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孟京輝在劇場」抖音首頁。
北京

報復式演出紛紛出籠 迎接復甦也需直面問題

在防疫措施將入場觀眾人數由座位數的30%上調至50%後,許多劇場、演出單位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復甦,開心麻花、孟京輝的蜂巢劇場都紛紛推出製作,孟京輝以「孟京輝在劇場」直播進駐抖音。但面對劇場須與觀眾同在的特性,線上演出只能是輔助工具,而當表演與人不能同在場,表演藝術何以為繼?現實是,如果無法創造出避險機制,表演藝術將永遠是最後復甦的行業。

文字|王泊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上海

演藝產業覓生機 「新勾欄瓦舍」儼然成形

肺炎疫情對表演藝術產業帶來了重大的改變,雖然線上演出和雲劇場成了業界人士的時髦話題,但值得觀察的新動向是:表演藝術被疫情逼得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即從室內走向戶外,從劇院走向市集,從藝術走向生活。表演藝術界從舞台走回民間,再造昔時的「勾欄瓦舍」既可欣賞娛樂表演,又可吃喝玩樂的商業遊藝市集,把以往的觀演行為從一種娛樂消費轉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文字|李翠芝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薩爾茲堡藝術節 疫情壓力下的百年慶

苦撐下終開場 首演漢德克委創作品《阿達梅茲》

薩爾茲堡藝術節今年喜迎百年大慶,卻遇到武漢肺炎攪局,主事者苦撐待變,最壞打算是至少要演出開幕傳統製作《每個人》。還好奧地利境內疫情趨緩,藝術節如期開演,這次重頭戲是漢德克委創新作《阿達梅茲》世界首演。阿達梅茲是一位捷克青年,於二○○三年三月六日清晨由布拉格國家博物館一陽台自焚,並躍下至博物館前廣場,送醫不治。漢德克在劇中拼貼前述事件發生的時地、各式媒體報導和相關研究說法,夾以說者自身心境,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立場,傳達給讀者/觀眾。

文字|羅基敏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關鍵時期重現經典之必要?

編導穆阿瓦德試圖召喚《海濱》的青春靈魂

現任國立珂嶺劇院總監的全才劇場創作者穆阿瓦德,特地在暑假推出其經典舊作《海濱》,曾四度執導本劇的他,這回找來十四位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演員,想要透過這群表演者初生之犢的活力,帶領大家走出災難後的哀慟,重新體驗人生百態與生命價值;但倉促的排練、血脈賁張的表演、一成不變的場面調度讓整體演出成果顯得差強人意。

文字|王世偉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柏林

紀錄式廣播劇Who Cares? 透過聆聽切入女性主義視角

在疫情持續、人們減少外出的狀況下,廣播劇這種以聆聽為主的戲劇形式也增加了不少收聽率。以女性主義題材為主的劇場團體Swoosh Lieu和導演Katharina Speckmann合作,於二○一八年在製作的廣播劇Who Cares?也被重新推出,該劇是根據田野調查的訪談素材與錄音重新編作呈現,訪談對象是在第一線從事護理工作的女性專業人員,創作者讓聽眾透過女性視角,重新認識「她們」。

文字|陳成婷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倫敦

班奈特《喋喋人生》重新製播 經典獨白安慰疫情下的人們

一九八八年首次播出的影集《喋喋人生》是英國知名劇作家亞倫.班奈特的獨白系列經典,透過演員的話語勾勒出活生生的人物,以及寫實又可信,時而荒謬好玩又時而讓人心碎的真實世界。在疫情期間,英國廣播公司(BBC)重新製作,並邀請多位國寶級演員與知名導演參與,這些深刻描寫人性的獨白,在疫情期間,除了比實際操作全新大陣仗節目更得以執行以外,也給予因疫情在家隔離的人們些許陪伴。

文字|林大貂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巴黎

米榭.皮柯里告別舞台人生 表演身影永留人心

法國國寶級演員米榭.皮柯里(Michel Piccoli)五月十二日辭世,享年九十四歲。大部分的台灣觀眾可能都是透過歐陸電影認識這位傳奇男星,卻不知道他視劇場表演為畢生職志,曾與許多知名導演合作,演繹過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角色。在耄耋之年,他仍登台演出,試圖以千錘百鍊的生命歷練,激盪出稍縱即逝的藝術火花。

文字|王世偉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首爾

以車燈取代掌聲 疫情下的Drive-in公演新體驗

進入夏季後,為了讓民眾有更多機會走出戶外,並可安心享受藝文節目,韓國文化財財團運用露天汽車電影院的概念,將舞台自音樂廳移至景福宮停車場,集合多位國際樂壇大放異彩的音樂人,企劃了「古宮音樂會」系列節目,讓觀眾坐在自家車上欣賞,並以揮動雨刷或開啟車燈的方式取代掌聲,為演出者喝采;而觀眾更自發性地在節目結束後,紛紛鳴起喇叭代替安可呼聲,讓台上的音樂人大為感動。

文字|許景涵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香港

玩轉問題逆向思維 疫情中的迷失與獲得

在生活的壓力、社會的動盪中,又面對因疫情再度緊繃而恐懼焦慮的生活,香港的民眾情緒都需要宣洩的出口,之前《一水南天》的演出因共鳴有感,在謝幕時有觀眾大喊口號;而企圖透過劇場讓參與者尋回生命力與自信的「動戲.童迷香港藝術計畫」今年也持續舉辦,許多創作「與時代同行」,呼應當下社會現況,直面現實也直面人心。

文字|陳國慧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失格之人的人生補考

こまつ座《人間合格》

嚴峻疫情下,日本多數表演活動都選擇取消,但卻有一個劇團做出了將觀眾人數減半,按照原定規模如期演出的決定就是由劇作家井上廈創立的こまつ座,演出太宰治評傳劇《人間合格》,由知名導演鵜山仁執導。劇本中,井上廈以太宰治個人史為骨架,勾勒出這個年代中各種不同日本人的面貌及其精神史,而在此時演出《人間合格》是一份給人們反思生命與生活本質的禮物,願在當代鏡子的倒映中能看見劇中在艱難時代中拼命生存的人物姿態。

文字|呂孟恂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人類活著,不僅僅是如此而已

訪《人間合格》導演鵜山仁及主要演員

嚴峻疫情下,日本多數表演活動都選擇取消,但卻有一個劇團做出了將觀眾人數減半,按照原定規模如期演出的決定就是由劇作家井上廈創立的こまつ座,演出太宰治評傳劇《人間合格》,由知名導演鵜山仁執導。劇本中,井上廈以太宰治個人史為骨架,勾勒出這個年代中各種不同日本人的面貌及其精神史,而在此時演出《人間合格》是一份給人們反思生命與生活本質的禮物,願在當代鏡子的倒映中能看見劇中在艱難時代中拼命生存的人物姿態。

文字|呂孟恂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紐約

場館重開日一延再延 表演藝術產業四顧茫然

美國的各個演出場館自三月陸續關閉,重開日期一延再延,從最早的兩週,延長到四月中,然後是五月,但到四月初時,幾乎整個業界都體認到二○一九╱二○季度僅存的表演都得取消了。沒有演出沒有票房收入,相關產業出現大筆赤字,但透過直播募款也效果有限,只好從裁減人力下手節流。但就算重新開門,觀眾願不願意重新上門仍要看疫苗研發狀況。藝術場館遭此重擊,未來令人擔心!

文字|謝朝宗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柏林

為失業藝術人降下及時雨 寬鬆紓困下的疑慮與混亂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五月九日談話影片以「梅克爾確保對文化工作者的支持」為題,簡述聯邦政府重視且將全力支持藝文紓困的決心,「我們想要表達的是:因為您很重要。」在柏林,一位自由藝術家除可由相關協會、工會獲得援助金,還可向柏林投資銀行申請不限資格的緊急援助,申請簡便撥款乾脆,刷新各界對德國機構辦公效率向來冷硬遲緩的印象。但寬鬆撒錢後也有不少狀況,質疑聲浪外,甚至傳出個資詐騙事件。

文字|陳成婷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倫敦

單人視訊獨角戲 呼應當下的隔離

四月中丹瑪倉庫劇院於線上首播獨角戲《午夜你的時光》,由劇院藝術總監朗赫斯特執導、戴安娜.葵克演出,這齣戲是劇作家亞當.布雷斯(Adam Brace)二○一一年首演的單人劇作,講述一位退休律師通過視訊與身在巴勒斯坦卻總是不在線上的女兒進行單向對話。此作旨在探討遠距溝通和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恰與因疫情影響的社會現狀相符,劇本很適合透過螢幕呈現,改編後彷彿就像是為螢幕而創作的。

文字|林大貂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巴黎

在疫情中被「遺忘」? 法國藝文界抗議發聲

在政府下達禁足令後,解封遙遙無期讓文化機構承受重大經營壓力,被迫失業的藝文工作者也陷入生活困境。四月起藝文界人士紛紛公開陳情,批評政府文化紓困方案過於空泛籠統,不滿法國總理四月中針對各行業的解封措施說明中獨漏文化產業,忽略了被迫失業藝文工作者的生存權益。他們並在四月底連署一封公開信刊登於《世界報》,向馬克宏總統提出抗議與呼籲。

文字|王世偉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首爾

鱉島爵士音樂節線上企畫 「Online Alright」提前暖身

疫情影響持續,大型戶外展演活動陸續宣布取消或延期舉辦,使得表演藝術工作者面臨演出空窗期,然而「鱉島爵士音樂節」不但運作不停歇,更試圖為音樂人創造更多演出與曝光機會,在五月八日至十日舉行了線上企畫活動「Online Alright」,轉播國內團體演出實況外,並選播過去曾在音樂節登場的名家經典演出錄影,也在結束時預告今年秋季重頭戲的日程,讓樂迷持續期待。

文字|許景涵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北京

等待劇場重新開門 撐過疫情後誰能轉身重生?

四月初,導演王翀的《等待戈多》在線上直播演出,將原劇的兩個流浪漢換成夫妻,讓荒誕沉浸於生活的瑣碎中,讓虛無沾滿了婚姻與過日子的現實,也更讓人懷念起劇場中的真實交流。在疫情中,無法演出的私人演出公司應聲而倒,只有少數幾家在產業鏈上占著比較特殊位置的公司則相對好過。但中國演藝市場龐大,容得所有人的轉身,所有人都在等待劇場開門,有些人準備好了大顯身手,有些人則是看準漲潮順勢跟進。

文字|王泊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香港

微型自述Zoom進港人生活 《聽搖滾的北京猿人》廣播重現

劇場無法演出的當下,各劇團與藝術節都在探索其他表演的可能。如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在五月時把原來兩小時的劇作《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21》變為五集每集約半小時的廣播劇,而《See you Zoom:一個香港居民的微型自述(線上互動前傳)》以低成本沒預算的「貧窮」劇場方式,透過Zoom與觀眾進行參與式演出,四位香港人在人際隔離的情況下真誠同時真實地分享大家都有共鳴的處境。

文字|陳國慧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紐約

累積千日今朝獨秀 表演線上串流打開另類未來

在疫情影響之下,實體演出的劇院、音樂廳都無法開門,反而是線上表演蓬勃上場,無遠弗屆地關照被關在家中悶壞了的樂迷戲迷。不管是之前已開始經營線上轉播如大都會歌劇院等,或這次才將珍藏影像拿出來分享的許多團隊,不只是娛樂了觀眾,很多也有著募款的功能,因為表演團體沒有演出就沒有收入,透過網路與觀眾保持聯繫,並趁機募款,可謂一舉數得。

文字|謝朝宗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柏林

因時制宜開發線上方案 劇場三策略維持活絡

為了防疫採取的封鎖狀態與社交距離考量,讓室內劇場演出幾成不可能,八月卅一日之前的大型活動也確定全面取消,為了維持與觀眾的聯繫,柏林不同類型場館多推出線上方案,或拿出新舊作影像線上播映,或推出社群媒體上的企畫與觀眾維持互動,或企劃劇場外的替代方案演出。上述發展是福是禍,一時都未有定論,但整個劇場生態及語彙都正在改變,也將持續改變下去。

文字|陳成婷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倫敦

疫情撲倒劇場大國 如何為暗夜照亮未來之路?

武漢肺炎疫情不止讓熱鬧的倫敦西區一夜之間歸於沉寂,全英國各地的劇院也一樣暫時熄燈,隨著封城措施的延長,英國劇場產業勢必面臨更多危機。根據「倫敦劇院協會」與「英國劇院」的調查,顯示英國劇場界面臨嚴峻的挑戰,而停滯的現狀也讓他們對未來的財務問題更加憂心。而觀眾是否還願意回到劇院,與陌生人同席看戲,也是業界人士憂心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劇場藝術度過黑暗時代,重新亮燈開演呢?

文字|林大貂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巴黎

疫波未平藝波又起 大型藝術節叫停面臨寒冬

繼愛丁堡藝穗節四月初宣布取消之後,歐陸夏日藝文盛會也面臨胎死腹中的命運。「演員春天」(Le printemps des Comdiens)率先撤退,歐美各大文化活動也陸續跟進,只有少數藝術節仍在硬撐,要求政府盡快決議是否能合法舉辦大型集會。在疫情肆虐下,夏日藝術節不再是揭曉下一季表演藝術趨勢的領頭羊,反而淪為文化產業的第一波受害者。這場瘟疫迫使每一位藝術節總監重新衡量公共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成為他們就任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文字|王世偉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首爾

韓國疫情雖見緩和 表演藝術界復工仍困難重重

韓國境內的肺炎疫情已趨於穩定,隨著確診者大幅減少,防疫物資充足,表演藝術界正力圖恢復疫情前的工作常態,但在政府持續性的防疫政令和民眾的恐懼心理之下,復工之路仍走得艱辛。如過往一票難求的音樂劇《歌劇魅影》、「藝術殿堂」推出的經典舞台劇《黑白茶房》,票房都相當低迷。而網路直播仍是這段非常時期最安全的選擇,因此有愈來愈多的演出單位和展演空間投入網路節目的製播工作。

文字|許景涵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上海

十五億人民幣的豪賭 「太陽」要在東方再起?

加拿大的「太陽馬戲團」因高達九億美金的嚴重債務問題,必須面對破產的申請,但肺炎疫情讓票房收入驟減,只得解雇近95%的員工。但其大股東上海復星國際集團表示,因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因此太陽馬戲團在中國的業務正在恢復,杭州駐演也正在準備演出。但耗時五年、耗資十五億人民幣的杭州大秀《X綺幻之境》是否能成功讓中國觀眾買單,讓「太陽」重新在中國升起呢?

文字|李翠芝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