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交流道 交流道

九四香港艺坛十大事件

在本刊三个月来推出的「九四回顾」系列专题中,我们见到了过去一年台湾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所呈现的创造活力,以及今年可能继续发展的趋势。同样地,香港对岸的艺文工作者在面临九七压力下,展现出另一种活动面向与思考。

在本刊三个月来推出的「九四回顾」系列专题中,我们见到了过去一年台湾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所呈现的创造活力,以及今年可能继续发展的趋势。同样地,香港对岸的艺文工作者在面临九七压力下,展现出另一种活动面向与思考。

回顾九四年香港艺坛,与过往最大不同之处是,有越来越多事件引起了外界人士关注,甚而引起社会上的回响。审视九四年间香港艺坛的大事,笔者个人选出下列十项,按事件发生之先后顺序作综合评析。

十大事件 先后为序

㈠大型百老汇音乐剧《猫》,一月中开始在演艺学院公演,演期横跨五个月,演出九十场,创下演出场数新纪录。理想的票房反应为引进百老汇音乐剧带来更强的信心。

㈡市政局备受大球场事件困扰。大球场三月中正式启用,开幕的表演制作费用高达一千六百万元备受抨击,启用前的改建招标问题,和启用后的噪音问题,更是扰嚷不息。

㈢香港艺术发展局跨过了「临时」阶段,于四月一日正式成立。范围除表演艺术外更扩展到文学及视觉艺术,但艺展局成员全由港督委任却备受质疑。为此更引发十多个艺文团体发起「千人签名运动」,要求在提到立法局讨论的条例草案中加入「应有直选成员、艺评及电影」。

㈣五月份越界文化机构获得艺展局补助三千余万元,由张辉担任艺术顾问及统筹,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艺术节的「中港台专题」,资助四个艺术交流计划,其中一项「靑年艺术家驻节计划」在事后引起双方人士的相互攻讦,情况激烈在意料之外。

㈤五、六月间广播事务管理局召开了三次「电视牌照中期审核公听会」,文化界联席会议等团体及艺术工作者要求电子传播媒体对文化艺术负起责任。经行政局通过,两电视公司续牌新规定包括「每周至少播放半小时艺术及文化节目」。

㈥香港艺术馆两年一度的「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九四」,由于外来评审与本地评审截然不同的观点,使这项过往已备受争议的活动,引起更大和更激烈的讨论。

㈦七月底行政局通过,音统处将于明年八月一日,正式由文康广播科移交予两个市政局管理。尘埃似已落定,然而音统处现有的工作人员对此安排表现出抗拒态度,两个市政局在移交安排方面,与音统处之沟通亦存有问题,能否顺利移交,仍是未知之数。

㈧刚剧场于九月上旬在荃湾大会堂演出《离地三百七十五米又如何》,因有裸男场面,引起观众投诉,随而广泛地经传播媒体报导,带来更大的社会关注。

㈨十月下旬市政局三个专业艺团首次携手演出音乐剧《城寨风情》,加场后门票仍售罄,但演出却惹来不少恶评。

㈩香港中乐团发生乐师向市政局投诉两位总监不称职,及要求调查乐团事件。十七位首席并联名上书文化小组要求重新物色人选,事件仍在发展期间,又发生乐师接获恐吓信件,而使事件复杂化。

两个层面 反思回顾

在上述事件中,其中大约有半数引起关注的原因超越了文化艺术的层面。音乐剧《猫》令人瞩目,可以说是包装上的成功,使一项表演活动成为不少人有兴趣参与的社会性和社交活动;大球场事件的公帑运用,和噪音控制则渗入政治和环保问题;音统处的命运则涉及政府架构和资源运用;刚剧场的裸体事件触及了仍存在于香港社会中的性禁忌敏感点;而香港中乐团的乐师投诉,则是因为乐团运作一直以来欠缺透明化。

其实这些事件更値得我们关注的,是从政治和文化上的觉醒,这两个层面去加以反思回顾。

音乐剧《猫》的演出,和《城寨风情》的公演,都有理想的票房反应,这自然令不少艺圈中人对香港的音乐剧市场带来无限的憧憬。但从文化本质的角度去审视,所谓「百老汇音乐剧」,其实是一种美国式的娱乐文化,或许这种带有商业性的娱乐文化,在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香港社会,拥有很大的市场,但歌、舞、剧三者结合的形式多的是,要建立香港的文化演艺,难道没有其他较百老汇音乐剧更适合的形式吗?《城寨风情》这样子的香港题材强调采用百老汇音乐剧形式所导致的反应,便値得我们深思。一窝蜂采百老汇音乐剧式的制作,对建立本土的文化艺术并非好事,看来在这方面的觉醒仍不足够。

大球场的开幕表演节目,和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争论,同样可以从本土文化觉醒的角度去加以反思。双年展对从海外与本土评审不同观点的争论,带出本土艺术的辩析,具有积极意义。但大球场开幕节目的不伦不类,完全忽视了本土文化的展现,可见出市政局有关人士对本土文化的无知、缺乏信心。

至于布鲁塞尔艺术节节目的风波,可视为筹划者与获选参与「靑年艺术家驻节计划」者,在事前的缺乏沟通所引致。从参与者事后的种种批评、投诉,可以见出我们好些年轻艺术家心目中「文化交流」的要求,与筹划者的理想存有一定的差距。但从更深层的思考,这个驻节计划在事后祇有投诉、怨言,却乏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交流上的体会、反思和收获,是否反映了今日我们有些年轻艺术工作者被宠坏了,祇会埋怨、不懂体谅,祇懂要求别人、不懂检讨自我,如此狭窄浅薄的见识,在文化上的觉醒能有多少,便难令人乐观了。

有关艺术发展局与「电视牌照中期审核公听会」的争取行动及反应,则是多年来文化艺术界在政治上的觉醒,以积极态度去争取社会肯定,争取应有权益,争取当局重视文化艺术在社会中地位的具体表现。在这种种争取的过程中,虽然可以见到这种政治上的觉醒在文化艺术界中仍未普遍,力量的凝聚仍未足够,但却已较过往任何时期取得了社会更多的认同和重视。对于区议会候选人有关文化艺术政策的问卷调查,港督施政报吿对文化艺术承担的质疑,甚至要求文康广播司苏耀祖就其本身的不当言论引咎辞职,都是文化艺术工作者在政治诉求中的声音。

这种由于政治觉醒而产生的声音,必然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香港中乐团的一群乐师,敢于冒着被开除的危险,联名上书,不怕冒犯权威,对两位总监的不当表现提出控诉,同样是一种在政治觉醒下争取本身表达意见权益的现象。

官员失当 传媒偏差

然而,在这种文化上及政治上的觉醒已日渐强烈的今日,我们的议员和官员在处事心态上仍然无法摆脱过往那种家长式、长官式的思考方式及处事态度,则是较令人感到失望与无奈的事。

两个市政局主动而积极地去争取音统处,几乎可列为九四年文化艺术界最荒诞的事件。文康广播科要将音统处释放出的一大原因是「由非政府机构提供类似服务显然有较大的成本效益」(九三年〈艺术政策检讨报吿〉第六章第廿九节)。现在由一个较文康广播科更为庞大的官僚架构来接收音统处,相信祇有两个市政局的部分议员才会相信「会有较大的成本效益」,荒诞之处在于行政局亦通过了。两个市政局部分议员希望借此以争取个人权力及政治本钱,但却欠缺了在政治上、文化上的应有觉醒。

同样地,有关文化官员在当代艺术双年展、刚剧场裸体事件,面对外间批评时所作出的不当反应,及反对香港中乐团控诉总监事件,所有议员、官员抱持维护管治权威的心态来处理,亦是跟不上文化艺术界的脚步。

大众传媒对这些觉醒显然亦忽略了,在处理上便难免出现偏差。最明显的是刚剧场的裸男事件,不仅反应过度,且过了时!将香港中乐团事件定位在「总监要普及、乐师要艺术」的矛盾,更是对「普及」误解;至于对香港未来文化艺术环境具有颇大影响的「电视牌照中期审核」的结果,传媒却未作出应有的反应,触觉太慢了!

在仅有两年半就要面对九七后新香港的今日,文化艺术工作者在文化上、政治上的觉醒声音必然会日渐强大,这可以说是九四年回顾反思下得以见出的趋势。但愿在九五年,两个市政局和立法局能选出同样具有这种觉醒的议员,而大众传媒亦能发挥作用,让文化艺术能引起更多香港人的共鸣。

 

文字|周凡夫  文化新闻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