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古巴、爵士 一家親
陽光、美食、棒球、煙草田這些關鍵字讓古巴成為一種想像,可是如果奏起恰恰、曼波、騷莎,就能夠馬上讓人與這個國家拉近距離。你不一定指得出古巴在那個地方,但卻不可能沒聽過古巴的音樂。而當熱情的古巴遇上相容並蓄的爵士後,混血的萬種風情,吸引的可就不只是地圖上的一小塊版圖而已。 二○一四年,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來了一個傳說中的大人物爵士小號手阿圖羅.山多瓦,這個《情別哈瓦那》電影的真實人物,就要帶著他同樣傳奇的「四個八度」高音,飆響音樂廳。乘著這趟古巴風,讓我們先認識什麼是古巴爵士,溫習山多瓦的浪漫故事,發現台灣古巴爵士樂手,當然,不忘跳進戶外的爵士派對中。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什麼是古巴爵士樂? 十個不可不知告訴你!
古巴爵士樂是如何形成的?與美國爵士樂有何異同? 古巴原有音樂又是如何融入了古巴爵士? 有哪些傳奇演奏家與不可錯過的經典作品? 現今哪裡還可得見古巴爵士演出的俱樂部,或可體驗古巴爵士音樂的城市空間? 今年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邀請小號手山多瓦(Arturo Sandoval)來台獻藝,他由古巴逃往美國的過程改編成紀錄片《情別哈瓦那》,情節扣人心弦,也開啟我們對古巴爵士的好奇心。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爵士小號手
阿圖羅.山多瓦 若為音樂故,兩者皆可拋!
下這個標題,是因為HBO電影台曾為本篇文章的主人翁,小號手阿圖羅.山多瓦(Arturo Sandoval),拍攝過一部傳記電影《情別哈瓦那》For Love or Country : The Arturo Sandoval Story。電影裡敘述著山多瓦如何在小情(愛情)與大愛(國家)間掙扎,最後決定逃離古巴投奔自由的故事。但事實上,管它是小情或大愛,都錯!他投奔自由的真正原因,其實是音樂! 以下,就是他的故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Soy La Ley古巴爵士樂團團長
徐崇育 讓古巴爵士在台灣生根
當徐崇育在紐約第一次接觸到低音提琴時,就被它厚實的低音與傳遞到身體的震動所吸引,當下決定透過這樣樂器,作為他的音樂語言。在紐約師從過許多爵士樂大師,豐富了他的音樂生命。他甚至以最純粹的熱情,肩負起古巴音樂文化推廣的使命,回到台灣創立Soy La Ley古巴爵士樂團,徐崇育秉持著融合爵士與古巴音樂的初衷,在拉丁節奏中,讓聽眾感受到爵士樂即興的不可預期性。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兩廳院夏日爵士戶外派對
父親節的周末 讓我們盡情搖擺!
每年夏天,兩廳院夏日爵士戶外派對,總是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本地爵士樂迷的熱情,一方面是節目設計與樂手邀約,一直都能夠注意到舞台魅力、現代感與演出實力的平衡,尤其是本地樂手與團體的加入,更是讓樂迷激動不已;另一方面,戶外現場,開放所有聽眾聆聽,那種場合的輕鬆自在,跟音樂廳裡的專注聆賞,比較起來又是不一樣的感受。今年,二○一四的兩廳樂夏日爵士,在八月八日、八月九日的父親節週末,一樣為喜愛爵士樂的朋友們帶來精采的節目。
-
即將上場 Preview 匯聚四國十位新生代編舞家
「驅動城市藝術節」 跨國交流看見自己
匯聚了台日港韓四國十位新生代編舞家的「驅動城市藝術節」,不只讓觀眾看見亞洲的年輕編舞家,也讓他們看見自己。藝術節的主題是RAM,討論記憶,城市的記憶、歷史的記憶、自我的記憶這群編舞家因為人生厚度的不同,作品也有不同的重量,但多是從自身出發,呈現現代人面對的各種處境。
-
即將上場 Preview 安排三套結局 劇場見分曉
《大算命家》 「算」出最佳繼承者?
《大算命家》故事描述企業首富想從三個性格迥異兒子挑選繼承者,但三人各有弱點,為解決繼承權的爭奪風波,於是找上命運精算師指點斷言。該劇由樊光耀飾精算師,高英軒一人分飾三位性格迥異的繼承者候選人。編劇更安排了三種不同結局,觀眾進劇場才得分曉。
-
企畫特輯 Special
OH,MY嘉! 與藝術一起「玩遍偶嘉」!
嘉義擁有獨特的新舊交雜的城市意象,為了結合地方文化特色,讓民眾近距離接觸藝術,今年首度開辦的「嘉義市戲劇節」,透過演出、工作坊及講座等多元類型,著重在各種偶戲的豐富演出,非常適合親子欣賞同樂。觀看節目之餘,也可來趟嘉義慢活小旅行,細細品味地方風土民情,讓藝術自然融入生活,不再遙不可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打造宏大而細緻 脫穎國際的樂音
六月時序,是個一面關注NSO幾場樂季壓軸節目、一面引頸打探新樂季準備標注行事曆的時刻。幾道音樂總監呂紹嘉獲邀知名樂團演出的節目連結,總在樂團粉絲之間轉貼和討論,但在這些分享間,突然出現一條令眾人瞪大眼睛的訊息:他即將接任丹麥南日德蘭交響樂團(Sonderjyllands Symfoniorkester)首席指揮!該團又名南丹麥愛樂(South Denmark Philharmonic),是一個高水準的中型樂團,消息一出,讓忠實的樂迷們都異常興奮。而帶領NSO即將進入第五年,即使訪談中他為了尊重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會而堅持不鬆口是否續任,但隨著時間的到來,答案也令人雀躍呂紹嘉終於應允續任音樂總監一職,五年新任期將從明年八月起至二○二○年止。在雙重的喜悅中,NSO將邁入二○一四/一五新樂季,感動的聲音已然規畫好,即將就此展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斷累積、碰撞 品味音樂的醇厚
翻開NSO新樂季手冊,發現有波瀾壯闊的大曲子、有故事性的音樂內涵、有委託作品發表、有揉合各類表演藝術的歌劇。在一場場精采的節目背後發酵著的,更有「累積」和「碰撞」。與國內外演奏家合作過後留下的痕跡,都將成為無形的寶藏,就像呂紹嘉所說的:「多位已與NSO建立絕佳默契的藝術家,將繼續與我們共創更美好、更沉澱的音樂。」
-
企畫特輯 Special
感受霧島風情 聽見頂尖的聲音
將世界拉到霧島,讓年輕音樂家接觸閃亮的巨星,進而拓廣視野、與時並進,是「霧島音樂祭」的初衷。而今台灣的學子們,藉著霧島節慶管弦樂團訪台的相關活動,也能夠在自己的土地,讓世界走進來,聆聽、學習、並且期待未來走出去。在這一切的美麗發生同時,讓我們先感受霧島風情,傾聽頂尖的聲音。
-
演出評論 Review
戲劇荒謬中 建構生活的真實
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邀來的對岸三齣作品雖各個形式迥異,但皆呈現出一種生活的荒謬性,觀照人生百態,針砭社會時政,深掘現代縮影。《九種時刻》串連九個片段,彼此之間並未緊密連結、有效呼應,使整體敘事結構上缺乏層次。《未完待續》如現代的警示寓言,不斷提問:「在死前的最後一天,你會選擇帶走什麼東西?」然所有角色皆以刻板形象塑造,人物因缺乏厚度而顯得平板。《驢得水》像是富有魯迅諷刺小說中的寓言色彩,但更像融入了莎士比亞喜劇中的真假曖昧。
-
演出評論 Review
是現實,還是美學
資本的邏輯必然創造出服膺這樣邏輯的奴隸。這不是人性使然,但,背後必有人性的掙扎。這是戲劇的布局讓人們靠近現實,卻又超越現實的根本原因!既然這人性的複雜中,出現了象徵被親情、逆倫、權勢收攏的女兒們,逐一的委身惑問甚而抵拒,最後,演變出女武神布倫希德的抗命。這抗命本身能夠輻射出去的意識狀態,是情感的週波又或意識的抉擇?非常值得探究。
-
企畫特輯 Special
舞踏與時鐘
如果渴望解咒成為最難解的詛咒,那麼,召喚失敗者的記憶,在記憶中和受詛咒的鬼魂重逢,難道不是解開咒語唯一的可能嗎?詛咒是我們共通的傷痕,但也可以是我們辨認彼此的暗號,讓我們有機會暗中串連,等待未來的某一刻,一起逃出統治者的鐘。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中國年輕劇場人 帶著紙手銬跳舞
中國年輕的創作者已漸漸摸索出一套「帶著紙手銬跳舞」的方法,左擋審查、右進資金。他們的前輩到現在可能還在做一些干犯禁演我亦獨往的戲,但他們卻好像與審查、金主、觀眾形成了一種奇妙的默契,演出後也幾乎無惡評。他們真的極具才華,也站上了文化消費在中國的浪頭。公營劇團與民間戲劇之間的那一條界線,未來也會隨著劇目的合作與人才的流動,變得愈來愈模糊。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法擊樂家
楊怡萍 穿著燕尾服 昂然擊動世界
擊樂家楊怡萍亞洲女性的身分,在男性居多的法國擊樂界,使她受到不公平的歧視。「我的性別以及膚色一直是我在樂團的阻力,後來我開始穿燕尾服上台,成為法國擊樂界唯一穿燕尾服的女擊樂家,我要證明我的能力是超越性別與膚色,慢慢地他們看到我的實力,也認同我。」楊怡萍註定是一位活在舞台上的獨奏家,而不是站在樂團最後一排、觀眾看不到的團員。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視障鋼琴家
辻井伸行 十指揮舞 演奏世界的繽紛色彩
辻井伸行出生即全盲,感官經驗中並無顏色的認知概念,但聆賞者莫不由他的音樂中感受到色彩,這是緣於小時候母親用食物教他認識顏色。母親從不認為他該屈於全盲,而放棄接觸本以視覺才能體驗的事物。她經常帶伸行去看煙火或參觀美術館,邊欣賞邊替他解釋顏色以及形狀,這使伸行逐漸能夠在腦海中將外界不同的事物,以形形色色、多采多姿的方式想像呈現。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活在當下! 玩味劇場的魔幻時刻
今年是莎士比亞誕辰四百五十周年,國家兩廳院特邀「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再現伊莉莎白時期的《仲夏夜之夢》,本刊也特別舉辦「莎士比亞戲劇工作坊」,帶領教授表演藝術的高中老師進入莎翁的黃金年代,除了介紹劇作家的時代背景外,也透過分組讀劇,直接碰觸文本情緒。在同黨劇團團長邱安忱的引領中,無形地灑下藝術教育的種子。
-
特別企畫 Feature
狂飆半世紀 . 柏林戲劇盛會啟示錄 THEATER TREFFEN
每年五月,在柏林舉辦的戲劇盛會,不僅是德語劇壇的年度盛事,更是全球劇迷矚目的焦點。 十齣由獨立評審團票選,來自奧地利、瑞士、德國的當季製作,齊聚柏林接力演出,堪稱是德語劇場的年度奧斯卡。 在戲劇盛會脫穎而出的節目,也許不是最「好看」的,但話題性一定十足,要了解德國劇場的潮流趨勢,戲劇盛會絕對是重要參考指標。 從歷史回顧開始,這個源於東西德分裂時期的戲劇交流活動,如何從一九六四年至今,歷經政局紛擾、戰爭動盪、柏林圍牆倒塌、兩德統一,屹立不搖走過半個世紀? 從入選劇院、搬演文本、導演美學與舞台設計等角度切入,當今德國的劇場版圖,又呈現什麼樣的勢力消長、風貌演變? 即將在臺北藝術節登場的慕尼黑室內劇院,是戲劇盛會的常客,去年被《劇場今日》雜誌評為「年度最佳德語劇院」,此次上演劇目《情色度假村》的導演與男主角,均是話題人物,本刊將有獨家專訪。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歷史回顧
柏林「戲劇盛會」 無可取代的自由
一九六四年,柏林「戲劇盛會」創立,獨立評審團圈選上季十齣最精采的劇場演出,把這些劇團通通邀至西柏林演出,開創出自由的劇場風景。每年五月,大約兩週的時間,十齣德語劇場精選會輪流在柏林接力上演。這些作品規模有大有小,導演風格各異,一整季的各地精華集中在柏林,絕對是難得的舞台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