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社 PK 非戏剧社
(刘璧慈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青春苦短,去参加社团吧?! 要社团 vs. 不要社团

戏剧社 PK 非戏剧社

现役高中生的一场「微辩论赛」

当「社团活动」成为课纲的一部分,成为每周必须参与的固定课堂时间,真的能够提供学生属于「课外」的知识与技能吗?或者,这样还算是「课外」教育吗?当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回望自己的高中社团生活,或是用成人的方式制定相关规则,认为是教育改革的一环,对于现役高中生而言,真能感受到实质帮助?或是符合了他们的需求?

这次,我们与青少年表演艺术联盟合作,邀请参与花样年华青少年戏剧节的6位现役高中╱职生,分成「正方:赞成现行社团规划」与「反方:反对现行社团制度」,于纪念台湾文化觉醒的「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借由某种时空对照的画面构成与概念,透过高中生的彼此讨论,回扣当年台湾新文化运动对于「结社」的价值,进行一场能够畅所欲言、不按照任何规则的「微辩论」,以正方、反方交替陈述的方式进行。同时,也在他们都喜爱戏剧的前提下,以「戏剧社」与「戏剧参与」作为主要案例,作为辩论内容的说明。

当「社团活动」成为课纲的一部分,成为每周必须参与的固定课堂时间,真的能够提供学生属于「课外」的知识与技能吗?或者,这样还算是「课外」教育吗?当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回望自己的高中社团生活,或是用成人的方式制定相关规则,认为是教育改革的一环,对于现役高中生而言,真能感受到实质帮助?或是符合了他们的需求?

这次,我们与青少年表演艺术联盟合作,邀请参与花样年华青少年戏剧节的6位现役高中╱职生,分成「正方:赞成现行社团规划」与「反方:反对现行社团制度」,于纪念台湾文化觉醒的「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借由某种时空对照的画面构成与概念,透过高中生的彼此讨论,回扣当年台湾新文化运动对于「结社」的价值,进行一场能够畅所欲言、不按照任何规则的「微辩论」,以正方、反方交替陈述的方式进行。同时,也在他们都喜爱戏剧的前提下,以「戏剧社」与「戏剧参与」作为主要案例,作为辩论内容的说明。

主持 余浩玮
记录整理 吴岳霖
摄影 刘璧慈
时间:2023/3/26 14:00
地点:台北 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参赛者

正方1号:

陈濬睿

15岁,宜兰县立慈心华德福教育实验高级中等学校一年级

2022年加入品牌沟通与艺术社

正方2号:

林佳臻

16岁,国立政治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一年级

2022年加入戏剧社

正方3号:

林妍泛

16岁,台北市立松山高级商业家事职业学校二年级

2021年加入松商剧毒(创意戏剧社)

反方1号:

何晋宇

17岁,私立培德高级工业家事职业学校三年级

目前无社团,高二时为热舞社

反方2号:

林诗庭

16岁,国立台湾戏曲学院二年级

2023年加入摄影社

反方3号:

罗可翔

15岁,桃园市立内坜高级中等学校一年级

2022年加入阿卡贝拉社

正一(陈濬睿):很荣幸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个人对社团活动的看法。在学生时代参加社团活动,像是戏剧社团,不仅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学习新的技能,还可以让我们扩展社交圈和丰富生活,我列出以下优点:

首先,参加社团活动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的人际关系。在社团中,我们可以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在一起学习讨论和彼此分享想法与经验,这样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他人。透过社团活动中建立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社团活动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尝试新的事物,例如参加音乐社团,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唱歌或乐器演奏;参加摄影社团,可以让我们学到摄影技巧;参加戏剧社团可以让我们学到戏剧表演与制作。这些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领域,透过社团机会可以开拓视野,拓展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领域。而在学生时代作为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找到未来的职业方向。

最后我要谈谈戏剧社的优点。戏剧社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表演技巧,还可以培养自信心和演讲能力,透过排练和演出,可以学习如何处理压力、如何表现自我技能技能,这些对于日后工作和人际关系都有很大帮助。对于现代社会,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而戏剧社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透过实践来磨练。

总结来说,参加社团和戏剧活动的优点有三个,第一个是拥有更多的人际关系,第二个是丰富生活、开拓资源,第三个是学习各种技能,像是培养自信心的演讲能力。

反一(何晋宇):我觉得参加社团没什么必要!你知道为什么吗?

第一部分是在于参与时间的长短问题。首先,我们常会在社团参与的时段里,因为其他被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而被老师们从社团里拉出来;再加上,身为高三生就可以体会到,高一根本还不清楚自己参与的社团,等到高二真正有参与经验后也只剩下一年,因为高三就要学测了,所以根本无法获得实质上的帮助。

另一方面,我认为参加社团会打击到自信心。为什么呢?因为有很严重的学长学弟制。这是很严重的现象,因为学弟必须听命于学长,而学长其实也是沿用了过去的体制——但是,「体制」这种东西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用,所以我认为多少会造成自信心上面的损害,或是延伸出更多问题!于是,社团的存在是弊多于利。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Behind the Scenes #1

给高中生享受青春的自由

这次「微辩论赛」组成的正、反双方成员虽都来自青艺盟(青少年表演艺术联盟),但以校内社团组成来看,正方3位成员皆为现役的戏剧社社员,而反方3位成员则分别是热舞社(现已高三,目前并无参加社团活动)、摄影社与阿卡贝拉社。本以为是「刻意分配」,却是一场意外。作为反方第3位发言的罗可翔说:「我一开始是想要选正方的,可是又觉得正方没什么好讲的!后来他们3个(指正方3位成员)就先选完了,所以我们3个只好选剩下来的!」意外促成了一次「美好的对立」——戏剧社 PK 非戏剧社。

无论他们在学校是否为戏剧社,但他们6人其实都是喜欢戏剧的,所以才会参加青艺盟活动。像是陈濬睿是因为小学参加拍摄剧本的营队、国中二年级做了戏剧相关的专题,开始对戏剧产生兴趣;林佳臻则是因为喜欢上舞台表演,也想报考戏剧相关科系。反方中的何晋宇、林诗庭本身就是就读高职表演艺术相关科系,这也产生高中与高职在社团规划上的细微差异,像是何晋宇说他们几乎全班都选一样的社团,「大家都是一起行动的,我们很少会有单独去其他社团」。反方3人之所以选择「非戏剧社」也在于学校的社团规划,包含不一定有相关社团、班上同学的共同选择等,像是罗可翔、林诗庭都是因为学校社团太少。而他们6位也都在青艺盟接触到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明白剧场创作不只有上台表演,还有更多幕后技术等。

对他们来说,社团成为课程规划的一部分是有带来好处的,特别是在目前的升学制度上更为强调「多元表现」,而社团的表现都有可能可以作为「学习历程」列入,既作为高中生选择大学科系的指南,同时也成为有利条件,带入实际功能取向。比较功利的角度来看,在社团能够学习到的技能,也不用付出额外的学费,远比到校外参加补习班、课程还要划算许多。不过,若问他们是不是会因为要探索职涯、或是为了升学用途而选择特定社团,他们都异口同声说:「不会!不会!好像都是先有兴趣,然后才选。」(注)但社团参与、或是兴趣都触发他们对未来的想像与选择,像是何晋宇想走制片、或是导演,「因为发现自己外型可能不是那么出众,身高不是特别高,所以我开始想往幕后走。」

总结来看,正、反双方虽都提出不少有意思的见解,但他们其实都还是喜欢社团的,只是对于现行制度有一定程度的无法满足。像是何晋宇说自己是喜欢社团的,特别是联合发表会可以认识到很多人,但自己学校人太少、社团也少,所以没有这样的机会而错过很多。林诗庭则延续自己在辩论时的看法,就是想要透过戏剧社来找兴趣的话,其实真的不能学到很多东西。罗可翔则希望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他认为:「不喜欢被限制住在学校规划内的社团,如果还给学生的话,是不是可以在课外有更多去发现不同活动的可能?」而这个观点其实是可以说服正方的——这份自由享受青春的权利,或许是可以交付更多决定权给高中生,相信高中生自主的更多可能性。

注:根据近期成功中学手语社倒社相关新闻中亦有社团学生提出另一种说法。林同学认为,新课纲影响大,大家选择社团也变得目的导向,不少人都选择对学习历程、升学有帮助的社团。他更直言,「比起学术性社团,表演性社团比较像是耽误前途的感觉。」参阅赵宥宁:〈曾经爆红!成功高中「1社团」只剩2成员 学生叹:下学期恐收摊〉,《联合新闻网》。

 

Behind the Scenes #2

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1920年代,台湾知识分子受到辛亥革命及世界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体认到台湾人民不能永远沦为被剥夺参政权的被殖民者,决心以非武装方式来对抗外来殖民者的政治箝制与知识封锁。1921年,林献堂、蒋渭水等人在私立静修高等女学校(今静修女中)号召成立「台湾文化协会」,透过各地支社、发行会报、举办文化演讲、设置读报社、表演话剧、播放影片等,掀起台湾新文化运动风潮。而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静修女中旁,原为市定古迹台北北警察署,自2018年10月正式开馆营运,以保存与发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精神为使命,同时立足当代视角对历史做出时代回应,透过展览、戏剧活动等方式活络观点。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