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
-
台前幕後
卸除華麗形式,戲說台灣故事
從李喬的小說到詩集,從大陸編劇陳道貴的初稿到台灣編劇陳永明完成的版本,《台灣,我的母親》的劇本經歷了一段曲折的孕育過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構與重整」的新紀元
歌仔戲一向具有高度的包容性,百年來已經吸納了許多其他表演藝術的養分;而不同歷史階段的歌仔戲表演形態,又相繼在九〇年代復甦聚合,相互影響之下,對歌仔戲的整體劇藝發展,造成更加複雜多重的震盪。這種震盪的現象,在重組歌仔戲的不同藝術元素之際,是否也有可能融合出獨特的歌仔戲藝術語言?
-
台前幕後
做一齣唐山公與平埔媽牽手的戲
《刺桐花開》在舞台的實現上有許多困難要解決,而寫實、寫意之間的拿揑與設計是其中最具挑戰性的關鍵。例如女小生不能像男演員一樣刮光頭皮留假辮子,依例反串會不會形成衝突?平埔媽要怎麼說與唱才不奇怪?鑼鼓點子該如何運用才適宜?將外台戲的氣味帶入國家劇院,觀衆能否接受?站在歌仔戲的現代戲終將出現的觀點來看,這一次的製作或可視爲編劇、導演與音樂設計三方的初體驗,不但大膽,更是刺激。
-
戲台女影
舞動歌仔戲的全才明星──小咪
不管你是在民國哪一年看「藝霞」的,都一定看過它的當家台柱小咪,她爲這個曾經活躍於台、港的本土大型歌舞劇團,固守了二十餘年的好光景。有人問她:「藝霞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她想了想,說:「有啊!至少它培養了一個小咪,到現在還在爲大家表演。」
-
其他分類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爲什麼歌仔戲的演員都是女生?(台北 金小原) 答:其實在歌仔戲剛發展的農業時代,所有的演員都是由男人擔任的,一直要到農業時代要過渡到工業時代時,才有女性演員的出現,大約是距今六、七十年以前的事。當時因爲女性在社會上找工作不容易,剛好歌仔戲班蓬勃興起,不少父母就把女兒送到戲班學戲,讓她們學得一技之長可以不用靠丈夫。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爲舞台上生旦對唱時,男人與女人的「key」差很多,男生與女旦配合時,男的會唱不上去,相反的女旦跟男生配唱時,也會覺得好像卡住一樣;因爲歌仔戲中的生旦對手戲多,所以就越來越多女性扮演生角,讓對唱時較順暢。後來進入工業時代,女性出來走動工作的機會多了,女性演員投入演出多了,男性演出的機會就少了,所以女性演員就成爲戲班的主力。但除了以唱唸爲主的生旦主角外,其他的角色如丑角仍多由男性扮演,但現在也越來越多女性在扮演丑角了。 問:我對歌仔戲很有興趣,可是台語不好,可以有什麼方法學習呢?(新莊 章白容) 答:我建議可以從學台語文開始,或是學唱歌仔戲、台語流行歌開始,這樣比較容易進入狀況,通常經由唱歌是比較容易學語文的,學台語也不例外。先學唱再進入唱腔、身段的學習,就可以了。 問:據了解,歌仔戲沒有固定劇本,那演員如何揣摩角色呢?如何與其他演員搭配?(桃園 顧怡怡) 答:這就和讀書一樣,要靠腹中的累積,好比說學生在唸小學時,要他作文很難,因爲知道的知識不多,到了中學就會好一些,到了大學可能就更會作文,甚至可以出口成章。演員也是一樣,學的戲齣多了,腹中才庫豐富,自然就可以運用在舞台上,演「活戲」(就是沒有劇本,只靠故事大綱演的戲)也能勝任。至於和其他演員的搭配,也是要靠時間培養良好的默契,因爲默契好所以可以在台上對答如流;當然也會遇到頭一次演對手戲的演員,那麼不順默契不好也是正常,但只要有機會繼續一起做戲,靠智慧來思考對方的反應,相信在第三次以後就會很順了,就像小孩子學講話,剛開始也不能和大人回應,過幾次就順暢了是一樣的道理。 問:請問廖女士最喜歡哪一類的戲?爲什麼?(桃園 林欣怡) 答:我最喜歡的是苦戲,像《三娘敎子》、《王寶釧》、《什細記》、《山伯英台》等這些講述婦女守德守節的戲齣,可能是因爲我的出身背景吧!因爲人生的坎坷,讓我在演
-
台前幕後
金枝弄蝶
「台灣的小劇場常常玩的是形式,這一次,我希望演員可以盡可能地『深』,去嘗試從沒有人敢做的表演深度。」王榮裕表示。因此,劇本寫就後,創作才正要開始,在「群蝶」相當完備的劇本架構與角色意念下,演員們跟著王榮裕「玩」了近半年的時間,一點一滴地豐富劇本的血肉,朝向更具生命力的演出形式。
-
專欄 Columns
重現台灣文化史的集體記憶
「拱樂社」劇本的整理、出版是台灣重要紀事,保存了衆所關注的戲劇史料,重新體驗台灣「內台戲」的舞台魅力,喚起衆多台灣民衆的集體記憶,有助於台灣文化史與戲劇史的硏究與創作。
-
戲曲
「歌」「劇」不合的遺憾
綜觀《洛水之秋》的鋪排,應該用「娓娓道來」四字來形容,劇中沒有刻意取寵的安排,僅以踏實流暢的劇情,引領著觀衆進入劇中人物愛、恨、情、仇的世界中。
-
戲台女影
急智有情的靚小生──小明明
小明明笑說自己是「演藝世家」,從一開始爸爸爲她取藝名「小米蝦」, 期盼她一輩子有米、有蝦,似乎就注定了她要靠本事在這圈子中生存,並且大展聲勢,不愁吃穿至今。
-
戲台女影
早開不謝的芙蓉花──許秀年
阿年仔說:「一念不捨,使我重新粉墨登場,演一個歌樓紅伶芙蓉。戲裡戲外,我都是一個被人期許的演員,在排練這齣戲的過程中,一恍惚,便會有時空錯置之感,不知道是許秀年在演芙蓉,還是芙蓉在演許秀年?」。一個演員的掙扎與痛苦,快樂與暢意,似乎盡在其中。
-
台前幕後
拼作麻竹盛開花
動人的戲劇未必要依附於史,但《秋風辭》以《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書爲本,似乎適足以加重其悲劇的歷史感和寫實性。觀賞這樣的一齣完全悲劇,對一般視看戲爲娛樂的觀衆來說,是個挑戰,對過去慣以冷嘲熱諷的形式揭露官場醜態的河洛來說,也是一大嘗試。
-
專欄 Columns
台灣戲劇的快樂時光 「內台戲」的啓示與反省
「內台戲」的出現是台灣戲劇史的重要發展階段,起始於日治時期的一九二〇年代末,到七〇年代逐漸銷聲匿跡,在最鼎盛的五〇與六〇年代,全台灣從大城小鎭到窮鄕僻野到處都有職業劇團在戲院長年演出
-
即將上場
傳統戲曲的關懷己卯年台北上元燈戲活動
台北燈會歷年來都吸引了百萬人潮,已經成爲知名的台灣民俗活動。今年台北燈會即將邁入第十年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首度擴大舉辦「傳統戲曲的關懷己卯年台北上元燈戲活動」,演出以傳統戲曲爲主,節目包括有北管、南管、歌仔戲、崑曲、京劇、傀儡戲、燈影戲、布袋戲等劇種及台灣說唱(唸歌仔)、台語相聲(答嘴鼓)、曲藝、客家八音等流行於台灣地區的傳統戲曲及講唱藝術,內容則以應節的吉慶燈戲爲主。三月二日元宵節當天於下午三時半提早開鑼外,其餘三晚都是在晚上六時到十一時演出,全部節目共計二十場次,參加團體包括:國立國光劇團、漢唐樂府、華洲園皮影戲團、復興閣皮影戲劇團、阿蓮錦飛鳳傀儡戲團、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員林大台員劉祥瑞掌中劇團、台北曲藝團、薪傳歌仔戲團、黃香蓮歌仔戲團等。
-
歌仔戲
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下)
國樂加入歌仔戲伴奏,不是去取代或掩蓋原有傳統樂器的表現,而是在保留發揮傳統樂器的藝術風格前提下,使歌仔戲音樂的表現功能更豐富、更充實。因此,我以爲應以點到爲止,同時也應考慮樂器的組合在音響上以平衡而不失調爲宜。
-
台前幕後
失去舞台的彩繪佈景
當時一錢黃金市價八十元,而一幅普通的歌仔戲戲台佈景四十五元,價値不菲,戲班頭家爲了好看和吸引觀衆,爲了拚過別班和舞台特效,對此卻樂於投資。他們親自與佈景師接洽,備妥食宿,請佈景師到戲院畫佈景。透過當年在台北是第一高價位的佈景師曾耀宗,我們來回顧一下歌仔戲幕後這項受敬重又好轉食的行業。
-
戲說新語
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上)
歌仔戲傳統四大件樂器,在表現劇種的地方特色上,它們是別種樂器所無法取代的。但是當歌仔戲的表演內容開始向更廣度的縱深發展,爲求完整而豐滿的呈現戲劇內涵,音樂亦必須擴大層次,增加節奏力度與和聲的厚度,以及樂器音色的多種變化等等。這時,傳統四大件的伴奏便感到力不從心了。
-
台灣行脚
不許戲斷弦 宜蘭地方戲曲的傳薪
寶島之上,位於東北海隅的宜蘭,素有戲曲之鄕的美譽。北管戲在此最盛,歌仔戲發軔於斯土,薪傳奬宜蘭得最多。從急管繁弦戲不落日的農業社會走來,終也瀕臨人去藝隕的邊際。在地方文化意識的驚醒之下,抓緊老藝人、中生代、新生代的傳薪時機,讓戲與藝的命脈庚續長存。
-
戲曲
重逢卻又陌生 漳州歌仔戲回娘家公演
源自台灣歌仔戲的漳州歌仔戲(當地稱薌劇)團,帶著「回娘家」的親切心情來台灣公演,卻忽略了克服環境上的陌生,造成演出上的遺憾。
-
縱墨觀史
歷歷滄傷不見桑 政治及社會遞變下的台灣傳統戲劇
源自閩粤而深度本土化的台灣傳統戲曲,原是與民間生活密不可分的演出生態。在迭經政治與社會變異的篩瀝又篩瀝,各種大戲、小戲、偶戲都被擠到生活的邊縫,甚至,音消戲殞。滄海復有桑田;近年,本土意識抬頭帶來微曦,台灣傳統戲曲卻一仍在難爲後繼的困乏中。光復五十年了,曾經滄傷的該也見桑了,傳統戲曲的苗子呢?
-
回想與回響 Echo
的確是瞎子摸象 國樂參與歌仔戲
歌仔戲引入國樂未滿十年,參與者不過寥寥幾人,的確暴露出不少「瞎子摸象」的困境,但總比不動手摸象、光憑想像還接近事實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