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詩與樂互文層疊 立體鋪展感官慾望
王爾德劇本的形式與內容蘊涵詩意的音樂性,再經由理查.史特勞斯透過歌詞、調性、旋律、和聲、主導動機等手法的刻畫,突顯莎樂美的情慾抒發,而且在純器樂的〈七紗舞〉樂段,藉由舞蹈與音樂的交融下暗示莎樂美無法言說的情慾,最後進入音樂與戲劇張力的莎樂美獨白高潮,這些層層遞進的巧妙構思,在音樂與文學交融之下,成功形塑了莎樂美的情慾表現。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寡廉鮮恥的義正詞嚴
說穿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莎樂美,非關愛情,無關占有,那就是存在於最幽微暗淡的一塊角落中,一種純粹的人性。莎樂美之所以驚世駭俗,並非因為這個白目女的寡廉鮮恥,而是她如此堂而皇之地做出了我們不願不敢也不能的行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世紀末的氛圍 織就她的神祕面紗
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莎樂美》是一部反映時代蛻變的歌劇作品,道出了「世紀末」德國現代主義中的「頹廢」精髓──死亡、神秘、畸形的愛戀、詭異怪誕的氛圍、驚悚駭人的舉動行為,全部在歌劇音樂中顯露無遺。歌劇中的莎樂美,她的任性、自我,狂傲、變態,赤裸地呈現在令人癲狂的樂響聲中,吸引人想一層層剝開她神祕的面紗,一窺這「致命的女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莎樂美」誰勝出? 歌劇女伶大PK
每位歌手的詮釋各有特色,很難抉擇誰才是最佳莎樂美。我們不渴望女高音要有性感迷人的扮相,也不奢望女高音得跳出火辣撩人的七紗舞。歌劇是一種提供想像的世界,面對理查.史特勞斯不合理的變態要求,透過眾家花旦的歌聲與演技,終究成為我們鑑賞不同女高音扮演莎樂美時的另類樂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莎樂美》精采曲目之不可不聽
主導動機帶路 管絃樂配器烘托情節
來自聖經的故事情節,改編自王爾德的作品,《莎樂美》為理查.史特勞斯贏得歌劇盛名。擅長以管絃樂配器來展現戲劇氛圍的史特勞斯,在這齣獨幕四場的歌劇中,精心創作了許多精采段落,且讓我們先一睹為快。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NSO版《莎樂美》導演
安東尼.皮拉瓦奇 在過去與當下間喚起認同
這次NSO邀請主要活動於德語地區的導演皮拉瓦奇前來台北重新製作《莎樂美》。雖然是他第一次執導該劇,但心中充滿想法。他將此劇架構在一九二○年代歐洲那樣的時空背景裡,希望能將當初挑動眾人神經的「現代」感,繼續傳達給廿一世紀當下的觀眾,搭起過去與當下間認同的橋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NSO版《莎樂美》女主角
妮娜.華倫 全方位呈現 奇蹟自然產生
在舞台上扮演莎樂美已超過兩百次的戲劇女高音華倫,即使已經攀登歌劇裡的「聖母峰」多次,但每次都以全新的感覺來詮釋,賦予角色啟發力、創造力、生命力。對華倫而言,舞蹈、語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鐵三角。全方位的立體呈現,奇蹟就此產生。從學習拍手到被別人拍手是一段漫漫長路。我們彷彿看到一位成功的音樂家,紮紮實實,一步一腳印地走向歌劇舞台的中央,用心付出,與我們同享那謙卑無私的喜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惡名到經典 NSO《莎樂美》精采登場
反映時代氛圍的《莎樂美》從上演第一天就成功地掀起了話題,但在首演距今一百廿年的今天,話題早已由昭彰惡名轉為絕世經典。脫穎而出的緣由也許無他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就是歷史長流中最主要的考量。
-
企畫特輯 Special
倫敦《卡門》首次離鄉,空運抵廣州!
要如何別出心裁地詮釋《卡門》這部樂迷最熟悉、上演率最高的歌劇,一直是各製作絞盡腦汁的難題。此次於廣州大劇院上演的英皇版確實有其獨特之處:贊貝洛擅於將歌劇的音樂文本與文字文本視覺化,該版本在肢體動作設計上尤其突出。除了專業舞者精采的佛朗明哥舞蹈、特技演員令人歎為觀止的特技及武打動作之外,主要歌者同樣有許多高難度的肢體呈現。
-
企畫特輯 Special 義大利歌劇天后
安東娜琪 一步一腳印站穩舞台的首席女伶
在舞台上,安東娜琪將各個不同的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在國際上,她以「歐洲文化大使」的角色巡演各地;在生活上,她更讓歌劇音樂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若說人生就是戲,那麼從出生、學習到一路走來的際遇,都成了她表演的養分,一步一腳印地,安東娜琪奮力堆砌出了自己的演唱坦途。
-
企畫特輯 Special
二○一四年,解除未來魔咒的歷史時機
《玫瑰色的國》的演出絕對不是在表述枉然的世代青春,個人與國家主體幻滅的惆悵,反而是以歷史審判預先到來的語調,鞭策並激勵我們當下的二○一四年必須義無反顧地反當前政府施政作為,不徒留來日的歷史悔恨。
-
演出評論 Review
從體現到體感 台灣新身體語彙浮顯
即使創作者埋首個體的感覺世界,仍無法不為集體狀態所包覆網羅。但資訊滿載的一代,已難以囫圇吞嚥任何偉大意義的強力灌輸,而總東張西望,總是對無所不在瀰漫於周身的才感到真實。新的感覺結構召喚著新的創作能量,雲門2的新身體語彙雖不是一躍而出,至少是慢慢地浮顯當中。
-
演出評論 Review
隨機獨立演出 挑戰觀眾習性
長期以來,多數觀眾已習慣舞台上的演出元素,都是環環相扣的。此作直接顛覆觀者的刻板印象,並斬釘截鐵的告訴觀眾這場表演是各自獨立,且內容故意不相干,無疑震盪了許多人重新看待表演藝術。
-
演出評論 Review
光影與肉身交織的城市空間隱喻
在《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虛擬的城市空間裡,舞者們固執地舞動掙扎的身體,讓舞台成為當代資本邏輯主宰下都會發展神話的隱喻。在一切求高、求速、以發展為準則的進步邏輯裡,人的存在往往被巨大而隱形的權力結構所牽制,終至隱蔽而不被看見。對此,周書毅以舞者們頑強的軀體作為回應,要我們直視肉身(身體的物質性與精神性的合體),即使在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裡。
-
演出評論 Review
在二根絃之間傾述的台北鄉愁
王瀅絜是台灣第一位二胡演奏碩士,是接受本土音樂訓練而完熟的專業國樂人,不拘泥傳統窠臼,享受音樂、分享音樂;強烈的實踐意念與行動力在坦然面對藝術自我的顛沛之中,勇於跨步樂當「清貧世代」,赤足站在土地上,猶然保有太陽花一般的朝氣,深刻體會著歷史時空與生命的感動。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編舞家
林宜瑾 回返根源土地 長出茂盛枝葉
「只要拋開規則,每個人都可以跳舞。」編舞家林宜瑾一直抱持如此信念。法國駐村時的震撼洗禮,讓她體悟到,有生命力的創作者,必須知道自己在哪裡,有根,才能長出茂盛的枝葉。因此回到台灣後,她走遍全台偏鄉廟埕,汲取創作元素。舞蹈、生活、創作都是一起的,我們只能不斷學習,只能一直做下去。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給我鈔票 其餘免談
華格納《指環》裡影射的社會性、經濟性,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其實早就被蕭伯納道出。在葉利尼克筆下,布倫希德面對佛旦不再唯唯諾諾地認罪,而是一針見血地點出佛旦在這個資本主義體系中所犯的一連串錯誤。葉利尼克的《純金》在導演斯泰曼與指揮Markus Poschner合作下,三月初搬上柏林邦立歌劇院舞台,以演員、歌劇歌手,和舞台上的管絃樂團、聲響合成器等,用簡潔形式和貼近一般人生活方式的場景和語調,有力地表達華格納《指環》隱射的批判。
-
藝視窗 News
表演藝術行政人才培訓計畫7月展開
【台灣】 表演藝術行政人才培訓計畫7月展開 由台北市文化局及表演藝術聯盟共同主辦的「表演藝術行政人才培訓計畫」將於7月展開。邁進第7屆的培訓計畫,由表演藝術聯盟于國華理事長領軍,講師陣容相當堅強,包括盛治仁、李永萍、金惟純、溫慧玟、平珩、林佳鋒等多位劇場界專家領袖及各領域的傑出才俊。課程包含表演藝術環境趨勢、團隊經營、國際演出、如何與藝術家工作、著作權概念、稅務概念等,範圍頗廣。 上課時間為7月1日、8日、15日、22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地點在台北市立美術館B2,招生對象以表演藝術領域相關工作者為優先,並歡迎有志從事表演藝術產業之人士及學生。即日起至6/20為止,透過網路報名,額滿為止。可電洽02-27071336鍾先生,或參表演藝術聯盟網站www.paap.org.tw/ (莊珮瑤)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招募青年團夥伴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CATT)是台灣唯一專責從事應用劇場教學推廣、師資培訓、國際交流、論壇劇場演出的專業團隊,自2006年成立以來,持續運用民眾劇場的精神和工作方法,與不同的社區、社群互動對話,透過劇場看見自己、看見人與社會的關係。近年來,更致力於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的專業化發展,培訓本土人才、年年推出與民眾切身議題相關的劇場演出。 目前CATT正在招募青年團夥伴,透過工作坊、實習見學、願景討論、論壇劇場實作發表,讓年輕人認識劇場與社會的關係。徵募對象為17至25歲的大專院校社會人文、藝術戲劇相關科系學生或畢業生,或對應用劇場實務工作有興趣、曾參與CATT活動或實習計畫者,上限20人。 培訓有三階段,包含:第一階段的應用劇場工作坊,6月27日舉行;7月至11月的第二階段應用劇場實務見學;第三階段的論壇劇場製作實務,則將於2015年1至4月進行。意者可電洽02-33432440王小姐,或參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www.facebook.com/catt2006(莊珮瑤) 羅曼菲舞蹈獎助金開放申請 雲門2團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提攜後進的風範為人稱道,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孤獨,如卡夫卡般的孤獨
卡夫卡的朋友亞諾許曾經問過卡夫卡:「您感到那麼孤獨嗎?」卡夫卡點點頭。亞諾許當時曾問他:「像嘉斯帕.豪瑟那麼孤獨?」這個問題讓卡夫卡想了一下,然後他大笑不止,「不,簡直比嘉斯帕.豪瑟糟多了!我孤獨得像法蘭克.卡夫卡」。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玫舞擊「2012鈕扣計畫」排練
時間: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地點:信義誠品表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