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布斯說:「如果你的生活有50%一是快樂的、創造的,49%是有壓力的,對我來說就是個很完美的人生了。」(林韶安 攝)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一顆強壯的心 為作品創造合適的世界

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對談側記

趁著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帶著《康乃馨》再度訪台,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也應邀與台灣的觀眾面對面,與本地藝術家吳季璁與舞台設計廖音喬分享交流創作經驗。長期與德國名導彼得.查德克及碧娜.鮑許合作,面對這兩位喜愛在排練場上探尋未知的創作者,帕布斯笑說,「你需要有顆強壯的心,也要對自己非常有耐心,得有定力繼續等、繼續找。」

趁著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帶著《康乃馨》再度訪台,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也應邀與台灣的觀眾面對面,與本地藝術家吳季璁與舞台設計廖音喬分享交流創作經驗。長期與德國名導彼得.查德克及碧娜.鮑許合作,面對這兩位喜愛在排練場上探尋未知的創作者,帕布斯笑說,「你需要有顆強壯的心,也要對自己非常有耐心,得有定力繼續等、繼續找。」

背板是那片著名的康乃馨花海,彼得.帕布斯(Peter Pabst )坐在前方親切地跟大家問候;自一九八○年與碧娜.鮑許(Pina Bausch)合作後,帕布斯與鮑許共同創造出一個個既魔幻又詩意的世界,例如《康乃馨》中令人驚嘆的粉紅花田,《月滿》Vollmond裡的巨石與降雨。他的設計總讓人好奇,他究竟如何與鮑許工作?又如何能夠不斷創造出舞蹈史上經典的舞台?

此次對談由耿一偉主持,藝術家吳季璁與舞台設計廖音喬與會,四人從帕布斯如何進入舞台設計這一行聊起,漫談他與鮑許相識的過程、在創作上的恐懼、舞台設計工作的歷程,以及他如何保持穩健的心,在創作路上持續前行。

耿一偉(以下簡稱耿):您當初是怎麼進入劇場舞台設計這一行?

帕布斯(以下簡稱帕):我開始得非常晚!是從卅幾歲開始的吧。我原本在時尚業工作,後來有個機會在拜羅伊特的華格納歌劇節(Bayreuth Festival)當服裝設計助理,比起一年做三次華服,我覺得劇場有意思多了!我有很多發展角色的空間,所以我就決定要留在劇場。一開始,我去科隆一個有名的服裝設計系唸書,但當時是六○年代末,歐洲社會正有著革命性的轉變,規則、文憑的概念都在被顛覆,所以我也沒很認真唸書。某一天,我的老師跟我說,波鴻劇院的彼得.查德克(Peter Zadek)在徵助理,叫我務必去應徵,但我因為沒有作品集就沒去,後來我的老師又來說了好多次:「我希望你真得知道我在說什麼,波鴻劇院是最好的劇院之一,查德克是非常重要的劇場導演,這種機會一生只有一次。」可是我還是沒有作品集啊,所以我就假裝我是碰巧經過波鴻,直接進去問能不能現在就面試。我至今不明白他們後來為什麼會用我,我從來沒有劇場的背景,忽然就在最頂尖的一群人旁邊做事,這真的很令人困惑……不過這就是我第一份舞台設計工作。

耿:您與碧娜.鮑許便是在波鴻劇院認識的,能不能請您聊聊與碧娜相遇的過程?

帕:有一次查德克問我說,要不要跟他去烏帕塔看一個年輕的、怪怪的編舞家排練,我就跟著去了,剛好碰到他們在重排《春之祭》,當時我完全看不懂,但查得克立刻邀請碧娜到波鴻劇院,做一個跟莎士比亞有關的作品。後來我們就常常見面,整晚都在喝一桶桶的紅酒,但我們沒有談過任何關於舞台設計的事,那時碧娜的伴侶羅夫.玻濟戈(Rolf Borzik)是她的舞台設計,我們各自也都很忙,所以什麼事都沒發生。後來玻濟戈過世,碧娜需要找新的舞台設計,但畢竟玻濟戈是碧娜在靈魂上與工作上的重要伴侶,而在他剛過世、碧娜正在哀悼時,你要進來取代這個位置,對很多人來說是很不自在的事。我也有同樣的感覺,但我還是先到烏帕塔看看。當時,我看到所有舞者們像一群小精靈,環繞、照顧著一個非常哀傷的女人,對我來說,這真的是很美、很美……有個情感很豐富的捷克舞者,他用充滿情感的眼睛看著我說:「彼得,請你來吧!來吧!」我忍不住就融化了……一切就這麼開始。

吳季璁(以下簡稱吳):您跟碧娜.鮑許合作的每個作品,差異性與實驗性都極大,鮑許的創作方式又如此開放,對舞台設計來說想必很有挑戰性,我很好奇您第一次跟她合作時的經驗?

帕:要找到好的合作對象非常難,跟找到好的人生伴侶一樣難,對我來說,跟碧娜的合作默契是罕見且珍貴的。碧娜的工作方式跟劇場或歌劇那種很精確的方式很不同,很多時候碧娜甚至也不知道她會做出什麼樣的舞作,所以在設計上有很大的自由度……但自由有時也意味著很恐怖。之前與查德克合作的經驗幫助我很多;查德克跟演員工作也是發展式的,他渴求每種可能性,這種好奇心跟碧娜很像,他們都不會被第一個直覺或想法綁住,會深掘有沒有其他可能,這樣放膽去嘗試的過程確實會很沒安全感,也很脆弱,尤其對舞台設計來說,每天那個黑色框框的模型就這樣看著你,看你要放什麼東西,所以你需要有顆強壯的心,也要對自己非常有耐心,得有定力繼續等、繼續找。這個經驗讓我在跟碧娜合作前,就有了要跟未知共處的心理準備。

我想分享一個跟查德克工作十年後的小故事。某天我跟查德克說,我常覺得我超級不適合這行,當初應該是個奇怪的錯誤我才會做這行,每次人們把我設計的東西放到台上,我都想躲到地下室,怕他們終於發現我是個假貨。每次別人打電話來找我合作,我答應完又會後悔「你這個笨蛋!你什麼都不會,為什麼要答應?」查德克說:「冷靜點,我已經做這行卅五年,我每天起床時都想從窗戶跳下去,因為我都覺得完了!我不知道要做什麼!不過,如果有一天你覺得你懂創作,你就應該停止,因為接下來你做出來的東西會超無聊,而你不該拿無聊的東西騷擾別人。」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