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长蔡诗萍(郝御翔 摄)
焦点专题 Focus 台湾,有了台北戏剧奖!

时机成熟了,「台北戏剧奖」先冲再说!(下)

访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长蔡诗萍

A(续前)当然我们是第一次举办,所以在奖项上还是有必须解释的是,我们还不确定这个模式可以运作到怎样的程度,否则按理讲,不管是音乐剧还是一般戏剧都应该有主角、配角的差别。可是第一次若太过复杂,我担心我们的能量会承受不住,所以决定先把奖项压缩。其实光目前11个奖项,颁奖典礼若再加上表演,就已经需要两小时以上。

现在要是不做,其实就会一直拖著,愈盘算愈复杂,光是在讨论阶段,名称就可以争论很久,要不要灌个「当代」,要用「剧场」好、还是「戏剧」好。其实就先走了吧!走了之后,我们才可以继续调整里面可能碰到的问题。

我在当金钟奖评审时,学到一个经验,遇到没办法界定的作品,就会把资格放宽,让作品可以先报名进来讨论,让作品进来挑战我们的边界,所以台北戏剧奖也是如此,资格不要一开始就过分严格界定,比如说,我们有明确规定传统戏剧、儿童剧不放进来,但若有跨界作品是穿梭古今的,兼具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形式的,我们也是OK。我认为,评审团的数量若是够大,就不容易被两、三个人的声音主导,可以有更多讨论、妥协与沟通。

其他像是设计类的奖项,也是我们一开始就想要颁发奖项给剧场的幕后工作者。不过,以目前的奖项规划显然是不够的,可是我们有考虑过,如果分得太细,很可能会出现某个奖项报名的人数较少,造成评审的困难,所以第一届就先用比较广义的「设计」来报名,再看里面个别项目的报名状况,明年能够有所调整,也可能会把设计奖再分出几个类型。

我们也跟很多剧团沟通,如果一直要等到「最」完善的奖项出来,可能还要讨论很久。奖项必然会接受到争议,所以我们就先用这个方式尝试,办完第一届之后做检讨报告,第二年再重新调整。

Q在台北戏剧奖设立之后,台北市文化局是否有其他策略来推动相关艺文政策?或是希望台北戏剧奖带动怎样的艺文动能?

A我们当然希望台北戏剧奖能够带动产业化,还有明星化。

再往下推的话,我们一开始就说服台北表演艺术中心来承接颁奖典礼。因此我还特地找了曾经举办过金曲奖、金钟奖等颁奖典礼的团队,跟北艺中心开会,如何用倒数的方式,来规划整个颁奖典礼的进程,就是希望北艺也能承接这类大型表演活动的颁奖典礼。

另一个层次是,我们希望举办这个奖项后,可以回过头跟几个有戏剧相关科系、研究所的大学,包含北艺大、台艺大、台大等,有更多机会合作,透过戏剧奖来搭配一些活动,像是演讲、或是专业课程的设计。这是从演员、或是戏剧内容的源头来思考,如何让戏剧产业发展得更为完整。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是多年来很多人的心愿——定目剧。

其实我觉得台北做定目剧真的很困难,因为观众基础真的不够大,无论是国内观众、还是观光人口。过去曾有人尝试过,但这些动不动就上千人的大制作,并没办法撑这么长时间。后来我观察到的是「长销剧」,如果某个作品有不错的市场,就让它有更多的演出机会,北艺中心、水源剧场都有这样的规划。我发现这在台湾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就是剧团规模不大,每场的观众也不用太多,但可以连演多场。

所以我跟市长说,不然我们就用红楼剧场来试试这种模式的定目剧,因为红楼剧场2楼大概可以容纳250人到300多人,是很理想的观众数,然后硬体成本也较低。如果让某个作品连演一季,每周演出周五、六、日,连演一季就有大概12场左右。没有演出时,舞台放在那儿不要动,成本就降低很多。我们目前已经开始规划,也有几个剧团场勘过、并有意愿。同时,为了鼓励定目剧,也可能会在场租上给予最大的优惠。

我们想透过台北戏剧奖,达到跟北艺中心的合作,扮演典礼的推手,与学校合作戏剧专业的培训课程,完整戏剧的产制过程,并且去推动定目剧,试著展开台北戏剧一个新的里程碑!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4/07/01 ~ 2024/10/01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