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今村昌平 以情色書寫人性
今年是日本電影大師今村昌平的九十歲冥誕與逝世十周年,曾以《楢山節考》與《鰻魚》拿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他,擅長在電影中以大膽的情慾、強暴、亂倫等極端的手段,揭露人性的黑暗與赤裸。高雄市電影館的「激情日本今村昌平の映畫浮生錄」專題影展,讓影迷重溫大師電影中異色卻深沉的世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一隻手的鋼琴奇蹟
天生只有一隻左手,可以成為職業鋼琴家嗎?尼可拉斯.麥卡錫做到了。因為聽了同學彈奏貝多芬作品,他立志成為職業鋼琴家,雖然太多人不看好,但他也讓這些人跌破眼鏡,以堅毅不棄的奮戰精神,「彈」出一片天!在這張專輯《獨奏》中,他以多元的曲目來表現,而整張專輯聽下來,的確是一張讓人聽不出以一隻手彈奏,能夠全然放鬆陶醉音樂之中的職業鋼琴演奏專輯。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教你如何像孩子一樣思考、想像
這是八十歲的小野洋子致贈網路世代的箴言,輕薄且寓意深刻。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間,她花了百日,以一天一則的速度進行一個網路行為事件,分享她的觀察、思考,她提供一個情境,予人不只一個選項的選擇,要人打破慣習,重新審視生活中微小的物事,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像藝術家一樣思考」的書,而是教人如何像孩子一樣思考、想像。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瑪華.香卡 舞動古典優雅的印度傳統
《寶萊塢生死戀》自一九一七年以來被翻拍無數次,而二○○二年上映的版本是其中之最,本次來台演出的瑪華.香卡(Mahua Shankar)就曾在這部堪稱印度的國民電影中參與演出。 香 卡十四歲時投入印度古典舞蹈的傳奇性代表人物Pandit Birju Maharaj門下,是當時最年輕的弟子,如今已是印度表演藝術家的佼佼者。本次來台演出的是有兩千年的傳統,北印度最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卡薩克舞蹈 (Kathak,另譯卡達克),這位寶萊塢明星不只傳承,也擅於從傳統翻出新意,卡薩克的快速腳踏、連續轉圈,與優雅肢體為特色,都承襲自古典宮廷的高度 審美精緻文化傳統神話來源,與中世紀以來的伊斯蘭文化。 有趣的是,本次節目在音樂選擇上亦結合中西特色,除了有在印度被譽為樂器之王的塔布拉鼓(Tabla)、具廿條弦奇幻音色的西塔琴(Sitar)外,還有小提琴配合。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策馬進3城」 舞出對嘉義的想像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與雯翔舞團自二○一二年首度合作開創「嘉義新舞風」,年年邀請三位編舞家發表作品,這個年輕創作者的演出平台,過去四年分別以「速極」、「未來式」、「看不見的溫度」、「獨語」為主題進行編創,至今已邁入第五屆。 有趣的是,今年度以「策馬進3城」為題,除了邀請台灣民謠學者簡上仁彈唱鄉土歌謠引述諸羅意象外,亦首度邀請編舞家實際駐地進行文史採集,三位編舞家蘇品文《Spirit》、黃懷德《3》及鄭伊涵《四人房》將納入地方的土地風格進行編創,比如黃懷德《3》即是「山」,從嘉義的古名「諸羅山」出發,演繹山的地方風采。 除此之外,今年度亦邀請雲門2舞者李尹櫻進行講座分享,邀請鄰近社區民眾及國高中學生共同參與,推廣與擴大對舞蹈的想像。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跨時代的經典—茱莉亞弦樂四重奏」
近年來,國外有愈來愈多知名的室內樂團體紛紛來台舉辦音樂會,不僅一掃大多數樂迷對於室內樂作品感覺沉悶、嚴肅的刻板印象,更提升了許多經典室內樂作品的能見度,讓樂迷們透過現場聆聽了解到室內樂無窮的魅力。 就在六月,成軍至今屆滿七十周年的茱莉亞弦樂四重奏也將來台演出。這個被譽為「美國室內樂第一家庭」的天團見證了歐美國家在二戰後的室內樂發展,同時也是許多資深樂迷初次接觸室內樂的啟蒙者。就在歷經歲月淬煉與團員的更易後,二○一○年茱莉亞弦樂四重奏迎來了首位華裔團員擔任第一小提琴手的林以信,並為樂團帶來嶄新的樂風。 這次該團帶來了三首樂派、風格截然不同的室內樂曲目,從莫札特最成熟的弦樂四重奏《不諧和》、舒伯特突破自我風格的《斷章》到德布西在樂壇嶄露頭角之時所寫下的唯一一首弦樂四重奏,這些作品兼具時代性與藝術價值,相信由茱莉亞弦樂四重奏精湛的技術與高超默契,定能讓國內樂迷大飽耳福。 六月十三、十四日在台北誠品表演廳,六月十五日在台中中山堂,希望國內喜愛室內樂的樂迷們千萬別錯過了茱莉亞弦樂四重奏所帶來的精采演出。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耳東劇團《服妖之鑑》
編劇簡莉穎加上導演許哲彬,還忘不了三姊妹的小鎮,就來到了前世今生的服妖輪迴,而名單上一字排開漂亮的演員名單:謝盈萱、Fa、王安琪、王世緯如此黃金到極致的組合,怎麼也不願錯過。 的確,剛開始看到這齣戲的介紹時,《服妖之鑑》成了「雖不理解但無法忘記」的四個字,經過一則則愈說愈明的劇透後,反倒期待了起來。「服妖者,男穿女服,女穿男服。」在古代,穿上與自己身分的不符的衣物,便成了「妖」,故事從明代、白色恐怖到現代,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同的「服妖者」,相同的是他們在社會大框架下被壓制住的獨特之美。然而所謂的「妖」,反倒更像是無法容下異議的狹隘思維,擠壓變形後的集體暴力眼光。 這穿梭百年的服妖者異語令人期待,踏進劇場後究竟會有多少令我們驚喜或心碎的故事?
-
林素蓮《福吉三街》 素人舞者訴說生命故事
台灣新銳編舞家林素蓮從庶民生活中取材,特別挑選八名從十歲到五十七歲、來自各行各業的素人舞者,以他們的生命故事,創作出具有「溫度」與「人味」的舞蹈作品《福吉三街》。
-
明華園總團《四兩皇后》 戲班人做戲班戲
明華園戲劇總團再度推出以戲班為背景的年度大戲《四兩皇后》,由資深台柱演員孫翠鳳、鄭雅升、陳勝在率領青年軍李郁真、晨翎、陳子豪、柯進龍及明華園戲劇家族全體演員聯合獻演。
-
創作社《Holy Crab!異鄉記》 虛擬情境交錯融合與拼裝
創作社新作《Holy Crab!異鄉記》,由中國旅美編劇朱宜和台灣導演楊景翔攜手,將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新聞事件搬上舞台,以黑色喜劇和歌舞劇形式演出移民社會荒謬的異文化生存衝突。
-
2016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回歸爵式原力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今年以「BE JAZZ BE YOU」為主軸核心,集結台、美、日等多位爵士好手,帶給觀眾最純粹的爵士精神,讓彼此沉浸在爵式細膩且激昂的氛圍中共度夏夜。
-
紀蔚然、梁志民首度合作 打造喜劇《一個兄弟》
台灣社會各種亂象在劇作家紀蔚然的眼裡是什麼樣子?果陀劇場根據他的「亂場仔」專欄為藍本,改編成舞台劇《一個兄弟》,並集合導演梁志民與演員郭子乾等人共同打造喜劇。
-
世紀當代舞團《慾土》 解放時代慾流
世紀當代舞團與新加坡十指幫劇團藝術總監張子健和新生代編舞家陳維寧攜手合作,跨國打造全新製作《慾土》,觀眾將在一個文本的兩種詮釋中重新思考糾葛於歷史的性別議題。
-
動見体《拼裝家族》 重組「家」的定義
編劇詹傑透過田野調查,將搭計程車、產業道路檳榔攤、偏鄉監獄乃至日常中偶遇的陌生人與他分享的點點滴滴,書寫成屬於台灣當代社會的家庭變革新作《拼裝家族》。
-
1+1雙舞作《沙度》《阿棲睞》 即興與傳統
編舞家古名伸與布拉瑞揚今年攜手參與「1+1雙舞作」,推出最新創作《沙度》與《阿棲睞》,分別探索現代人焦慮不安狀態,以及呈現東部原住民傳統人文風景。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反轉藝視界 海角創樂園
小時候看武俠小說時,總覺得提劍出外闖蕩江湖的故事精采,緊懸一絲冒險與浪漫。就像後來出國一樣,在流浪的不安中,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可是到現在才明瞭,在面對熟悉的一切,如何放下包袱做自己,才最是難。 布拉瑞揚出身台東縣金鋒鄉的嘉蘭部落。因為雲門舞集《薪傳》的啟蒙,立志當一名舞者,十五歲時便離鄉背井,到高雄左營高中學舞,之後保送進入臺北藝術大學。畢業後,他從雲門舞集的舞者,一路跳上國際舞台,成為世界舞壇備受矚目的編舞家,為美國知名的瑪莎.葛蘭姆舞團編舞,作品曾在紐約林肯中心演出。但就如同我們訪問他時一樣,在生命中,他也是繞了遠路,才回到了家。走了整整廿三年回家的路,對這位排灣族編舞家布拉瑞揚而言,這才是生命要開始精彩的地方。 當年我認識他的時候,都喚他漢名「郭俊明」。曾經的俊明,跟現在一樣有著濃眉大眼、皮膚黝黑,但卻有點羞怯,不多話。當時在他的世界裡,我不記得有原住民的朋友,他似乎也不希望有。在他一九九五年展開創作生涯時,「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布拉瑞揚意為「快樂的勇士」)重新回到他的身上,「我是誰」、「我從何而來」的種種困惑、迷惘,默默引領著「勇士」尋找回家的路,雖然一路上糾結跌撞。儘管二○一一年,他的作品登上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深獲肯定,但那時的他心中卻只有:「那一刻我好想回家,如果牽著自己舞者的手謝幕,多好。」 二○一五年,布拉瑞揚踏上回家的路,落腳台東糖廠倉庫,創辦「布拉瑞揚舞團」,舞團的舞者有三分之一來自台東本地,幾乎沒受過科班訓練。回到台東,他的創作也跟著改變,從《拉歌》、《找路》、《Yaangad.椏幹》到即將上演的新作《阿棲睞》,他和舞者們一起從生活中尋找、不是現代、不是傳統原民歌舞、不屬於任何族群,而是布拉瑞揚舞團自己的歌、自己的舞。當我再看到回到後山的他時,在那熟悉的深邃輪廓、還仍透著稚氣的面孔上,更多了自信爽朗的笑。 像布拉瑞揚這般十五歲早早離家,一走就是廿多個寒暑,而後復返歸鄉的後山青年很多。在天寬地廣,山海一線的東海岸,這群藝術家恣意不羈奔馳的靈感,打造出截然不同於城市的自由想像,無論是現代劇場、傳統歌舞或是社區聚落,藝術與藝術之外的生活,同樣令人神往。 本期特別企畫「台東藝文漫步」,我們要帶讀者親身探訪後山的藝文生態,悠遊晃蕩於海岸、山脈與部落間,唱歌、跳舞、
-
專欄 Columns
雜談
知恥兩字是讓我們在明明知道什麼是羞恥之後,不要掩蓋,不能麻木,我經常做不到,但是我想,我願意去做,雖然還沒改,但是已經大概靠近勇敢了,如果有生之年能再進一步,再進一步,那麼就有點像「勇敢」被完成的狀態了,不論大事小事喔!
-
專欄 Columns
載體與內容
內容藏在創作者的思考裡,如水或空氣一般無法被觸及,所以藉著創作的形式,內容可以滲透而出。身為創作者其實花最多的精神在面對形式的取決:編舞者思考動作的風格及取材,段落的安排乃至於服裝、舞台、燈光等視覺的呈現;畫家的畫風,運用的媒材與筆觸,選擇的色彩及布局;作曲者選擇的曲式風格,運用的樂器或素材,對時間因素的配置等,不一而足。
-
專欄 Columns
美食,還是準時?
我還在大口喘氣,就按了門鈴。老師一開門,就用她的破鑼嗓說:「你遲到了!」看到老師嚴肅的面孔,我不知是白目,還是哪裡生出來的勇氣,居然誠實地跟她解釋:「我的火車誤點了,害我還必須很快地吞完我在麥當勞點的餐。」接著,她瞪大了發火的眼睛,立馬回我:「麥當勞!?你都遲到了,還去麥當勞!!」
-
專欄 Columns
服
舒服,會失去批判意識嗎?舒服地坐在觀眾席的觀眾批判意識就較低嗎?一起互動就會高嗎?體制外吶喊不服從vs.體制內服從但積極作為,哪一種比較舒服?合身的衣物舒服嗎?量身訂作的西裝舒服嗎?鬆垮的衣服舒服嗎?穿的人舒服,看的人舒服嗎?表演者舒服,觀眾看得舒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