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墟情报局》,2015,制片:Le Fresnoy,单频道录像装置 ,13分30秒。(许家维工作室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神灵、能剧、当代声响(下)

许家维的历史影像叙事之所可能

「和传统表演艺术合作,就是需要他们演出既有的内容,而不是创新的文本。我只要设定好舞台环境,一旦改变演出的语境,表演自然会产生变化。」许家维自我比喻像DJ、而不是指导演员的导演,「我的工作是让既有的不同元素在设定好的场景中交汇,因此,我的创作不是起承转合的单一叙事,而是网状的交织。」

镜外场景打破历史幻象

《神灵的书写》片中,可见许家维在摄影棚亲自向铁甲元帅解释创作概念和执行过程,往后,许家维常于作品中带入拍摄现场的画面,他本人也经常出现在片中,像导演、又像演员。他将电影「镜外场景」(hors-champ)的手法带入,成为影像叙事的一部分,貌似增添表演性,却又吊诡地像观赏舞台剧演出时,因为导演的介入,对表演造成扰动或产生叙事上的断裂,虚构的舞台场域瞬间被拉回现实。

诸如此类的手法,像是在《回莫村》(2012)、《废墟情报局》(2015)可见担任旁白的牧师和在现场掌镜、收音的育幼院少年团队;《在圣堂里的一场演出》看到许家维在片中与考古学家、作曲家和工作团队讨论的过程等。

拍出一部影片不是许家维创作的目的,「整个过程才是重点,我把它当成一个事件,拍摄只是事件的一环。」因此,在他作品中可看到3个时空层次:一是过去的事件,二是当事人在片中讲述事件的当下,三是观众看到作品时的未来时空。

「我不是要呈现历史究竟是怎样,反而更在意的是,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在想像事情?裸露拍摄的过程便是呈现一种想像事情的方法。」这样的概念近似于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史诗剧场的「疏离化」,借由让观众看到背后结构的裸露来打破幻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或诠释,书写也有它的选择:哪些要保留、什么要剔除,我只是把这些隐藏在背后的结构掀开来,对主流进行提问。」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