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戴君芳

相關文章 22 篇
  • 唐美雲歌仔戲團《冥遊記—帝王之宴》劇照
    戲曲

    唐美雲「反串」 扮武則天入冥界赴家宴

    作為唐美雲歌仔戲團(以下簡稱唐團)25周年大戲的《冥遊記帝王之宴》,除劇團黃金三角「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永遠的娘子」許秀年與「人間國寶」小咪,以及劇團積極培育的中生代演員林芳儀、李文勳、曾玫萍、杜健瑋等,更特邀被譽為「台灣鬚生第一人」的唐文華跨界演出歌仔戲,以唐太宗的身分,與唐美雲飾演的武則天,於冥界一會,虛構出這場陽世未能講明的家國對話與家族聚餐。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14
  • 朱勝麗以花衫行當去貼近王后的氣質,充分表現隱藏在王后驕傲底下的情慾流動。
    戲曲 國光劇團與新加坡湘靈音樂社聯手

    《費特兒》 慾望共生的感官主題樂園

    跨界腳步不停歇,國光劇院繼去年與能劇合作的《繡襦夢》後,今年則與新加坡湘靈音樂社合作,搬演以希臘神話故事為底的《費特兒》,由擅長解構戲曲表演的戴君芳擔任導演,國光當家花旦朱勝麗主演。演出形式結合了京劇、南管、現代舞,在表現理性與慾望牴觸的道德考驗中,牽引出個人情慾與群體生存的衝突與糾葛。

    文字|游富凱
    第315期 / 2019年03月號
  • 《白色說書人》中,邱安忱是台上唯一的演員,他將與布袋戲偶一同帶領觀眾進入角色回憶,倒敘故事。
    即將上場 Preview 同黨劇團《白色說書人》

    說故事的人 沒能說出的事

    同黨劇團新作《白色說書人》由詹傑編劇、戴君芳執導,團長邱安忱一人擔綱獨角戲,透過說書人穿越時空的敘事能力,揭開家族的沉痛記憶,那些在白色恐怖年代不能言說的過去。藉由戲偶與紙雕,讓說書人的故事立體化,那些令人顫慄的血淋淋真相,也在天馬行空、有如張飛打岳飛的說書情節中浮現

    文字|陳茂康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流光似夢》取材湯顯祖未寫完的作品《紫簫記》,透過女性角色呈現時間無常。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與湯顯祖四度同行 點描繪出時間無常

    二分之一Q劇場再推新作《流光似夢》,四探湯顯祖,這次著墨的不是被譽為「臨川四夢」的《紫釵記》,而是它的前身,湯顯祖未寫完的作品《紫簫記》。導演戴君芳透過劇中最後獨自面對人生寂寥的女性角色,以點描手法塑造人物,呈現原著想要闡述的「時間」主題。

    文字|李玉玲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冥河幻想曲》是一場「死神的人間之旅」,通過死神的角色反映出人間對於生命的看法。
    即將上場 Preview 唐美雲再度挑戰一人飾二角

    《冥河幻想曲》 黑色幽默的死神狂想

    改編自希臘神話中音樂天才奧菲斯與妻子尤麗狄絲穿越陰陽愛情故事的《冥河幻想曲》,以喜劇包裝生死議題,鋪陳一場「死神的人間之旅」。繼創團作《梨園天神》後,唐美雲再度一人分飾二角,飾演暗夜女神的雙生子,分別是掌管長眠的死神與短眠的睡神,一個生性嚴肅、一個性格開朗,不僅得要快速換裝,角色個性、情緒更得精準轉換。

    文字|廖俊逞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術節

    第八屆皇冠藝術節

    今年皇冠藝術節囊括五齣作品: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推出《當我們討論愛情》,由魏瑛娟、王嘉明、戴君芳分別執導〈文愛情戲練習〉、〈請聽我說〉以及〈火星五宮人〉三齣以「愛情」爲主題的作品; 《舞在一瞬間》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舞蹈之旅,由世界著名的「荷西.李蒙現代舞團」中首位華人舞者林向秀編導,台北電影節「最佳新導演」陳芯宜、著名音樂家林慧玲共同策劃製作; 《兩根辮子一對鬍子〉是舞蹈空間舞團的創作集錦,有詹曜君的〈霧信〉、黃蘭惠的〈獨白〉、孫梲泰的〈情愛復興〉;《床上的愛麗思》,是全方位創作的鴻鴻,在導演過多部電影和舞蹈之後,重回劇場的最新力作;《閣樓》則是世紀當代舞蹈團,透過編舞家姚淑芬與三位男性表演者,以男性扮裝、性別互換的表演形式,一窺男性沙文主義下女人的身體與身分認同議題的作品。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3期 / 2002年05月號
  • 《亂紅》中,崑劇小生楊汗如著明代服飾飾演侯方域(左),又請歌仔戲小生李佩穎著清裝留辮飾演鏡中人(右),兩種聲腔相互疊加,如鏡像關係相
    企畫特輯 Special

    借一抹桃紅 問濁世何以存身? 1/2Q劇場《亂紅》與江蘇省崑劇院《桃花扇》 崑劇經典的複調重唱

    孔尚任所寫的崑劇經典《桃花扇》,以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結合與分離,帶出南明的興亡、流離乃至覆滅。此次製作將當代兩種改編並置,一是1/2Q劇場的《亂紅》,讓崑劇與歌仔戲同台,兩種聲腔相互疊加,如鏡像關係相互詰問,突顯內心掙扎,點出文人「自我形象的認同」的主題;另一是江蘇省崑劇院《桃花扇》,將侯方域心歸何處當成主軸,寫他面對情愛節操的抉擇。兩種改編,問的都是文人出處進退的自處之道。

    文字|邢本寧、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誠品戲劇節 《文生‧梵谷》《小船幻想詩──為蒙娜麗莎而做》《變成雲的男人》

    賴聲川在他的《創意學》中說,有創意的難題才能激發創意的解題方式。今年誠品戲劇節拉攏劇場和美術對話,就是一道精采的難題。三位解題導演各有獨特風格:擅長語言遊戲的王嘉明要探測濃重熾烈的梵谷,實驗現代崑曲的戴君芳要揭發達文西的雌雄同體,以超現實意象取勝的郭文泰,更是名正言順地幫超現實大師馬格利特作潛意識導覽。這幾位偶像級畫家遭到跨界粉絲膜拜頂禮與解構凌遲,是不可不看的盛事。

    文字|鴻鴻
    第165期 / 2006年09月號
  • 《風月》讓崑曲一路伴隨著悠揚的南管樂聲,訴盡大觀園內繁花落盡的蒼涼。
    即將上場 Preview 崑曲、南管混搭

    《風月》再探紅樓 重覓紅塵之旅

    二分之一Q劇場新作《風月》,以《紅樓夢》與《紅樓夢戲曲集》為題材,從歷劫歸來的觀點,再次探訪這趟「未完」的紅塵旅途,重現大觀園內的青春覺醒。繼前作《騷紅》混搭崑曲和歌仔戲,這次的《風月》則讓崑曲一路伴隨著悠揚的南管樂聲,訴盡繁花落盡的蒼涼。

    文字|廖俊逞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整座舞台是約莫30度傾斜的黑亮面地板,上場人物倒影其中,撲朔迷離的歷史幻境真實呈現。
    演出評論 Review

    歌仔戲的不朽文學

    《燕歌行》是一齣抒情寫意動人心弦的歌仔戲文學作品,也是一齣集眾人之力,追求理想的創作,好戲可以令人沉吟再三、可以傳世、可以不朽。我相信,演出之後,曹丕將不再是「一個寂寞到了底的男人」。

    文字|楊馥菱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當代傳奇劇場與美國導演理查.謝克納合作《奧瑞斯提亞》,讓京劇演員扮演秀場主持人。
    特別企畫 Feature

    錯立身?做中學?

    順應創新改革潮流的要求,原本「演員中心」的傳統戲曲舞台,逐漸出現了西方現代劇場的「導演」角色。戲曲導演的職能多為新編戲服務。因應現代劇場技術條件,也為貼合現代審美品味,加以對新創作劇本的詮釋、整體風格的樹立與表現,使得導演地位日益隆崇,所受倚重也愈發受到關注。

    文字|紀慧玲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戴君芳
    特別企畫 Feature

    戴君芳 麻瓜進入魔法界 找到傳統與現代的互動

    投入現代劇場跨界傳統戲曲的製作已經八年的戴君芳,一系列的實驗崑曲頗受好評,也自承自己如同經歷了一段新生兒從初生到翻身、學坐,乃至爬行、走路、奔跑的過程。在舞台上放一個異質於傳統的裝置可說是她的作品特色,她表示這是:「一種表演座標,一個我切入的、尋找到定位的工具,也是讓傳統與我懷抱的現代產生對話關係與互動的途徑。」

    文字|汪宜儒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劉青提的地獄》聚焦人物內在情思沉浮、心象起滅,以具象手法呈現抽象的心靈世界。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點子劇展」 掘探角色的內心幽微

    無論傳統戲曲的形式如何講求實驗創新,最終還是要回歸內容,講一個讓人心有所感的故事。今年兩廳院「新點子劇展」脫穎而出的三齣劇作,台灣豫劇團《劉青提的地獄》、野墨坊《大神魃》及二分之一Q劇場《半世英雄.李陵》,除了分別以豫劇、南北管、崑曲為傳統元素,揉合現代劇場手法,賦予傳統戲曲創新表演美學外,更不約而同地強調文本角色內在的探索,企圖在傳說、歷史、神話杜撰的虛構情節中,找到與當代觀眾對話,共鳴共感的真實情感經驗。

    文字|廖俊逞、張華紋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 《凍水牡丹》巧妙地將母親形象、歌仔戲、時空情境,透過舞者、歌者、戲中戲,與廖瓊枝本人疊合。
    回想與回響 Echo

    龜山島的意象

    《凍水牡丹》如此巧妙地將母親形象、歌仔戲、時空情境,透過舞者、歌者、戲中戲,與廖瓊枝本人疊合。其交織手法不循直線鋪陳,而是穿梭進退,偶有大片渲染,偶有停頓。這片拉開的大幕底,於是就有了戲劇人生的人影穿梭,也有音樂渲開的色彩空間,更有舞蹈抽象隱喻的感性魅力。

    文字|紀慧玲、林鑠齊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 杜思慧
    特別企畫 Feature

    她的劇場,她思考,她創作—— 台灣女性劇場創作者略影

    正如本文中受訪的劇場編導馬照琪提到的:「放眼望去在台灣的劇場界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女性,但真正受重視的女性創作者卻往往不及男性,這背後的原因蠻值得玩味的。」的確值得玩味,為何這群熱愛劇場、在劇場中放射光芒的女人們,雖然沒有得到社會相對應有的「重視」,仍執著於思考與創作,為台灣劇場留下美麗深刻的軌跡?本刊特邀五位以不同創作風格與形式活躍於劇場的女子:杜思慧、戴君芳、賴淑雅、石佩玉與馬照琪,告訴我們,她們的思考,她們的創作。

    文字|廖俊逞、許斌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 戴君芳認為,《蒙娜麗莎》將男女揉合為一體,是西方世界中相當於中國太極符號的象徵。
    企畫特輯 Special

    演出先透視 以東方戲曲思維 解讀達文西密碼 戴君芳+施工忠昊《小船幻想詩》

    崑曲小生楊汗如及現代舞者蘇安莉在《小船幻想詩》首度合作,楊汗如將打破行當,兼飾生、旦二角,先扮女裝,再改作男兒衣履;而蘇安莉將以多種造型飾演楊汗如的影子,一個不安定、充滿變數的影子,如影隨行,亦步亦趨,彷彿達文西另一幅名作《施洗約翰》,以曖眛的眼神與手勢,指向未知。

    文字|廖俊逞
    第165期 / 2006年09月號
  • 「十全十‧美女節」記者會上,所有編導拿著女節logo──乳房道具合影。前排左起湯淑芬、徐堰鈴、石佩玉。後排左起楊汗如、汪其楣、陳惠文、戴君
    戲劇

    我是女人,我愛做戲 翻舊戲,新女人發新聲

    想了解台灣女性劇場工作者的心思與情感,「女節」是把重要的鑰匙。延伸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精神,女人扶持女人,既要痛快地演,也要誠實地講述女人自己的故事。 一九九六年,女節從金山南路上的地下室pub劇場開始,彷彿某種秘密結社的革命行動,觀眾隨著口碑湧入,或坐或站,發現女人當家的劇場原來樂趣無窮、齣齣驚喜。後來,pub轉手,女人做戲的精神沒變,第二屆女節移居皇冠小劇場,成為台灣劇場界期待的風景之一。 第三屆女節,即將登場。主辦單位請來了美國著名的女性主義團體開襠褲劇團,聯合本地女性創作者,以每週兩齣戲共八個演出,溫柔覆蓋整個四月。 女性當家劇場 議題形式不限 延續前兩屆女節不限議題或形式的特點,今年女節的演出,依舊是多款樣式,風情各異,包括無語言的《我倆長住的小屋》、拆解崑劇原型的《柳‧夢‧梅》、重新詮釋王昭君和番傳奇的《招君內傳──女書之一》、人偶同台的《廚房》、影像裝置為重的《絕對值》、強調嗅、觸、味覺的《宛若我是》、聚焦女人間情感的《踏青去》,以及來自美國的開襠褲劇團(Split Britches)帶領工作坊成員呈現的《迷情洋裝》。 這次女節裡的幾齣作品,不約而同從「王昭君」、「白蛇傳」及「梁祝」等經典故事出發,編導透過深掘、顛覆或改寫,在「新版」中反映當代女性創作者對於女人自我角色、形象與情感的認知態度;傳統以男性掌控書寫權力(his story)的歷史,在「女節」的劇場裡受到全新的挑戰。 人們熟知的王昭君,是以漢人觀點為主,被描寫成一個一步一回望,滿含委屈悲情被迫出塞和番的宿命女子,但深愛戲曲又廣徵博文的資深劇場編導汪其楣,在排戲期間,從帶領演員閱讀《資治通鑑》、《史記》等各種史料開始,集體創作出一個新的「招」君。招君成為主動選擇「異國婚姻」嫁給老、小匈奴王以完成自我的當代新女性;同時,汪其楣也在戲中虛構了另一個女性巫師「阿滿」,來對照呼應招君,透過兩人往返的書信,呈現兩位女子自主的人生。 新解白素貞婚姻枷鎖 重看牡丹亭男驚夢 一直是個優秀製作人

    文字|楊莉玲、林鑠齊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 汪其楣
    嚐鮮

    第三屆女節,展現女性旺盛創作力

    第三屆女節今年為共襄盛舉地慶祝第十屆皇冠藝術節,訂定「十全十、美女節」的主題。邀請美國知名的女性主義劇團「開檔褲」與六位國內女性編導,一起呈現各具特色的最新小品。

    文字|傅裕惠、郭英聲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 《掘夢人》以〈還魂〉高潮作為出發點,將《牡丹亭》對後世女子的影響,轉換成一篇愛情與生存的寓言。
    焦點專題 Focus

    好個風月兩無功!

    《掘夢人》這個戲,本於湯顯祖《牡丹亭》的〈回生〉,演的是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為她啟墳的過程,這驚世的「還魂」之舉,在大劇場的全本架構中,往往像過場戲,但在戴君芳導演看來,牡丹亭後花園的這條回生之路,足以通透於一個個好色知情的夢境(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明寫柳夢梅,隱射湯顯祖。

    文字|施如芳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 《三合一》的三組演員扮裝出現:左起施冬麟、林浿安、Jayanta、吳朋奉。
    戲劇

    讓小劇場與傳統戲曲熱烈擁抱 2005新點子劇展

    以「主題策展」為大方向的兩廳院「新點子劇展」,在做過「文學」、「文本」之後,今年則更張開跨界腳步,讓「小劇場」與「傳統戲曲」來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熱烈擁抱,從十幾個團對提案中選出了老字號招牌的「金枝演社」,還有兩個年輕的表演團隊「西田社戲曲工作室」、「戲點子工作坊」。在小劇場裡,可以看到創意十足的京劇、崑劇、布袋戲,打破觀眾對傳統戲曲的想像。 不同於往年,今年的新點子劇展除了五月十九日到六月五日將於實驗劇場連續三週拼台演出,還首度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合作,六月十一到廿二日轉至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曲藝館巡迴演出。

    文字|田國平、陳少維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