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国内剧场空间也有朝向新趋势走的企图与可能,实在有几分喜悦与兴奋;可是只有硬体的建设或改造,而漠视同步追求深刻的认知与作为,那是不够的。一定要在理解新剧场形式的由来,它的机能,它的限制,它的优缺点,更重要的它的剧场美学观点之下,去从事硬体建设,充实理论架构及运作方法,才会产生更大的效应。
近来有几件事情的发生,引起我极大兴趣去思索剧场空间的问题。它们分别是:
1.第一届「远东杰出建筑奖」得主,有两位青年建筑师设计了与众不同形式的剧场,或者说是另类表演空间──「新竹县立文化中心」表演厅的「三面式舞台」与宜兰县三星鄕展演广场的「开放式表演空间」。
2.国家剧院实验剧场的座席已改造成「可变式表演空间」。随著演出的需求,可以安排成「环绕式舞台」,「三面式舞台」以及「一面式舞台」;当然还可以做出更多的变化。
3.「宜兰县立文化中心」表演厅建造成类「三面式舞台」。
4.建造中的「传统艺术中心」表演厅,将来也会以类似「三面式舞台」的形式出现。
5.中华技术剧场协会与新竹县立文化中心举办「三面式舞台艺术」研习营。讨论有关「三面式舞台」的运用及其剧场美学意义。
6.国立艺术学院以「环形剧场」演出赖声川导演的《如梦之梦》。
剧场空间的两个谱系
我们从西方剧场发展历史来看,由最早人类跳舞、说故事的「跳舞圆圈(Dancing circle)」开始,源源繁衍下来到今天,剧场空间形成了两个谱系:一个是所谓「镜框式舞台表演空间」;一个是「开放式表演空间」。(注1)
这两者都各领风骚,影响著表演艺术的创作与发展。成百上千年间,在这交错的轨迹上,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剧场,也造就了无数的艺术家,欢娱了无数观众,为人类文化、文明史页上,写过不少精采的篇章。在这里当然无法细述整个的演进发展过程,仅能扼要举出几个重点,以作为讨论剧场空间形式的参考。
早在纪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人建造的是「圆形剧场(Arean Theatre 或称为Amphitheatre)」,具备的有四分之三圆的观众席,三面围绕著一个圆形表演区以及一个长长的舞台。到了古罗马时期就形成了半圆形剧场,也有人称它为「马蹄形剧场(Horseshoe Theatre)」。观众也是三面围绕表演区,背面也有一个长舞台,并且还加了许多建筑装饰。
顺序发展下来,越过中古,到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出现了镜框式舞台。最早有舞台镜框、设置布景的舞台是西元一五八〇年至八四年建于义大利的奥林匹克剧场(Olympic Theatre)。第一座有舞台镜框又有前幕装置的舞台则是西元一六一八年建于义大利的凡尼斯剧场(Farnese Theatre)。接著这种类型的剧场,就随著历史演进,演出内容、表达方式和社会的变迁,而形成各式各样不同尺度、设备、造型的歌剧院、剧场,在欧洲普遍建造起来;虽然说他们是各有不同,不过基本上,总都是在舞台边缘部位设置一个舞台镜框(Proscenium),把舞台(Stage)与观众席(Auditorium)隔开,分在两个空间里。观众通过一个洞开的部分,去欣赏舞台上呈现的幻觉(Illusion)。这就是所谓的「镜框式舞台」。
在写实、自然主义戏剧盛行的时代,这种追求幻觉的镜框式舞台的使用,达到高峰;其实即使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剧场形式之中,镜框式舞台还算是占大多数。目前我们的国家戏剧院与各县市文化中心的剧场,也大都是沿袭这种镜框式舞台而建造。
说到开放式表演空间,当然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剧场,因为它不拘形式,可以定义著任何一个可供表演的场所,如中世纪的户外露天戏台、歌剧的花园演出、古老中国庙口前的酬神搬演,都算是道地的开放式表演空间。
当英国在西元一五七六年,建造「剧场剧院(The Theatre)」开始,这可以说「开放式表演空间」以具体形式的出现。它是一个伸展的舞台,三面环绕著观众,使演员与观众同处在一个空间里,它拉近了表演与观赏间的距离,产生高度亲密感(intimacy);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传统剧场空间,戏台、茶园,也同样具有这种特质,都是极富魅力的剧场。这种剧场也许少了一些所谓写实幻觉,可是它却丰富了戏剧表演的生命力与想像空间。
「推倒舞台镜框!」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剧场艺术家在镜框式舞台里束缚多年之后,终于发出追求解脱的呼声。「推倒舞台镜框!」这句口号,一时风起云涌。特别是一些锐意改革的导演、剧场设计家们,像瑞士的阿匹亚(Adolphe Appia)、英国的哥登.克雷(Gordon Craig)、苏俄的梅耶荷德(Vsevolod Meyerold)、法国的柯布(Jacques Copeal)、德国的莱茵哈特(Max Reihardt),都是当时高喊打破义大利镜框式舞台禁锢的先驱。虽然他们并不一定都建造出一个最合理想的表演空间,可是他们的理念,倒是为以后发展新剧场形式铺了路奠了基。
二十世纪二〇年代起,由于整体社会在技术、艺术、文化思想等方面起了更大变革,在剧场里也随之有了反映,写实幻觉被电影所取代。继毕卡索(Pablo Picasso)于一九〇七年发表画作《亚维侬的姑娘》Demoiselles d'Avignon之后,美术上更有各种新的画派产生,粉碎了传统对空间、色彩、风格表现的观念。写实绘画式的布景,不再能唤起观众的想像,取之而代之的是抽象的造型,或是更具空间趣味的灯光。到了六、七〇年代则是倡导新剧场的浪潮汹涌岁月。一路下来到了今天,在欧美甚至亚洲,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的剧场、新的表演空间──很有规模的固定建筑,临时搭建场所,旧建筑改建的剧场。大大小小、室内室外、「富有的」、「贫穷的」,林林总总,一时蔚为风尙。学校教室、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废车库、帐篷、广场……都成了剧场空间,这场剧场空间革命,有了丰硕的结果:出现有伸展加镜框式舞台、三面式舞台、二面式舞台、一面式舞台、环绕式舞台(黑盒子)、可变式舞台、多目标剧场等等;连带著原本镜框式舞台也在剧场设计的处理下,有了很多突破。同时受这个势头影响,也出现了很多富有创意的剧团,杰出的剧场艺术家──包括理论家、剧作家,导演、舞蹈家、设计家……为二十世纪后期剧场艺术留下一段活泼生动的记录,也引导出更多另类剧场新的思潮与实验,构成了表演艺术新的空间与新的美学思想,这些都很値得我们去认真去作深一层的探讨、解析与认知。
早在一九二二年哥登.克雷就曾对新剧场空间有过梦想,他认为,剧场必须是一个中空(hollow)的空间,仅有屋顶、墙面、地板;在这个空间之中,依每一出新戏来设立临时新的舞台和观众席,这样我们才能为各种戏剧,找到她特殊的表演空间。过去我们企图以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是个错误,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演员、舞台,剧场空间,三者高度和谐的理想境界。(注2)
英国导演泰芮尼.盖斯瑞(Tyrone Guthrie),在「一个导演的舞台观点」一文中指出:
1.运用「三面式舞台(Thrust Stage)」的目的,是以古典精神特质为主,我们相信古典作品的演出,如果放入「镜框式舞台」与「三面式舞台」比较,后者是比较相宜的。
2.我们演出的目的不是创造幻觉(illusion)而是呈现演出的力道,使它足以吸引成熟的观众,让他们得到赏心乐事。
3.创造一个剧场空间可容纳较多观众,且使他们更接近演出。
盖斯瑞认为,在一个可以从早到晚,从出生到坟墓,都能看到电影、电视的时代,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个重要关键,剧场要提供一些不同的东西。电影、电视所提供的是二度空间,是看一个长方形的银幕、萤光幕;而类似长方形银幕的舞台镜框,确实局限著导演,以二度空间思维去在舞台上组织演员。「三面式舞台」基本上是三度空间的,它可以打破那种复制明信片式的画面。(注3)
这是较早而又具体运用「三面式舞台」的观点。依此观点,他实际上制作出相当多精采的演出。在英国与加拿大都以他的实验理论、建筑了很具规模的剧场。在美国并以他名字命名,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市Minneapolis建立一座典型的「三面式舞台」──泰芮尼.盖斯瑞剧场(Tyrone Guthrie Theatre)。
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也一直不断在他「净空间(Empty space/hollow space)」的理论之下,作出许多实验。他说:「剧场必须是一个净空间,一个纯粹空间。建筑师在设计剧场的时候,不能只是想那些美的几何构成,剧场空间追求的是人的感觉,重视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要把个别的人组合成为一,把观众与演出凝聚在一起。」(注4)
本著这种理念,世界各地发展出更多的艺术剧场、教育剧场、社区剧场。另类戏剧,另类剧场,也到处都有实验与演出。大家都是想找回剧场艺术的精髓,让观众与表演真的能在一起。或是说诱使(entice)观众参与融入演出之中,打破藩篱,使剧场有新的意义。这些被称为新剧场的空间处理,很多都具有典范性,很値得我们研究借镜。
剧场空间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综观一个表演空间,在基本上不外两个要件:一是供表演者用,一是供观赏者用。不论古今中外,东西各方,剧场空间的发展与演变,都是环绕这两个因素。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剧场空间的变迁,是「演」和「看」这两者关系的改变。剧场空间影响演出创作,演出创作影响剧场空间,两者是相对的。
彼德.布鲁克曾说,剧场的历史是写在沙滩上,跟著潮起潮落,是随时在演变的。剧场艺术不能停滞,不然就会僵化,即使是一些经典之作,我们也要为她找寻新的生命。
二十世纪的剧场是个多变的时代,跟其他剧场艺术发达国家相较,我们的成就是薄弱的,但事实上我们的潜力是丰厚的,因为我们的传统剧场曾是西方现代剧场启新的蓝本之一。当下见到国内剧场空间,也有朝向新趋势走的企图与可能,实在有几分喜悦与兴奋;可是只有硬体的建设或改造,而漠视同步追求深刻的认知与作为,那是不够的。一定要在理解新剧场形式的由来,它的机能,它的限制,它的优缺点,更重要的它的剧场美学观点之下,去从事硬体建设,充实理论架构及运作方法,才会产生更大的效应。
多年来,虽然有很多实验的演出,但大多是在实验戏剧,很少对剧场空间作实验。因而现在面对新剧场空间的使用,会有人却步,有人质疑,或有人在旅行演出时不能应变,这实在是剧场艺术发展上,値得介意、关心、思考的议题。
注:
1.见Dramatic Space and its Design by OISTT Japan 1984
2.见TD&T杂志 fall 1987 p.60
3.见Design Quarterly ,p.58“Walker Art Center Minneapolis” 1963
4.见Thematic THEATRES 1989 Publisned by Princeton Architecture Press p.19
文字|聂光炎 资深剧场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