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台湾表演艺术团队与艺术家在寻求民间赞助、投资或是金融信贷等资金上,一直存在种种困难与门槛,因此政府补助成为展演与营运稳定可期的「第一桶金」。提案、简报、执行、核销结案技能,以及而各种政府补助的重点与趋势的掌握,大概是许多表演艺术创作人与行政经理人,不可不熟练的生存之道。
堪称国家艺文补助火车头与大水库的文化部成立已10年有余,除了一步一步开展升格后更健全的补助机制,更站在国家发展与紧扣世界局势的高度,引领文化艺术前行。而最值得书写的是在「10年有成」的最后3年,经历了世纪之疫的严苛考验。疫情终告远飏,在迈入下一个10年之际,为文爬梳讨论国家级补助的重要步伐。
国家艺文补助跨入新时代
2012年5月20日,1981年设立的文化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文建会)正式升格为「文化部」,除了原有的文化行政与推广事务外,并统一接手原行政院新闻局及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管的广播电视、电影与出版事务。
这是台湾艺术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文化事务在中央政府有更高的行政级别,以及更充裕的经费与人力,更重要的是文化行政要朝向更为统一并适切专业的方向发展;这更是宣告台湾「文化建设」奠基阶段已经完成,蓄积的「文化国力」正式要迈出步伐,并且要成为台湾立定的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一环。
表演艺术圈仰仗的艺文补助,也随即步上新纪元。首先针对长期与民国1996年特别设立办理文化艺术研发、奖助与推广业务的「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以下简称国艺会)在奖补助角色的模糊暧昧,以及奖补助内容叠床架屋等分际分工不清的情况,亟需解方。
碍于政策与法规限制,过往国艺会每年只有1亿多的补助经费,文化部性质雷同加上国际交流等相关补助,每年可达4至6亿的补助款额度,是实质最大艺文补助单位。文化部自2017年起规划推动艺文奖补助转型,修法放宽国艺会收入来源,使其能依法接受政府捐赠,同时规划逐年将常态性艺文补助移交国艺会执行,文化部维持政策性的艺文补助。而除了法规松绑与资源的扩增,国艺会更强调落实专业评审制度,更加贴近「臂矩原则」,以提供艺文创作者更坚实稳定的政策支持。
除了国艺会的增能之外,国家文化发展平台又增加生力军。原本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推动之「财团法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院」(文创院),因不足以解决产业断链问题,经规划改设立「文化内容策进院」(以下简称文策院),并于2019年11月8日成立,迈出不同于过往格局与视野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