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剧场,能否多一分对人性的关照?

九十一年度观戏有感

总结去年的剧场经验,无论一般观众或评论者的反应有什么差异,我们都可以看得到创作者的努力与坚持,和他们在艰困的条件下挣扎寻求一条出路的勇气。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过去一年当中,除了几个演出当中部分的片段,在剧场中受到感动的经验已经十分难得。此时此刻加以回想反思,人文关怀、或某种理想性格的失落,似乎也不是笔者个人的无端自扰。

总结去年的剧场经验,无论一般观众或评论者的反应有什么差异,我们都可以看得到创作者的努力与坚持,和他们在艰困的条件下挣扎寻求一条出路的勇气。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过去一年当中,除了几个演出当中部分的片段,在剧场中受到感动的经验已经十分难得。此时此刻加以回想反思,人文关怀、或某种理想性格的失落,似乎也不是笔者个人的无端自扰。

去年一整年,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有机会看了大多数重要的戏剧演出,包括主要团体的年度演出,两厅院周年庆系列活动,几个较不受到注意的戏剧节,和几场传统戏曲演出。此外,因为负责为九十一年《表演艺术年鉴》撰写有关戏剧评论整体表现的评介文章,也看了大多数针对这些演出的评论文章。以实际欣赏的演出而言,让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林奕华与胡恩威在《张爱玲,请留言》中对张爱玲生平与小说素材的处理,和充满感情与想像力的影像处理;剧乐部剧团在Y17青少年育乐中心独力举办部部叫好、卖座又不差的「日本演剧祭」;金士杰在《永远的微笑》中,真情流露却不免耽溺自我的演出;创作社剧团周慧玲的《记忆相簿》,表现出本地剧场中难得一见、个人记忆与历史叙事的真情对话;国光剧团的《阎罗梦》,表现出传统戏曲制作中少见的专业水准及制作的完整感。此外,依据评论者的意见,错过了无独有偶工作室的《我是另一个你自己》,则让我有遗珠之憾。

另一方面,包括果陀剧团改编卓别林的经典《城市之光》,绿光剧团与吴念真的《爱情沸点八度半》,和曾经让本地剧场惊艳的「小亚细亚」系列演出今年的节目,却是让我感到相当失望的观赏经验。至于文建会全力投入的《八月雪》,且不论制作本身的争议性,就演出本身来看,则与之前逐步建构起来的高度期待有相当落差。

总结去年的剧场经验,无论一般观众或评论者的反应有什么差异,我们都可以看得到创作者的努力与坚持,和他们在艰困的条件下挣扎寻求一条出路的勇气。虽然有关资源分配和美学评价的诸多问题,让剧场工作者彼此之间的矛盾还是存在,但相对于整体经济环境的低迷不振,和政治社会的错乱疯狂,剧场似乎成了唯一的一块清静之地,让我们在各种暴力冲突的纷扰不安中,还保有一点冷静思考与感受的可能。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过去一年当中,除了几个演出当中部分的片段,如《永远的微笑》剧中的母子,《张爱玲,请留言》剧中出现电影《奇瓦哥医生》的段落,日本流山儿《玩偶之家》中真人演员与人偶的互动,在剧场中受到感动的经验已经十分难得。我个人撰写评论的专业,和因此而产生的职业倦怠,当然是可能的因素,但此时此刻加以回想反思,人文关怀、或某种理想性格的失落,似乎也不是笔者个人的无端自扰。

当然,这样的印象并不是客观观察、资料比对、理性思辩的结论,而是笔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在笔者从事戏剧教育多年的经验里,这样的感受也似乎越来越强烈,一种追逐流行、比快比炫,但对人文思维漠然、对理想缺乏想像、对现实毫无改造意愿的作风,在我任职的戏剧科系中,几乎已经是常态。

我无意宣扬「文以载道」的理念,或漠视现实时空的转变,只是以为:如果在不畏艰难坚持创作的同时,能多一分对人性的关照与想像,或许能让身处社会环境边缘的剧场工作者,对自己的选择多一分自豪与安心。

 

文字|陈正熙 国立台湾戏专专任讲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