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人剧团的《海鸥》时空背景移植到台湾日据时代的中期,融入浓厚的台湾本土元素。(台南人剧团 提供)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讲台语的《海鸥》 飞入台湾的日治时空

台南人剧团搬演契诃夫 写实与肢体表演混搭

《海鸥》是台南人剧团「西方经典台语翻译演出计划」的第七号作品,契诃夫的剧本向来以自然写实著称,戏剧性薄弱,语言贴近生活,不同于以往台语转译西方经典时的强调剧场形式,这次导演吕柏伸将《海鸥》的时空背景移植到台湾日据时代的中期,全剧融入浓厚的台湾本土元素,十九世纪的俄国乡村与日据时期的台湾农村,两个时空情境遥相呼应、产生对话,借此引发在地观众的共鸣与感动。

《海鸥》是台南人剧团「西方经典台语翻译演出计划」的第七号作品,契诃夫的剧本向来以自然写实著称,戏剧性薄弱,语言贴近生活,不同于以往台语转译西方经典时的强调剧场形式,这次导演吕柏伸将《海鸥》的时空背景移植到台湾日据时代的中期,全剧融入浓厚的台湾本土元素,十九世纪的俄国乡村与日据时期的台湾农村,两个时空情境遥相呼应、产生对话,借此引发在地观众的共鸣与感动。

2012高雄春天艺术节—台南人剧团《海鸥》

3/30  19:30   3/31  14:30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INFO  02-28924861

俄罗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跨幅最辽阔的北国,周围环绕著十四个邻国,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以出产鱼子酱和伏特加闻名,剧作家契诃夫在此写作了《海鸥》一剧,被后人视为西方戏剧史上经典文本。俄罗斯之于台湾,比日本北海道距离台湾还近,但我们对俄国文化所知并不多,契诃夫几乎是我们唯一认识的俄国剧作家。从历史古都台南迁徙到台北都会,台南人剧团过去曾多次将西方剧作翻译为台语演出,颇受好评,这次再以台语搬演《海鸥》一剧。不论是生存在遥远北方大陆宽广无垠土地的人们,或是亚热带小岛上的人们,说著不同的语言,却同样喟叹著日子的苦闷虚无,同样历经著人生的悲欢离合。

场景搬到台湾日治时代

《海鸥》是台南人剧团「西方经典台语翻译演出计划」的第七号作品,相较于过去的古希腊悲喜剧、莎士比亚及贝克特,皆以风格化的语言和形式化的表演系统,提供跨文化诠释的多元可能。契诃夫的剧本向来以自然写实著称,戏剧性薄弱,语言贴近生活,表演追求自然肖真。导演吕柏伸说,之前无论是莎剧或希腊悲剧的转译,他们皆试图透过台语丰富的音乐性,还原原著语言的诗体韵律,演出强调总体「剧场性」,形式胜于内容;这次处理契诃夫的剧本,则有不同的改编策略,人物外在的处境、内在的情感,面对人生问题的两难,都是我们共同关心的,在手法上,形式应为内容而服务。一如法国学者特罗亚所说:「契诃夫剧作的趣味并不在于它的故事情节,因为故事本身相当平庸,然而剧中那些微妙的、寓意深远和令人回味无穷的对话,使得情节整个被心理气氛给取代了。激情不是反映在动作和话语中,而是反映在内心深处,观众不是被剧情所感动,而是被感情的悄然发展所深深吸引。」

《海鸥》的故事描述一个向往成为作家的文艺青年、梦想成为明星的年轻女孩、想要永远不老的女演员、不停写作的人气作家,他们追逐著各自的梦想,却不知不觉失去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达到了目标却不见得更快乐。逐渐变质的感情与充满敌意的母子关系,让他们的生活陷入混乱与悲伤中。契诃夫设定《海鸥》为「四幕喜剧」,剧中人物往往拥有悲剧的外貌,但在行动的过程中幽默却占了重要的部分,且悲喜交杂气氛瞬息万变,就像现实生活中轻松和严肃并陈,不可截然画分。吕柏伸解读,该剧的「喜剧」成分在于,角色本身没有行动力,碰到问题无能解决,只会空谈,让人觉得既真实又可悲、可笑。

吕柏伸将《海鸥》的时空背景移植到台湾日据时代的中期,并邀来小说家许正平根据原著进行改写,剧中主要角色,例如过气女演员阿卡汀娜,设定为当时台湾新剧红极一时的演员,对话中提及的作家,也以「赖和」等日据时代作家取代。全剧融入浓厚的台湾本土元素,十九世纪的俄国乡村与日据时期的台湾农村,两个时空情境遥相呼应、产生对话,借此引发在地观众的共鸣与感动。

写实表演与非写实肢体混搭

一生执导无数剧作,却从来不碰契诃夫的法国导演莫虚金曾说:「契诃夫的演法只有一种,就是史坦尼夫拉夫斯基的写实表演法。」吕柏伸却企图打破这个说法,表演策略上,不单采取传统心理写实的表演形式,更以「外现」(externalize)的形体,彰显「契诃夫式的心理气氛」(the theatre of mood)。演员除了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精确细腻地加以动作,力求写实扮演角色外,也将运用相对外显、夸张的非写实肢体风格来搬演此剧。吕柏伸强调,他对演员的要求还是希望能够真实表现出剧中人物内心的苦闷、欲望、牢骚、绝望、激情;然而,透过风格混搭的表演方法,更突显出剧作家幽暗的喜剧趣味,力图达到契诃夫为本剧所设定的「喜剧」基调。

服膺于导演的想法,舞台设计刘达伦推翻第四道墙的概念,不以拟真手法再现场景,而是提供一个极简写意的表演空间,让演员能够赤裸裸地在观众面前进行「表演」,而非「生活」。服装设计林恒正则根据所日据时代的服装进行考古,并从中转化,加入现代元素的剪裁。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贴近人生的俄国写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俄国的写实主义文学,从普希金开始,经过莱蒙托夫、果戈里后,十九世纪后半期几乎全是写实小说的天下,直至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动才有所改变。这个时期的作家,除了契诃夫外,较为人所熟知的,例如果戈里,他是俄国文学史上批判写实主义的奠基者,著名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嘲讽官场黑暗的丑恶百态;语言上,交织文言与民间口语,极富通俗色彩。屠格涅夫是第一位闻名于国际的俄国作家,作品体现当时俄国的知识思想及生

活型态,内容不一定具社会性及政治性,独具诗意与浪漫风格。杜斯妥也夫斯基擅于描写社会底层人们的心理状态,集大成之作《卡拉马助夫兄弟们》反映了俄国复杂的社会、道德与政治状况。托尔斯泰的著作,不仅透过出版,更透过电影翻拍广为人所知,代表作《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阐述的不只是当时俄国各方面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的。(廖俊逞)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