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透過影像深度探討現實劇場和虛擬空間的身體。(林鑠齊 攝)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看臉在跳舞

第二屆「小亞細亞2000舞蹈網絡」

整套節目兼顧了創意和文化呈現,有編舞者個人情感及生活經驗的描述,而空間、燈光和音樂等劇場元素也融入表演,增添作品視覺效果。

整套節目兼顧了創意和文化呈現,有編舞者個人情感及生活經驗的描述,而空間、燈光和音樂等劇場元素也融入表演,增添作品視覺效果。

第二屆「小亞細亞2000舞蹈網絡」

10月22〜24日

台北皇冠小劇場

「小亞細亞2000舞蹈網絡」節目型態和去年大致相同,由四個來自不同地區的獨舞者自編自舞,共組一檔表演。獨舞是很難表現的舞蹈形式,不僅舞者本身的技巧好之外,還要創意夠、視覺強,而且空間運用得當。

《靈》以多媒劇場傳達觀點

香港的楊春江以《靈靈性性-天體樂園》選段爲整套節目開場,投射在劇場內的各種影像形成整支舞的焦點,從觀衆進場的那一刻,表演便已開始,被影像分割出的表演區吸引觀衆目光,舞蹈不由暗場序幕,全舞沒有冷場。

舞者的身體技巧是這支舞好看的基礎,從最初對應於影像以貼地板線出場、影像裡的臉部律動、影片人物的肢體動作和劇場表演者間的雙人舞等,舞者在表現爆發力和身體延展力的同時,動作也力求精準。非科班出身的楊春江,沒有學院壓力,也沒有派別窠臼,因此在肢體語彙運用上反而有更大空間,東西方元素在舞蹈裡隨處可見。然而,獻技並非這支舞蹈唯一的優點,還有創意和流暢的節奏營造出的劇場視覺效果。

影像舞蹈對台灣觀衆而言,不是新鮮事,玩得不一樣才有趣。楊春江的繪畫底子對舞蹈和影像所形成的畫面有一定程度助益,抽離舞蹈時,影像彷彿一幅流動的畫,舞者在影片裡的構圖,喚起觀衆對某些畫家作品的印象。劇場裡的舞者和影像中人物的肢體對話,跳脫雙人舞的結構後,反而開發出身體更多的可能性,呈現不同型態的律動面貌。大學時期硏修音樂的他,對音符表徵的情感及節奏掌控自如,身體傳達出的情感和律動強弱,與旋律、擊樂器的節奏緊密結合。

在《靈靈性性-天體樂園》中,舞者透過影像裸舞並不會給觀衆耍噱頭的感覺,而是爲現實劇場和虛擬空間身體交集、對比做深度探討,冷漠與眞情也好,趣味和嚴肅也罷,舞蹈在聲光影視覺效果兼備的同時,也留給觀衆內心沈澱和思索的空間。

《雨》以細緻的肢體取勝

相較之下,台北的楊銘隆有更多肢體的表現,《雨下的藍》創作意念源自雨和水的意象,舞台表現並不強調雨或水的形,反而有比較多內心情感的表達。

有學院背景的楊銘隆,舞蹈技巧紮實,身體條件也相當好,幾年在美國崔莎.布朗舞團的表演經驗,身體訓練出更好的操控力。他這次的新作嘗試跳脫過去的創作風格,和他過去玩重心、玩線條不太一樣,觀衆看到許多細膩的部分,例如肌理,每一個舞段的動作都不算太大,在強弱有致的律動中,發掘更細微的肢體變化。

燈光設計是全舞的重心,對一支完全沒有佈景和道具的舞蹈而言,除了舞者「秀」身體之外,就只能仰賴燈光控制觀衆視覺。《雨下的藍》一開始用圓形的燈區將舞台濃縮成一個小圓區,讓觀衆可以定焦在舞者的身體,不會因爲劇場空間過大分散視覺,相當程度遮掩表演單調的缺失。接著,表演區由圓而方,再回到圓狀,漸進式地從右而到左舞台,彷彿雨下的初始,由點而線而面。在營造舞台意象之餘,燈光對於表演者身體肌理展現也有加分效果。

頭盔與熊裝掙扎在内在與表象之間

來自澳洲墨爾本的凱特.丹柏若(Kate Denbourough),其舞蹈戲劇性強烈,以一個科技感強的頭盔爲主軸,肢體律動環繞著舞名《拋掉》運轉,觀衆看到各式企圖掙脫頭盔的動作,情境成爲帶領舞蹈表現的主要元素。頭帶閃動光點的紅衣舞者出現在昏暗舞台中央,確實搶眼,觀衆看不出獨特的身體語彙,或者創新的技巧,整支舞蹈比較像是劇場表演,肢體是傳達情境的媒介,表達死而復生、正軌又失序等意象。

對觀衆而言,要耐心品味獨舞者耗時間做「拋」動作時的內心起伏,並不容易,無形中也降低表演的可看性。

演出最後由《鬥熊》收場。從小學習芭蕾的日本舞蹈工作者永谷亞紀,身體表現相當流暢,各段舞裡都隱約呈現舞者身體紮實的技巧,以及習舞歷程融合的多元元素。《鬥熊》設定多種時空,舞台上從燈光到音樂,也隨著預設的環境產生變化,讓觀衆對舞意有粗略認識。

在肢體部分,穿著熊裝扮人偶的舞者同時也表徵自我的另一面貌,編舞者安排不同質感的動作,傳達自我眞實與表象的兩面,舞台上一人分跳兩角或多角,永谷亞紀除了表現不一樣的動作質地外,角色轉換時的語彙變化也相當流暢。

從整套節目來看,這次的「小亞細亞2000舞蹈網絡」兼顧了創意和文化呈現,雖然有編舞者個人情感及生活經驗的描述,空間、燈光和音樂等劇場元素也融入表演,增添作品視覺效果。此外,舞序的安排讓人有起承轉合的感覺,觀衆可以隨著舞台情緒呼吸,進劇場後眼睛隨之一亮,收穫而歸。

 

文字|王凌莉 新聞文字工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