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情若真 不必相見恨晚
莎士比亞的作品跨越空間與時間,雅俗共賞,除了四大悲劇外,「愛情」也是他作品的重要元素。有什麼比起包藏著死亡威脅的愛更教人醒腦的?莎翁透過戲劇媒材興風作浪的悲歡離合,無不是希望深化現實生活中的人性尊嚴,光輝文藝復興「以人為本」的思想,從悲劇宿命中淬煉出最直最真的愛。於是,只要曾經擁有,何必一生一世?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大家族人物關係圖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劇篇
保留原著框架 大玩形式讓你溫故知新
改編《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戲劇,也許轉換時空、語言,但基本上仍然是對偉大愛情的歌頌,以劇中設定家族的對立製造了衝突的根本,一波三折的陰錯陽差,加強了戲劇的張力,用青春的生命去衝撞封建的體制,是這個悲劇中最大的衝擊,幾乎所有的改編都掌握的這些原則,各自發展出其變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影篇
從寶萊塢到僵屍片 電影史中的不朽之愛
根據統計,取材或改編自《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電影,起碼也有一百部之多。《殉情記》的經典版本有一九五四年雷納多.卡斯特拉尼版,及一九六七年柴菲雷里重拍版。甚至形式上從動畫玩到寶萊塢,甚至變成了好萊塢的僵屍片,兩大家族間的隔閡,玩到人鬼殊途的境界,電影對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改編,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也延活化與延續了莎士比亞的經典,歷久而不衰!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蹈篇
「戲劇化芭蕾」扣人心弦 精緻舞劇傳世不衰
《羅密歐與茱麗葉》改編成歌劇或電影都極為成功,但要創作成舞劇則有相當難度。編舞家拉孚洛夫斯基與音樂家浦羅柯菲夫攜手合作的版本,攀上蘇聯時期「戲劇化芭蕾」的創作顛峰。而這次來台演出的麥克米倫版更是舉世公認的傑出舞作。這一切視覺上形象化的描摹,加上聽覺的深刻幫襯,讓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永垂不朽。
-
特別企畫 Feature 芭蕾編舞家
麥克米倫 凝視現實的眼睛 以舞蹈回應時代
終其一生,這位被稱為「激情詩人」的編舞家都戮力拆解芭蕾語彙,將這個高雅殿堂的藝術推往寫實、社會性的方向,不可避免地招來了正反評價。反對者認為芭蕾因講究規矩法則,天生有其不可逾越的限度;支持者讚揚他的芭蕾不只是童話故事的藝術,而如實地刻畫了人性的脆弱,勾勒出時代的面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英國皇家芭蕾總監
凱文.歐海爾 從舞者到總監 帶領舞團開拓新局
曾經是芭蕾舞者的皇家芭蕾舞團總監凱文.歐海爾(Kevin OHare),是皇家芭蕾舞學校的校友。自舞台上退休後,轉往舞團行政職務發展,曾是皇家芭蕾的行政總監,也是前任總監莫妮卡.梅森女爵的左右手。二○一二年在梅森女爵退休後,繼任成為現任總監。此次率舞團二度來台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亦正是他在舞台上演出過的作品。歐海爾總監上任以來,推出新作如《唐吉訶德》、《冬天的故事》等敘事芭蕾,也延續與麥奎格(Wayne McGregor)、惠爾頓(Christopher Wheeldon)、史卡雷(Liam Scarlett)的合作,推出風格較為抽象的芭蕾新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皇家芭蕾舞團四位舞星
人生閱歷豐富舞作生命 全身散發耀眼光芒
二○一一年曾經來台,帶來古典與現代芭蕾作品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當時演出引起熱烈回響。二○一四年再次訪台,帶來古典芭蕾的經典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團內菁英舞者盡出,特別令人期待。本篇特別介紹這次來台的四位重要舞者他們的舞蹈歷程。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交手卅五年 鋼琴上的雙人世界
每當談起魏樂富、葉綠娜這對鋼琴夫妻檔,總讓人想起海涅的詩《北國之松》,和詩人筆下那在白雪皚皚的北國孤挺的一棵松,愛戀想望著熱帶南島上的一株棕櫚!魏樂富來自德國,一個與台灣風格迥異的國度,嚴謹、守時、一板一眼、條理分明,是甚麼樣的吸引力讓他遠渡重洋而來,與他口中那位隨性、不拘小節、想到什麼做什麼的妻子葉綠娜攜手走過了卅多個寒暑?! 音樂以外,魏樂富還有很多興趣:文學、繪畫、珍玩收藏,這些興趣也自然而然成為葉綠娜樂此不疲的愛好。比起談論自己時的言簡意賅,葉綠娜對夫婿魏樂富的一切更顯滔滔不絕。訪談的前一晚,兩夫妻才心血來潮,錄製舒曼的《敘事詩》作品122到深夜兩點,由魏樂富以德文朗誦敘事詩《荒野的男孩》(詩/黑伯爾 Friedrich Hebbel),葉綠娜鋼琴伴奏(音樂/舒曼),一個美麗的夫唱婦隨畫面,於焉在眼前開展。
-
即將上場 Preview 向張雨生致敬
《天天想你》 實現未竟的霹靂夢
一齣《天天想你》音樂劇,由許多夢想組合而成。即使那麼多年過去,在大小場合聽到張雨生的歌,就彷彿他從來沒有離開一般。的確,他那從未失去純真的笑容與聲音、充滿人文省思的詞曲,還有熱血積極的精神,至今仍烙在大夥的腦海,一起唱歌、聆聽、排練讓張雨生的好友櫻井弘二都開玩笑地說:「我對他愈來愈熟了!」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帶你重返列寧格勒
繁花勝景與戰爭血淚交織 共譜時代之聲
柴科夫斯基以生命低谷崛起的逆轉力,創造出新境界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而蕭斯塔可維奇在創作第七號交響曲時,正是故鄉列寧格勒城慘遭納粹圍城之時,排練及首演狀況連連,音符裡藏著個人和家國的斑斑血淚。NSO這次邀請小提琴陳銳獻藝,帶領聽眾走出迷霧森林,指出旭日所在,繼而迎向曙光。
-
即將上場 Preview 北市國上場 慶祝台北建城一百卅周年
鐘鼓齊鳴 同聲獻上喝采
台北城,如今將過一百卅年的生日了。文化局展開「重現西門」的計畫,北市國也不遑多讓,以大型樂團配合精采曲目,讓音樂會鐘鼓齊鳴,同聲獻上喝采!上半場以《重現西門》一曲拉開序幕,除擊鼓、耍大旗外,更加上多媒體影像,讓新、舊台北相互輝映,更有編鐘的音色入樂,象徵王者之聲。下半場邀請年輕的傑出音樂家獻藝,共同展現精采的台北風情。
-
即將上場 Preview 破產重組後 首次亞洲巡迴
涅切瑟昆領軍 費城交響樂團再出發
費城交響樂團在歷任音樂總監的調教下,與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齊名,無奈二○一一年不敵金融風暴,申請破產重組。團員共體時艱一起度過難關,在二○一二年重新開張,延續傳奇。這次演出是樂團破產重組之後的首次亞洲巡迴,由指揮涅切瑟昆領軍,再現久違的「黃金之聲」。
-
即將上場 Preview 視覺二重奏 聽覺雙人舞
馬克.莫里斯 讓你「看見」音樂「聽見」舞蹈
馬克.莫里斯被譽為舞蹈界的指揮家,他的舞蹈創作奠基在他對曲目的詮釋上,透過既內在又完整的方式,以整個身體與性格特質來呈現音樂。今年六月,他將率領馬克.莫里斯舞團及合奏團首度訪台,為觀眾獻上兩組經典舞作:「莫札特之舞」和「浪漫之舞」。
-
即將上場 Preview 「舞蹈」與「生態」的有機結合
《境/鏡》 從自然映照人性
喜歡大自然也喜歡跳舞的編舞家彭筱茵,一直在思考如何將「舞蹈」與「生態」兩個看似不相干的東西結合成作品,直到遇見同樣熱切關注環境議題的澳洲現代舞之母伊利莎白.陶曼,她的一句「自然是人生的一面明鏡」,讓彭筱茵豁然開朗。新作《境/鏡》中,從自然映照人性,讓舞者表現了萬物循環生長的正面力量,更突顯了自然的黑暗面與人為的影響。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致命的美麗 《莎樂美》 La Beauté Fatale——Salomé
「我想要」莎樂美甜甜地說:「他們馬上用個銀盤盛來」 (站起身來,微笑著)「約翰的頭!」 不管母親多麼震驚、繼父多麼極力想用珠寶江山轉移她的念頭, 「我要約翰的頭!」的語氣從甜美到狂野,堅定地在歌劇中出現了七次! 莎樂美,這個原本在聖經裡的無名人物,蒼白而沒有形象地存在著, 卻在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電影等轉換下,成了惡女的代名詞。 但究竟, 莎樂美的故事從何而來?作曲家又是如何看待女人? 女性情慾在音樂與文學下如何藉由莎樂美展現?角色的權力如何循環? 有女高音拒演,因為自己是「正經的女人」;但即將來台的女主角已演過兩百次! 本當是頹廢、淫穢的主題,為什麼NSO特聘的導演聯想到艾未未? 謎樣的女人,我們一起來解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聖經》中無名女 蛇蠍美人惑人心
莎樂美,這個原本在聖經裡的無名人物,由一個原本蒼白沒有顏色的形象,經過史學家有心的編輯,後人的想像,在藝術家、文人手下逐漸成形,成為一個有著鮮明形象和色彩的女子,從歷史人物走進故事裡,走進戲劇、繪畫、音樂裡,這個歷史上張冠李戴的過程,居然就這麼將錯就錯,成就了一個傳奇的人物,也成為藝術史上一個不可抹滅的美麗身影。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她的愛恨情仇 藝術家的奇想繆思
這個用銀盤承接著約翰人頭的驚悚畫面,因為是聖經故事,成為後來許多畫家描繪的主題。之後經由王爾德改寫,重新賦予聖經中毫無個性的莎樂美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她也有愛恨情仇,使她成為一個女性自覺的角色。莎樂美以其神秘怪誕的特質,透過文學、繪畫、戲劇、舞蹈、電影等等各種形式,不斷蔓生變形,成為藝術家們的繆思,透過他們的作品,讓我們探究那愛恨情仇的極致表現。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愛與死交纏 散放極端之愛
莎樂美的血腥與色情,從文藝復興、巴洛克,跳躍到十九世紀的現代戲劇與音樂,從斬首意象的渲染,到聖人頭顱的悲劇性,莎樂美的人物典型,跳躍到有血有肉、有情有慾的妖姬,在愛恨的情結交織中,散放誇飾慾望與嗜血的極端之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光明與黑暗並存 天使與魔鬼的化身
史特勞斯的歌劇可謂融合了交響詩、歌劇與聲樂的所有精華。他對女性的描繪和關注,不僅體現了對整體女性的讚賞和尊重,莎樂美和艾蕾克特拉更代表了女性悲劇性的一個側面,使女性「光明面」和「黑暗面」特質的呈現更具完整性。不論史特勞斯創作的出發點為何,他的音樂確實對女性心理結構和社會地位進行了最豐富、精采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