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承辦執行柏林紓困方案的柏林投資銀行
柏林

為失業藝術人降下及時雨 寬鬆紓困下的疑慮與混亂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五月九日談話影片以「梅克爾確保對文化工作者的支持」為題,簡述聯邦政府重視且將全力支持藝文紓困的決心,「我們想要表達的是:因為您很重要。」在柏林,一位自由藝術家除可由相關協會、工會獲得援助金,還可向柏林投資銀行申請不限資格的緊急援助,申請簡便撥款乾脆,刷新各界對德國機構辦公效率向來冷硬遲緩的印象。但寬鬆撒錢後也有不少狀況,質疑聲浪外,甚至傳出個資詐騙事件。

文字|陳成婷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倫敦

單人視訊獨角戲 呼應當下的隔離

四月中丹瑪倉庫劇院於線上首播獨角戲《午夜你的時光》,由劇院藝術總監朗赫斯特執導、戴安娜.葵克演出,這齣戲是劇作家亞當.布雷斯(Adam Brace)二○一一年首演的單人劇作,講述一位退休律師通過視訊與身在巴勒斯坦卻總是不在線上的女兒進行單向對話。此作旨在探討遠距溝通和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恰與因疫情影響的社會現狀相符,劇本很適合透過螢幕呈現,改編後彷彿就像是為螢幕而創作的。

文字|林大貂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巴黎

在疫情中被「遺忘」? 法國藝文界抗議發聲

在政府下達禁足令後,解封遙遙無期讓文化機構承受重大經營壓力,被迫失業的藝文工作者也陷入生活困境。四月起藝文界人士紛紛公開陳情,批評政府文化紓困方案過於空泛籠統,不滿法國總理四月中針對各行業的解封措施說明中獨漏文化產業,忽略了被迫失業藝文工作者的生存權益。他們並在四月底連署一封公開信刊登於《世界報》,向馬克宏總統提出抗議與呼籲。

文字|王世偉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首爾

鱉島爵士音樂節線上企畫 「Online Alright」提前暖身

疫情影響持續,大型戶外展演活動陸續宣布取消或延期舉辦,使得表演藝術工作者面臨演出空窗期,然而「鱉島爵士音樂節」不但運作不停歇,更試圖為音樂人創造更多演出與曝光機會,在五月八日至十日舉行了線上企畫活動「Online Alright」,轉播國內團體演出實況外,並選播過去曾在音樂節登場的名家經典演出錄影,也在結束時預告今年秋季重頭戲的日程,讓樂迷持續期待。

文字|許景涵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北京

等待劇場重新開門 撐過疫情後誰能轉身重生?

四月初,導演王翀的《等待戈多》在線上直播演出,將原劇的兩個流浪漢換成夫妻,讓荒誕沉浸於生活的瑣碎中,讓虛無沾滿了婚姻與過日子的現實,也更讓人懷念起劇場中的真實交流。在疫情中,無法演出的私人演出公司應聲而倒,只有少數幾家在產業鏈上占著比較特殊位置的公司則相對好過。但中國演藝市場龐大,容得所有人的轉身,所有人都在等待劇場開門,有些人準備好了大顯身手,有些人則是看準漲潮順勢跟進。

文字|王泊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香港

微型自述Zoom進港人生活 《聽搖滾的北京猿人》廣播重現

劇場無法演出的當下,各劇團與藝術節都在探索其他表演的可能。如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在五月時把原來兩小時的劇作《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21》變為五集每集約半小時的廣播劇,而《See you Zoom:一個香港居民的微型自述(線上互動前傳)》以低成本沒預算的「貧窮」劇場方式,透過Zoom與觀眾進行參與式演出,四位香港人在人際隔離的情況下真誠同時真實地分享大家都有共鳴的處境。

文字|陳國慧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紐約

累積千日今朝獨秀 表演線上串流打開另類未來

在疫情影響之下,實體演出的劇院、音樂廳都無法開門,反而是線上表演蓬勃上場,無遠弗屆地關照被關在家中悶壞了的樂迷戲迷。不管是之前已開始經營線上轉播如大都會歌劇院等,或這次才將珍藏影像拿出來分享的許多團隊,不只是娛樂了觀眾,很多也有著募款的功能,因為表演團體沒有演出就沒有收入,透過網路與觀眾保持聯繫,並趁機募款,可謂一舉數得。

文字|謝朝宗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柏林

因時制宜開發線上方案 劇場三策略維持活絡

為了防疫採取的封鎖狀態與社交距離考量,讓室內劇場演出幾成不可能,八月卅一日之前的大型活動也確定全面取消,為了維持與觀眾的聯繫,柏林不同類型場館多推出線上方案,或拿出新舊作影像線上播映,或推出社群媒體上的企畫與觀眾維持互動,或企劃劇場外的替代方案演出。上述發展是福是禍,一時都未有定論,但整個劇場生態及語彙都正在改變,也將持續改變下去。

文字|陳成婷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倫敦

疫情撲倒劇場大國 如何為暗夜照亮未來之路?

武漢肺炎疫情不止讓熱鬧的倫敦西區一夜之間歸於沉寂,全英國各地的劇院也一樣暫時熄燈,隨著封城措施的延長,英國劇場產業勢必面臨更多危機。根據「倫敦劇院協會」與「英國劇院」的調查,顯示英國劇場界面臨嚴峻的挑戰,而停滯的現狀也讓他們對未來的財務問題更加憂心。而觀眾是否還願意回到劇院,與陌生人同席看戲,也是業界人士憂心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劇場藝術度過黑暗時代,重新亮燈開演呢?

文字|林大貂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巴黎

疫波未平藝波又起 大型藝術節叫停面臨寒冬

繼愛丁堡藝穗節四月初宣布取消之後,歐陸夏日藝文盛會也面臨胎死腹中的命運。「演員春天」(Le printemps des Comdiens)率先撤退,歐美各大文化活動也陸續跟進,只有少數藝術節仍在硬撐,要求政府盡快決議是否能合法舉辦大型集會。在疫情肆虐下,夏日藝術節不再是揭曉下一季表演藝術趨勢的領頭羊,反而淪為文化產業的第一波受害者。這場瘟疫迫使每一位藝術節總監重新衡量公共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成為他們就任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文字|王世偉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首爾

韓國疫情雖見緩和 表演藝術界復工仍困難重重

韓國境內的肺炎疫情已趨於穩定,隨著確診者大幅減少,防疫物資充足,表演藝術界正力圖恢復疫情前的工作常態,但在政府持續性的防疫政令和民眾的恐懼心理之下,復工之路仍走得艱辛。如過往一票難求的音樂劇《歌劇魅影》、「藝術殿堂」推出的經典舞台劇《黑白茶房》,票房都相當低迷。而網路直播仍是這段非常時期最安全的選擇,因此有愈來愈多的演出單位和展演空間投入網路節目的製播工作。

文字|許景涵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上海

十五億人民幣的豪賭 「太陽」要在東方再起?

加拿大的「太陽馬戲團」因高達九億美金的嚴重債務問題,必須面對破產的申請,但肺炎疫情讓票房收入驟減,只得解雇近95%的員工。但其大股東上海復星國際集團表示,因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因此太陽馬戲團在中國的業務正在恢復,杭州駐演也正在準備演出。但耗時五年、耗資十五億人民幣的杭州大秀《X綺幻之境》是否能成功讓中國觀眾買單,讓「太陽」重新在中國升起呢?

文字|李翠芝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香港

表演藝術全面停擺 逆境中演藝活動轉戰網路

為了防堵疫情擴散,香港現在祭出了禁止四人以上在公眾地方聚集的「限聚令」,也使得表演藝術演出全面停擺,因應現況,有些製作轉換思維,以線上直播形式演出,或推出以一位觀眾為限的現場表演。而這類線上演出的未來可能性也是表演藝術圈中人的熱烈討論話題,如何以此形式仍能說好故事,仍能呈現表演者的身體,是更本質的問題。

文字|陳國慧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日新月異下的懵懂人性

喬埃.波默拉診視當下、預示未來的《童話與傳說》

在史詩鉅作《明天會更好(1)路易末日》之後,法國劇作家╱導演波默拉陷入低潮,透過回溯劇場創作初衷,組織了一個全新的表演團隊,帶領他們深入「童年」,歷經六個月的工作坊,於去年底推出新作《童話與傳說》,以全女性演員扮演劇中的青少年與仿生機器人,透過寓言敘事,帶領觀眾深入虛擬卻又真實的未來家庭生活,突顯人際關係的衝突與矛盾。

文字|王世偉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如果這是我的藝術出神儀式

舞台作品《群眾》與紀錄片《如果這是愛》

《群眾》是編舞家、導演吉賽兒.韋安二○一七年的舞台作品,《如果這是愛》則是奧地利導演派屈克.希沙在幕後拍攝《群眾》彩排和演出中舞者台上台下角色的紀錄片。靈感來自《春之祭》的舞台演出,以一系列慢動作暫停或抖動的動作,來剖析狂歡派對的群體行為和身體,而紀錄片則透過舞作的排練與巡迴,映射舞者之間若有似無,邊界模糊的多重關係。兩者交織探討了當代虛/實、野蠻/文明、藝術/儀式間的模糊曖昧。

文字|詹育杰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紐約

當SHOW不能 Go on 表演藝術圈哀鴻遍野

面對愈趨嚴重的肺炎疫情,美國當局與民間終於採取了嚴厲手段來防止擴散,包括大都會歌劇院和卡內基音樂廳暫停一個月,百老匯劇場立即停演,這對表演藝術界可說是一記重擊,如多是自由業的從業人員當下沒了工作收入、團隊劇組沒了票房收入、非營利表演界無法募款等等,而篤守The show must go on的百老匯無法推新戲,無戲可角逐的東尼獎是否也得延期舉辦?

文字|謝朝宗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柏林

疫情升溫藝術工作者首當其衝 德國援「藝」方案紛紛出爐

劇場、音樂廳及博物館的全面閉關措施,影響所及甚廣,而無常態性收入的非契約型工作者更是備受打擊。除了聯邦將投入十億歐元位數的金額來進行各種援助工作,柏林市也預計推出一筆達三千萬歐元額度的急難基金援助獨立的創意工作者。另外還有降低藝術家保險費、提供問題應對指南等。而各大型音樂廳或劇院也紛紛推出線上內容、搖滾音樂家自行開設頻道轉播表演疫情影響所及,也勢必改變原有的表演藝術生態。

文字|鄭安齊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倫敦

導演希爾-吉本斯 接任「黑德隆」巡迴劇團總監

曾任楊維克劇院副藝術總監的喬.希爾-吉本斯,日前由巡迴劇團「黑德隆」宣布將接任該團總監。希爾-吉本斯近期作品是英國國家歌劇院與德國烏帕塔歌劇院合作的歌劇《費加洛婚禮》,曾對古典作品毫無興趣的他,在一次德國劇場參訪之旅後大大改觀,也成為其創作的轉捩點。接手黑德隆劇團,希爾-吉本斯表示:「等不及要與隊友們共同質問「我們在這個世代的身分是什麼」,並持續挑動和刺激我們的觀眾。」

文字|林大貂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巴黎

病毒來臨前已有危機 法國表演藝術界陷入存亡之秋

法國政府於三月八日宣布禁止千人以上集會,歌劇院、夏佑國家劇院、巴黎愛樂廳、夏帖列劇院等被迫限制觀眾人數或取消演出。隔天文化部長李斯特宣布確診,引起譁然。繼禁令升格至百人聚會後,政府乾脆於隔日宣布關閉餐廳、咖啡、電影院、博物館、劇院等,迫使中斷所有藝文活動。然在病毒肆虐前,某些劇院已出現營運危機,突顯出藝文產業受政府與市場牽制的雙重壓力。

文字|王世偉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首爾

首爾市立交響樂團線上直播 向抗疫英雄致敬

武漢肺炎疫情自今年初爆發以來,韓國一度成為僅次於中國的重災區。為了防止感染擴散,在政府倡導的社交活動「暫停」運動和民眾的積極配合之下,疫情雖逐漸趨緩,藝文產業卻已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急需維持運作的替代方案。首爾市立交響樂團首次製作的線上直播節目,為表演藝術界提供了執行範例,也為愛樂者帶來輕鬆的居家聆賞體驗。

文字|許景涵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北京

疫情蔓延時的生存之道 網路是表演藝術安身處?

自新型冠狀病毒引爆疫情以來,北京的演出都宣告暫停,還沒看到舞台復工的跡象。在此非常時期,中國的國有院團還能有政府資源扶持,但民間機構與個人就只能自尋出路。不能在劇場演出,網路就成了舞台,國有院團已多年累積的作品推出「線上觀演」和「雲展播」,民間公司與創作者就只能利用網路資源開直播,塑造個人品牌,但表演無可取代的現場感,要如何成立?

文字|王泊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上海

「疫」波未平「疫」波又起 「雲演出」成救命良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東方燒到西方,歐美表演重鎮如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都高掛停演牌,上海也持續停演四月份預排劇碼。為了讓show繼續go on,以網路線上表演為媒介,提供給觀眾欣賞的「雲演出」成了中國眾多演藝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應對之策。滬上京崑越滬淮五大劇種紛紛和抖音、B站等網路平台合作,在劇團內開啟了「雲表演」「雲排練」「雲劇場」的線上直播演出方式。

文字|李翠芝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從香港出發的疑問句,交出遍布宇宙的答覆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形體作品《○》

二○一九年的香港擾攘不休,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行政總監黃國威打了通電話給舞蹈藝術家邢亮,電話中,他問:「我們能為香港做些什麼?」這大哉問邢亮當下回答不出來,覺得擔子太大,何能承接?直到黃國威再問:「若找又一山人合作呢?」邢亮躊躇一會兒,便答應了。全新長篇形體作品《○》就此催生。

文字|郝妮爾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黑暗之中 穿越時空跨越世代的成長傳承

瑞典編舞家凡.丁瑟作品《靜默》

世界似乎已經毀滅了,黑暗中的舞台上,只剩下一個金屬結構體,在核爆後的抽象時空裡,記憶幽魂如地縛靈般被困在此處;五名科幻的女子在廢棄的宇宙中心,於舞台上緩慢前進,朗誦、歌唱和祈禱。透過日常的儀式和普通的手勢,將日常轉變為超越,將知識一代傳給一代。這是瑞典編舞家傑夫塔.凡.丁瑟的新作《靜默》,一個關於記憶、遺忘、 世代傳承與時光流逝的,像夢一樣黑暗的作品。

文字|詹育杰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舞台設計令人驚豔 以寫實映照超現實

倫敦二月的邱琪兒《遠方》與《一個數字》重製

年過八旬的英國知名劇作家邱琪兒創作不輟,時有新作與舊作同時搬上倫敦舞台,今年二月則有其兩部作品《遠方》與《一個數字》分別在丹瑪倉庫劇院與塔橋劇院上檔,且受多數劇評人肯定,或許跟令人驚豔的舞台設計有關,兩者都藉由寫實、甚至懷舊的場景,烘托作品中的科幻、超現實元素。

文字|梁文菁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