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中
-
舞蹈空間聯手林文中 挖掘《庇護所》外無奈又燦爛的海海人生
有感於台灣年輕世代的窒息苦悶、躺平族的停滯不前、哪裡也去不了的窘境,編舞家林文中特別於今年下半年接受舞蹈空間舞團邀請,編創新舞作《庇護所》,從台灣街邊的遊民啟發創作靈感、挖掘創作素材,將其轉化成舞,與觀眾一起尋覓「無奈又燦爛的海海人生」。演出將於10月下旬在舞蹈空間舞團登場。
-
《轉角"碰"見怪!》 觸動大小朋友劇場新體驗
編舞家林文中今夏邀集台灣劇場各路好手,包括舞台設計王奕盛、特約作曲林桂如、燈光設計鍾宜泰、服裝設計楊妤德、參與式活動設計林筱圓等人,共同打造一齣以「觸覺」為主題的沉浸式舞蹈奇遇劇場《轉角"碰"見怪!》,豐富有趣的內容與形式,交織出大人與小孩皆能享受其中、遇見、觸摸、互動也碰撞出人生漣漪的劇場奇遇記。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以身體為量器,為台灣舞蹈記錄時代樣貌
回推至關鍵的1991年,台灣社會在此前後的10年間,不僅走過股市萬點崩盤的谷底,歷經民間抗議房價飆漲自主發起的無殼蝸牛運動;以及隨之而來的野百合學運,促動國會改選、憲政改革,奠定了台灣今日自由、民主、開放的基礎。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我們在地磨兒部落,一起「去排灣」
路之.瑪迪霖(Ljuzem Madiljin)、巴魯.瑪迪霖(Baru Madiljin)與林文中產生交集的時間點很早,早在這對屏東地磨兒部落出身的排灣族姊弟邀請台北編舞家駐地編創《去排灣》之前,也早在三人紛紛踏上舞蹈之路之前。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我們在地磨兒部落,一起「去排灣」
路之.瑪迪霖(Ljuzem Madiljin)、巴魯.瑪迪霖(Baru Madiljin)與林文中產生交集的時間點很早,早在這對屏東地磨兒部落出身的排灣族姊弟邀請台北編舞家駐地編創《去排灣》之前,也早在三人紛紛踏上舞蹈之路之前。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我們在地磨兒部落,一起「去排灣」
路之.瑪迪霖(Ljuzem Madiljin)、巴魯.瑪迪霖(Baru Madiljin)與林文中產生交集的時間點很早,早在這對屏東地磨兒部落出身的排灣族姊弟邀請台北編舞家駐地編創《去排灣》之前,也早在三人紛紛踏上舞蹈之路之前。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我們在地磨兒部落,一起「去排灣」
路之.瑪迪霖(Ljuzem Madiljin)、巴魯.瑪迪霖(Baru Madiljin)與林文中產生交集的時間點很早,早在這對屏東地磨兒部落出身的排灣族姊弟邀請台北編舞家駐地編創《去排灣》之前,也早在三人紛紛踏上舞蹈之路之前。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林文中 再衝下去,會不會什麼都沒有?
曾以《長河》獲得台新藝術獎,《小》系列作品也以簡單編制和精緻身體備受矚目,編舞家林文中帶著自己的舞團,走著研究開創身體語彙的斬棘之路,卻決定在年底的《風起》之後,結束舞團!除了在經營舞團的現實艱辛,林文中面對人生的中點,自我詰問:「我可不可以換一個生活方式來選擇,也許會不一樣?」甚至會考慮到說,「再這麼衝下去會不會什麼都沒有?」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掽,碰!》 邀觀眾一起參加身體實驗
《掽,碰!》宣傳影片裡,捏爛番茄、扭絞花椰菜、芹菜刷過牆壁、包裹黑色塑膠袋的表演者墜落撞擊地板、擠壓不知道什麼部位的身體肌理視覺、聲音在短短的影片中被放得很大,玩心很重的林文中這回要觀者逼視日常生活中尋常的影像與聲響,以兩週實驗性格強烈的「掽」、「碰」邀請觀者近距離「觸碰」創作實驗的過程。 首週採觀者自由決定路線的方式進行,演出全長四十分鐘,不設固定座位,以多焦點進行表演,林文中指出:「類似逛美術館的活動,但其實比較像參觀一間身體感覺的實驗室。」相較於首週強調互動可盡情「掽」、「碰」玩耍的自由,第二週的演出形式則中規中矩得多,以鏡框式舞台的六十分鐘舞蹈呈現,將第一週舞者與設計群所創造出的演出形式與素材,快火翻炒呈現為一完整演出。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讓舞者成為水 找尋變動不居中的身體
向來理性先於感性的林文中,一路在創作上留下清晰的思考軌跡,之前的《長河》、《空氣動力學》從思索身體如何動,鍛造賦予舞者群體如水、如風變幻莫測的型態,而新作《流變》則試圖走得更遠,物質(身體)表現非物質(水)的流動方式依然是本次創作母題,但他這次不去模仿水,而是要舞者成為水。「我們不再去扮演波光粼粼,而是利用身體的皺褶、關節的鬆緊而去強化水的閃動、流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2015
林文中 從「小」到「大」理性前進 務實不華冷然獨特
從「小」到「大」,從本土到國際,林文中以紮實的西方舞蹈訓練與表演經驗,回探傳統,並從身體質地著手,持續於當代台灣身體語彙與表演形式上耕耘開發,一步一腳印地踏實前進,於今已可看見努力的成績。務實不華的理性風格,在一片奇炫繽紛中反顯冷然獨特,林文中日後能否為台灣舞壇張織出一番新風景,令人期待。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他們,都在面對自己
今年,兩廳院的「1+1雙舞作」看似巧妙對應:女性與男性(何曉玫與林文中),感性與理性(《假裝》與《空氣動力學》)。不過創作深處,其實都是面對自己,一位呢喃脆弱卻假裝堅強,一位飛向自由但免不了墜落。
-
企畫特輯 Special
身體串起的流轉
就整支舞作的編排而言,林文中成熟地掌握了動作的節奏,並循序地運用不同人數的舞者組合與空間配置,使舞作於縝密的結構中進行,手法熟練卻不落俗套。至於結尾前的高潮,顯示出編舞者的肆意和爆發力,也是對舞者體能的一大考驗。《長河》一作的副標題「身體最長的一天」,至此真真實實地可被感受到。
-
即將上場 Preview 林文中舞團轉型之作
《長河》溯行未來 期盼靜水流深
創團以來以「小」系列打造出舞團品牌特色的編舞家林文中,要用新作《長河》宣告舞團經營與創作方向的轉型林文中舞團要變「大」了!把小劇場走過一遭的體悟沉澱帶回大劇場,是林文中目前所要做的,《長河》從去年《小.結》的身體思考出發,要「像河一樣流動起來,但河要流得長、流得遠。」
-
演出評論 Review
可以不給牛肉,但火光在哪?
平心而論,光是整合南管樂師與現代舞者的身體質地,已是一門艱困挑戰,遑論再把「戲劇身體」塞進來,更不用提聽覺上如何配置南管/現代音樂/流行樂,再為這些不同類型的音樂與身體找到應和之道。剝除主流、習慣之後,何妨也剝除掉過多的概念和意圖?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慢搖.滾》 現代人的南管生活
「從《小南管》到《慢搖.滾》,就是從『南管教學篇』到『南管應用篇』啦!」再度與南管「共舞」的編舞家林文中,依然本著這兩年對「現代舞」的自省與提問,在新作《慢搖.滾》中,要六名樂師、四名舞者如實地呈現與「南管」這個新朋友相處、學習與碰撞的過程,《慢搖.滾》是用將近半年的實驗,換來對於身體、音樂、生活領悟的成果。
-
企畫特輯 Special
一沙河,一世界
《小.結》以極抽象的時空結構,極純淨的身體賦形,布展了一幅兀自流動的小宇宙。因為沒有刻意操作觀眾的感受,並非延引觀眾進入中介狀態的儀式感;也並非純粹追求去舞蹈化的風景文本,意欲觀眾產生抒情或慾念。推動七十分鐘無機生產布署的關鍵,在於還原存在的物質狀態,在於空間自有能量,在悠悠流逝的時間感裡,我們看見一幅幾乎沒有任何言說目的展示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印度流浪後的體悟
林文中《小.結》 放下所有找自在
走過印度與峇里島,三個月的流浪為編舞家林文中帶來什麼?新作《小.結》呈現了他這段期間的思考,一段一路丟棄的旅程讓他體會了放下的自在,於是他試圖在作品中剝除舊有、直至空無從「小」至無,是結束,也是個新的開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女」編舞家之必要?
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性別或許只是無數值得關注的議題之一,但,「人」字前面加上男或女,便能開啟無限的可能性。與生俱來的性別身體是一個自我察覺的切入點,而以身體為工具的舞蹈表演者和創作者,還有可能為性別身體提出怎樣的新創見?
-
即將上場 Preview 與沙爾頓舞團相遇 異文化跨國共舞
打開傳統包袱 林文中提煉「新」身體
十一月底,林文中舞團將為國內觀眾呈現與美國芝加哥沙爾頓舞團交流編創的兩支舞作,看異文化激盪下的身體新樣貌;而「小」系列的最新作品《水淌河小》也同步推出,在作曲家劉俊德破碎的樂句結構中,林文中以漩渦的概念再次實驗古典與現代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