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平追想曲》编导王友辉以现代语言写作,嵌入音乐剧叙事风格。(许斌 摄)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2012表演艺术回顾/ 现象观察八:歌仔戏绽放新风貌

新篇簇美、旧章韵丰 可塑性高亮点不断

歌仔戏今年的创作成果丰硕,如《安平追想曲》、《Mackie 踹共没?》、《燕歌行》等皆以优秀文本、杰出制作赢得口碑,在同年度的戏曲演出光谱中,歌仔戏因其亲民、不拘程式而有更高可塑性可被期待。

歌仔戏今年的创作成果丰硕,如《安平追想曲》、《Mackie 踹共没?》、《燕歌行》等皆以优秀文本、杰出制作赢得口碑,在同年度的戏曲演出光谱中,歌仔戏因其亲民、不拘程式而有更高可塑性可被期待。

二○一二年歌仔戏创作成果,随著一心戏剧团十二月初于台北市大稻埕戏苑推出《求龙泪》,大抵告一段落。总计今年创作开花结果,殊为盛美,前有二○一一年跨二○一二年争艳枝头之作《安平追想曲》,后有溽夏之际消暑谐品《Mackie 踹共没?》,十月光辉庆典剧院唱大戏《燕歌行》,台湾歌仔戏班压卷之作《郭怀一》等,间或亦有兴味之作,如明华园天团《爱河恋梦》、唐美云歌仔戏团《碧桃花开》、春美歌剧团《夜王子》,以及昆歌融冶的解经典昆曲杰作《乱红》。总之,爱看歌仔戏却不必只是歌仔戏,此一近代生发的年轻戏曲百年来面貌不定,于今尤甚,创作者如何定义、运用、搬演歌仔戏,终究成了一道开放课题,无关界限,关乎观趣而已。

推出新调有迹可寻  结合时事批判构思巧妙

二○一一年底推出的《安平追想曲》或可视为此一开放题目并提供最好验例。闯荡外台廿余年的台南秀琴,一朝登上国家剧院,装扮并非蟒衣弓鞋、云鬓靠旗,唱曲也非七字都马大哭小哭楼台会,现代剧场出身的编导王友辉(同时也是制作人)以现代语言写作,嵌入音乐剧叙事风格;人物倥偬不如唱段吃重,剧情叙述不如唱词宣泄明晰,冲突一带而过,影像情韵漫溢舞台,凡此种种皆非唱念作表、四功五法之径,王友辉另辟蹊径不言自明。然而,他还是诚惶诚恐,只敢以「歌仔新调」模糊意旨,而不直言音乐剧,其原因或许畏于诠释先行,划地自限,也担忧歌仔戏人先入为主的传统观念——对一向不太走创新路线的秀琴倏地改头换面多有争议。

其实,歌仔新调早有先例,二○○○年《刺桐花开》、○四年《河边春梦》(皆为陈美云歌剧团作品)在表演及音乐上出于传统,尚和《白香兰》(2010)、春美《青春美梦》(演述张维贤生平)亦出入当现代间,《安平追想曲》在此脉络下并不突兀,且跨得更远。虽说演员无法完美体现(现代新曲无法突显演员传统唱工之美,拟写实作表让演员手足无措),但歌仔戏凭其无所定格的多变基础,跨入现代剧、古装音乐剧轻而易举,且已成潮流(明华园天团亦做《爱河恋梦》)。眼下看来,只待表演可塑性高的团,谁挣出成熟之作,谁将坐稳台语新歌剧头班名座。

音乐剧遐想之余,二○一二年另有一戏也值得一提,一心戏剧团改编布莱希特《三便士歌剧》为《Mackie踹共没?》,此剧虽与布莱希特「貌离神合」,颇受观众与评论肯定的原因,在于编剧刘建帼直指时事展开批判及导演刘守曜善用传统却又别出心裁的走位调度。刘建帼并非科班出身,养分全来自娘胎——母亲是豫剧天后王海玲,所谓无师自通,天赋有加,虽写不来台语语词,但编剧构思奇巧。《Mackie踹共没?》让人联想起春风歌仔戏团改编自推理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的《雪夜客栈杀人事件》,也是构思巧妙,且更具自我批判意识。如此可见,剧本乃一剧之本——起码对于生旦偶像挂帅的歌仔戏而言,得一兼具内涵的本子而演,对提升歌仔戏艺术质量绝对有助。

创意丰沛莫之能御  耕耘文本屡见新猷

新秀吸睛,老将出手亦不凡。施如芳为唐美云编作的《燕歌行》,勾掘史册历史人物,翻写曹丕、曹植、甄宓三人情爱,点出曹丕爱弟之才及怜爱甄宓之情,笔触温润,通篇雅致幽微,淡笔抒怀,让一向平易亲民的歌仔戏也能婉曲如一阙情诗。施如芳笔风是致成此篇的关键因素。同样勾掘人物复杂心理,唐美云另一出年度之作《碧桃花开》编剧李季纹以负面性格著手写悲剧,也有强烈意识。

从国艺会「歌仔戏制作与发表专案」于二○○○年实施以来,歌仔戏创作活力沛然不可御,外台戏班擅长神怪胡撇戏,主角挂帅,上述三出大戏则恰巧皆向文本靠拢。在此情境下,刘南芳的台湾歌仔戏班、硕博士生组成的春风歌仔戏团也不当忽视,前者重视唱念与叙事结构,年底推出的《郭怀一》以荷领时期台湾历史为本,串连荷、汉、平埔人关系,铺写移民、殖民、宗教、爱情、政治、文化等多文本脉络,视野深阔,人物多情,藉史喻今之多族群共生共养天命,举重若轻,意旨深沉却不失娱兴之趣。刘南芳对内台戏钻研甚深,对歌仔戏精采段落「崭头」的叙事手法一再透过重演老戏之举加以示范,《郭怀一》容或有此意图,停顿点多有表演与叙述空间,虽剧幅稍长,却让人物各有展现,连缀为内台风情。春风歌仔戏团今年虽未有新作,其于板桥林家花园假日演出的《钟无艳》不仅体现园林小品之美,演员表演、唱工、武打及导演场面调度、音乐铺设,无一不精巧。看来,在高美华尚的大舞台之余,个别剧团的个别努力仍值得一观,新戏尽管逗引关注,靠近传统这端,讲究基本工法之美,在剧本与导演上给予支持,其成就与创作(新)也应关注。

整个来说,歌仔戏雅俗皆宜,或文质或野浪,并无定著。从草地翻身再起,再不能只仰赖主角丰采,放在同一年度昆曲大戏《南柯梦》、实验昆曲《乱红》、豫剧《量.度》及京剧《艳后与她的小丑们》的戏曲光谱上,歌仔戏因其亲民、不拘程式而有更高可塑性可被期待。眼下歌仔戏创作业已稳定,明年起国艺会「歌仔戏制作与发表专案」转由布袋戏接手,创作地盘稍移,戏曲的多元多样发展,将有另一番注目等待继续发生。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