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陳武康 「驫舞」邁入十年 名揚國內外將登大舞台
曾被費爾德稱為是其作品「最佳詮釋者」的陳武康,不只是一名傑出的舞者,同時也作為風格獨具的藝術總監,帶領「驫舞劇場」走過十個年頭。二○一四年,即將跳上國家戲劇院大舞台的驫,又將奔騰出什麼樣的風景,我們拭目以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李銘宸 日常物件打造奇觀 開創劇場新美學
台灣新銳劇場創作者代有人出,然而若要論美學的開創性與題材的開闊性,李銘宸絕對是一個必須要記住的名字。這個即將掀起台灣劇場下一波浪潮的新世代導演,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吳曜宇 初次比賽一鳴驚人 聰慧潛質前途看好
不受傳統框架限制、勇於接受挑戰,他聰慧的潛質並非得獎才存在,而是一直都在。對這位剛要向指揮道路踏出步伐的年輕人,PAR給予百分之百的期待!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尋找當代英雄群像
在今年香港藝術節所展現的當代藝術英形象,並非是打敗巨龍或惡霸的對抗性角色。相反的,我們看到的,都不是個人主義式的自我創造,而是回到過去,試圖與經典對話,賦予傳統新的生命。不論是《水滸傳108之終極英雄:蕩寇誌》,三部多元化的莎士比亞製作,還是對華格納的新詮釋呈現了在今年香港藝術節中演出的英雄們,幾乎都採取了和解的立場,不像早期現代主義,把傳統當作革命的對象,而是努力活化傳統,創造一個既傳統又當代的新藝術世界。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喚醒春天 喚醒現代
二○一三不只是華格納和威爾第誕生兩百周年,同時也是斯特拉溫斯基的舞劇《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1913)首演後的一百周年紀念。《春之祭》對廿世紀音樂發展影響之深刻,眾所皆知。而《春之祭》的音樂還可以隨著時代在人的記憶中喚起什麼樣新的生命,總是可以從它新的編舞中來一探究竟。為了慶祝一百年前這部作品的誕生,柏林邦立歌劇院(Staatsoper Berlin)特地邀請德國知名編舞家莎夏.瓦茲(Sasha Waltz)在今年重編新舞。十月廿六日,瓦茲的《春之祭》在柏林席勒劇院登場。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全民披薩》 反諷共產北韓
由旅英南韓藝術家金滉製作的劇場影像實驗作品《全民披薩》,在今年十月的南韓首爾藝術市集中展演。作品從一則○九年北韓領袖金正日派遣美女廚師赴義大利學習正統披薩製作的新聞出發,以四段虛實交織的情節鋪展,不同食材各自突顯,卻又彼此搭配詰問,反諷共產體制下的北韓政府,也對同文同種的北韓人民表達關懷。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世界的另一角
二○一三年的夏季,本文作者、台灣鋼琴家李世揚應邀赴歐洲親臨幾個重要的即興音樂節,本文將分享他於奧地利尼克爾斯多夫第卅四屆「對立音樂節」、法國米魯斯第卅屆「氣象音樂節」的所見所聞。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揚為「氣象音樂節」卅年來首位受邀演出的台灣人,不僅身為樂手,同時也作為聆聽者,透過多方角度觀察,期能更客觀理解,分析台灣相對於歐洲所面臨的處境。
-
藝視窗 News
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由台北取得主辦權
【台灣】 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由台北取得主辦權 2013年9月甫於英國落幕的「世界劇場設計展」(World Stage Design,簡稱WSD)歡鬧無比地誕生了幾位台灣之光,同年12月OISTAT國際劇場組織正式宣布,這場四年一度的全球劇場設計界重要盛事,2017年將落腳台北,由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台灣會員中心)與臺北藝術大學合作主辦。 綜觀而言,本次台北獲選為WSD2017主辦城市的重要原因,除了上述兩個主辦單位都擁有辦理國際展演的豐富經驗外,人文薈萃的北藝大校園也是辦理WSD活動的完善場地,而計畫主持人王世信亦為國內知名舞台設計師,屆時勢必能展現不同於歐美國家的劇場設計風貌。(張慧慧)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籌備委員會成立 台灣最重要的表演藝術旗艦「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正式展開籌備工作。文化部於2013年12月16日邀請藝文、法律、經營專家正式成立籌備委員會,針對組織設計、營運擘畫、市場研究、觀眾培養等,協助文化部研擬相關法規與營運制度。龍應台部長表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一法人多館所」新制度,以及北中南三個大型量體的劇院,該如何運作是很大的挑戰。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刻正於立法院審理中,中心下轄台北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籌備委員會成員包括行政院政務顧問暨台北故事館總監陳國慈、雲門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林懷民、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資深音樂人陳樂融、大小創意齋負責人姚仁祿、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童子賢。 台中、高雄兩個劇院將在2015至2016年陸續完工,龍應台表示,北中南三個國家級劇院,將在資源整合共享的基礎上創造各館的獨特性,發揮既合作又競爭之效。(莊珮瑤) 2014英國愛丁堡藝穗節開始徵件 文化部為鼓勵優秀表演藝術團隊走入國際舞台,拓展台灣表演藝術國際空間與創作能量,參與2014年8月1日至8月25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作家是個職業嗎?
我說寫作者最好有個其他工作,其實意思與維吉尼亞.伍爾芙說過的經典名言差不多:女性要從事寫作,最好有錢和屬於自己的房間。那麼,女性如何擁有錢與自己房間呢?如果僅僅是靠丈夫提供,那麼不是屬於自己的,如果是屬於自己的,那麼錢從哪裡來?
-
企畫特輯 Special
以原子筆練功的少年達摩 曾雍寧的入定藝術
對一個正當青壯時期的男人,選擇了最單調苦行的方式創作,帶給觀者色彩斑爛、幻化無窮的無邊天地,如果不是身帶佛性,似乎也看不出其他理由了,當然,那些小小的「原子筆」(或其他書寫性筆),也是成就藝術家作品的「法器」,那些筆的進化,或許也幫助藝術家成就了這種藝術。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撐著傘,你要向左還是向右?
地點:中國廣州大劇院舞台 時間:二○一○年十月六日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把一件事情做到在行,就是藝術家
「藝術行政」這四個字,大概是近五年,因為文創產業的瞬間發達,即便不是名列關鍵字排行榜裡,也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可就算是對圈內人,面對這些大部分只出現在節目冊演職人員名單的名字,不進場的黑衣人(劇場技術crew的簡稱),到底藝術行政在做些什麼,也仍然模糊得很難解釋。但從洪凱西的身上,可以看見的,不只是這一代中堅藝術行政的自我養成之路,或許能明確一些藝術行政的定位與未來可能的方向。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杉本博司 提煉記憶的永恆
在台灣頗具知名度的日本攝影大師杉本博司,近期舉辦在台首次個展「時光.淬鍊.影像」,展出一九七○年代成名以來的代表作約五十餘件,包含「透視畫館」、「劇場」、「觀念之形」、「服飾雕刻」與「充電場」等系列。在杉本建構的極簡世界裡,光線與時間被濃縮成詩意的觀念影像,呈現人類記憶的深層,探尋人與世界的連結。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道地台味創意 陪你過新年
今年的農曆過年落在一月底,台灣電影延續著往年的好氣勢,也在一月端出了熱鬧的賀歲片,同時為弱勢發聲的紀錄片也沒有缺席,共構開啟了二○一四年的台灣電影。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皇室支持的歌劇院—西班牙馬德里皇家劇院
坐落於馬德里市中心的馬德里皇家劇院(Teatro Real de Madrid),隔著東方廣場(Plaza de Oriente)與馬德里皇宮(Palacio Real de Madrid)對望,連同緊鄰的伊莎貝拉二世廣場(Plaza de IsabelⅡ,俗稱歌劇院廣場),以及頗具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特色的舊城區,共同建構了馬德里市中心最具特色的建築群。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詩背後清晰的註解
劇場影像設計師周東彥與編舞家周書毅合作的《空的記憶》,在演出之後,交出了一本實體記錄書,透過影像與文字,將創作過程中的問題,回覆解答。如果對周東彥而言,《空的記憶》是「一首不小心寫大了的詩」,那麼,或許這本劇場書就是詩背後清晰的註解。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留住靈光乍現的那一刻
都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當最後的音符在空中消散後,舞台上就什麼也沒有留下。然而在音樂類型中,比「稍縱即逝」更短暫的,非即興莫屬了。若將一般音樂演奏比喻為舞蹈,那麼即興演奏的舞蹈場所,就像是在鋼索上。在演奏的同時又即時創作,雖然在舞台上處處是危機,卻也常激發出潛在的能量。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芭蕾+流行音樂影像 點子鞋總是有驚喜
在國內相對艱辛的芭蕾創作環境中,由高雄城市芭蕾舞團主辦,一年一度的「點子鞋」無疑是編舞家們重要的創作展演平台。首創於二○○四年,至今已邁入第十一屆,十年來共匯聚了廿九位編舞家、五十三件作品,成果頗豐。歷經去年澎湃的十周年大師邀演,今年「點子鞋」再度回歸培植新秀的角色,六件作品中,除了請來歷年合作過的編創者外,也讓新秀有發表的空間,並讓芭蕾注入當代元素。 綜觀而言,跨域編舞與聚焦在個人情感的主題,是本屆一大特色。除了「點子鞋」的老班底蔡博丞善於將不同舞蹈技巧結合芭蕾,並選用冰島後搖滾樂團Sigur Ros入舞編創《小小星辰》外,林怡利的《自己買花自己戴》也選用陶喆的〈望春風〉、江蕙的〈無人熟識〉等琅琅上口的經典老歌。另外,曾獲ICRT最佳年度舞蹈表演獎並被香港媒體選為「年度最耀眼的舞者」的王維銘、旅歐近廿年的王國權、創立「滯留島舞蹈劇場」的青年編舞家張忠安,都將以其豐沛的創作能量,勾勒相異的舞蹈風景。而本屆的新人戴鼎如,將小清新樂團蘇打綠的〈燕窩〉多媒體影片搬上舞台,芭蕾與流行音樂影像結合的嘗試,也相當值得期待。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超能劇團《孤兒》 黑色幽默探索「家」的定義
劃地為界、聚人而居,「家」的原初意義,其實就是相互扶持。當親屬、血緣逐漸成為定義家庭的手段,流離失所的孤兒又將何去何從?這個大哉問並非多元成家法案延燒,而是古今中外懸而難解的議題。由台大戲劇系畢業生組成的超能劇團,創團首作《孤兒》由美國劇作家Lyle Kessler以魔幻寫實手法創作,藉由一對兄弟與一位被綁架的富商,孤立疏離與親密關係的對比,辯證出關於「家」的新定義。 《孤兒》從一對兄弟扭曲的情感出發,弟弟因長期遭哥哥威脅而足不出戶,始終由哥哥四處偷盜維生,不平衡的掌控關係直到哥哥綁架了一位富商而生變,這位闖進家裡的陌生人竟扮演起父親,並逐漸滿足兄弟失落已久的父愛。全劇由張家禎、王宏元及林子恆三位新生代演員演出,以豐沛張力演繹荒謬情節,探索破碎關係中自我的渴求與認同,在黑色幽默的戲劇基調性中透視人性悲歌。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薇莎拉茲鋼琴獨奏會
兩年前「師姑」獨奏會來訪,記者會上第一次近距離交談;心中一面遙想在音樂院偶遇也只敢偷偷躲在一旁欽羨地投以仰慕眼神的九○年代。 在音樂院大廳聆聽年屆阿嬤歲數的她連眉毛也沒皺一下地彈完李斯特超技練習曲,不怒而威的容顏有身經百戰的氣定神閒,不以討好觀眾為出發點的音色中存著世紀初大師們的教誨;薇莎拉茲血液裡有來自喬治亞的厚實家傳、到莫斯科進入札克(Y. Zak,1913-1976)門下、再受到涅高茲(H. Neuhaus/G. Neigauz,1888-1964)親自調教;年輕的她征戰國際大賽,在德語區獲致最大肯定。 薇莎拉茲的堅實技巧自不在話下,她鋼鐵般的意志力與恰到好處的詩情畫意最適合詮演舒曼和布拉姆斯的複雜糾結;薇沙拉茲的琴音與談吐一樣灑脫自得,她將繞指柔演奏出顧盼自如的驕傲,她的舒曼沒有狂言囈語,而有哲思無限。 二○一○年在台北的舒曼之夜令許多樂迷「回甘」不已,二○一四年一月這場有莫札特、海頓、布拉姆斯涵藏交響曲想像的第一號鋼琴奏鳴曲、與舒曼巨作《交響練習曲》,佐證的正是「師祖」涅高茲涵納精準、謙虛、廣博與大膽想像力的讀譜詮釋理念跨越文化藩籬的無限能量,這種能量使鋼琴家得以八十八鍵傳遞音樂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