的寮國、柬埔寨的文化更相近。皮歇以具儀式性的鬼面節進行發想,讓人期待自文化根源開展的當代舞蹈作品,會有如何獨特的樣貌。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過氣英雄傳》 職場就是你的江湖
這原是個簡單的故事:一位年輕人到布袋戲公司任職,上班卻沒他想的那麼簡單。開會猶如華山論劍、派系叫囂好似比武大會,周遭俱是奇人怪咖、平凡大叔堪比少林掃地僧,小白兔闖入的都市叢林,其實即是武林。編劇王健任將真實職場經驗,融合他對布袋戲的多年癡迷,化為舞台奇想;導演蘇洋徵則以過往對於武俠的崇拜與想像,用之詮釋文本。這不僅是關於英雄的故事,或成為英雄的過程,他們述說的更是那個曾經「英雄惜英雄」的年月,以及關乎英雄的、某種已然「過氣」的價值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那位曾讓王健任感佩懾服的辦公室神秘大叔,接受訪談時說的第一句話;經過實際的田調走訪、透過一個牽一個,講義氣、重關係的羈絆而出現在蘇洋徵眼前的人們,讓這齣戲除了有諷刺的辦公室日常、喧鬧的打鬥廝殺,更多了不少依據真實的骨幹。原來江湖不遠,原來英雄之所以威能,不因神力絕技,而在於奮力拼搏的那股「氣」。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本月我想看
史考特兄弟管風琴&鋼琴音樂會
喜愛鍵盤樂器的兄弟檔才子強納森.史考特(Jonathan Scott)和湯姆.史考特(Tom Scott),兩人透過各種鍵盤樂器合作無間!運用鋼琴、管風琴、簧風琴的組合,創造出迥異音色的奇妙音響色彩,很像夏日多彩冰沙沁人心脾。兩兄弟從切塔姆音樂學院(Chethams School of Music)和皇家北方音樂學院(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畢業,之後各自發展獨樹一幟的職業生涯,也一直是彼此舞台上最佳夥伴。湯姆十七歲以浦羅柯菲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出道,一路念到曼徹斯特大學哲學博士,長期與古典音樂圈保持友好又密切的合作關係;強納森則在好萊塢發展順遂,擔綱幾部電影演出,使他在美國音樂圈頗有新秀之姿,最近在倫敦亞伯特音樂廳演出藍色狂想曲,受到英國週日報樂評盛讚「光彩奪目」。台灣夏日陽光炫目,我期待在華燈初上涼風徐來時刻,浸潤在音樂廳史考特兄弟管風琴和鋼琴耀眼奪目的琴音氛氳中。
-
捷克愛樂管弦樂團十月十日來台演出
睽違十年,捷克愛樂管弦樂團將於十月十日再度來台演出。此次帶來的曲目十分經典,上半場演出史麥塔納《我的祖國》三個樂章,下半場是德弗札克最受歡迎的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
TICF17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隆重登場
2017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即日起至八月六日全台巡迴登場,主辦單位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在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行開幕嘉年華,由斯巴耶齊重唱團與瑞典史旺宏歌手現場演出揭開序幕<span id="yui_3_16_0_ym19
-
臺北藝穗節十周年 沉澱轉化向前行
臺北藝穗節十歲了!今年仍精采無比,涵蓋戲劇、音樂、舞蹈、戲曲、喜劇、歌舞劇、實驗音樂、裝置展演等多元類型,共一百五十三組表演團隊,將帶來五百七十四場演出。
-
2017舞蹈秋天 藏於日常的異常
2017舞蹈秋天以「藏於日常的異常」作為主題,十月起展開兩個月舞蹈盛宴,邀集八個不同世代創作,提供八個不同方向,讓愛舞朋友有機會在節目中觀察「藏匿」與「異常」的身體思考。
-
日本音樂劇《死亡筆記本》 重新觀照「人類之愛」
日本音樂劇《死亡筆記本》即將登場,二○一五年推出後至今迴響不斷,臺中國家歌劇力邀來台促成首度海外巡演,希望開啟和年輕世代的對話,一同探討生命意義與對正義的辯證。
-
國光劇團廿二周年雙週雙重慶 廿一齣好戲接力上演
國光劇團歡慶廿二周年團慶,推出兩週大型公演「雙週雙重慶」,六場共演出廿一齣精采傳統老戲,老中青全體演員精銳盡出,輪番上陣,獻給觀眾朋友精緻的藝術饗宴。
-
澳門零距離合作社《彼時此岸》 呈現起伏無常的真實生命故事
去年十一月,「零距離合作社」在澳門展演空間首演《彼時此岸》,意圖勾勒出一卷關於澳門的風情畫。今年,他們拾綴舊作來台演出,給台灣朋友塑造一個關於澳門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