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Wyndham’s劇院具古典風格與專業設備,廣受戲迷歡迎。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演百大人物榜 金牌製作人麥金塔封王

自一八八○年起每週四固定發行的英國The Stage週報,每年年底固定票選出當年度表演藝術界百大人物榜;甫公佈的二○○八年的劇作家榜中,品特自然是名列其中,在英國甚至世界性舞台的重量級地位無庸置疑,如今巨星殞落,更添唏噓之意。而細細檢視新出爐的榜單,許多變化也值得玩味注意。

文字|Mosla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舞蹈之夜」 挑釁觀眾視聽極限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德國「柏林舞蹈之夜」(Tanznacht Berlin 2008),是由舞蹈工廠(Tanzfabrik)在兩千年首創。原來只是一整夜的多團匯演,在往後幾屆逐漸擴大為多天性的舞蹈節,二○○六年甚至在二十多個劇場表演。舞蹈之夜的創辦原意是要促使駐柏林的舞團、創作者有機會展現他們的作品,藉著相互觀摩切磋,讓柏林舞壇更蓬勃多元!

文字|俞秀青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演藝術博覽會 理性與感性的交匯

全美表演藝術經紀人協會每年一月在紐約舉行,今年邁入第五十二個年頭,一月九日到十三日為期五天。會場主要在紐約中城的希爾頓飯店,三層樓的會場容納三百多個大小攤位,擺放表演藝術個人或團隊的文字和影音資料,而連串匯演也同時展開,短短五天舉行了一千二百多個大小表演活動,如同表演流水席。

文字|王如萍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風景未能獨好,苦旅險路重重?

看余秋雨原創中國音樂劇《長河》

上海知名文化學者余秋雨策劃、編劇的音樂劇《長河》於去年十二月底推出,蔚為中國藝文界的一大盛事。這齣音樂劇由香港電影導演關錦鵬跨界執導,黃梅戲名角、余秋雨的妻子馬蘭主演,音樂總監和造型設計則是同樣來自香港的鮑比達和張叔平,余秋雨希望藉此打造出屬於東方文化意境的音樂劇,以便躋身於全球視野中的藝術殿堂。

文字|李翠芝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比利時編舞家vs.中國功夫

西迪拉比《佛經》 少林武僧的現代禪舞

曾與阿喀朗.汗合作《零度複數》並訪台演出的比利時編舞家西迪拉比,去年推出和中國河南少林寺合作的新作品《佛經》,在歐洲掀起暴紅風潮!《佛經》以獨特形式表現人與自然眾生的和諧,十七位武僧在盒內面壁靜坐或牆上飛簷走壁,他們將少林拳、少林棍等七十二絕技表演得淋漓盡致;醉拳、猴拳與鷹拳等在絃樂的伴奏下,不但不失陽剛之氣,並兼具優柔唯美的更高藝術境界,將禪武幻化為禪舞!

文字|俞秀青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異國舞者巴黎驚艷 獨舞展演創新風景

巴黎上個月間,幾支獨舞作品構成的舞蹈風景,可看到以現代舞蹈語彙表現傳統文化、包容古典舞蹈形式、又大量援用舞台元素製造戲劇效果等舞作,分別是森山開次(Kaiji Moriyama)、香塔拉(Shantala Shivalingappa)、和葛瑞可(Emio Greco)的葛瑞可PC舞團(聯合創作人Pieter C. Scholten名字縮寫)。

文字|羅苑韶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對抗景氣冷颼颼 劇院聯手促銷求活

金融海嘯威力驚人,倫敦劇場界也難逃淹沒厄運!不少製作因賣座冷清被迫停演,再好的卡司也無法引客上門,為了求生存,各家劇院只好從「票價」下手,大幅降價刺激買氣,不但有四十五齣節目聯手推出優惠,票價十五鎊起跳,連《歌劇魅影》金牌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也破天荒推出家庭套票,讓一家四口進劇院一人只要六百多元台幣。

文字|Mosla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美國國家藝文獎 表演藝術獲獎多

小布希任內最後一次 還加頒五項總統公民勳章

美國國家藝文獎是最高榮譽的國家級藝術與人文成就獎,每年均邀全美相關領域代表提名人選,總統最後評選並宣佈獲獎名單,表揚對國家藝文創作、研究、發展、教育和推廣等等有特殊貢獻的個人或組織。去年十一月四日是小布希總統任內最後一次決選該獎並頒發獎項,九組得獎者中,就有五項屬於表演藝術領域。

文字|王如萍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在古蹟中舞動生命關懷

柏林「美麗山舞蹈之夜」演出紀實

由柏林美麗山區市政府所主辦的藝文活動「美麗山舞蹈之夜」,每年徵選舞蹈家參與演出,演出場地就在市政府裡的古蹟大廳「光庭」。雖然只有一夜的演出,市府仍大費周章地架設舞台、燈光與觀眾席,並負責全部的宣傳行政事宜,讓參與的藝術家能心無旁鶩地編創表演,且因場地的自由,讓觀眾能輕鬆地觀賞。

文字|俞秀青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許芳宜主演Clytemnestra 葛蘭姆經典浴火重生

專訪葛蘭姆舞團藝術總監珍耐特.艾柏

瑪莎.葛蘭姆舞團走過兩次重大的經營危機,終於在現任藝術總監珍耐特.艾柏的步步為營下,重回正軌,財務也獲得平衡與穩定發展。去年展開葛氏經典Clytemnestra的重建計畫,以紀念該舞的創作五十週年,並由台灣舞者、前葛蘭姆舞團首席許芳宜擔綱主角,去年九月的試演會即博得眾人喝采。

文字|王如萍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女神呼喚,世界響應!

碧娜.鮑許舞蹈節(Fest mit Pina)2008

由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擔任藝術總監的「碧娜.鮑許舞蹈節」,在去年十一月於杜塞道夫、埃森與烏帕塔三個城市舉行,連續三週,來自世界各國的知名舞團與舞者群集,共呈現超過七十場演出。演出者多數是不同舞蹈型態的個中翹楚,演出水平比一般舞蹈節要高!距上次舉行時隔四年,簡直就像是舞蹈界的奧林匹克。本刊德國特約作者俞秀青親臨現場,為讀者帶來現場盛況!

文字|俞秀青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春心藝動 香江文化盛宴開

2009香港藝術節精采節目先覽

每年二月的香港藝術節,是凜凜寒冬中首檔迎春的藝術饗宴,今年雖然遭逢金融海嘯、景氣低迷,但去年十月中展開的門票預售,卻是破紀錄地超過五成。新場地與頂尖藝術家、話題性製作,都是吸引觀眾仍願在景氣寒流中購票的原因。本刊特邀香港劇評人潘詩韻,為大家預先介紹這次香港藝術節中不可錯過的多檔演出。

文字|潘詩韻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羅浮宮邀請布列茲 從繪畫與音樂思考「未完成和完結」

接受羅浮宮邀請,利用博物館內部多元展演廳堂,布列茲和博物館方共同籌畫推出系列音樂會、演講、論壇以及展覽「作品片段」,思索「未完成和完結」課題,探討藝術創作過程。系列音樂會中的大型交響樂由布列茲指揮國立巴黎交響樂團演出,分別於十二月一日在普雷耶音樂廳、二日在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底下演出。這二場音樂會是羅浮宮首度嘗試以網路直播方式,對全世界樂迷發聲。

文字|羅苑韶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爵士音樂節 深秋樂動嘉年華

「倫敦爵士音樂節」的嘹亮樂聲已持續十六個年頭,十一月因此成為倫敦爵士樂迷最引領期盼的時節;為期十天的演出期內,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爵士風樂曲演出將近兩百場,從象徵帝國富力的皇家亞伯特廳、實驗風格強烈的巴比肯中心,到街巷中充滿人情招呼的咖啡廳及酒吧,爵士樂聲處處飄揚,吸引超過六萬名的樂迷共襄盛舉。

文字|Mosla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西文化 扯不清的結

紐約下一波藝術節

每年十月到十二月上陣的「下一波藝術節」,可謂是當代表演藝術的指標展示場,精英製作薈萃,創意新作並榮,可以從中觀察到最新的表演藝術創作趨勢。這次介紹的三齣作品,不論是台灣出品的優人神鼓《金剛心》,中法人員合作的Les Sept Planches de la Ruse,或是取材印度故事、音樂與肢體的Arjuna's Dilemma,都可看出多元文化混融的意圖。

文字|王如萍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琴人曲終,藝心更綿長

鋼琴家布蘭德爾十二月十八日維也納告別演出

知名歐洲鋼琴家布蘭德爾(Alfred Brendel),從今年起推出一系列告別巡迴演出,而告別的終點,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的音樂會,就選在最愛給傑出的音樂家熱烈掌聲、同時也擁有最苛酷品鑑能力的維也納。不屬於任何學派,沒有任何師承,沒有任何信條的布蘭德爾,擁有的是多元的藝術能力與認真的研究精神,演奏詮釋風格兼具深度與廣度。不再登台的他,未來仍排滿了演講、文學朗誦、研討會等活動。從二○○九年夏起,請拭目以待一個「文學式」的布蘭德爾。

文字|洪雯倩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柏林國家芭蕾舞團精湛演繹經典童話

馬帝亞 讓八個愛麗絲舞遊異想仙境

在樂團展開序曲後,愛麗絲於一棵由黑、白圓點設計的大樹紗幕後盪鞦韆,她為追逐兔子而掉進洞裡,自此經歷一連串奇異探險。編舞者極具巧思地安排八位舞者分別擔綱不同段落的愛麗絲,所以她一跳進地洞,下一幕即刻有另一位愛麗絲從空中緩緩地飄浮(吊鋼絲)下來,身後飄盪著特大的棕熊、雨傘、瓶罐與書等。愛麗絲在空中漫步、翻滾、倒掛、游泳、轉圈,輔以美輪美奐的燈光,彷彿陷入超現實時空的夢境中。

文字|俞秀青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舞蹈傘」藝術節 老幹新枝舞動好個秋

每年九月底至十一月初舉行的「舞蹈傘」藝術節(Dance Umbrella),邀集全球傑出的舞蹈團體,在倫敦各大劇場展開一連串演出,堪稱英倫秋際最大藝術盛事。今年在藝術總監Betsy Gregory的大力號召下,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以色列、義大利等二十一個團體共襄盛舉,老幹新枝齊聚一堂,不只重溫經典,也鼓勵立異求變,為老字號藝術節更添光芒。

文字|Mosla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馬蔻絲《絕望天堂》 鋪陳聖保羅的城市孤獨

繼《地球上之地獄》(註)後阿根廷新銳編舞家鞏思袒莎.馬蔻絲(Constanza Macras) 在柏林「HAUEINS劇院」推出另一新作《絕望天堂》Trostloses Paradies,這次編舞家馬蔻絲受「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e)與聖保羅之商業社會服務(SESC SP)共同舉辦的「熱帶地區展」之邀約,前住巴西首都聖保羅與當地舞者、音樂家共同創作,在聖保羅首演後,十多位表演者在九月飛往柏林演出。

文字|俞秀青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華格納樂劇聖殿的新去向

從2008拜羅伊特樂劇節兩齣新戲談起

拜羅伊特樂劇節藝術總監換人一事紛擾多年,終於在九月塵埃底定,將由現任總監沃夫岡.華格納的兩位女兒伊娃與凱瑟琳娜一起出任。資深劇場導演楊世彭親臨今年的拜羅伊特樂劇節現場,特撰此文介紹今年全新製作的《帕西法爾》,及去年首演、由新任總監之一凱瑟琳娜執導的《紐倫堡的名歌手》,讓我們一窺華格納一手創辦的這個樂劇節的新樣貌。

文字|楊世彭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8里昂雙年舞蹈節紀實之一

在小王子的故鄉 解放對舞蹈的渴望

「里昂雙年舞蹈節」是國際舞壇的重要盛會,每次的舉辦都吸引世界各地的舞蹈工作者與舞迷到場,一探最新的舞蹈趨勢。今年的雙年舞蹈節以「回顧與展望」為主題,將許多久未搬上舞台的經典大師舞作改編與重演,不但是要找回昔日的經典,更企圖要為它們在今日找到新的定位。本文除了介紹本屆雙年舞蹈節概況,更專訪藝術總監基.達梅,一談雙年舞蹈節的發展近況。

文字|黎家齊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8里昂雙年舞蹈節紀實之二

法國舞蹈 馳騁無界限的文化曠野

里昂雙年舞蹈節的「聚焦舞蹈」研討會中,特地安排多齣法國最新舞作演出,好讓外籍專業人士一覽法國舞蹈的創作新貌。除了有老將瑪姬.瑪漢、普雷祖卡的精采新作,更有多位新銳編舞家的作品呈現,面貌紛陳、形式豐富,從編舞家多樣的文化背景來看,可說是多元包容的文化混融,造就法國當代舞蹈的繽紛多彩。

文字|羅苑韶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