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育杰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世界的崩壞重建 肉身的冒險挑戰
近年來,隨著「跨性別」議題漸受主流接受,「跨」(Trans)身分的各領域創作者都極受注目,而在多年以來致力以「不穩定」物質和自己身體的轉變為題的法國藝術家斐雅.美娜(Phia Mnard)除了性別政治命題外,無疑是在疫情危機的此時,全球面對未來一波波危機、各自尋找自我改變適應巨變之際,令人迫切期待的先鋒人物。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人」與「非人」,身體與材質的「共作」
編舞家戴米恩.雅勒與造型藝術家名和晃平聯手打造的《器》,2019年訪台演出時曾令台灣觀眾大為驚豔;兩人在舞蹈和造形藝術的實驗再續,今年9月中在巴黎夏佑國家劇院推出新作《行星,流浪者》。如果說《器》當中蘊含了生態的命題,動物、植物、礦物岩石等自然、非人類中心的觀點,新作《行星,流浪者》則是在「非人」的天地之後,重新聚焦回到「人類」的世界,回到我們與地球的關係。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研究「缺席」與「保健」的舞蹈
出身姬爾美可布魯塞爾 P.A.R.T.S. 舞蹈學校的法國年輕編舞家暨表演者翁汀娜.克洛茲(Ondine Cloez),在疫情延遲後重開的「2020巴黎秋天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 Paris)中呈現兩部舞蹈作品。獨舞《假期假期》(Vacances vacance)是一場身體與思想之間來回穿梭的詩意獨白,逐漸演變成獨舞。談論假期、催眠、瀕死體驗等「缺席」的狀態,呈現一種走向虛空和優雅的旅程。三人舞《保持健康的藝術》(Regimen Sanitatis Salernitarium),則由一本匿名的13世紀同名古書出發,關於花園裡的植物、保持健康、身體與世界的關係。兩個作品都做了不少資料收集「研究」,並透過當代的身體來詮釋她的研究。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照著口令「動作」 DIY家具的虛擬幸福異境
由視覺藝術家西奧.梅西耶與編舞家史蒂芬.米歇爾合作的《經濟實惠的解決方案》,以瑞典宜家(IKEA)家具的DIY使用說明手冊為起點,演出者照著指令組裝家具、舞動身體,一步步建構出「幸福」的空間與自我黑色幽默的表演,質疑虛擬幸福背後的意識形態,而數位化身體或標準化組裝的命題也呼應了武漢肺炎的當前情況。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瘟疫危機時,共生物種的政治告白
由莉蒂西亞.杜希自編自導自演的《渴望,與一批馬的二重奏嘗試》,由她與一匹真正的白馬Corazon同台共演,單口相聲、日記告白般訴說與白馬君跨越藩籬的不可能關係,除了是跨物種、語言、差異的渴望之外,更是想像不同世界、階級相互信任一同生活,是一場極為政治的宣言告白。在瘟疫危機的此時,人馬的「虛構」戀情,「創造」親屬關係的可能,也正如當下面對不斷變異的病毒,不斷提醒我們學著「改變」學著超越既定藩籬框架。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如果這是我的藝術出神儀式
《群眾》是編舞家、導演吉賽兒.韋安二○一七年的舞台作品,《如果這是愛》則是奧地利導演派屈克.希沙在幕後拍攝《群眾》彩排和演出中舞者台上台下角色的紀錄片。靈感來自《春之祭》的舞台演出,以一系列慢動作暫停或抖動的動作,來剖析狂歡派對的群體行為和身體,而紀錄片則透過舞作的排練與巡迴,映射舞者之間若有似無,邊界模糊的多重關係。兩者交織探討了當代虛/實、野蠻/文明、藝術/儀式間的模糊曖昧。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黑暗之中 穿越時空跨越世代的成長傳承
世界似乎已經毀滅了,黑暗中的舞台上,只剩下一個金屬結構體,在核爆後的抽象時空裡,記憶幽魂如地縛靈般被困在此處;五名科幻的女子在廢棄的宇宙中心,於舞台上緩慢前進,朗誦、歌唱和祈禱。透過日常的儀式和普通的手勢,將日常轉變為超越,將知識一代傳給一代。這是瑞典編舞家傑夫塔.凡.丁瑟的新作《靜默》,一個關於記憶、遺忘、 世代傳承與時光流逝的,像夢一樣黑暗的作品。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傳承流通中,找到「自己的舞蹈」
法國導演曼尼弗的電影《伊莎朵拉的孩子》通過三段敘事、四位與舞蹈發生直接關係的女性,描繪了現代舞蹈先驅伊莎朵拉.鄧肯堪稱「活生生」的舞蹈遺產。編舞家傑宏.貝爾新舞作《伊莎朵拉.鄧肯》則如舞蹈歷史的演講講座與現場示範,由六十九歲舞者、老師暨鄧肯專家舒瓦茲上台演示鄧肯知名舞作,透過「教育」方式與觀者發生關係。兩作品都在在說明當下藝術「作品」的概念和定義的大轉變,作品的效應或影響可說與作品「本身」同等重要。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嘻哈攜手巴洛克 文化混搭能量爆棚
巴黎歌劇院今年歡慶三百五十歲生日,十月在其所屬的巴士底國家歌劇院上演的拉摩歌劇《殷勤的印地安人》也是慶生系列之一。這齣芭蕾歌劇以狂野的嘻哈街舞替換當年異國情調的印地安舞蹈,與原作的巴洛克風格成功混搭,民族和形式歷史的衝突,形同講述在火山上、在能量爆發當頭跳舞的故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電子音樂與當代文化 聲波中的激盪共振
自今年四月至八月在巴黎愛樂廳音樂博物館舉行的「電音」特展,以電子音樂為出發點,展陳與電子音樂一路共振發展而來的各種文化產物與現象,透過探索電子音樂的想像力、創新、神話,及與視覺藝術的對應,展示了電子音樂在當代文化中的重要歷史。整體展覽提供真實的聲音體驗和感官參與感,加上強大的視覺和空間效果,狂歡派對的氣氛召喚觀眾身上的青春身體記憶。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瘋狂的能量儀式 「物」的音樂會劇場
比利時藝術家米耶.沃洛普首演於二○一六年的作品《勞動果實》,今年六月底於巴黎近郊的Pantin演出。這個演出即是一場live音樂會,是一場炙手可熱的雕塑物劇場和音樂表演,舞台中心是一個失控的鼓樂隊,圍繞著音樂進行各種高能量的實驗。沃洛普玩弄時間的感知,破解物理定律,將破碎的物件拼湊在一起,達到新的平衡。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不斷的焦慮困境,不停的狂喜催眠派對
曾在二○一七年來台演出《強迫症之戀》的莎倫.伊爾,近期在巴黎夏佑劇院演出了同系列的續作《愛,第二章》。這兩個作品都是不羈、挑釁、令人振奮的催眠舞蹈,《強迫症之戀》將瘋狂的激情與強迫症相互碰撞,《愛,第二章》則質疑現代孤獨,以及人與人之間缺乏連結的必然結果。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超越時空橫跨形式 另一種舞蹈作品的「存在」
來自西雅圖、現居比利時的美國舞蹈家丹尼爾.萊恩漢推出的新作《創作等身》,將他的個人歷史和童年,與他十五年舞蹈創作的回憶交織,如同一項個人考古回顧展。跳舞多年,動作在身體裡留下了痕跡,編舞家回顧自己創作的編舞歷史,將自己身上仍然存在的痕跡碎片重新混合成一個新的獨舞作品,展示了過去如何銘刻於當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人與非人、萬物之間的感性關係
五月初在巴黎龐畢度中心演出的《七種歡愉》,是丹麥編舞家梅特.英格瓦森在完全運用物件、材料編舞,在舞台上創造氣候和自然景觀的「人工自然」計畫之後,回到運用人類舞者身體編舞,試圖繼續思考身體如何與環境相連的作品。作品標題《七種歡愉》一方面意味著回應內疚的七宗宗教原罪,裸露的恥辱,同時,也更直指萬物之間所有「可能」關係的美學感知本質。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恍惚淋漓、慾望顫抖的歌德夜現場
四月上旬在巴黎夏佑劇院(Th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Chaillot)演出的《對混蛋的一些希望》,是加拿大編舞家菲德列克.格哈維爾的作品。格哈維爾沒有上台跳舞,而是與三人樂團全程一起演奏各式音樂,在舞廳休息室的氛圍中,在慾望的氣味和喘息間,對著我們觀眾說起創作的責任;舞者們被音樂節拍推動,無法自制地下半身脈動漸漸遍布全身,不斷重複到幾近瘋狂恍惚的疲憊狀態,製造出濃郁的野蠻氛圍。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不斷變動,航向宇宙與永恆
活躍於歐陸舞蹈界的美國編舞家梅格.史都華,其二○一二年創作的作品《持久耐用》於今年三月下旬在巴黎Nanterre-Amandiers劇院演出,這是史都華在舞作中使用了約十五首「改變」音樂史的經典作品,由此出發來思考永恆和變動的生命哲學。作品把一個個不同的放大鏡視角下的世界放在舞台上,就像一次透過不同時代經典音樂,帶領之下的時空旅程,同時既科幻更是幽默詼諧。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科幻中的哲學 穿越時空的末日體驗
長於穿梭藝術影像與時空對話的法國編舞家嘉愛爾.布爾日,去年底發表的新作《你所見到的》受聖約翰的《啟示錄》圖像和法國科幻經典《堤》啟發,藉由舞蹈動作、姿態、身體,帶著觀眾重新思考這些我們「似乎」都認識,充斥在文化敘事當中的既定符碼,重新閱讀《啟示錄》世界末日的亙古命題。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人工智慧的愚蠢舞蹈
早期以概念性行為藝術作品聞名的法國藝術家佩維厄,近年來走向舞蹈編創與創作舞蹈影片,並與當代科技與媒體現況進行對話。佩維厄的編舞靈感來自動作考古學,也就是對技術動作手勢的收集研究,破譯過程背後的意義層次,通過舞蹈語彙,來研究數位技術隱藏的社會學面向。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逃脫舊的籠子、新的標籤
編舞家巴赫柴特希斯的新作《脫逃行為》二月中在巴黎龐畢度中心演出,在此作品中,巴赫柴特希斯試圖擺脫陳舊定型的性別規範,透過Voguing舞蹈中誇張的女性化動作,YouTube上真真假假的舞蹈教學影片及藝術家希勒姆爾對 Triadische 芭蕾舞形式的處理,用這些舞蹈語彙來質疑身體存在的真實性。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女巫的辯護儀式 逾越「正確」的藝術性
作品驚世駭俗、向來自編自導自演的西班牙藝術家安婕莉卡.利德爾,新作《紅字》改編自批判十七世紀美國清教主義的同名經典文學,表演以寓言形式展開,在利德爾極為自由的改編中,原著中象徵懲罰「通姦」的猩紅色字母A,是Angelica她自己,是愛人,是責備,是通姦,是藝術,是亞陶。如同一場女巫的辯護儀式,利德爾指出女巫面對宗教陪審團,正如藝術家面社會中決定藝術正當性的在位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