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民
-
即將上場
果陀劇場《黑色喜劇.白色幽默》
果陀劇場今年年度力作《黑色喜劇.白色幽默》,是導演梁志民詮釋當代戲劇大師彼得.謝弗(Peter Shaffer)作品的一齣瘋狂喜劇。 故事藉由一群人在停電時所發生的誤解與衝突,來闡述人性的荒謬。精采的劇情加上由李天柱、乾德 門等硬底子演員的詮釋,這齣風格獨具的喜劇希望能提供觀者更多面的思考。
-
台前幕後
虛擬神話的浪漫序曲
縱使太陽神話是虛擬的,梁志民架構起簡明的故事動線,希望藉由豐富多變的歌曲和舞蹈,營造出浪漫抒情的基調。因為,劇場不必是現實生活的寫實版本,可以有觀照,但是,應該存在一段適當的美學距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找新時代的戲劇繆斯
在浩瀚的網路中,有明確目的的網路族可利用搜尋引擎快速連結相關的網站;而喜好漫遊者也可享受著無目的的探險樂趣。但共同的遺憾是,兩者仍時常面臨過多網站無從選擇的窘境。雖然表演藝術類的網站,在網際網路中佔有的比例不大,但是可觀的數量與種類也常令人迷失其中。因此,本刊特地邀集一些有網路經驗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與網友們,根據他們自己的經驗與需求,從戲劇、音樂、舞蹈、綜合等類別出發,來爲讀者推薦値得一探的網站。 網路上關於戲劇類的訊息五花八門,不管是傳統戲劇、歌舞劇、明星演員、工會組織甚至舞合技術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網站,琳琅滿目多得足以滿足各類劇迷的需求。但是劇場人的網路世界又是怎樣的風景呢?有哪些驛站是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引領你去遨遊?本刊訪問到戲劇工作者賴聲川、李賢輝、梁志民請他們爲讀者推薦値得駐足的戲劇類網站。
-
戲劇
小人物的悲壯
與上一版本明顯不同的是,舞台從鏡框式的單面觀衆安排,改變成四面觀衆的開放性環形舞台設計,似乎是導演想要強調觀衆應更爲知覺自己是觀衆的立場;或是導演期望觀衆以審視的角度,而非以第四面牆的角度來簡單面對這齣戲所提出的嚴肅而荒謬的問題。
-
專題報導
成長的印記
《動物園的故事》是梁志民在大學時期的畢業製作,後來除了在蘭陵劇坊加演外,還巡迴至中南部演出。走了十年多,爲了回顧,也爲了重新開始,果陀劇場應兩廳院之邀,將以果園劇場的名義推出第一齣戲《世紀末動物園的故事》,參加「小劇場經典名作回顧展」的演出。
-
焦點
「鉸鏈」打造歌舞年
並不是打著歌舞劇的招牌,就能夠讓人來看戲的。果陀劇場導演梁志民藉著多年來與其他設計者合作的經驗,累積出一種「鉸鏈式」的工作方式:即一齣戲正在演出,就開始排下一齣戲,同時籌畫第三齣。像七月演出的《東方搖滾仲夏夜》,梁志民在去年七月就已著手並完成了劇本和歌詞,那個時候他還是身兼《複製新娘》的製作人,並正排練著《天使不夜城》。
-
焦點
明星蔡琴的專業魅力
「我是認眞要演好歌舞劇,旣希望大家不要只以六十分的標準來看我的表現,又害怕面對太嚴苛的眼光,好掙扎啊!」
-
焦點
合力築起不夜城
有了專業明星、定了軍心,其他果陀積極培養能演能唱能跳的演員還有王柏森、陳幼芳、顏芳馨、王友輝等人。舞蹈由香港編舞者馮念慈設計,古典、現代舞蹈兼具基礎,梁志民說他的風格「屬於頹廢的華麗,帶著哲學味。」夜總會的群舞、嘉年華的狂歡,無不「熱力」表現舞者身體的美感。 至於舞台的設計方面,特別針對台北國父紀念館視角太窄的缺點而有新突破:「整個舞台墊高五十公分,再鋪設七條軌道(縱三橫四),以後果陀只要進這個場地演出,就會運用這組由施舜晟、王世信設計的造價昻貴軌道。它除了讓景片組合靈活,同時也解決這個舞台前面五分之三缺吊桿的難題。」針對《不夜城》的主題,舞台色調仿自俄國畫家夏卡爾的畫──瑰麗濃稠、富想像力,透出一股多愁善感的浪漫。 歌舞劇的元素繁多,亟需導演的細密發想與最終統合,工程較一般舞台劇浩大。但是當導演梁志民在一方斗室中,將音樂播出,逐一唱出每一個角色的歌曲,隨著節奏時而輕鬆隨興、時而高亢飽滿,沈醉、鍾愛歌舞劇的心情,似乎帶他暫離繁重的導演工作。 或許,在夜深孤寂的人世裡,走進這座衆人合力築起的《天使不夜城》,你也可以暫離原有的煩惱,和人物同哭同笑,隨音樂或悲或喜。 (本刊編輯 蔡依雲)
-
焦點
不夜城中拉丁天使
果陀劇場的歌舞劇音樂,從古典的《西哈諾》到搖滾的《吻我吧娜娜》,每一齣均有其獨特的風格。但其間的「戲劇性」與「流行性」卻是不變的方向。在今年推出的新戲《天使不夜城》中,更可明顯地看到。
-
台前幕後
純白婚紗與豔紅緞巾 《複製新娘》的雙重抉擇
新科技對比舊社會使人感受到文明的進化,而我們對婚姻的新思維是否也能脫離舊傳統呢?《複製新娘》要複製的是女子對未來的掌控力,而不是成爲被婚紗店、被父權社會所複製的新娘。
-
台前幕後
撒網捕捉人間眞善美
曾經從懷舊的《淡水小鎭》,跳到未來時空的《開錯門中門》;也曾從面對現實社會的《台灣第一》,遁身於《天龍八部之喬峰》的武俠世界裡。這次編導梁志民,聯合飛碟電台創意總監陳樂融「乾坤大挪移」的功力,要帶領舞台劇觀衆,隨著世界資訊的潮流,走入幻想的網際遨遊中。
-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請問在《吻我吧!娜娜》這齣大型歌舞劇中,演員均非歌唱科班出身的,訓練時會不會很辛苦?當初在挑選演員時,甄選的標準?(台北.陳素卿) 答:音樂劇在台灣的起步和發展不過是近幾年來的事情,嚴格說來,國內並沒有所謂的音樂劇的「科班」訓練,就連基本的音樂劇演唱的「發聲」和「咬字」都付之闕如,遑論音樂劇的表演訓練。因此,這幾年果陀在做這些音樂劇的同時,也就是在做這些人才的培養,從《大鼻子情聖西哈諾》開始,到今年的《吻我吧娜娜》,已經看到一些人才、經驗的累積,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是,我們也深知,光憑一年製作一兩個音樂劇的經驗的確有所不足,因此果陀計畫針對音樂劇的表演,開設專門的訓練課程,不僅僅針對剛剛接觸劇場、對劇場有興趣的人,更希望是對一些已經在專業劇場中擁有演出經驗的演員,加以專業的訓練,培養更多音樂劇的創作人才。 至於在甄選演員方面,當初在構思《吻我吧娜娜》的架構時,就朝著歌、舞、劇三者並重的方向思考,因此在選角時,至少這三者之中,能夠有兩者可以兼備的人才我們才予以考慮。歌唱方面,音色和音質先不談,「音準」是首要條件,因爲劇中有很多首重唱、合唱、齊唱,若是演員之中有一個人的音準不好,就可能影響到全部音樂的品質。同樣的,不是每個演員都是「科班」的舞者,但至少在動作發展的可能性和學習能力上應該要有相當的水平,如此才不會影響整體舞蹈的演出。 文字|梁志民 果陀劇場負責人、導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遨遊創意天空的滑翔翼
十年前的解嚴,社會風氣大開,大環境的改變,提供他們多元發展的時機;三十多歲這一代的創作者,一心一意馳騁於想像與創意的舞台。
-
焦點
搖滾吧!搖滾歌曲入劇場
果陀繼大型音樂劇《西哈諾》後,大膽嘗試搖滾音樂劇,詞曲作者陳樂融、張雨生分別談到創作的想法及執行的困難
-
焦點
讓莎士比亞盡情搖滾發飆
莎士比亞典型生動的人物,唱著張雨生熱門搖滾的歌,是什麼景況?今年果陀劇場逞著九五年音樂劇《西哈諾》繚繞未盡的威風,要一班歌手演員高聲呼喊:「吻我吧娜娜!」,聲勢浩大地進入台北國家劇院,證明歌舞劇的未來不是夢。
-
戲劇
開錯劇作家的門?
無論從題材與形式來看,還是從製作效率來看,中西題材兼容,表現形式多變的果陀,一直展現著旺盛的企圖心。這次,果陀推出的《開錯門中門》並沒有開錯門,甚至開了一扇精采的門;只是,我們錯失了裡頭更深處的寶藏。
-
台前幕後
私房練功
武俠小說會帶給藝術創作者怎樣的養分和影響?從私房「練功」一直練到劇場的過程,又有怎樣的轉折和趣味呢?爲此,我們採訪了參與《天龍八部之喬峰》的三位藝術工作者;以及,曾經創作《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等音樂作品的作曲家。
-
台前幕後
轟動武林驚動萬敎
有人說:「武俠小說沒有什麼,就是好看。」「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說」要如何搬上舞台呢?
-
劇場對談
台灣有沒有商業劇場?
所謂商業,它應是組織健全,財務健全,人事健全。我們自己都很淸楚知道自己根本組織上就不成立。更何況大環境也不健全 李國修(屛風表演班藝術總監) 到底是創作者引導觀衆,還是觀衆引導創作者?這牽涉到創作者良心問題。到底你是要迎合觀衆,還是提升觀衆品味? 梁志民(果陀劇場藝術總監)
-
戲劇
歡樂溢劇場,笑聲盈滿座!
「從觀衆的反應可以看得出來,喜劇仍然是擁抱觀衆的票房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