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臨時間廊》將對時間的主觀感受化為舞蹈。(郭定原 攝)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誰在乎時間?

談「光臨時間廊」中的編舞槪念

舞蹈自身的價値有時甚至超出了其陳述含義的價値,從這個觀點出發,也許就不需太在乎「時間」是什麼,畢竟「舞以載道」不過是衆多詮釋舞蹈的途徑之一。

舞蹈自身的價値有時甚至超出了其陳述含義的價値,從這個觀點出發,也許就不需太在乎「時間」是什麼,畢竟「舞以載道」不過是衆多詮釋舞蹈的途徑之一。

三十舞蹈劇場新作《光臨時間廊》結合了舞蹈以及多媒體,呈現時間概念中的循環、變異、相對等性質。編舞者以象徵的方式呈現:例如〈啓程〉(共同創作)以光線構成的迷宮來象徵人生的旅途、〈迴廊〉(張秀萍編舞)以搖呼拉圈來象徵時間的重複、〈憶廊〉(吳碧容編舞)以眞實的舞者和放映機投影在牆上的舞者交織的影像,來象徵記憶與現實的牽扯,或者如〈光之廊〉(蘇安莉編舞),更直接以肢體動作具象模仿時鐘指針及鐘擺的行走以指涉時間。這些主題在不同程度上都跟「時間」有關,當然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跟時間有關,舞蹈本身就存在於時間的象限之中。

呼拉圈所傳達的正好是一般人對時間所產生的錯覺,事實上我們習以爲常的日夜交替、四季輪迴乃至於時鐘的轉動等現象,都不是時間自身。在這些連續不斷、看似重複的現象長流之下,我們無從得知時間的本質是什麼,我相信也不是這齣舞蹈所能揭示的。

別讓單純的美自眼前流逝

不過在這齣舞蹈當中,時間本來就不是被客觀解析的對象,而是將對時間的主觀感受形式化爲舞蹈,因此時間的本質不是編舞者所要強調的重點。編舞者賦予這齣舞蹈的風格是抒情遠甚於說理,觀衆若想透過舞蹈去探究時間的原貌,無疑是一條不通的死路。當理智忙於拆卸組裝每一個舞蹈動作,並嘗試爲其套上意義的外衣時,單純直接的情感以及肢體線條的律動源源不斷地自眼前流失,卻視而不見。

美國的舞蹈史學家Selma Jeanne Cohen 說過,舞蹈是一種爲了讓人們觀看它而設計的動作,舞蹈自身的價値甚至超出了其陳述含義的價値。從這個觀點出發,也許就不需太在乎時間是什麼。去感受〈憶廊〉中舞者豐沛的情感對話、〈光之廊〉中視覺上的幾何美感,以及融合前面幾段舞作元素巧妙構思的〈時間廊〉,對觀衆而言大概已經足夠,畢竟「舞以載道」不過是衆多詮釋舞蹈的可能途徑之一。

誰還在乎時間是什麼?

 

文字|郭定原  攝影、文字工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