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城千古情》熱鬧的演出現場。(徐昭宇 攝)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不一樣的月光

中國演藝生態觀察(一)

面對台灣表演藝術的市場過小與演出週期過短的問題,將同為華文地區的中國大陸作為未來的市場,是可能解套的方法。但中國的演藝產業是一個極端複雜的領域,因為它是從野蠻生長到秩序歸整的一個過程,可以給我們不少啟發。本文作者長期旅居中國,觀察當地演藝生態,希望能透過系列文章,為台灣劇場創作者打開一扇認識中國表演藝術環境的窗。

面對台灣表演藝術的市場過小與演出週期過短的問題,將同為華文地區的中國大陸作為未來的市場,是可能解套的方法。但中國的演藝產業是一個極端複雜的領域,因為它是從野蠻生長到秩序歸整的一個過程,可以給我們不少啟發。本文作者長期旅居中國,觀察當地演藝生態,希望能透過系列文章,為台灣劇場創作者打開一扇認識中國表演藝術環境的窗。

前年年末,因為工作的關係,寫了一份報告〈對對與錯錯──大陸演藝市場現況與兩岸工作前瞻〉,因為是工作報告,必須全面,但無法深入。那篇文章裡我提出兩個觀點,一是「第二市場」的概念,二是台灣表演藝術的未來在中國大陸。第二市場的意思是,台灣的作品基本上無法符合中國商業市場的運作模式,但卻完全可以符合一些藝術節和場館對於內容的鋼性需求,這是台灣表演藝術進入中國市場的突破口,但這是階段性的做法,最終目標仍是更大的商業市場;至於「台灣表演藝術的未來在大陸」,一年半之後看起來,情況更是如此。二○一七年整體票房的情況,加上「藝響空間」收租爭議,上壓下煎,讓人看不到未來,接下來的人才流失將是最大的斲傷。

台灣表演藝術的能量要大於這個「市場」很多倍,造成作品常態性的生命短暫,對創作者絕對不公平。「把大陸當作我們的市場」是目前唯一解套的方法,在有策略有做法且有平台幫助的情況下,中國市場肯定是台灣表演藝術發展最好的腹地,可以填補作品生命週期過短的缺憾,可以避免作品的影響力陷於自滿自足的尷尬情境,更可以翻轉台灣多年來不變的補助政策所導致的缺乏競爭力的溫室效應,當然,最基本的,可以提高表演藝術工作者的經濟收入。但是,中國的演藝產業是一個極端複雜的領域,因為它是從野蠻生長到秩序歸整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許沒有盡頭,但熱鬧無比,可以給我們不少啟發。要把它當作我們自己的市場,首先就必須了解它。這是我把在北京工作的這些年所經歷的、所觀察的,所見所思所想整理寫下的用意。

市場,多少人假汝之名行誘惑之實?

二○一二年年末,我參加了一場北京小劇場戲劇圈的聚會,到場一百多人,組織者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特別請了幾位投資公司的高層與會。場上投資公司的人說,他們對投資旅遊演出、音樂劇和話劇這三種類型的表演有興趣。投資旅遊演出、音樂劇可以理解,但是話劇?再聽下去,原來他口中的話劇指的是「開心麻花」的喜劇。這是我第一次對表演藝術的「市場」起了探究的念頭。之後幾年,風投進入到演藝產業已是常態了,但是市場的區隔還是很清楚的,錢仍然是進到了那些有商業模式支撐的演出上,偶有意外投到偏藝術性項目,則大多虧損或獲利不足,早早撤出。市場,因此定義非常清晰,就是商業市場,較難有經濟效益的藝術性節目,雖然也存在這個市場中,但處在邊緣地帶。中國的確存在台灣所沒有的表演藝術的商業市場,那是因為中國獨有的生態環境所形成的,台灣很多節目奔著這個市場去,卻大多失望而歸,再帶上一個不好的印象,影響至今。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在於並不真正了解對岸的生態環境,並且一廂情願地以台灣的思維去想像對岸。

「開心麻花」可能是說明表演藝術商業市場最貼切的例子,同時,它也是在中國少見的成功得很健康的公司,值得做個案研究。開心麻花二○○三年創辦,十多年來在舞台劇方面,他們只做了兩件事,一個是研究喜劇,一個是研究觀眾需求,專注地為觀眾服務,尊重觀眾,以好的表演帶給觀眾娛樂。開心麻花確實塑造了一種進劇場看戲的消費娛樂型態,而且這是實實在在成為上班族下班之後的一項娛樂選擇。更實在的是,二○一五年成功轉換IP,將舞台劇拍成電影,一炮而紅,到了二○一七年,公司估值已到一百五十億人民幣,不到十五年,資產翻轉千倍以上。或許麻花的喜劇還是離我們有點遠,《驢得水》則絕對與我們氣味相投。這部可能是這幾年來最受好評、藝術性與娛樂性兼具的小劇場戲劇作品,一開始本來就是要拍電影的,只是因為劇本版權被盜用,才想儘快地做出成品,以宣示主權。小劇場版本火了,立刻開拍電影,票房雖然只有1.73億人民幣,但因為成本小(一千萬),票房收益0.47億,收益率高達476%,是二○一六年大陸國產電影第一名。

貢獻這個在二○一七年經濟規模超過五百億人民幣的市場最主要的演出類型除了開心麻花之外,還有旅遊演出、粉絲戲劇、兒童劇。旅遊演出從張藝謀的印象系列實景演出開始,現在在中國遍地開花,目前共有約一百卅個節目在演。曾看過在杭州郊外的《宋城千古情》,兩個各三千多人的劇場,一天至少四、五場,座無虛席,氣氛熱鬧,演出還算精采,導遊私下透露,這個演出給旅行社的佣金高,遊客看了也都高興,所以遊覽車絡繹不絕。製作公司在演出一年之後就申請上市了。粉絲戲劇的崛起也具戲劇性,《盜墓筆記》的舞台劇一開始的製作並不理想,但開始演出就一發不可收拾,馬上就確立了「粉絲戲劇」這個類型,曾在一個戲劇投資對接會上看到一位著名製作人,聲稱已拿到某某網路名劇的話劇版權,將演出兩百場,一場五萬人民幣的價格,以眾籌方式集資;也在一場演藝交易會上看到一家兒童劇公司公開徵求一百家加盟店,用生產線的方式生產和演出劇目。這一兩年更看到這個市場裡有資本操作的痕跡。是演藝市場龐大造就了這些不同的商業模式,也是一些推陳出新的想法成就了這個市場的可能性。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