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現代音樂

相關文章 17 篇
  • 陳必先說:「(對現代音樂)聽眾只需要先安安靜靜地聽,不需要先評判,然後,在音樂中慢慢放空,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旅德鋼琴家

    陳必先 認識現代音樂 從聆聽開始

    今年的兩廳院「新點子樂展」以現代音樂為策展主軸,邀請樂迷進入這方音樂的嬉遊樂園,其中介紹廿世紀開創現代音樂風潮作曲家荀貝格與德奧多元風貌的音樂會「德奧經典 跨界童趣」,則邀來享譽國際擅長現代音樂演奏的旅德鋼琴家陳必先擔綱演出,備受樂迷期待。趁此機會,本刊獨家越洋訪問陳必先,請她一談她與現代音樂的因緣,及長年作育音樂英才的感想。

    文字|邱秀穎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 斯圖加特當代人聲樂團成立卅多年來,一直以鑽研新音樂為己任。
    特別企畫 Feature

    實驗遊樂場 音樂百花齊放

    「音樂如一個遊樂場,而現代音樂更是一場仍在持續進行中的實驗。」今年「新點子樂展」策展人解瑄,道出了藝術家們不斷求新求變的精神。主題設定為「嬉※花」,希望的就是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攜手合作,在這個永無止盡的遊樂場中展現新奇的實驗。這次將有三場演出加上一場講座音樂會,由斯圖加特當代人聲樂團、「古典玩家」、陳必先與科隆愛樂獨奏家擔綱。

    文字|李秋玫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 專輯(一)

    「摩」音傳腦,給你現代

    西洋音樂的發展到了二十世紀末,已經將各種可能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音樂的面貌已經與貝多芬、莫札特的語言大不相同,然而回首過去台灣的音樂會節目,連第二維也納樂派的曲目都不是太常見。這次兩廳院主辦的二○○三年非常現代音樂節,即為了呈現當代的聲音,向台灣的觀眾展現出與時代同步的音樂美感。 從百花齊放的二十世紀音樂中,如何選擇設計出適合第一次舉辦現代音樂節的台灣?這些乍聽之下毫無條理的聲響,真的只是作曲家們任性的遊戲嗎?雖然表面上與古典的傳統劃清界線,現代音樂真的毫無來自古典的傳承嗎?而演奏家們又是怎麼說?此次來台的摩登樂集以演奏現代音樂聞名,我們也將看看其他演奏現代音樂的團體,並且藉由兩個歐洲的現代音樂節試圖理解現代音樂的現況。 不只聆聽,也從策畫、創作、歷史與演出等角度「看」現代音樂,希望藉此揭開現代音樂神秘的面紗。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24期 / 2003年04月號
  • 徐伯年與林芳宜分享現代音樂的現況、困境及未來。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傾聽台灣的「新」聲

    對於那些想在音樂中尋求平靜與心靈寄託的人,現代音樂令他們頭痛不已,但愈想要依循古典音樂模式理解,得到的卻是愈混淆的答案。太多人對於現代音樂充滿著好奇,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然而身為現代人,不該不接觸現代音樂。在兩廳院新點子系列推出多年後,今年首度聚焦音樂,推出「新點子樂展」,引領觀眾聆聽屬於台灣的新聲音。 在音樂會演出之前,讓擊樂演奏家暨十方樂集團長徐伯年,以及作曲家暨此次樂展策展人林芳宜,為讀者打開現代音樂之門,共同分享現代音樂的現況、困境及未來。

    文字|徐珞玹、黃思瑋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三月音樂:當代音樂藝術節」的宣傳海報。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三月音樂」 現代音樂的豐富饗宴

    今年邁入第十二屆的「三月音樂:當代音樂藝術節」,是德國很重要的現代音樂發表場地。今年活動由歐斯特沃爾德策展,現代音樂所包括的實驗性、表演性、樂器多元性、文化異種性、政治性都可以在「三月音樂」裡找到。三大策劃主題為「打擊樂」、「變革/斷裂」、「迷你劇、獨角劇、通俗劇」,每個主題皆有許多充滿表演性質的音樂會。

    文字|陳思宏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 《春之祭》1913年首演的著裝舞者們。
    特別企畫 Feature

    經典作品.創世紀

    一九一三年五月廿九日,芭蕾舞劇《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首演於巴黎的香榭麗舍劇院(Thtre des Champs-lyses),前衛的音樂引發觀眾的強烈抗議,造成當時的醜聞。但這齣由斯特拉溫斯基作曲、尼金斯基編舞、洛里奇設計舞台布景、狄亞格列夫率領的俄羅斯芭蕾舞團演出的舞劇,卻未因此湮沒於歷史煙塵,反而成為後世許多編舞家挑戰的里程碑。 問世百年的《春之祭》,何為其成形的時代背景?這些關鍵人物,又如何參與此中?透過六大密碼,本刊帶領你回到經典之作的創作時空

    文字|陳宜庭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 作曲家庫爾塔克
    專輯(一)

    誰怕現代音樂?

    「無調性」遠離了二十世紀前以和諧觀念為主的「調性」音樂,迎向前去開發不諧和音的領域,預示了二十世紀音樂的主流。「無調性」為音樂發展進行了自由與大膽的「解構」之後,頓時將音樂導入一個失序而令人感到無所適從的「無政府狀態」之中

    文字|陳漢金、林芳宜
    第124期 / 2003年04月號
  • 音樂

    超越藝術領域的哲思

    身為現代音樂大師的弟子,周文中親臨了現代音樂發展史上最燦爛多樣的年代,他不但吸收了時代的精華,更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一九五○年代起,周文中開始對中國的傳統音樂與戲劇素材展開研究,而創出以東方音樂系統為基底的單音音樂,更在一九五九年起運用可變調式(variable mode)。

    文字|林芳宜
    第131期 / 2003年11月號
  • 悠遊在搖滾與現代的音越怪傑薩帕。
    音樂

    無界限的聲響美學

    「除了雷根與布希這類人以外,誰在乎被後人懷念?」一生脫不了詭異搞怪等印象的美國搖滾音樂家薩帕生前如是說,然而,在他過世十年的今天,他的行徑、為人與思想,仍然為大家所津津樂道。摩登樂集將以薩帕的音樂展開台灣首次的現代音樂節,帶著輕鬆的心情、張開的耳朵與開放的心靈,迎接搖滾現代的洗禮吧!

    文字|林芳宜
    第133期 / 2004年01月號
  • 芬蘭作曲家對於極高音域和鐘聲的特殊癖好,常在近代音樂中形成一種特異的風格和印象。
    現代音樂盒

    發現北歐的天使 勞烏塔瓦拉

    在勞烏塔瓦拉的作品中 他那種特殊的旋律天份 和他的獨特音樂性 能夠穿透音列主義嚴格的限制

    文字|顏涵銳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 強拍雜誌Down-beat網站首頁。
    特別企畫 Feature

    聲、光與心靈交織的異次元

    音樂的類型原本繁多,從古典到現代、爵士、流行等等不勝枚舉,因此光是介紹基本音樂類型的網站就已經很多,細部分類與連結的網站更是宛如一片網海。於此,本刊特地邀請顏涵銳、蘇重、郭冠英這三位經常優遊於音樂與網路世界的漫遊者,藉由他們的經驗來爲我們推薦有關古典、爵士與另類方面的網站。

    文字|顏涵銳、蘇重、郭冠英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舞蹈

    東西方深沉靈魂之不親密對話

    依舞尋樂如果只依靠表象的聽覺,對音樂中深藏的哲思與背景不加以深究,那麼音樂對於舞蹈而言,也只是再度淪為陪襯的角色。林懷民在凱吉的靜默中填入許多動作,卻只依靠單薄的瓷色背景來營造空靈,從這個舞作當中,筆者看不到兩位大師深沉靈魂的對話,只看到舞蹈與音樂兩個互不侵犯的世界同時並存於舞台上。

    文字|卓毅
    第131期 / 2003年11月號
  • 思想悟子與采風樂坊在柏林演出前排練的情景。
    深度藝談

    在西方框架中尋找東方現代音樂出路

    歐洲作曲界一般對樂曲「結構」的重視,相當程度影響了我創作時的思路。所以是不是非得從亞洲文化本身切入才能為亞洲樂器創作,在我看來不是最重要的,我對一切可能性都採取開放的態度。如果所有將中國樂器入樂的作曲家都得遵循著某種特定的美學,那就太可怕了!

    文字|林育立
    第115期 / 2002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深度藝談

    窺見作曲家的私密花園

    現代音樂在音樂的領域當中屬於相當小眾的一門,國內雖然經由作曲家們與演奏家們的努力,現代作品的音樂會時有所聞,但是現代作品仍普遍被視為難以理解的音樂語言,有鑒於這個小眾藝術的喜好者日益增加,也為了使愛樂者能夠更了解作曲家的作品,十方樂集將陸續製作「台灣現代音樂論壇」作品賞析與座談會,預期將逐漸跨越現代音樂與愛樂者之間的鴻溝。(編按)

    文字|林芳宜
    第128期 / 2003年08月號
  • 《陽明》交響曲作曲家張昊
    音樂

    聲音啟動了,聽眾在哪裡?

    現代劇場在台灣的發展時間遠遠短於現代音樂,但是現代劇場已經培養出廣大的觀眾群,反觀台灣的現代音樂即便同在音樂圈,也仍是極小眾藝術。「啟動台灣的聲音」雖然票房不盡理想,仍然「啟動」了些許人的聽覺,值得再接再厲。

    文字|林芳宜
    第122期 / 2003年02月號
  • 梅湘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現代音樂的天才十問

    典音樂和現代音樂要怎麼分辨呢? 現代音樂為什麼都很「難聽」啊? 演奏現代音樂,就是要用現代的樂器嗎? 比起古典音樂的旋律動人,現代音樂似乎給人更多複雜的感受可能嘈雜、沈悶、刺耳、令人不安,但是這些來自我們同時代作曲家的創作,其實可能更貼近我們的真實感受,不只是美,也有酸甜苦辣。趁此機會,讓我們來更瞭解「現代音樂」的奧妙吧!

    文字|李秋玫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 《新聲音》在倫敦發行時,引起相當大的爭議。
    表演書房

    一種渾沌的魅力 九〇年代的《新聲音》

    二十世紀的音樂較以往更明顯的與整個時代的心靈結合起來,我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許多聲音宣示著音樂界和所有學科一樣,逐步向跨領域之境整合邁去。

    文字|李茶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銳藝評 Review

    難道只能苦守寒窯?

    評2022兩廳院藝術出走《我是天王星》
  • 音樂

    《木蘭》10年 展現「不得不勇敢」的堅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移居前,不如先來地方創生駐村試水溫吧!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