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之声》(田豫荣 摄 斜杠青年创作体 提供)

斜杠青年创作体《海口之声》 2021/02/27 15:30 屏东 车城乡海口港附近

2021冉而山国际行为艺术节 2021/10/09、2021/10/10、2021/10/11 13:30 花莲 港口部落Makotaay艺术村(823艺术村)、花莲山七七高地、光复商工

2021花莲城市空间艺术节《南滨奔日流》 2021/11/20 05:00 花莲 太平洋公园南滨段

狂梦艺术《2034:未来鹿港》 2022/09/25 15:00 彰化 鹿港中山路、巷弄、龙山寺及鹿港溪等地

再拒剧团《理想生活》 2022/11/13 16:30 台东 杉原湾建物

On Stage表演艺术工作坊《性の秘密交换所》 2022/11/25 19:30 台北 文萌楼

邀观众置身现场,或不坐固定位置漫游欣赏,此展演形式早已不是新鲜出奇的演出类型。然而,《PAR表演艺术》2020年的观察回顾曾提及:「移动╱漫步与地方╱空间,是走入后疫情时代的台湾下半年剧场生态的关键字。」指出当时因疫情趋缓加上国内旅游复苏,相关创作似乎替闷在家中的人找到出口,有大爆发的现象产生(注1)。近两年疫情起伏,去年又再度从高峰缓解,就近期演出而言,过去的观察于现在来看仍相当适切。

伴随过往环境剧场(environmental theatre)、漫步剧场(promenade theatre)与特定场域表演(site-specific performance)等形式在台湾已有一定发展程度,或搭上近年创生地方的意识引入与变迁,接连兴起另一波在地节庆策办热潮。可发现到,游走式演出与非典型空间的展演创作,近来格外受到欢迎频繁出现。蓬勃发展之际,可从几档制作看出几项清晰的实践路径。

观众亲临现场移动,多半不只是单纯游走,而是被纳入演出考量,建构观演意识重要的环节。某些甚或从中连结艺术节策划宗旨,成为主办单位、策展人或艺术总监部分的理念落实。致使,为何行走、何处停留、移动范围及参与模式等规划,隐含各式各样先决的条件,考验著创作者处理空间的切入观点,及调度观众身体与思维协作的能力,以期带来流畅、连贯并扣合作品命题与演出场域,全面性的观演体验。当观众不只是观者,更是投身并交融于演出中,与作品、与节庆、与环境同在的一分子,那么从「移动」方方面面的布局来反思这类展演形式的现况,将可一探在各种创作路径下,艺术家究竟如何连结,并回应空间、命题与观众三者交互作用的关联,以重新定义三者合而为一的整体经验。

路径一:玩味稀松平常的空间

由空间出发,是此类创作常见的起心动念。也许是深耕地方的团队邀请,或源自创作者长期经营的形式与主题。对焦空间与人的关系,于某特定场域进行文史踏查、住民访谈,或可能在一定时间内蹲点生活,进而转化当地风土与生活空间为创作文本,部署一道看似寻常却耐人寻味的游走路线展演作品。此路径的暧昧之处,正在于路线沿途可能蕴含演出,更多的是非经排练的日常景观也将一并纳入。

近年活跃南部的「斜杠青年创作体」可谓此路径代表。2019至2021年间,受屏东县政府主办「落山风艺术季」之邀,接续在车城乡海口港附近依序发表《正港海口味》、《迷走计划:做伙来去踅海口》及《海口之声》3部作品,搭上以艺术提振地方的创生列车。除了皆在非典型空间演出,后两部皆有移动路线安排,一切起自这个地方「日子没什么特别」(注2)。然而,愈走却愈叫人难以忘怀,能感同身受参演居民对将来的殷切期待。

在《海口之声》里,除了延续前作架构的杂货店场景、在地料理品味互动,另有将居民生命体悟,翻转为Podcast录制的桥段,于港口一隅上演动人心弦的现场问答。平时生活空间在观演关系建立后,顿时成为互相抒发的出口,居民表达自我、观众内心汹涌,衔接虚实场景的过程,有著主角天天带领观众的移动。为让游子消解乡愁他决定制播节目,需要大家帮忙。一行人离开杂货店前往录音地点,路程不算长,然而紧扣移动与梦想的情节铺排,富足了这段社区小径步行的心理状态,让此处不再只是路过的地方,而是怀抱盼望的前行地带。

此外,扎根中部、活跃全台的「狂梦艺术」,2022年延续团队起自2020年的在现地6年编创计划,于「今秋艺术节」带来环境剧场《2034:未来鹿港》。扣合艺术节保存、连结与创生目的,演出以日治时期「市区改正」计划为背景(注3),探问在该事件百年后,未来人们会如何认识及想像鹿港。善于融合马戏、特技、舞蹈及行为于一体的狂梦艺术,此作一如过去常见形式,以引领观众穿梭街巷为基础,并遴选多处断垣残壁及古迹驻足(如鹿港龙山寺、金银厅等)。整段路程始于修缮中的古宅,终于鹿港发展源头——旧鹿港溪。借由非比寻常的身体表现,令人重新凝望当下与空间,进而展开荒芜与奇观背后,前世今生的多重思索。不论是将身体塞入门框、无预警高攀锈蚀钢梁、在瓦砾堆里踩踏漫舞,或只是任意地在屋前嬉戏讲述。表演者不只展现技术,更是借此在平凡空间里,呈现人的各种精神状态,进而使现地发人省思。他们总在观众移动过程临场表演完成,将诡异肢体镶嵌在空间里,事实上经常不明所以。然而不可否认,观众因此有了观看焦点与途径。在偌大展演现场,移动总是散焦开端,若能更加扎实地思虑调度,随兴之余仍可延续著对空间的思辨。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