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學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傳統當代.禮尚往來
現代舞蹈在台灣發展蓬勃,相較於大陸堅守芭蕾及民間民族舞蹈類型而言,台灣表演現代舞蹈類型的團體有赴大陸發展的利基。因此,在奮力爭取歐美國際舞台表演機會的同時,西進大陸一方面算是藝術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尋找市場。
-
台前幕後
諦觀圓鏡,蓮由心生
台北民族舞團在潛沉兩年後,推出以佛教為發想的新民族舞劇《異色蓮想》,編舞家蔡麗華舞作風格一洗熱鬧活潑的台灣本土印象,蛻去絢爛的外衣,直探人類内在心靈的本質。
-
舞蹈
獨行大漠展心境
《大漠孤煙直》延續劉鳳學講求形式結構、舞蹈和空間有邏輯關聯的一貫風格,和去年的作品《黃河》比較起來,這部大型舞蹈沒有歷史情結,只有個人情感,更能看出編舞者五十年的心血累積。
-
台前幕後
蒼茫的壯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感動,深深撞擊著劉鳳學創作的靈魂,《大漠孤煙直》以單純的動作符號和空間結構,表現出詩意蒼涼又雄偉的境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東方身體,禪意處處入舞
台灣現代舞蹈中,以宗敎中的靜坐、練氣、冥想等方式引導的「東方身體」語彙的訓練,其饒富禪意的身體觀,對創作者而言與其說是宗敎,不如稱之爲信仰更爲貼切。這波以信仰入舞的創作者如劉鳳學、林麗珍、陶馥蘭及蔡麗華都曾以信仰(宗敎)的角度切入創作,舞作的名稱更是單刀直入地直接點明了信仰(宗敎)內容。而當舞蹈藝術進入宗敎領域,不僅提升了舞蹈的精神層面,也悸動了宗敎的感官印象。
-
研討會
兩岸舞人匯聚廣東
由廣東省舞蹈家協會主辦、深圳政委會協辦的「'99海峽兩岸中華舞蹈文化交流活動」,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在深圳舉行。參與的兩岸舞蹈學者衆多,是兩岸舞蹈文化交流最盛大的一次。
-
舞蹈
你看到黃河?還是肉體?
編舞家通過生命中最激奮的記憶,創作出她心目中的《黃河》,我們寧願相信劉鳳學是爲了找回某種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的肉體力量,更是她以這樣古典意味的肉體禮讚,歌頌她對生命活力的崇拜。
-
表演書房
揭開劉鳳學的神秘面紗 評李小華的《劉鳳學訪談》
在台灣,任何有關舞蹈書籍的出版都是讓人振奮的,尤其是一本眞正深入探討舞蹈美學與哲學思考的訪談錄。但這樣一本好書的出版,卻也同時提醒了我們,台灣舞蹈硏究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整個社會缺乏一個公有共享的舞蹈資料與影像收集、保存的機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時代浪潮下的深情體驗
台灣舞蹈從八〇年代末期開始,舞台上不斷地呈現藝術創作者對本世紀的省思,歷史事件所衍生出的社會議題成爲作品靈感來源。蕭渥廷對社會議題的關懷日趨明顯;陶馥蘭則從舞蹈劇場轉向身心靈的契合;劉鳳學從肢體的探究轉而對社會現象的關心,透露出對人的關懷。
-
即將上場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劉鳳學作品112號
舞劇《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以地藏菩薩金喬覺(696-794年):「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願爲表現焦點。整齣舞劇透過歷史事件,以嚴肅的宗敎態度,檢視與反思二十世紀人類經歷之災難,並提出二十一世紀人類往何處?人類的歷史是否仍陷於血腥的輪迴,抑或邁向開悟之路?有意義的掌控人的價値、人的尊嚴?這是新古典舞團繼《灰瀾三重奏》之後,再度以嚴肅的態度檢視與反思二十世紀由人爲因素所造成的災難。
-
藝術保存
烙下舞蹈的印記
舞作保存不僅可以讓舞蹈家的創作累積更具體化,同時也是國家藝術發展軌跡的有形表現。而團齡長達二十五年的雲門,在一百四十四部作品裡,也只有少數作品趕上錄影科技而被保存下來,另外還有五成以上的作品「來不及」記錄。
-
焦點
童眞的眼眸 二十年的累積 《灰瀾三重奏》
舞蹈界宿耆劉鳳學,雖然已七十二歲,至今仍創作不輟。西班牙詩人畢先諾.阿雷山德列(Vicente Aleixandre)詩作《最小的》,成爲她此次創作的繆司。
-
表演賦比興
黑洞
那洞穴深處是海, 海的深處是墓園的歌聲: 如蟲背負蟲, 如生民匍匐在生民背上, 如日背負夜,背負日, 如負石者上山下山,再上山。 太陽的彈簧每一鬆脱, 藍色小星就在連綿的山上奔跑; 亞當的行星每一撞毁, 夏娃的裙裾就升成一片發光的雲。 雲降而爲雨, 雨降而以胎動, 人界失神的愛,到神界, 變成失重的罪。 生老病死那洞穴啊, 大自然永生的命題! 揚波九萬里,潮水── 向空中的雁借翅膀, 向輪迴的種籽借新芽, 向冰河借源頭, 向骨血借生殖的家; 攜手同行的人借一頂白色夢, 撒手訣別的人借一方紅綃帕。 那洞穴更深處燃著篝火, 篝火的核心有蛾在飛舞。 如窗打開窗, 如門打開門, 如風吹開風, 如精魂搖醒精魂。 前世的階前蔓生了靑苔, 來生的山徑響起了人語。 然而此刻,廣袤的平野散去炊煙, 剩一雙垂天之翼在命運中飄浮 後記:《黑洞》爲劉鳳學女士一一〇號舞作,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三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 文字|陳義芝 詩人
-
舞蹈
《黑洞》的抽象與具象
劉鳳學力求在同中求異,異中求變,尤其是舞作的結尾,舞者將所有身體的能量完全釋放出來,加上空間的靈活運用,將整個演出的氣氛帶進一種熱血澎湃的高潮。
-
焦點
劉鳳學的「星座」誕生 新古典舞團新作《黑洞》
黑洞基本上是指一個引力極強的旋渦,強到連光都被牽引進去,無法脫逃,所以從外面看,只是一團黑。劉鳳學從此引伸出黑洞所象徵的意義──「無限之重力和無法逃脫之引力」,發展出一系列有關「力」對人體動作的奧妙。
-
劇場對談
舞步、身段與劉鳳學、魏海敏的對話
李約瑟認爲中國的官僚制度制約了中國科學的發展。我在從事藝術行政工作之後,才眞正感受到制度和觀念對學術和技術(含藝術領域)有多大的影響。劉鳳學(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 與美國導演謝喜納合作,令我深深感覺到,所謂吸收西方、吸收東方或吸收傳統,最重要的,是在於演員願不願意接受塑造,而不是拘泥於已成習慣的部分。魏海敏(資深京劇演員)
-
舞蹈
空間與肢體的書寫
《曹》劇避免了所謂「民族舞蹈」的動作語言以及其敍事與空間排列的窠臼,直接自古舞吸取肢體的靈感,再配合現代舞台的觀念,讓我們對民族舞劇的發展有了更深一層的信心與期望。
-
焦點
切換在寫實與幻境之間
劉鳳學的舞有純粹、素面的本質,在舞台的設計上,我也將絕大多數的空間給舞者,僅透過篩濾後,保留純粹的視覺主體,藉用靑銅、金與玉的特質,呈現了三位主角─曹丕、甄宓,與曹植的特色。
-
焦點
邀文學起舞 劉鳳學的《曹丕與甄宓》
在劉鳳學舞蹈創作生涯裡,常以文學爲題,從早期的《天問》、《招魂》、《秋江》、《現代人》、《漁歌子》,到《雪祭》,都帶給觀衆深刻的印象。這次她將二十年前以漢魏三國的曹氏家族爲題之小品《洛神》改編成長篇舞作《曹丕與甄宓》,並以新古典舞團「冷」與「對比」的美學策略,呈現一場文學思索之餘的美感享受。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母親的紗巾漫舞──劉鳳學
兒歌、母親的紗巾和漫天的風沙,好像是最早闖入我舞蹈世界的粒子。 大陸北方春季多雨,經常由蒙古高原吹來大風夾雜著黃沙。當地婦女們用以抵擋漫天風沙的武器卻是五顏六色繡著各式花樣的紗巾。每當漫天風沙時,婦女們就用一條長長的紗巾將臉部及頭整個包起來,紗巾兩端披在肩上隨風而舞。這種景象和造型在當時可能很吸引我,於是母親的紗巾變成了我童年時百寶箱中的貴客。這些貴客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百寶箱中上演不同的舞碼。記得當我唱著「雲兒飄,星兒搖搖」──黎錦暉所作的兒歌時,母親黃色紗巾幻化爲我的翅膀,黑紗巾是巫婆的舞衣,銀色巾是一條會騰空駕霧,上天下海的龍,淺藍紗巾代表無邊際的海岸,白紗巾是和姐姐作戰時的武器,咖啡色的紗巾象徵巫婆作法吹起的飛砂、走石,紅色的紗巾在百寶箱中築起了小小洞房。今天的舞碼是巫婆披著黑紗巾,騎在銀色的龍背上,漫游在藍色的海洋中。明天也許巫婆披起咖啡色的舞衣,手持白紗巾,昻首挺胸戰鬥在漫天的風沙中。後天,大後天,當巫婆表演得太累了,就悄悄地遁回她那紅色的百寶箱中繼續不斷地構思下一齣,再下齣,再再下一齣舞夢。 文字|劉鳳學 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