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
書信體
場面調度III
YC, 鏡頭的一開始是酒吧畫面,昏暗、熱鬧、吵雜,「我沒騙你,我什麼時候騙過你你到底要問多少遍只有我跟她你不相信我就算了」我們聽到明子聲音,似乎在辯解和交代所在何處,感覺是男友查勤,接著,她的女性友人過來幫她緩頰,透過友人視角,我們第一次見到了明子,紮個公主頭,打扮清純樸素,大學生模樣。我們沒有聽到男友的聲音,電話中的他繼續糾纏,要她去數廁所地板磁磚。之後,有位中年男人過來坐下,要她去接客,明子一路拒絕一路退讓,說奶奶從鄉下上來東京找她,還撥了奶奶音檔給男人聽,我們依然沒聽到奶奶聲音。再之後,男人走出門外接電話,透過落地玻璃窗,我們看到明子在大聲拒絕後,又乖乖地起身,拿起手袋外套,跟友人借了支口紅,搭計程車赴約。 聽到什麼、沒聽到什麼、看見什麼、沒看見什麼,這是我第一次看伊朗導演阿巴斯的作品《像戀人一樣》,頃刻被逮住了,鏡頭雲淡風輕,滿滿的細節玩味,似乎沒說什麼,卻已道盡了一切。奶奶的聲音後來在明子搭計程車時響起,男友在隔天她回學校時現身。對了,忘了跟你說,明子援交的客人是位老爺爺。明子到了他家,他殷勤地準備餐酒,明子只想趕快辦完事情走人,結果一躺在床上就睡著了。隔天,老爺爺送她去上課,就這樣遇見了明子男友 場面調度意指作品中各種元素的調配、分布和位移,演員、光影、物件等。更進一步看,即揭露什麼、隱藏什麼。「你能使多少東西可見而不實際展示它們?」阿巴斯相信過於直白的電影沒有可以讓觀眾想像力介入的空間,正如好萊塢的商業電影,凝固的因果關係中缺乏微妙,觀眾只能機械式被動反應,被驚嚇被娛樂。而阿巴斯更願意相信觀眾有能力去解讀陌生的事物,他認為,觀眾如果想知道就必須自己思考、想像,畫面之外有什麼,無聲的語言是什麼。是啊,深深觸動我的正是這點,好的電影等待觀者,不急不躁,讓渡出作品詮釋的場域。 《像戀人一樣》後半段還有一場同樣玩味,老爺爺回家時,畫面傳來鄰居聲音,是位中年女人,試圖和他搭話,他卻不勝其擾。再後來,我們才透過明子的視線看見,木造窗口後露出一張臉的她,殷殷切切套交情。對啊,我的心為之折服,在扣緊主線發展之外,阿巴斯會輕輕盪開,透過其他人物
-
焦點專題 Focus
林璟如 被劇場「成全」的人,以溫暖全心回報
談及劇場,林璟如說她是被「成全」的那個人。 任職服裝設計40多年,若以顏料來比喻,林璟如應該是一道非常特殊的顏色。為人低調,是夜的黑;待人溫暖,應是橘紅;手把手帶著入室弟子走入這一行,她說那時候的自己無比嚴厲,大概像冰,冷透的藍。 把這些顏色的質感混在一起,也許就是她退休後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安靜,溫暖,對所執著之事依舊嚴謹。 那些充實我太多的人,使我總想著回報 「所謂退休,指的是離開服裝設計。劇場嘛,只要我還能動,就沒有退休這回事。」林璟如說。 現在的她幾乎以「公益」的狀態行走劇場,例如開課講學,或者擔任諮詢顧問,「只要對象是表演藝術的私人團體,執行過程我中都不收費,連車馬費都不拿。」就林璟如的說法,這是她能為台灣團隊持續付出的「一點點」心力。 「我不是本科出身,直到今日所擁有的東西,都是劇場前輩、朋友,甚至比我年紀小的人帶給我的。那些人充實我太多,當然,我也不諱言我的勤奮,我一直都是個好奇寶寶,任何事情都會打破沙鍋問到底,經驗通了,就知道怎麼轉化。但回看這一切,劇場的東西都是這些朋友成全我的。走到一定的程度,想的自然就是如何回報。」每一句話都說得誠懇。 回報的方式有很多種,開課為其一,甚至她選擇從服裝設計圈退下,也是一種,只因她心裡明白:「我的入室弟子也都很成熟了,我若不離開,他們要做什麼?」 由是如此,在這圈子裡,大家聽到林璟如的名號,總不約而同地湧上一股無以言喻的溫暖,且通常能夠舉出一兩個受其照顧的記憶。這當然緣自林璟如無私的氣度,與讓賢的心理。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是一位能夠看見事物本質之人。 不只是待人接物之層面。我們幾乎可以這麼說:正因林璟如重視本質甚過一切,使她能在這條路上走得如此久遠
-
音樂
台北愛樂50周年 首演錢南章第九交響曲《紅樓夢》
成立於1972年的台北愛樂合唱團,今年適逢成軍50周年團慶,從開季音樂會起,就挑戰獨唱、重唱、合唱、雙合唱團等不同編制的音響及經典合唱曲目。在歲末歡慶的尾聲,更將首演作曲家錢南章的大型合唱作品第九號交響曲《紅樓夢》作為壓軸,期待能為觀眾帶來一個與眾不同的合唱饗宴。 錢南章是國內創作量豐沛又深受歡迎的作曲家,作品在他的設計下富含劇場元素,尤其神來一筆的幽默感更常令人會心一笑,其孜孜不倦的創作精神尤其令人感佩。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獎及5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的肯定,在台北、慕尼黑、舊金山3地的作曲生涯,寫了近百首樂曲,演出超過百餘場次。不僅是國際上少數能夠躋身至創作第九交響曲行列者,也可以說是奠基台灣的作曲家中,第1位達到第九交響曲目標者。回想最初創作交響曲的肇始,他笑說:「2003年,簡文彬回國擔任國家交響樂團總監,希望演出國人創作的交響曲,但卻遍尋不著。後來碰到我,就邀我寫了第一首交響曲《號聲響起》,此曲榮獲傳藝金曲最佳作曲獎。」 時光荏苒,眾多創作之後終於來到錢南章的第九交響曲。這傳說中的「第九」,不但被視為作曲家的里程碑,也由於貝多芬、布魯克納、及刻意避開第九交響曲的馬勒都無法突破,因此使得這個數字更為神秘。當然,後世破解迷信者所在多有,但無論如何,「第九」的地位與重要性無可抹滅。為此,錢南章花了兩年心力尋找恰當的素材,甚至不惜拜訪友人、請教意見。最後,在台北愛樂合唱團的委託創作及夫人賴美貞女士的編詞協助下,決定以加入獨唱與合唱的聲樂交響曲《紅樓夢》作為他生涯中第九交響曲的主題。錢南章解釋:「在貝多芬之前,人聲與交響樂是平行的兩條線。到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採用了席勒的《快樂頌》;馬勒的多部交響曲都加入了獨唱、合唱的元素。從此可以說,這兩條現已經混在一起了。」 為何選擇《紅樓夢》?錢南章認為:「《紅樓夢》完全符合我對第九交響曲人生大哉問的創作理念!」其中包括了儒、釋、道3家的哲學理念,也有生、老、病、死的世間百態。因此他擷取故事中的幾個重點,6個樂章從〈序曲〉開始,接著〈石頭記〉與〈葬花吟〉,分別代表著賈寶玉與林黛玉兩位主角;有場面壯觀的〈大出殯〉、〈劉姥姥〉,到尾聲的〈紅樓夢〉呼應著世事無常,浮生若夢,卻也在作曲家的巧思下,藉著傳統戲曲的元素笑看人生,以及鐘聲齊鳴來祈求疫情早日消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妹妹的「天書」——古琴譜
一般人觸摸點字樂譜,即使手指觸感再敏銳,或者甚至張大眼睛仔細端詳,沒有學過判讀方法,任何人都無法從中得知埋藏其中的符碼。就如同看不懂五線譜,在眼中的音符都成了豆芽菜那般。不過,對於懂得漢字的人來說,有種樂譜看來熟悉卻又陌生。因為它的呈現方式,無論是直行排列、單一方塊文字、偏旁或部首、數字等等元素,明明與一篇文章幾乎相同,卻每個字都是生字。這樣的疑惑,在《紅樓夢》第86回〈受私賄老官翻案牘 寄閑情淑女解琴書〉裡出現過。故事是賈寶玉看著林黛玉的書,納悶地問:「妹妹近日愈發長進了,看起天書來了。」黛玉則笑道:「好個唸書的人,連個琴譜都沒有見過。」 賈寶玉口中的「天書」,指的就是古琴的樂譜。相對於以往用長篇文字敘述的「文字譜」,林黛玉所看的則是「減字譜」,顧名思義,就是將文字敘述簡化,取漢字元素組合來表達。最初,不同的琴家對文字譜簡化的方式不同,因此曾有各種體系出現。但從晚唐到兩宋時期逐漸成熟,發展成現在的樣貌。減字譜屬於「指法譜」的一種,也就是按照指法名稱、琴弦的順序以及徽位集合為一個文字而成。一個典型的譜字,上半部表示左手各手指所按的徽位,下半部則是琴弦的次序以及手指指法。只要拆開辨識,每個人都能夠理解。舉例來說: 第三張圖片這個譜字,左上角的「夕」表示左手無名指,右上角的「九」表示在第9徽垂直比對下來,下方的「三」指的是第3弦,找到位置之後按住,接著「勹」則是用右手中指向內撥彈。只要依照這樣的模式,並且熟記符號所代表的指法,「天書」也就不再晦澀了。
-
上海
演藝產業紛紛投入發行NFT
上海上半年度爆發疫情,讓經濟遭受重創,但另一方面卻使表演藝術行業拓展了新賽道,呈現出風生水起的新景象。隨著元宇宙概念興起,以京滬為核心的NFT市場日益升溫,傳統演藝行業也在後疫情時代展開相關嘗試。 打頭陣的是東方演藝集團舞劇《只此青綠》,發售了6款NFT,每款限量4,000份,定價人民幣19.9元,迅速售罄。上海交響樂團旋即推出第1款NFT1段2分21秒的「中國最早的交響樂唱片」,由德國高亭公司於1929年為上海工部局樂隊(上海交響樂團前身)錄製的西班牙作曲家法雅的《魔法師之戀》組曲,也是19.9元,限量發行1萬份,也被秒殺。接著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發行了話劇《紅樓夢》人物的Q版形象,這些3D圖像可在手機上多角度展示,同樣限量發行。據悉目前全國已有近10家表演藝術單位嘗試發行了NFT,定價都在幾十元至百元之間。 表演藝術的NFT除了是新的收藏載體,也被開發出多種線上、線下結合的使用可能,除了收藏價值外也連結了一定的福利券、演出票券兌換等會員權益,比如購買了NFT的觀眾,在未來購買票券或參與院團活動時,都會被賦予一定的權益。個別NFT也會以隱藏款盲盒形式上線,提高粉絲購買收藏的意願,甚至在未來開發的「元宇宙」劇院內,還會成為觀眾和購買者專屬的有價資產。據演出行業協會預測,包括表演藝術在內的NFT交易市場有望在2至3年間達到500億到800億元。 不過專家也提醒, NFT存在著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潛在風險,亦存在版權、品質、定價等問題。因此對傳統表演藝術行業來說,發行NFT能否成為現有線上表演、演出錄影播映兩類數位化發展路徑之外的第3種玩法,還有待檢驗。
-
戲曲
鏡、境與盡
清宮戲三部曲個別嘗試不同的創作語彙,去面對這些我們熟悉卻也生疏的歷史素材;但《夢》的編寫方法更像在「迴避」《康熙與鰲拜》的結構,而刻意塞進《紅樓夢》,或許是鏡射,或許是硬搭,便能乘著國光劇團「文學劇場」的創作脈絡,穩穩向前。這到底是創作方法的盡頭?或是編創理念的未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大觀園中的浮與沉 八十載一圓歌劇夢
英語歌劇《紅樓夢》回鄉巡演之爭議與迷思
從俄羅斯作曲家齊爾品邀請魯迅撰寫《紅樓夢》歌劇劇本為起始,到去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英語歌劇《紅樓夢》,可說是遲了八十年才圓了這場歌劇夢。該劇今年三月在香港藝術節亞洲首演後,隔半年後的九月終於回到《紅樓夢》誕生的中華大地,先在小說背景的北京舉行了中國大陸的首演,接著到湖南長沙、湖北武漢,共演出了六場,同樣大受歡迎,但演出前後也引發了大量爭議,從使用語言到內容架構,都引發討論。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讓黛玉葬花 化為歌劇的詠歎
由舊金山歌劇院製作的歌劇《紅樓夢》九月時在舊金山舉行世界首演,這齣改編自中國經典名著的作品,有多位華裔藝術家的參與作曲家盛宗亮、編劇黃哲倫、導演賴聲川、舞台與美術設計葉錦添與舞蹈家許芳宜等。全劇以英文演唱,音樂雖是西化的交響樂伴奏,但運用鑼、鈸等中國擊樂器及木魚營造中式氛圍,絃樂有時也運用撥奏模擬出中國彈撥樂器的效果。而精采的美術視覺設計,絕對是讓西式歌劇表演形態能深擁中式古典情懷和靈魂的大功臣。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預見與遇見
有些戲(文學)的主題針對的正是自覺的誕生,又或,藝術的意義,正是探問人的自覺來自那裡,去向何方。這個問題,要「懂」,便需要花上更多更多的時間精力心思和情感鑽研,因為,自覺性之於每個人,都是靈魂雕刻,不可能有一種現成的「懂」適用於所有人,除非這種「懂」是個罐頭。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曲也觸「電」? 崑曲電影《紅樓夢》地下流傳
此觸「電」乃指戲曲與電影的結合激盪,話說早年電影科技傳入中國與台灣,最早搬上銀幕的都是戲曲演出,因為這都是當時最時興的大眾娛樂,翻拍上陣招引票房最有效。但到了廿一世紀,當導演龔應恬用了五年時間拍出崑曲電影《紅樓夢》,卻無法排檔上映,僅能在同好間流傳訊息、「地下」公映,正是時移勢遷的明證。
-
新銳藝評 Review
夢一場
林奕華挑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鉅著加以解構,卻選擇了以大做大的方式將其呈顯,無疑地是走了一步險棋,甚至在落幕前的〈救贖〉底,林奕華都只想透過尤三姐與柳湘蓮不斷的獨白來讓觀眾理解「他們」的告解,同時也就是「所有人」的告解!然而,最終他並沒能「化險為夷」。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劇場導
演林奕華 「戲」問現代人的慾望與缺欠
從二○○六年的《水滸傳》,一路走過《西遊記》、《三國》,導演林奕華終於來到了「四大名著」最終章《紅樓夢》,整整花了八年,才完成他對文學經典的閱讀與解讀。林奕華說:「我做四大名著,不在還原歷史,而是通過戲劇思考:除了文學的價值外,這些作品對現代人來說還有什麼新的意義?」於是透過提問,林奕華將經典解構,換上時裝,成了摩登的都會男女,他說:「我的戲是照見現世的一面鏡子,照見現代人的慾望與欠缺。我的生活怎樣,我的作品就怎樣。」
-
特別企畫 Feature
重探大觀園 誰識紅樓夢中人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紅樓夢》寫家庭的盛衰巨變,寫青春的自我追尋,寫俗世的愛恨生死,寫紅塵的繁華如煙,寫生命中不可言說的遺憾幾乎涵蓋了所有通俗文學的題材。 三百年來,《紅樓夢》從手抄本、木刻本到石印本,從戲曲、曲藝、影視到現代劇場,在不同的世代,產生了久遠而廣泛的影響,甚至發展成一門研究科目「紅學」。 在戲曲舞台上,《紅樓夢》的改編由來甚早,小說印本刊行的次年,便有文人改編〈黛玉葬花〉一折,而根據統計,清代紅樓戲曲數量有卅四種之多,分屬不同劇種與類型。直至今日,以《紅樓夢》故事延伸的改編詮釋,仍不斷推陳出新。 國光劇團「紅樓夢中人」系列,連推兩齣戲:《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與《探春》,前者是有「紅樓老作手」美譽的編劇陳西汀為荀派名旦童芷苓量身打造,由梅派的魏海敏接演,將潑辣狠毒的王熙鳳,詮釋得意外出色。後者由王安祈編劇,黃宇琳主演,以探春與生母的母女情結為主軸,緊扣原著小說對探春的描寫:「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在戲上演之前,且讓我們再訪大觀園,重看紅樓夢中人,如何各自精采;這場浮生若夢,何以值得我們一做三百年,未完待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清曲裊裊不絕 唱盡愛恨嗔痴
中國四大章回小說中,因精采繁複的情節鋪展,屢屢被傳統戲曲取材改編,《紅樓夢》的戲曲改寫卻另走他徑,形式與數量皆相當驚人。抽離出不同角色及情節再次發展,幻化出一齣又一齣的大觀園愛恨情仇。統計清代紅樓戲曲數量有卅四種之多,分屬雜劇、傳奇、京劇、桂劇、粵劇等類型,由此可見《紅樓夢》的永恆魅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超級名模生死鬥 時代結構誰勝出?
《紅樓夢》中眾女性角色各具性格特色,為求自身利益不惜明爭暗鬥,如同現代「超級名模生死鬥」。在看似花團錦簇的大觀園裡,觀者深受各種瑰麗吸引,局中所有女性看似彼此爭色,但說到底,實都是在與「結構」本身競賽。而且大多時候,只要身為結構中人,我們都注定是輸家。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生命的四季圖景 經典角色的現代面貌
《紅樓夢》中的角色各擁其個性和命運,充滿戲劇性的情節,歷來引起傳統戲曲改編版本較多。現代劇場改編則有雲門《紅樓夢》、非常林奕華的《賈寶玉》,和王世偉的《林黛玉》。在他們的作品中,可見到不同的創作策略,也突顯了當代劇場與小說經典之間許多可比較性的問題。這些改編,構成了原作的來世,引領觀眾一次次回到經典之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作曲家的紅樓想像
紅樓.台北.音景大觀園
如果要以《紅樓夢》創作,我會把整座現代的台北城,當成是一個大觀園。我會像劉姥姥般,帶著無比的好奇,先好好地、仔細地逛遍這個城市,然後從中發掘,我覺得最獨特的幾幅角落與風景,將這些地方,比擬、妝點成紅樓大觀園中的幾個不同的場景。沒有演員的扮演,場景中的主角是聲音,觀眾可以隨自己喜好的時間來,隨自己的步調駐足其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編舞家的紅樓想像
李紈的雙面人生 用夢境傳達真實的慾念想望
如果以《紅樓夢》中的李紈為創作題材,我會從她兩極的心理層面來著墨,利用她的夢境來傳達她退去禮俗教義層層外衣下,赤裸真切的潛意識世界與自我內心的表白。藉編織各式各樣片段不成形的夢境,放大她被壓抑的慾望與情緒,並利用音樂暫停或群舞正在舞動時突然靜止的手法,突顯她內心與外在衝突矛盾的窘境。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員的紅樓想像
挑戰多種角色 演到欲罷不能
薛寶釵,一個冷靜理性、沉穩端莊的大家閨秀,與林黛玉相較之下顯得平凡。但是,現代女性要成為薛寶釵何等容易?女演員要讓薛寶釵的形象立體並讓人同情更是難上加難。她是一朵牡丹,「豔冠群芳,任是無情也動人」,這樣的氣度和圓融又怎是輕易能成就的呢?因為如此,薛寶釵的形象其實並不容易呈現,卻非常值得玩味,這也是我想挑戰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志高情重一金釵 人生自選不順命
賈探春在《紅樓夢》中是唯一能和黛玉、寶釵、湘雲匹敵的賈家少女。編劇王安祈放大了探春這個角色,考掘其在母女關係中的心理層面,探春既被推到前台,與之密切相連的趙姨娘也同時成為主角。在編劇筆下,探春已經突破閨秀面貌,她不能挽回自己的家族命運,也無法改寫所處的時代,可是編劇賦予她更高的主動性,遠走的結局,最後是她自己拍板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