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家」的飄移 「菲」常關注
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菲常態:尋找家園」特展,邀請菲律賓藝術家羅納德.溫杜拿呈現多樣作品。他的創作汲取菲律賓的民間傳說和工藝傳統,也多方吸取西方藝術經典,甚至美、日動漫美學,發展出混搭普普趣味和流行文化意象的超現實畫面。他早期融合寫實技法和怪誕風格,之後創作朝向多元發展,這次除展出平面畫作,也透過立體和空間裝置呈現,闡述「家」對漂流異鄉工作者的情感投射與社會定義。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動人創意 「短」更好看
高雄電影節的「國際短片競賽」是全台最大短片比賽與影展,今年最後入圍十六部台片與五十六部外片,其中有好幾部以舞蹈錄像為主題,鏡頭下的舞動創意迷人。而主影展部分也有劇場與電影觀眾都想一追的《科學怪人:英國國家劇院現場》,一部兩齣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區主演,分飾科學家與科學怪人,精湛演出更獲得奧立佛獎最佳男演員獎。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兩大傳奇的組合 充滿火花的美麗
帕爾曼和阿格麗希兩位以天王天后之姿漫步著,卻除了一九九八年那張現場演出的《克羅采》和絕美的法朗克外,始終未有交會,直到帕爾曼歡度七十大壽,阿格麗希慶祝完七十五歲生日的今年,這張首度錄音室專輯才在大家的望眼欲穿中發行。兩位樂壇傳奇,直至頭髮灰白才第一次合作錄音室專輯,卻無陳腐或乏力之氣,這種珍貴的感覺想是還會繼續下去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以貧窮量繪人性與世界
窮人的世界時常是極度現實的世界,譬如利己、對社會上發生的各種事情感到麻木、守在固有的社群而不踏出去、自我沉溺、迷信等等,我們以為的人性之惡,在他們身上反而時時顯露。可是記者總有除魅的本領,《窮人》一書作者福爾曼帶我們從受訪者的真實處境,從一個極大的反面看到,所有的人的個性,所有的詞語,都是不可化約的。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蔡瑞月國際舞蹈藝術節 為「人文、司法正義」起舞
以經歷過白色恐怖的舞蹈家蔡瑞月之名舉辦的國際舞蹈藝術節,十年來皆是以台灣舞蹈圈少見的社會議題性策展,諸如環境保育、學運世代、政治維權、土地家國等,今年邁入第十一屆,以「人文、司法正義」為題,邀請了日本編舞家石井漠、石井綠、美國編舞家埃立歐.波瑪爾(Eleo Pomare)等,演出上世紀初的經典之作。 當年留日習舞的蔡瑞月曾師事日本舞蹈家石井漠門下,後又隨石井漠得意門生石井綠學習,這次策展人蕭渥廷將師徒舞作選粹,將演出蔡瑞月一九七八年首演的《同舟》重現少女時期的日本青春年華記憶,與石井漠《登山》(1925)以登山比喻人生,別有一番師徒時空交錯的對話趣味。 此外,石井漠的另一之舞作《瘋狂的動作》(1933)則將焦點置於精神病院,重新思考疾病、瘋狂、體制的隱喻。而波瑪爾的《苦酒》(1966)則以美國藍調女歌唱家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為藍本,為探討人權、種族的經典之作。
-
戲劇新訊
《悲傷小丑的噗哧劇場》 讓物件說出喜怒哀樂
你曾想過,日常物件也有自己的靈魂,也會悲傷和恐懼嗎?被譽為當代馬戲傳奇人物的Peter Shub,在獨角戲《悲傷小丑的噗哧劇場》Stand Up and Fall Down中,讓物件反客為主,成了舞台上的主角,衛生紙、雨傘、開瓶器、大衣、盆栽,在他手上彷彿長出了生命,物品的喜怒哀樂,全都透過默劇形式傳達出來,讓人心領神會,莞爾大笑。 Peter Shub是世界知名的丑戲大師,擅長即興的喜劇與雜耍表演。曾先後於德國的Circus Roncalli、紐約大蘋果馬戲團、加拿大太陽劇團工作,更為多個國際表演組織擔任小丑老師,演出與教學足跡遍布全歐洲,曾獲蒙特卡羅國際馬戲節「銀小丑」獎,個人秀Nice Night for an Evening也獲坎城國際劇場節的評審委員獎。此次來台除了演出,還將帶來工作坊,傳授他獨門的小丑密技。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戰火浮生》
戰爭殘酷且無情,卻往往能催生以鮮血暈染的美。古往今來多少冤魂命喪沙場,青春少年和激情文人卻以璀璨詩歌嚮往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藝術家們咒罵著盛世的無趣而期待著,向上帝祈求一場追求榮光的大戰,後果卻是一卷卷描繪死亡和硝煙的詩篇。 《戰火浮生》不只只有劇情和角色,更以奇特的音效和舞台裝置敘述了一群青年藝術家在戰爭前後的理想與徬徨,藉由心理式的手法,讓不同的聲音敘述熾烈的感情和憤怒。在戰火依舊漫延的今天,我想看《戰火浮生》如何詮釋戰爭的面向,也想看導演如何以聲音說故事,在節奏和樂音中思考藝術得以引領的未來。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台中國家歌劇院《冬之旅》
對我來說,《冬之旅》加上英國男高音Ian Bostridge,就像《紅樓夢》加上李渝,都是絕對不可錯過的好表演和好書,不只是因為能欣賞到兩個纖細靈敏的靈魂在音樂裡跨時空交會,這檔節目還是由臺中國家歌劇院和英國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巴比肯中心跨國共同製作,所以一定得把握住這個機會! 舒伯特在完成《冬之旅》的隔年十一月在維也納因梅毒病逝,當時他住在哥哥費迪南公寓中一個狹小陰冷的房間,用消沉慘淡的小調譜寫了大部分的《冬之旅》歌曲。在將近一百九十年後、舒伯特逝世的同一個月分,到臺中國家歌劇院隨著他的藝術歌曲走過那段維也納的慟人旅程,我想,一定能為自己留下一個深刻的初冬回憶吧!
-
音樂新訊
根特.赫比希再揮棒 NSO獨奏家「踏出樂團」
十月,深受樂迷與團員喜愛的NSO桂冠指揮根特.赫比希又將來台。此次,被團員暱稱為「阿公」的他,將一口氣帶來「英雄崛起」及「貝多芬九」兩場音樂會,作為樂團「而立」之年的獻禮。在這值得慶賀的日子裡,音樂總監呂紹嘉認為:「卅周年,應該是要給團員證明自己的時候。」因此兩場節目的規劃呼應了以上的想法,分別在兩場音樂會中演出莫札特《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及巴赫的《雙小提琴協奏曲》,讓安德石、解瑄、吳庭毓與李宜錦四位NSO明星團員「踏出樂團」,大顯一番身手。 《長笛與豎琴協奏曲》使用了兩樣被認為高貴的樂器。雖然如此的組合不常見,然而在作曲家的巧手下,兩個音色差異極大的獨奏樂器,卻能夠交織出天籟般的旋律。不但充分展現了音響特色,更讓整首樂曲顯得光輝燦爛。而《雙小提琴協奏曲》的兩位獨奏分庭抗禮、你來我往的競奏與對話,絕妙又饒富趣味。加上樂團協奏的部分以和聲支撐著雙小提琴,讓三方線條編織得華麗又豐富。此外,韋伯改編的《阿布.哈森》序曲、馬勒的第一號交響曲《巨人》及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更是音樂會不容忽視的焦點。兩場指揮大師與樂團絕佳的配搭,定讓觀眾大飽耳福。
-
評彈皇后盛小雲霸氣登場
不畏颱風險阻、班機延誤,評彈天后盛小雲與蘇州市評彈團再度來台,一連三天呈現評彈經典選段,大唱好曲、大說好書、大秀好角兒,要讓久違的戲迷們一飽耳福。
-
王嘉明首次挑戰全客語舞台劇《雲係麼个色?》
莎妹劇團編導王嘉明首次執導客語舞台劇《雲係麼个色?》,以氣候異常的未來時空隱喻客家族群的生存處境,探討議題很黑色,並特別找現場樂團演奏搖滾樂,充滿音樂性。
-
台灣蒂摩爾古薪舞集與紐西蘭⿊⾊優雅舞團共創《在一起》
蒂摩爾古薪舞集將與紐西蘭⿊⾊優雅舞團合作臺北藝術節國際共製節目《在一起》,分別由編舞家巴魯.瑪迪霖與尼爾.耶雷⽶亞共同編創,展開⼀場南島語系舞蹈交流的⽂化盛會。
-
逗點創意劇團兩齣好戲 雙拼出擊
逗點創意劇團將於十月上演充滿奇幻又懸疑劇情的大型親子舞台劇《美術館失竊記》與《童話國歷險─新西遊記》,傳遞親情與友情議題,以及告訴小朋友正確的上網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
-
河床劇團與中山女高聯手出擊 打造全新劇作《停格》
擅長創造超現實意象的河床劇團與中山女高合作,擔綱2016臺北藝術節開幕演出,打造全新劇作《停格》,如詩的畫面,傾訴女高中生的私密情緒與愛戀心事。
-
《風從何處來》 梨園故事與禪門公案相呼應
榮獲第廿七屆傳藝金曲獎,成為傳藝金曲夜雙冠王的唐美雲歌仔戲團,挾帶激昂士氣,推出今年第三齣年度大戲《風從何處來》,將禪宗祖師故事搬上戲台,並描述梨園的繁華與蒼涼。
-
北京最美男旦劉欣然 挑戰爵士京劇獨角戲《馬伯司氏》
中國「北京最美男旦」劉欣然再度來台與導演劉亮延合作,挑戰莎士比亞全新創作爵士京劇獨角戲《馬伯司氏》,一人分飾三角,不但有女聲、男聲甚至聲樂,呈現京劇新面貌。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不簡單的挑戰
「伊東豊雄的建築是屬於自由的,我們城市是自由的,而我們在表演藝術的舞台上,所創造所發揮的也是自由的。因此每個人也是自由的,有自己的詮釋,自己的感受。嘔心瀝血的結果就是世界上沒有簡單的作品會在這個舞台上,這是我希望給台中所有的人的承諾。」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在與建築師伊東豊雄的開幕對談上,充滿自信地宣示。 花費十年光陰,台中人終於等到了這座被譽為「世界第九大新地標」的歌劇院。這是繼兩廳院之後,睽違近卅年,台灣首座落成的國家級表演場館。從紙上夢想到實體建築,過程一如王文儀所形容的「嘔心瀝血」。伊東豊雄設計的歌劇院,獨特的「曲牆」、「美聲涵洞」,所有結構找不到任何一處九十度的直角,是全世界唯一一座懸垂曲面體建築。因工程難度極高,二期主體工程六次流標,歷時五年興建完成。 伊東豊雄認為,歌劇院是一棟充滿「勇氣、能量、夢想」的建築,在預算、工期、形式等現實條件的限制下,能夠完成,「很滿足,很不可思議。」歌劇院擁有三座專業劇場,及一個多功能空間「角落沙龍」,再加上戶外劇場與「空中花園」,由裡至外、從地面到屋頂,一氣呵成。光線、聲音、空氣,在這個宛如人體器官的空間中,自然流動。伊東豊雄強調:「臺中國家歌劇院不只是一座名為歌劇院的建築,而是整座建築就是一場歌劇。」 完成了外觀硬體的不可能任務,迎來的是更大的挑戰。場館如何定位?觀眾從哪裡來?節目如何安排?王文儀以「藝術翻新基地」闡述營運理念。她說,好的作品價值觀是古典的,手法是新的,態度是當代的,因此所有的呈現也會變成非常契合觀者。「是『翻新』,而非『創新』,這裡的作品觀眾一定都熟悉,熟悉的東西才會丟到你的心裡。這棟建築是一個新的建築,我們用一個新的看法與新的體驗,來創造屬於自己新的生活方式。」 上月底的啟用儀式《淨・水》便是翻新傳統祭儀,讓民眾與歌劇院近距離接觸。開幕季節目大師雲集,包括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與NSO音樂總監呂紹嘉攜手合作的歌劇《萊茵黃金》,伊東豊雄首度參與舞台設計的舞蹈《魔時尚》、歐陸音樂劇場導演郭貝爾與現代音樂先驅哈利.帕奇的《進擊的狂想》等,國內藝術家包括廖瓊枝、胡德夫、朱宗慶、唐美雲、魏海敏、吳念真、黎煥雄等都將獻上作品,九天民俗技藝團、大開劇團等在地團隊亦共襄盛舉。 隨著臺中國家歌劇院的
-
專欄 Columns
台北,台北
一個社會的變動是從來不會停止的,一條小小的街道,可能在卅年當中,經歷好幾次的型態、內涵上的變化,仔細想想,你所熟悉的城市裡,是不是也有很多這種情形,新建的,人多了,來了,盛了,人走了,巷子空了,又來了,人又多了,樹也多了,還飄著花香
-
專欄 Columns
泡澡趣
我泡溫泉有分什麼季節、在什麼地方、去哪裡比較適合的各種選擇。在我的腦子裡有一張溫泉地圖,記載了溫泉的水質、溫度、環境、設備、風景、氛圍等各項優缺點,所以只要輸入人事時地,就可以找到在那個時候最適合的座標,朋友還戲稱我是「溫泉皇后」!
-
專欄 Columns
什麼時候該「乎伊去」?
你曾突然聽到一首歌,然後就忘情地開始唱,也許手還會握拳靠近嘴,以為自己正拿著麥克風嗎?忘掉一切,讓音樂帶著走的感覺很神奇,無論是跳起舞、在空中假裝打鼓,或是唱起歌來。這樣是不是和《冰雪奇緣》的主題曲〈Let It Go〉一樣~「乎伊去」?問題是,你不可能隨時隨地這樣做,那會看起來和瘋子沒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