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脆弱体质 汲取经验、打底优化(王世邦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解封!? 容「疫」挑战 大未来!╱台湾观点

面对脆弱体质 汲取经验、打底优化

疫情不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剧烈改变,国际经济、政治情势受到的影响,也连带牵动艺术发展。疫情让表演艺术脆弱的体质更加突显,此刻不能被动等待国际疫情的平息,而要打好基础、优化体质,才是永续、长久经营的良方。未来该如何调整因应以承担大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如何从此次重创中汲取经验,更是每个团队、每位艺术工作者应积极面对的课题。

疫情不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剧烈改变,国际经济、政治情势受到的影响,也连带牵动艺术发展。疫情让表演艺术脆弱的体质更加突显,此刻不能被动等待国际疫情的平息,而要打好基础、优化体质,才是永续、长久经营的良方。未来该如何调整因应以承担大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如何从此次重创中汲取经验,更是每个团队、每位艺术工作者应积极面对的课题。

这次疫情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是表演艺术团队从未经历过的。当演出停摆,首要面临的就是年度经费与收入的短收,没有节目就不可能有票房,更不可能有企业赞助。因此一受到冲击,根本无法承受。即使有来自于政府补助,但一般来说,表演团队仍有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经费需要靠票房或自己筹措。而国内无法演出,国际机会更渺茫,没有收入之余,又须面对庞大营运开销,更体现了表演团队经营的困难与表演艺术环境体质的脆弱。

场馆谨慎应变协助  团队稳固专业能力

经历漫长阴霾,表演艺术环境总算再次出现曙光,但国际疫情尚未缓解,回到场馆面来看,我认为首要注意的就是防疫措施持续严格落实,要让表演艺术工作者、观众及场馆同仁都能放心、安心。再者,从三月间,国表艺各场馆就已针对各种疫情的不同发展拟定情境分析、模拟,备好各种不同情境的应变计划,在解封后也更应审慎再次进行沙盘推演,做好万全准备,以因应各种突发状况的再次出现,才能最快速、完善地处理。所以「超前部署」应成为一种观念和态度,不应随著疫情回稳而松懈。接著,由于三场馆有战场、有部分来自政府的资源,振兴部分,各场馆也都会提出计划、积极盘点调匀经费来帮助艺文界。现在振兴的各项计划已陆续上场,下半年既定的演出也已经启动,表艺界的复苏也要三馆一团的持续努力!

虽然欣见解封到来,然而要回到过去样态或迈向更好荣景,仍言之过早。疫情并非一场梦,敞开剧场大门,不代表观众就会进来,「报复性消费」理论上应仅是昙花一现,并非常态。疫情间我深思,演出的好坏,并非只能单由票房来决定,票卖得很好的,固然可喜,但绝非与艺术性的高低成正比,就像讲话很大声的,不一定就是厉害的人。「适者生存」这句话在艺文界是不通的,因为很有可能就因此淘汰掉优质团队。因此,国表艺三馆一团也在「及时」、「沟通」、「同理心」三大共同原则之下,积极规划、尽可能地提供给团队资源与协助,陪伴艺文界一同走过这段艰辛的路。

此外,对表演者来说,也该藉著疫情反思与沉淀,评量自己面对挫折的能力,思考如何在从基础,稳固自身专业。以我的经验来看,此刻,各个团队对外在国内外巡演上,应有所评估与取舍;对内则是应集结力量,发挥团队的效益,透过内部整合凝聚外部力量,携手作为自己的后盾。

开创剧场可能性  呈现多元精采

近几个月来,为了降低接触风险,「线上」活动蔚为风尚。但据我观察,目前在台湾或亚洲地区,线上观看表演艺术节目的普及性及素材丰富性相对尚未成熟,要透过线上节目增加表演团队收入,仍属有限。线上发展是「不得不」的替代方案,要建置一个被视听大众广为关注、持续引发热潮,甚至为剧场开发新观众的线上收看机制,尚有许多需要讨论的实质课题。除节目来源及内容外,也包含技术层面问题,如:节目产生方式、频道平台、观众观看机制、行销推广等面向。未来若能进一步建立付费机制,不仅对整体产业有所助益,同时对创作者也会更有保障。我仍要强调,表演艺术的临场感非常重要,「萤幕」无法完全取代「剧场」,线上收看机制主要还是辅助。但若能让现场演出与影像呈现相辅相成,激荡出剧场结合科技创新的精采可能性,是我所乐见其成的。

疫情不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剧烈改变,国际经济、政治情势受到的影响,也连带牵动艺术发展。疫情让表演艺术脆弱的体质更加突显,此刻不能被动等待国际疫情的平息,而要打好基础、优化体质,才是永续、长久经营的良方。未来该如何调整因应,以承担大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如何从此次重创中汲取经验,更是每个团队、每位艺术工作者应积极面对的课题。

 

口述|朱宗庆 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董事长
采访整理|黎家齐、李秋玫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