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回想與回響 Echo
從「舞踏」到「身心靈」
在台灣也有人提過「舞踏本土化」這個議題,那麼台灣人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土方巽創立的「暗黑舞踏」,又是對日本從「脫亞入歐」的現代化慾望到軍國主義敗北的歷史,作出以肉身反抗的「社會雕塑」。那麼要問的是,「暗黑舞踏」作為一種反抗的行動,台灣的「舞踏本土化」又如何勾勒出以肉身反抗的身體圖像呢?
-
演出評論 Review
「隱喻」已老 不再莽撞的史詩悲劇
十年間「台灣認同」變得太滑順容易入口,坎坷的不再坎坷,邊緣的不再邊緣,自然失去/必須拋棄異議的位置;異議才需要辯證的空間,認同並不需要,而主流需要多多益善的認同。或許走過十八年的《祭特洛伊》,其閱聽座標有了更改的必要,例如台灣的寶塚或儀式風音樂劇
-
新銳藝評 Review
彼岸花
子供鉅人劇團選擇以死者的視角作為開場,在看似無關的人、事、物、語中,勾勒中佛教業力的輪迴與執著。由是演員們重複性的出現「何時還能再見面?」、「在那片荒野。」、「在那個連話語都被剝奪、吹著海風的地方。」等台詞,這也表現出無論存亡,其實我們都對這人世間存有極深的執念,而那片荒野,也就如同「彼岸」,是個只能遙想卻達到不了的地方。
-
新銳藝評 Review
滿地錯摘的花
揭起的桌几,道盡機關及密語,狀態皆自那個時間點回溯,重回起點的片段與零碎。而一切都明白了。那隱伏於中的,正是彼此橫跨、相互關係的證明。自中散發出的白光,詭譎的像恆常一般,絲毫不為他煞然的到來感到抱歉。劇目迅即回到初始,呼應著個體間的破壞與毀離。最終一切都敞開攤著,日光已現,魔力消退。
-
企畫特輯 Special
感性的末日:藝術作為事件
加上了「聲明」的《水晶城市 002》已然成為一個新的創作,從原本巡迴各國的獲獎作品《水晶城市 002》與「水晶城市」系列中,裂解出一個新的感性形式,不僅只是水平與垂直的視點瞬間翻轉,更是「極簡現代」與「拼貼後現代」的瞬間翻轉,給出了從創作者、策展人、美術館館長到木作油漆勞動者都始料未及的新配置關係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歐指揮
廖曉玲 不靠比賽 站穩國際樂壇
廖曉玲是少數沒有國際音樂比賽桂冠加持,卻能站穩國際舞台的指揮家。因為與兩位當代音樂大師布列茲與艾特沃斯同台指揮史托克豪森的經典作《集體》,備受矚目,進而成為指揮當代音樂領域的佼佼者。因為與艾特沃斯的多次合作,廖曉玲深受其影響,力求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演奏,盡可能地將當代音樂的魅力傳遞出來,而且不吝分享經驗,也樂於提攜後進,希望能延續這位大師給予的啟發與精神。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舞家
謝杰樺 不斷提問 放舞自由
在現今台灣舞壇中,具建築與舞蹈雙重背景的謝杰樺,作品強調以理性邏輯辯證作為創作出發點,讓他顯得分外獨特。近年作品高度關注權力關係的謝杰樺,新作《去自由》則聚焦於編舞家與舞者既拉鋸又合作、既控制又脫逃的互動關係,他透過不停對舞者提問,討論如何從關節與四肢的組成、骨骼與肌肉的對應關係、重心支撐的物理原理等概念,組織出一個個動作和舞句;也將編舞家與舞者的溝通模式,重新形成一個相互往返的動態過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傳統」照見彼此 探討網路時代的劇評未來
台灣與德國,近幾年來在戲劇上的交流頻繁,這次更有德國資深劇評人約爾根.貝爾格應邀訪台,並與四位台灣劇評人紀慧玲、傅裕惠、郭亮廷、吳思鋒共聚,對兩國的評論專業養成、劇評傳統影響,與應對網路時代評論的方式,進行經驗的分享與交流。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承載歷史放眼未來 建構亞洲文化樞紐
號稱韓國史上最大的文化建設光州亞洲藝術中心,經過了五年構思策劃、七年的動工興建,終於在今年九月份正式對外開放,並以自九月四日至廿一日舉辦的「亞洲文化中心劇場開幕季」活動宣告揭幕。這個承載了歷史記憶與未來視野的藝術中心,所著眼的不只是韓國,更自許成為亞洲文化的樞紐,透過四大核心價值與五大設施,全面關照典藏過去與創造未來的各種面向。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嘲諷中產價值的虛偽假面
在德國劇壇有「恐怖小孩」封號的梅焰堡,編導兼擅,作品常切入熟悉的客觀世界,以劇場手段拉出距離,藉敏銳的批判角度,提供反思。在柏林列寧廣場劇院演出新作《塑膠製品》亦然,透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與幫傭間的互動,鋪陳在追求人權與自由的當代社會中所產生的結構之矛盾與傾軋,從而延伸出中產階級的心理優越與政治正確的虛偽假面。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無心插柳匯一地 非華人觀眾也青睞
今年夏天的紐約,兩個月內有四檔不同中國表演團隊的演出,有國家京劇院與「中國第一票房青衣」張火丁、中央芭蕾舞團,及中國製作單位在美國原創的多媒體舞劇《春江花月夜》。這四檔節目可看作是個無心插柳的中國表演藝術節,相較於之前到紐約演出的中國團隊,藝術品質與宣傳都更佳,亦獲得紐約英文媒體的報導,且在不送票的前提下,票房也都不錯,顯然有吸引到華人以外的觀眾。
-
藝視窗 News
臺灣歷史博物館「戲劇月」 十一月啟動全新體驗
【台灣】 臺灣歷史博物館「戲劇月」 十一月啟動全新體驗 位於臺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將在11月17日至12月13日推出「戲劇月」活動,帶給大眾全新的博物館的體驗。活動包含《1895開城門》互動式戲劇、「大時代小劇場」、「歷史戲遊趣」及「迷你劇場」等多項活動,針對成人及學齡觀眾,分別推出27場次系列活動,結合臺灣史、歷史物件、角色扮演、觀眾參與及戲劇,打開大眾博物館想像的全新視野。 《1895開城門》互動式戲劇2009年曾在台南武德殿演出,今年正逢台灣乙未之役120周年,配合「鉅變1895特展」,再次回到臺史博展館演出。有別於一般戲劇觀賞的經驗,觀眾可重回歷史事件的現場,扮演、討論、了解及參與劇中,深入歷史關鍵時刻,做出選擇。將在11月29日周日上、下午各演出1場。 「大時代小劇場:臺史博常設展互動式戲劇導覽」,則善用博物館「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常設展中擬真的景物及人偶展示為演出舞台,戲劇月期間特別在11月21日及12月13日下午會推出2場假日場,開放一般觀眾參與。 而其中最特別的是本次推出的「歷史戲遊趣」活動,由臺史博與臺南市和順國民小學共同合作,自11月17日至20日上午9時25分起,可看到學生的創意演出。 相關活動詳情請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nmth.gov.tw「最新活動」查詢。 2015年環太國際大師講壇系列之二 亞太舞蹈大師相聚對談 由文化部委託臺北藝術大學辦理的「2015年環太國際大師講壇系列之二」,推出「傳統的超越 老靈魂新聲音亞太當代舞蹈大師對談、講座及工作坊」,邀請了台灣、馬來西亞與泰國的三位舞蹈家,從文化傳承、身分認同、藝術創新等話題,探討如何在傳統與當代之間,思考個人創作與身體文化。 應邀與會的三位大師分別是:馬來西亞國家級舞團Sutra Dance Theatre創辦人Ramli Ibrahim、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看的是電影,照出的是心境
電影吸引我的從來不是因為情節,「重看」只是第二次進入同一部電影的世界的籠統說法。以上次在台北兩日內看了兩次《聶隱娘》為例,前一日與後一日,我所看見的其實是一個銀幣的兩面。如果沒有第一天讓人物與結構搭起了「前廳」,第二天,就不會有「後堂」的風景供我來去自如地蹓躂時細賞。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新手老爸育兒經
預產期就在這一兩週,原先約好了要談「想像中的孩子」, 沒想到一早看信,竟發現孩子已經迫不及待地到來。 看著喜孜孜的人父, 我們永遠不知道當初的想像,跟真實有什麼不一樣。 但是無論寶寶如何意外翻攪來自己的人生, 從此刻起,比自己重要的,也許是孩子的人生。 如果說媽媽是上天派來照顧小孩的天使, 那麼導演、舞者、演奏家,又是如何當爸爸的? 不過不管答案是什麼, 家中的小太陽,永遠是創意的泉源。 都說藝術家愛做夢了,小人兒,更是他們想像的開端。 鴻鴻、吳義芳、黃堃儼,牽著大小寶貝出遊, 三位「老」爸的育兒經,開念啦!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鴻鴻 「然後,我從後面抱著媽媽,在這裡生下你」
約訪時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訪問前兩天被告知:「生了!」讓我們有機會與導演鴻鴻一起透過螢幕,看著他初生的寶寶,談他如何準備並迎接孩子的到來。鴻鴻與妻子選擇「居家生產」,讓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來到人間;為孩子取名「樂天」,期待他親近自然,在自然中長大。於是這個三人三貓一家庭,就此成形,踏上人生新旅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吳義芳 「你可以哭出來,沒關係……」
四十八歲才當爸爸,資深舞者、「風之舞形」舞團藝術總監吳義芳的四歲兒子,跟他一樣好動愛「舞」。他為了讓兒子有充裕的活動空間,從竹圍遷居三峽,社區的遊戲室就是他倆開心玩身體遊戲的地方,父子倆玩得瘋,外人看來膽戰心驚,吳義芳卻說他從小教孩子「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但要評估能不能承受後果。」、「自己安全自己顧」,讓孩子自己飛翔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黃堃儼 「喔~你就是那個出國的爸爸喔!」
結婚十五年,原以為就要與另一半「頂客」一生了,老天卻突然賜給打擊樂演奏家黃堃儼最甜蜜的負擔!妻子懷胎、女兒降生的過程雖曲折,但寶貝降生在這個家裡,卻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家一起來」照顧,而繁忙的爸爸則盡量陪伴,在家時女兒要玩什麼樂器都陪玩,不在家也透過科技遠端遙控。黃堃儼談到女兒的未來:「十八歲有人要,就趕快把她嫁掉,這樣我們才來得及看得到。而且不准嫁出國、不要南部,未來另一半最好是住家裡附近」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兔子洞的奇異之旅 混種的藝術新感知
刻正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兩項展覽:「愛麗絲的兔子洞」與「索多瑪之夜」,作品均兼融表演、聲響和視覺,還有科技元素。蕭淑文策展的前者邀請表演藝術工作者參與創作,在現場互動中營造作品意義;後者由與劇場界互動頻繁的王俊傑主持,作品《索多瑪之夜》是「一場十五分鐘的表演,卻沒有演員」,討論的是「藝術要做什麼」。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三大影展佳片聚金馬 中南美洲崛起很吸睛
十一月的金馬國際影展盛會即將展開,影迷驚喜發現今年的菜色特別「金光閃閃」,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影展的最大獎影片可以一次看到!而另一方面也可遇到多部在影展中擒獎的中南美洲佳片,讓你跟上國際影壇的拉丁風潮。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愈荒謬愈美好 愈惡搞愈深奧
日本知名編劇宮藤官九郎,以自身的青春經歷作為小說《你(穿著木屐)踩過天鵝屍體嗎?》的發想背景,但又不時讓成年後的宮藤官九郎亂入小說情節中扮演故事導覽員,其胡鬧與解構喜劇的程度,就彷彿在看著他另一部幻想電視劇的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