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位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心聲
文化部的眼裡要看得見前人、今人和後人
飛人集社劇團藝術總監 石佩玉:可以廣建小劇場,為在地表演藝術扎根嗎? 最近,劇團主動安排了一趟台灣巡迴演出。計畫規劃了將近一年,行政人員打電話至各地縣市中心尋找兩百人席次以下的場地。全台灣打一輪,好不容易找到六個。原來,台灣的小型場地居然這麼稀少。每一個縣市都有一座上千人座位席的文化中心,卻沒有兩百人座位席的小型實驗劇場。 聽說,大團隊到文化中心演出時都可以票房全滿,這表示藝文推廣的確開始在各地開花結果。但是,這畢竟是外地來的演出,不是在地人的創作,小型展演空間就是用來鼓勵在地創作的。試想,如果當地藝術家或深具潛力的創作者希望作品發表,誰有辦法可以隨便花大錢上大舞台?他要如何「練習」更完整表達在地文化?於是只好遠赴他鄉如台北或美國或歐洲,於是文化出走。 文化來自在地生活提煉,表演藝術則是文化的結晶,而小型演出空間更是孕育在地創作的搖籃,只可惜現況是,被官員以「觀眾人數太少效益太低」而一筆刪除,甚至讓民間苦撐的小型空間自生自滅。 文化部,有可能從中央角度於各地興建空間,深度培養文化,做「在地表演藝術扎根」的動作嗎? 劇場工作者、花蓮冉而山劇場核心團員 吳思鋒:地方不只需要文化預算 地方不只需要文化預算,如果預算不能透過有效、透明的機制,找到適當的人、適當的活動模式讓它發揮作用,文化環境的孕育仍然遙遙無期。例如我所居住的花蓮,地方政府依然以興蓋硬體為主要的方向,卻忘了軟體才是文化軟實力的基礎。 過去以來,文化局雖然利用既有館舍,協助地方團體舉辦展演,卻忽略行政、策展、創作等面向的人才培育舉措,乃至進行各種交流,以及補助、行政制度未加完善,使用者付費的習慣亦未於地方被推廣,只是將每年展演次數的增加便宜行事地與文化環境的累進劃上等號,凡此種種皆對藝文團體在地發展形成不夠友善的環境,反而導致本來就極度缺乏藝術行政人員、製作機制的地方藝文團體處處掣肘。 經費並不能夠療癒這些積習已久的病
-
柏林
史瓦茲接掌總監 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歡慶百年
柏林最大的歌劇院德意志歌劇院今年歡慶創立百年,新任藝術總監底特馬爾.史瓦茲在歌劇界聲名卓著,對歌劇院的未來也有精采藍圖,除了將推出華格納系列歌劇慶祝作曲家兩百周年誕辰(2013),也將以兩百萬歐元的預算,舉辦兒童與青少年的歌劇工作坊,培養下一代的歌劇觀賞社群。
-
藝視窗 News
面對《夢想家》事件 賴聲川選後出面回應
【台灣】 面對《夢想家》事件 賴聲川選後出面回應 在《夢想家》事件引發輿論譁然時,該劇的藝術總監賴聲川在去年11月29日表示將在2012總統大選後回到台灣,以公開的方式向台灣各界澄清事實。而在1月18日的下午,賴聲川以「建國百年國慶晚會說明會」為名,主動召開記者會。 在會中一開始賴聲川就表示那時他後來選擇沉默,是因為判斷當時他的任何回應,都只會激化選戰中兩黨的攻擊。他在說明會中主要表示:1.他並非靠關係取得該項標案,甚至曾屢作推辭。2.他並非獨得兩億,他個人只收取了創意費120萬。3.「表演工作坊」的創意標案是13個獨立標案中的一個,與其他標案沒有關係。而實際委託該團隊的只有三千九百萬,且初步結算後實際發生金額為兩千七百萬。 至於在文化界討論最劇的──花費2.1億做百年國慶晚會合不合理?他表示雖然這個問題,不是應該在他的職責上需要回答的,他只能針對當時就被指定的台中圓滿劇場的硬體條件與演出、轉播等規劃,做出說明。但以他個人在「國家的面子」與「安全」的兩點靠量上,認為並無浪費,而對於更詳盡的舞台技術等花費與執行面等問題,他表示應該要請負責該項包案的承商或相關單位做出說明,「表演工作坊」在該製作中只負責創意部分。而這場國慶晚會是否具有「藝術性」與藝文界的相關評論,他表示會虛心接受,可再有討論的空間。 最後,賴聲川聲明對於日前不實的指控,會透過法律的訴訟作為防衛。也不會再參與台灣政府或藍綠陣營的任何大型活動。(黎家齊) 朱宗慶打擊樂團在MUCH TV推出兒童電視節目 從元月初開始,朱宗慶打擊樂團正式在年代電視MUCH TV推出兒童電視節目《荳荳異想世界》,透過音樂、戲劇與小朋友最愛的唱唱跳跳,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對音樂產生興趣,並且學習音樂知識。 節目的主軸是努力又善良的小女孩「小米」,他最喜歡跟好朋友「豆莢寶寶」、最崇拜的偶像「企鵝婆婆」、企鵝婆婆的頭號粉絲「萬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七:數位科技與表演的下一步?
政策帶領跨域不斷 追求深化更須空間與人才
因為政策的加持,去年台灣出現的跨域結合科技與表演的作品明顯增多,國內外製作皆有,讓人嗅到生氣勃勃的發展氛圍。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繼續實驗,將這股潛力厚植為實力?一個讓科技人與藝術人相遇一同工作的空間,一群能讓社會大眾和藝術相遇的專業經理人才,或許是能讓這條創作趨勢走向久遠之路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因應表演藝術特性,大學評鑑應該有彈性
缺乏優秀師資,南部藝術教育前景何在? 由於「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成立,對南部表演藝 術界及區域發展的高效益是未來可期的;南部表演團體及學界也因衛武營藝術氛圍的契機,產生的自覺力量也逐漸在凝聚中。然而事實上,熟悉南部表演藝術生態的 人大概都知道,南部表演藝術市場相當貧瘠,藝術團體的經營困境絕非挹注經費而已,「表演人才與觀眾養成問題」更必須突破,其中,「專業藝術教育」當然是最 重要的一環。近年來,中山大學、台南大學、樹德科技大學紛紛成立表演藝術科系,然而由於現行的大學教育評鑑,學校聘用教師在學歷認證資格上的問題,導致戲 劇教育人才貧乏,但真正有能力的老師卻無法擔任教職;缺乏優秀的師資,南部戲劇教育的前景令人擔憂。而另一方面,南部表演藝術的就業市場的缺乏,也導致學 生畢業即失業的窘境,令人不禁要問,在南部表演藝術科系成立的同時,是否也注意到師資認證、學生畢業就職等實際問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聯演,校園發燒!
站在台灣現代劇場運動的版圖上,校園話劇社幾乎一向自成一格,與所謂小劇場界涇渭分明。但當筆者整理近十年劇展活動相關資料時,赫然發現新近的趨勢已大大不同。 以去年爲例,上半年,台南華燈藝術中心辦了第一屆青年話劇節,南女、家齊、瀛海等高中學校話劇社聯演,場場爆滿;下半年則有大台北的中興、台大、師大、政大等校話劇社保持共識,合作推出「轉身──第二屆聯合公演」,劇樂部則不減熱情,二度辦理「青年才俊藝術節」,贊助眞理、文化、世新等大學的學生劇團公演新作。 大專杯話劇比賽停辦之後 劇樂部團長林思偉指出,九九年底之所以決定開辦大專學生劇展,係因教育部大專杯話劇比賽的停辦,讓許多學生社團惶惶失措,因之覺得「時機成熟了」,便循著大專杯的模式,提供補助經費與公演的管道,三年下來,有意參加者增多,競爭日趨激烈。 今年看來,這種熱度延燒不止。 台中策展人李允權,甚至以「殘忍」來形容教育部停辦大專杯的影響,因此,三月二十四、二十五兩天在台中火車站二十號倉庫進行的倉庫藝術節,其中的戶外劇場演出,他安排以中部大專院校話劇社爲主,並採用競賽方式,由民衆投票選出街頭表演之王。 「不是比賽、而是鼓勵」,台南華燈藝術中心即使自身經費拮据,仍將於五、六月勉力續辦「第二屆青年話劇節」,負責人紀寒竹神父表明初衷,鑑於有華燈演藝廳這個場地,適合小劇場演出,希望藉此提供高中話劇社享有比較正式、完整的表演經驗,說不定有緣人就此入了戲劇世界的門。 另一個同性質的活動,聲勢更爲浩大,於春假期間舉行長達十天的聯演,演出學校包含台北縣市十二所國、高中戲劇社。主辦這項跨校聯演的新世代劇團,爲了提前暖身,雙雙推出以劇場術語"CUE"爲名的雙周報和網站(www.ngyt.org.tw),而且,計畫聯演之後將緊接成立「青少年戲劇聯盟」。新世代劇團負責人張皓期說,"CUE"一詞,在劇場中的專業用法,是指示或知會演出動作的意思,對於剛開始接觸劇場的青少年來說,無論"CUE"雙周報或"CUE"網站,都可以作爲青少年入門劇場藝術的媒介,透過活潑的内容,了解劇場、樂於親近劇場,讓非官方的藝術教育扎根更深。 既然扎根,越早越好。以十四至十八歲爲設定對象的「青少年戲劇推廣專案」,已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對表演藝術納入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的省思
即將於二〇〇一年全面實施的九年一貫制國民教育課程,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重頭大戲。這項新制度將傳統分類的國民中小學學習科目予以重新統整,規劃出七大學習領域為架構的新課程。以廣泛培養學生藝術知能與提升藝術鑑賞能力為目標的表演藝術教育課程,也將同時納入國教體系的「藝術與人文」(戲劇、音樂)與「健康與體育」(舞蹈)等學習領域之中,成為國民基本教育的一環。 如何將表演藝術教育課程融入既有的國教體系,不僅考驗著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成效,新制這項攸關未來國民藝術啓蒙的百年大計,對於改善國內表演藝術環境的貧弱體質,更潛藏著深遠的影響力。從去年完成「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制訂,到目前在各級國民中小學內進行的新課程試辦教學,有關單位的政策規畫輪廓均已隱然浮現,實際執行的問題也恐將接踵而至。因此,本刊針對新制中表演藝術課程的相關理念規畫、師資培訓、教材編排等方面進行報導與分析,並以中小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的現況與國教體制外的教學經驗為例,一探國內美育扎根工作的前景與隱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歷史回眸
日本時代的「學藝會」活動
在沒有藝術教育的年代裡,校園中這種帶著娛樂性質的學藝會表演活動,悄悄地傳遞了新的、屬於近代的審美經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寓教於樂
走過早期觀念閉塞、物資缺乏的年代,目前站在教學崗位上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們,想提供下一代怎樣的藝術教育及環境?
-
特別企畫 Feature
來自體制外的諍言
這群或曾參與官方或民間各種規畫會議、或曾提供教學經驗的民間教育工作者,從藝術教育活動的經驗出發,提出對國教新制的看法,或可作為日後實際施行之參考座標。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下一場百年大計
表演藝術是一門多元且多變的藝術,對於課程的彈性、教學的靈活都有一定程度的助益。在培養國民美學内涵的前題下,藝術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中,應由藝術槪念、美學觀察而基本技術培養等方向,分齡循序漸進。學校除了軟硬體兼備外,也應嘗試靈活調度教學空間與環境,直接親近藝術才能真正認識藝術。
-
特別企畫 Feature
牛步化的摸索階段
在九年一貫制國民教育的「藝術與人文」領域裡,加入了戲劇方面的課程,此舉固然令表演藝術界欣喜,但由於師資缺乏,加上政府並未提出有系統的師資培訓計畫,使得這套課程被打了一個大問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空氣中學習
近十年來在民間多位教育工作者努力推動下,以迥異於政府的體制外觀點興學,開創出一股新的教學觀念和力量。教育部在研擬九年一貫課程時,也曾借助其教學及課程規畫的經驗。在這些學校裡,藝術教育不是一門單獨的課,而是如空氣般隨處存在且自然。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敎育藝術.藝術敎育
有專業的表演訓練與經驗,並不一定有能力應對災區的心理問題。多數參與的團隊並沒有心理專業學習背景,一旦面對災區殘破的景象和災民的心靈創傷,恐怕無法適應甚至引發自我身心的衝擊。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以貫之的重重困境
藝術,尤其是表演藝術因涉及「技術」的養成,多需從小培養,且不可間斷,也因此在升學主義的敎育制度下,要發展體制內的一貫制專業藝術敎育,無可避免地得面臨許多的衝突與矛盾。從音樂及舞蹈的「實驗班」到納入特殊敎育後改稱的「才能班」,從國小到國中、高中課程的逐步設置,一路行來,法令上、執行上所碰撞出的問題,常令藝術敎育工作者有力不從心之感;而因「身份」特殊,早已執行「獨立」一貫制的戲曲學校,卻又因藝術型態跟不上時代轉變與社會需要,而產生另一敎育方式與內容的困境。去年,藝術敎育法草案雖然在立法院已一讀通過,但新法的制定是否眞能爲解決目前困境而帶來新機?在立法的過程中,本刊特就音樂、舞蹈、戲曲、戲劇,邀請第一線工作者爲讀者解析問題所在,希望能爲健全的藝術敎育新法催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走入台灣藝術敎育的迷霧森林
一讀通過的藝術敎育法草案遭到擱置,日前台北市敎育局傳出可能裁撤中小學才能班的設立,而才能班執行的實際情況又如何?升學管道是否符合實際人數的需要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班」何去何從
自民國五十二年成立第一班音樂班至今,己有整整三十三個年頭,三十三年實驗的結果,在所有報吿評鑑都未完成、報吿未討論之際,忽聞敎育單位有意裁掉音樂班的消息,不禁令人感到心酸和無奈。三十三年的實驗,實在應該將累積的經驗重新整理、探討,取其優點,去其缺點,深切了解多元化社會之特性,配合時代的脚步,不要輕言「廢除」,爲「音樂班」尋出健康的一條路。
-
特別企畫 Feature
高中舞蹈班十二年
民國七十年敎育部將「舞蹈敎育」列入「國民中小學藝術敎育特殊班」的實驗中,稱爲舞蹈實驗班,而七十三年通過特殊敎育法的立法,將其納入特敎範圍,改稱爲「特殊才能資賦優異班」,簡稱舞蹈班。同年,全國第一所高中舞蹈班亦於左營高中成立,至今十六所國小、十五所國中、十三所高中舞蹈班形成了一貫制的舞蹈資優敎育體系。(註)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曲,學以致用吧!
傳統戲曲敎育的內容與學制,需要配合時代的轉變與社會的取向,重新規劃與制訂具有時代性、前瞻性與實用性的戲曲敎育內容,如此才能與時代產生互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先戲劇藝術敎育,後戲劇專業敎育
高中的戲劇藝術敎育走向,應該是「戲劇藝術敎育」,而不太可能做到「藝術專業敎育」。學生被動、以及不夠多元化的早期學習過程,到了戲劇課程當中,特別容易在課堂上「現出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