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音乐的政治及文化性格,从一开始与会者为了「如何定义世界音乐」而激辩就可窥得一二。(台北艺术推广协会 提供)
座谈会 座谈会

一个「世界」,各自表述「音乐」?

「21世纪的音乐──世界音乐」座谈会

世界音乐所指涉的异国情调,是不是仍然带著偏狭的政治态度?唱片工业的操作对于音乐的传播是正数还是负数?世界音乐仍然在玩传统/创新的老把戏吗? 一场由台北艺术推广协会所策画的研讨会,邀来欧洲及台湾的世界音乐节策展人、媒体工作者、唱片业者展开对话,席间各种「声响」并陈,有和谐的高音,也有激烈的异声,在在展现世界音乐追求「差异」的核心槪念。

世界音乐所指涉的异国情调,是不是仍然带著偏狭的政治态度?唱片工业的操作对于音乐的传播是正数还是负数?世界音乐仍然在玩传统/创新的老把戏吗? 一场由台北艺术推广协会所策画的研讨会,邀来欧洲及台湾的世界音乐节策展人、媒体工作者、唱片业者展开对话,席间各种「声响」并陈,有和谐的高音,也有激烈的异声,在在展现世界音乐追求「差异」的核心槪念。

杨忠衡(以下简称杨):世界音乐的风行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而举办世界音乐节对于台湾来说则是第一次,也许它不够好,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很高兴看到已经有这么多有兴趣的人……。在讨论世界音乐这个主题之前,也许世界音乐的定义在大家心目中并不相同,所以请在座不同背景的学者专家来谈一谈心目中的世界音乐,或世界音乐这个名词的来源是什么?

Jo Van Driessche(以下简称Jo):基本上,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无论是从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来的声音,只要是根植于当地文化、充满热情、诚实特质的音乐,不管是传统音乐或是经过麦克风、透过现代科技完成的音乐,都可以称作世界音乐。

Vandemoortele Marc(以下简称Marc):现在有很多不同音乐类别,诸如爵士、古典、流行、现代…………等等,但要去精确定义它们其实是很难的。在八〇年代早期,欧洲的传统民谣音乐正在渐渐式微,唱片公司引进了非欧洲地区的音乐,并开始以世界音乐的概念大力宣传。当时所指的世界音乐并不包含欧洲的音乐,而是指涉对欧洲人来说具有异国风味的音乐,诸如非洲、亚洲、澳洲、拉美…………等地的音乐。一开始,世界音乐一词确实是指涉异国风情的,并且在政治态度上充满西方文化的观点,但人们学著了解更多,并且开始学习如何去分辨好的和坏的世界音乐。而有一点对欧洲的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世界音乐的风潮之中,人们接触到不同文化刺激的时候,也开始关心起自己的传统文化与音乐了。

「谁」对「谁」的世界音乐?

:我们听过了西方的看法,那我们现在来听听本土的意见。究竟世界音乐有什么要素?它与传统有何差别?我们来听听业界与学界的说法。

钟适芳(以下简称钟):其实我非常同意Jo的定义,但我想在此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谈:

1.广义与理想的世界音乐:即世界上所有的声响都称为世界音乐。但以一个标签或者音乐类型的传播观点来说,这其实是有困难的,再则在世界音乐这个名词出现之前,有许多音乐已经被定型,所以有很多音乐比如爵士、西洋古典都没有被纳入后来的世界音乐标签之中,但土耳其的古典音乐则被称为世界音乐,这样的分类逻辑其实是充满矛盾的。

2.欧洲的观点:在八〇年代末,由唱片工业推广这个标签开始,他们谈的大部分是充满异国情调或所谓第三世界的音乐,当这个观点传播至欧美以外的国家,特别是西方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时,产生了冲突与矛盾,而这其实与唱片工业的操作有很大的关系。举个切身的例子来说,当我们置身于东京的淘儿唱片行里,我们看见王菲、刘德华的唱片被归在世界音乐的类别里,对于我们来说,这其实是一种观念上混淆与困扰。以西方之观点,当世界音乐的标签移动至不同国家,问题也随之产生。

3.个人观点:就我个人观点而言,世界音乐是根植于传统、根植于本土音乐文化,而且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在当中的。就目前情况来说,如果世界音乐只是传统音乐,在传播上会有困难,必须加入新的音乐元素才能使传播的速度加快,对于一个在文化以外的人而言,他才能比较容易进入到音乐中;但就好的与坏的世界音乐来说,我常同意Jo所提的「热情」与「诚实」的观点。

:在听过前面三个人对于世界音乐的三种说法之后,我们请蔡老师来为我们做个总结。

蔡宗德(以下简称蔡):对于世界音乐的定义,许多人都摸不著头绪,加上许多名词如民族音乐、世界音乐、人类音乐的使用,更使得定义更加模糊。但站在学界的立场而言,世界音乐往往指的是西方的古典音乐与本民族之外的音乐。

世界音乐的另一个观点则可分成两个层面来谈,分别是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传统音乐指的是根植于民族本身特性、由古老文化所产生的音乐类型;流行音乐则是工业时代后为了商业目的而产生的音乐型态。虽以此分类,但并非所有的流行音乐都是世界音乐,在学界的观点里,受到民族特色影响的才算世界音乐。比如说邓丽君或某些小调歌曲,因为具有民族色彩所以被视为世界音乐,而像现今流行歌手张惠妹的歌曲,在抽掉歌词之后并不具民族特色,因此便不算是世界音乐了。

:刚才蔡老师以反面举证的方式来说哪些不是世界音乐,那我们还是很困惑,像刚才钟小姐说的又要有民族、又要有现代、又要结合才算,对于这样的说法老师认不认同?

:其实基本上并没有冲突。刚才钟小姐所说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其实就是我所指的世界音乐中的流行音乐的部分,它就是一种商业化的产品,但仍有传统的元素存在,所以基本上这两种观点并不冲突。

Marc:我希望世界音乐也能像爵士、摇滚或古典音乐一样,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音乐语汇,进而能对本土的音乐产生影响。我认为所谓的世界音乐其实就是以当地文化为根基、以国际化的语言传播出来,也许经过修正但仍保有原来的风味,所以人们亦可借由世界音乐的启发,进而回溯传统音乐文化的根源。

欧洲的现况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线索,世界音乐由早期西方对第三世界的好奇转变为一种新的音乐风潮,甚至于如同今天的座谈会的标题所说,世界音乐会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音乐,现在我们请来宾谈谈世界音乐在欧洲的现状如何,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Marc:这是个复杂而难回答的问题……。事实上,世界音乐在欧洲发展得很好,以比利时来说,传统音乐在五〇年代已经消失,但在八〇年代,媒体大量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之后,人们不只接受了外来的东西,更开始回去找寻自己的传统音乐。目前世界音乐在欧洲非常风行,听众群也正在成长,而人们也学著如何去分辨好的与坏的世界音乐。但世界音乐在商业上仍然经常被误用,因为人们只要听到异国风味的,就把它放在世界音乐里,其实人们需要很多资讯来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音乐、是从哪里来的、背景是什么?以帮助他们了解更多音乐背后的讯息。

Jo:我不同意Marc的说法。我想我对世界音乐并没有这么乐观。现今在比利时有四个电视频道与五个广播电台,而每个礼拜我们所能听到的世界音乐大概只有五到六小时,而在欧洲其他地区如荷兰、希腊,其实情况是一样的。再举个例子来说,在希腊看到比利时乐团的演出大概是十五年前的事了;而一提到拉丁美洲,人们只想到巴西跟古巴;至于台湾的音乐在比利时恐怕没人听过,但是我们在比利时却可以听到日本或印度音乐。这足以证明我们听到的音乐其实是有选择性的,电台里播放的每一首歌,都是经由庞大的商业机制运作而来。在统计数字上,唱片工业在世界音乐的部分每年都有百分之五的成长,但这并非是全球性的数字,这只是某个部分而已,而我们所听到的音乐,也只是选择之后的结果。

Marc:我想我还是非常乐观!当然世界音乐是经由商业的传播,慢慢地、并且选择性地被介绍出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那些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总会先出现,然后人们才慢慢发其他的音乐。

异国情调在台湾

:我想这是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位置的悲观与乐观的两面看法,Jo是实际在推广这个工作的人,而Marc则是一个媒体工作者,也许我们可以听一下台湾本地音乐工作者、大大树钟适芳小姐的观点。……我们刚才提到,在比利时一个礼拜可以听到五到六个小时的世界音乐节目,那么在台湾呢?

:我在一九九八年参加欧洲广播联盟的会议,在场的DJ多数是世界音乐节目的DJ,他们共同讨论的结果是非常悲观的。因为其中一些人即将失业,电台仍然想要砍掉一个礼拜只有一个小时的世界音乐节目。在台湾,完全播出世界音乐的节目有多少我并没有调查过,但就身边朋友从事相关工作的来说,一个是台北之音的台北大耳朵节目,时间是二个小时,另一个是在台北爱乐的一个小时的节目,总共是三个小时。

但我不知道用时数来看世界音乐在台湾推动的深度或广度是不是准确,但就我所感受到的,包括台湾目前的一般听众、音乐制作人、乐评人或媒体,还是像欧洲八〇年代一样,处在一种异国情调的想像中,我想这可以从唱片行的商品检验出来。台湾整个对世界音乐的概念、推广与想像还是被商业机制所操控。

:就我的看法我是蛮乐观的。在十几年前,我尙未去美国念书时,我常常找不到想要的CD,但到最近几年要买CD其实很容易,甚至比在美国买还容易。我想这与唱片公司如大大树、风潮、上扬的推广有很大的关系。但世界音乐在台湾也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多人对世界音乐有兴趣、觉得好听好玩,但却无法进一步了解,或者只能看到舞台上的演出而无法看到实际生活上的一面,而这部分我认为必须透过教育体制来运作。目前就我所知,有相关课程的学校有台湾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艺术学院几所学校,还不是很普遍。

当然,要在台湾经营世界音乐其实还是很辛苦的,但是我仍然有信心,因为台湾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流行音乐上,我们可以看到泰国的、韩国的乐团都来,很少有国家可以开放到各国音乐都来,我相信以此接纳度来说,世界音乐在台湾会是有前景的。

:世界音乐的前景是否会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音乐种类之一?

Marc:所谓的音乐或唱片工业早已被标准化,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虽然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被制度化,但人们还是得保持自己的差异性,并且在与其他族群接触时,学习尊重彼此。我认为借由音乐认识其他族群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首先具有商业潜力的音乐会先被传播出来,然后更有特色的东西也会渐渐被了解,人们会先被音乐吸引,然后试著去了解音乐背后的意涵,民主也会因此而进步。我希望世界音乐能传播到各个角落,并且在当地文化受到不同文化的刺激之后,能反过来透过音乐寻找自己的根源,重新重视自己的文化与别人的文化。

Jo:为什么世界音乐会出现?为什么郭英男的音乐会出现在台湾市场上?这是因为在流行音乐中没有新的想法,所以具有独特性格的音乐会出现;另一个原因则是传播媒体的发达。比如台北艺术推广协会这样的角色。就像这次的世界音乐节活动,即是由台北艺术推广协会引进台湾,使得人们有机会去接触这样的音乐。但引介音乐到国外去的这样一件事情,却时常牵扯到道德上的问题。以我本身为例,我觉得交工乐队很棒,我很想带他们去欧洲演出,但我会考虑他们是不是要减少歌词、改变服装或舞台表演方式?但这样的改变是不是会影响到他们原来的特质?是否就因为要适应当地文化,所以必须作某些改变?这是引介人需要思考的道德上的问题,而我自己至今并没有很好的答案。

趋於单一化?

:我们请钟小姐做个总结。

:Jo刚才提的道德上的问题正是我要说的。如果世界音乐能被正确地传播,那世界音乐就是有希望的。我所指的正确包含政治、知识、音乐概念上的正确。首先,如果世界音乐要被正确传播的话,那我们必须去分辨什么是好的世界音乐与坏的世界音乐。我们要有好的品味的带领者,比如像Jo一样的带领者。这个带领者要知道所有包括舞台上、唱片、卡带上的制作的道德标准。当我自己在制作唱片的时候,我常常考虑这个问题,我也常常与Jo讨论,但有时候考虑太多,而反有很多东西不敢去做,因为怕站在一个强势文化的位置来要求另一方改变。做唱片也常常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不管是商业的或文化上的强势,往往都能够产生不道德的制作态度,这也是台湾许多世界音乐商品的问题,所以Jo说的其实也正是我要说的问题。……也许蔡宗德老师有其他的想法?

:我对世界音乐有悲观的也有乐观的看法。如同Jo所说,这些年来不只是流行音乐缺乏新的元素,其实古典音乐也面临一个同样的情形。许多古典音乐作曲家都开始寻找一些新的音乐元素,比如东方的、甚至非洲的音乐,他们也在思考这些元素是否能融入古典音乐中使用。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许多学生,他们非得学习世界音乐不可……。但话说回来,整个地球在国际化之后产生许多文化上的接触,造成世界音乐的发展,但也因为国际化与商业化的关系,而造成文化趋於单一化的现象。就如许多音乐必须改变特质去适应商业体制(如刚刚提及的交工乐队至欧洲演出一事),而使得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质趋于一元化,这也是一个我蛮担心的问题。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应当由业界、政府、学界一起努力,在让各种不同音乐文化存在的同时,也能保留住那些更传统的曲调,让对世界音乐有兴趣的人,能再重新思索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

:谢谢四位从不同的领域,对未来提出不同的看法。以我从事媒体的经验,观察各路各派音乐工作者的角度来说,音乐就是这样才显得精彩。它就像一个潮流,单一化之后就多元化,多元化之后就单一化。……接下来Marc想要补充。

Marc:所谓传统的概念几乎全世界都在讨论。我认为传统是今日的一部分,我也认为传统这个字指的其实是发展、进化的意思。比利时是一个小国家,受到非常多国际化的影响,年轻音乐家演奏自己的传统音乐,但他们也演奏来自苏格兰、法国或其他国家的音乐,所以他们说他们并不是完全传统的。但我相信他们正在学习,透过这些国际化的影响,他们更可以用有创意的方式,将传统音乐以现代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对于传统民谣或所谓世界音乐,我想我是很乐观的。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记录整理:林秀静 (文字工作者)

时间:二〇〇〇年五月三十一日

地点:纽约纽约展览购物中心

主持、引言:杨忠衡(资深乐评人)

发言:Vandemoortele Marc(比利时Radiol国家广播电台世界音乐节目制作人)

           Jo Van Driessche(比利时布鲁日音乐节总策划,协助筹划台湾首届世界音乐节)

          钟适芳(台湾独立音乐厂牌大大树音乐图像负责人)

          蔡宗德(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教授)

          现场口译:施壁玉(音乐工作者)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