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會
-
文化生態
讓表演藝術的「產業」面貌走向清晰
由本刊委託台灣表演藝術聯盟、號召業界藝術行政工作者所評析的第一本台灣表演藝術團隊產值報告,即將於本月出爐。透過對兩百多的表演團隊的訪查,以及相關產業單位的分析,也許可以讓台灣表演藝術界的「產業」面貌較為清晰。期待這本《表演藝術產值報告》的出版,讓我們能重新認識這門行業的活力特質,從而更關心台灣表演藝術產業。
-
現象‧現場
揮別疫情陰影,表演請繼續
雖然國際間對台灣各地的SARS疫情,可能仍抱持觀望態度,但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堅定地表示,會內補助與支持的常態表演,將一如往常如期進行;而兩廳院下半年的演出重頭戲由於多半是自製節目,不僅不見取消案例,疫情高峰時仍能殺出亮麗票房的幾個演出團體如表演工作坊與綠光劇團等等,都把握別團取消演出的空檔,趁機考慮加演。
-
現象視察
期待文化界的了解與團結
陳郁秀坦白表示,文化界應該先團結起來,以爭取「更多的外界資源」。當她爭取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相關預算時,文化界卻大力反彈,使立法院與其他部會經常質疑她,讓她有內外交煎之苦。在沒有長期預算、便沒有文化建設的前提下,使台灣的文化政策變成不得不如此的「急就章」。這也正是陳郁秀急於說明的:文建會這幾年來如何費心於跨部會的溝通,與民間必須先了解政府如何編列預算以提出同步同調的批評與建議。
-
現象‧現場
進入數位世界,共享傳統藝術
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置計畫中,傳統戲劇、傳統音樂與傳統舞蹈部分是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導,目前主要完成的是傳藝中心的典藏建置。過程中較為複雜的部分是作品授權與詮釋著錄,而為達成「全民共享」的目標,版權問題更是不能輕忽,但戲曲工作者江武昌也從個人蒐集資料的經驗指出,不因版權門檻盡力去做好保存工作,才是建置國家文化資料庫的真正意義。
-
專欄 Columns
市場原則當道,表演藝術內傷
在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的年代,市場法則會失靈,失當的補貼政策會更加扭曲市場。首先所有文化人該發出怒吼的是,始終文化藝術預算不足的事實,怎可因為政府編不出來預算,而成為犧牲品呢?當初所有承諾的支票呢?文化白皮書畫出來的大餅呢?
-
現象‧現場
西行取經或瞎子摸象?
考察團除了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經驗「取經」,也承擔了拓展文化外交的使命。然而,考察內容分散得太廣,很難立即掌握狀況,成員們多只能切入局部而不能了解全貌。如此大規模考察,雖然建立許多交流的可能性,但實際效益如何?而考察結果,如果立刻成為政策制定的參考,恐怕真會落入「瞎子摸象」的後果,打造一套四不像政策,既非英國或丹麥原版、也不符合台灣社會現實。
-
現象視察
葉錦添:「這是一場對當代台灣服裝的思考與集體創作!」
原本可以是一樁「錦上添花」的美事,卻又因政治力介入主導,讓一項動員數百人、耗資千萬預算的「時代的容顏」服裝特展活動,招致褒貶兩極的批判。八月初《民生報》社評嚴正質疑該項活動的文化意義與影響性,而同行的劇場工作者則對因該項活動期待落空,嚴厲指責主辦單位與設計者,希望能就政策方向來溝通對話。 的確是因為奧斯卡 透過千萬餘元的預算執行,這項活動的參與者幾乎個個玩得開心,並在當天「天公作美」的成全下,擁有「振奮、投入」的感受,葉錦添也在事後受訪表示對當天的活動「非常滿意」。若暫且不論當天活動執行現場,到底有什麼見仁見智的瑕疵;隸屬國家最高文化機構的文建會,爲什麼獨獨鍾愛葉錦添的設計創意,甚至選擇以他的作品,來代表以及代言台灣當代的服裝美學?又爲什麼大筆一劃就是一千餘萬的經費,又希望藉此達到什麼樣的文化影響性呢? 文建會主委辦公室主任鍾佳濱不諱言地表示,希望集中曝光的機會,好讓各界注意文建會此次提倡創作當代台灣服飾美學政策的意義,確實是借重葉錦添奧斯卡獎鋒芒的原因之一:而以奧斯卡金像獎爲指標,可能比從「金馬獎」獲獎者來選擇合作對象的爭議度低。也許葉錦添不算台灣本土培養的人材,但換言之,從葉錦添在台灣不斷累積舞台設計工作的歷史來看,台灣的創作環境既與國際接軌,又能包容多元,確實能吸引不同的表演藝術人材來台合作。 至於備受爭議的經費問題,鍾佳濱指出補助政策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雨露均霑」型的需求性政策,往往基於民間仰賴政府供養,政府必須予以補助經費,然後視公共效益如何以決定是否持續補助。另外一種則是競賽型的方向指導性政策,政府爲達成政策指導效果,選擇目前最能符合政策需要的對象,而將經費給予該領域最傑出的單位或個人。因爲「推動政策需要鮮明、快速的效果」,鍾佳濱認爲公共政策的執行往往在「圖利」(求政策的效果)與「便民」之間拉鋸,很難做到全民「雨露均霑」之福;至於要做到「防弊興利」,當然我們便得就「興誰的利」來看這次政府經費投注的目的與效果了。 這是一場集體創作的思考 對於外傳葉錦添的個人品牌服飾即將於近日上市,葉錦添本人倒是不置可否,只表示朋友都在鼓勵他出來做;當被詢問這次文建會的參與,似乎有協助宣傳的嫌疑時,葉錦添坦
-
現象視察
這模糊的「時代容顏」!
我們無法期待每一個人的作品都是大師級的設計,永遠有無人能及的創見,這次我們卻期待一個在時裝領域之外的人,能提出對時裝的另一種看法。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中,我們什麼也沒有看到;更沒有看到所謂的時代是指哪一個時代?容顏指的是誰的容顏?哪一種人的容顏?
-
專欄 Columns
基層需要巡迴演出嗎?
其實全台灣表演藝術的教學資源分配極不平均。一般來說,地方上最迫切需要的並不是演出,而是一個學習並接觸藝術的管道,一個將藝術生活化、學習化的管道,讓學習以及欣賞藝術成為全民日常生活與成長教育的一環。
-
現象視察
一場被合理化的「婚姻」?
若政府能提出文建會與體委會兩者結合的必要與迫切,又能就未來的改變,對照現況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評估,幫助我們一同想像改變之後的各種好處,民間自然能支持這項政策。可是當我們用這樣的邏輯思考來評量今天兩會所提出的合理性報告時,完全看不到這樣的解釋。
-
專題
看天吃飯、求雨灌溉
近幾年,我們會偶爾聽見中央氣象局預報說,來自大陸内地的「沙塵暴」,即將隨著大陸冷高壓南下而瀰漫台灣上空,讓我們連走在馬路上呼吸都會開始擔憂;埋首耕耘台灣各個表演藝術角落的在地工作者,不知道是如何看天吃飯、引水灌田?又如何在大環境的變動起伏中,栽培一代代接班的幼苗?究竟政府在文化藝術的培育規畫上,有何具體的政策、建樹與實際成效昵?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文建會二〇〇二年民族音樂創作獎徵曲 文建會為累積台灣當代音樂文化的資產,希望經由鮮明的台灣主體特色,成為亞東的文化中心,但深感如果缺少創新的動能、包容的視野,不僅會形成自我封閉的緊箍鎖鏈,也將失去為下一代詮釋文化的能力。有鑑於此,為鼓勵作曲家從事民族音樂的創作,以提昇民族音樂的創作水準,並推動民族音樂人才的培育,將舉辦「文建會二〇〇二年民族音樂創作獎」的徵曲活動。藉由這個活動,擴大辦理民族音樂樂曲新作品的編創、演奏推廣、錄音曲譜出版,藉此豐富台灣民族音樂樂曲的資料庫,且落實民族音樂傳承及弘揚文化的目的;更能達到作曲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增進台灣音樂發展的契機。此次活動徵件内容包括合奏曲、協奏曲及室内樂。即日起至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收件。詳情請洽:國立實驗國樂團(02)23435252轉21〜25 ;傳真:(02) 23435757 (編輯室) 法國 音樂諾貝爾獎飛躍坎城 風光明媚的法國坎城並非只有影展而已,每年一月在坎城舉辦的MIDEM唱片大展,是音樂工業裡最盛大的活動。也有不少獎項在MIDEM頒發,例如音樂界裡的諾貝爾獎──Polar Music Prize,便藉著MIDEM唱片大展的機會,公布該年得獎名單。根據瑞典皇家音樂學院表示,二〇〇二年得獎名單將於一月二十一日公布(不過有可能延遲一週),頒獎儀式則在五月中於斯德哥爾摩舉行,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雖然該獎項才設立十二年,但公信力已逐漸確 立,被視為音樂界的諾貝爾獎。Polar Music Prize是由已故的Stig Anderson所設,他曾是ABBA合唱團的唱片製作人,也是瑞典音樂界的龍頭老大,他捐出大筆金錢給瑞典皇家音樂院成立Polar Music Prize,希望能藉此鼓勵致力於拓展人類音樂視野的創作者或是機構,入圍者透過「國際著作人及作曲家聯盟」 (CISAC)及「國際唱片工業聯盟」(IFPI)推薦提名。二〇〇年的得獎主共有三位,分別為美國作曲家Burt
-
現象視察
這回,我們開始玩真的!
在新年度扶植計畫開始時,我們仍舊關心這一年來入選團隊的評鑑結果與過程:其成果評鑑能否反映於未來的申請評選?文建會是否能承擔與支持這次的評鑑團隊?今年的評鑑是否能篩檢出台灣目前的表演藝術生態現象與問題?
-
專欄 Columns
善用文化資源
在政府財政極端困難的今天,文化預算應該按需要編列,不必再顧忌文化界的面子了。文建會一切政策性的預算都應該學美國人,要求地方主動申請並以其計畫内容來決定補助的額度。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掙「裡子」還是要「面子」?
基於兩岸文化政策的迫切需求,文建會陳郁秀一上任便即成立「大陸工作小組」,計劃於明年推動全新的大陸文化政策,以確立未來補助的原則。補助台灣團體前往中國大陸演出,就和補助他們前往歐美國際之間表演一樣,只要中國大陸彼方提出合理對等的邀請條件,文建會不遺餘力地支持。
-
現象視察
「父子騎驢」走唱荒腔
過去十年來,表演藝術團體逐年學會以藝術行政的專業程序申請補助,然而官方在補助制度的思維卻趕不上表演團體自我成長的速度。文建會轄下的各項補助辦法定位混淆,沒有周詳的審查機制、也沒有公信力高的考核評鑑;撇開藝術價値的見仁見智,忽略數據所呈現的藝術生態,也就經常使得資源的分配掛一漏萬,皆不討好。
-
專欄 Columns
缺席的社區
面對地理性的社區意識的缺席,文建會如果還以地理的觀念來思考、營造社區意識,失敗是必然的:以空中架樓的思考模式來解決空中架樓的現象,無異自我解構。
-
活動看版
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
一九九六年五月文建會曾主辦了「一九八六-一九九五台灣小劇場硏討會」,引起許多回想與討論;今年三月文建會再度舉辦「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並將由成功大學中文系承辦。 此次硏討會討論的重點將以社區劇場、兒童劇場及專業劇場爲主題,由各個學者及相關領域人士發表論文及舉辦座談。會場外並將展出各劇場活動紀錄,包括錄影帶、照片、服裝、燈光作品等資料;除此之外,還有戲劇展演活動,開放民衆觀賞。此次主辦單位並將錄製整個展覽活動與展演成果,以作爲往後成立「現代劇場資料中心」的基礎。 (本刊編輯 祁雅媚)
-
網路藝文列車
網「戲」網路,繼往開來
由於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 使得原來「稍縱即逝」的表演藝術有了保存 扎根以及多元發展的可能
-
專欄 Columns
網路劇院,虛擬舞台
文建會編列預算,在自己資訊網路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委託「學術交流基金會」承辦「空中劇院」的規畫。即將在九月中落成的「網路劇院」附屬在文建會的網站(www.cca.gov.tw)當中,包括以下主題:「專題故事」、「劇圍大觀園」、「好戲大家看」、「封神榜」、「藝文活動看板」、「後台新鮮事」、「藝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