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齣戲從一樁春秋故事,變奏為公演前的彩排戲碼,再變奏為角色的錯置,再變奏為真實與戲劇的類同與混淆,最後再變奏為嶄新的對位,結構層次均錯落有致。
戲班子劇團《東施眼裡出西施》
6月9~14日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九年來,戲班子劇團集結了一群主要從文化大學戲系影劇組畢業或在學的校友,翻譯、改編、創作、演出了許多角色扮裝與愛戀題材的戲劇作品,一般來說,口碑都還算不惡。該團在今年六月中所推出的最新作品《東施眼裡出西施》也不例外,甚至於在編劇技巧上,應該還可以好好嘉獎一番──同樣是玩「戲中戲」的戲劇技巧,這齣戲似乎就比其他劇團或作品來得豐富許多。
「戲中戲」的核心情節,其實是春秋時期的一段故事──吳越相爭,越國大夫范蠡特意要用美人計來迷陷吳王夫差,即將江南第一美女西施作爲獻禮送給夫差,而後范蠡與西施則時常互通有無,范蠡因此而獲得吳國許多重要的情報,西施也因此對范蠡產生了更多的情愫。
編導梁明智就像大廚調理烹煮一樣,適時地在「核心情節」加油添醋,時而藉由虛擬角色的介入,時而透過身分扮裝與轉換,時而玩弄戲與戲中戲的模糊與曖昧,時而也來段「傷它悶透」(sentimental)的氛圍處理,至少在筆者所看過的戲班子劇團的自創劇當中,算是頗爲成熟穩健的一個編導作品了。以下便分爲幾個層次來評介這齣《東施眼裡出西施》。
身分的扮演與轉換
這齣爆笑喜劇總共動用了七名演員(註1),分別爲林美秀、林嘉莉、傅仰曄、莊心輔、林鴻麟、謝從華、黃維靖,其中前四位從去年的《我是一朵花》(「四度空間劇團」作品)、《假期愉快》(「親愛的劇團」作品)到今年的《愛他的女人和男人》(「交互蹲跳劇團」作品)、《天亮之前我要你》(「創作社劇團」作品)等等,就陸陸續續有些合作演出的機會,已培養出某種默契。而後面四位(含莊心輔)則均爲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前後期的系友或在學生,不管是在劇團風格的維續上或在系風與表演方法的傳承上,也都有某些相似之處。基本上,這七位演員的劇場演出經驗雖各有所異,但就表演學習與自我充實上,異中有同,所以整齣戲看起來,至少在表演品質與水準,是蠻整齊的。
他/她們分別扮演的戲中角色爲劉慧慧(林美秀飾)、周鶯鶯(林嘉莉飾)、謝善(傅仰曄飾)、邱傑(林鴻麟飾)、顏禮初(莊心輔飾)、周媽(謝從華飾)、Joy(黃維靖飾)。戲的開幕是一個劇團正在排練《西施的秘密生活》這齣戲,由劉慧慧飾演東施、周鶯鶯飾演西施、謝善飾演夫差、顏禮初飾演范蠡、Joy飾演小兵,這齣戲的情節正如前段所述。因爲這場排練已進入彩排階段,視同正式演出,但是東施、西施、夫差、范蠡等四個主要角色之間的緊繃張力遲遲未表現出來,身爲導演的邱傑相當地緊張與懊惱,幾近歇斯底里,周媽在一旁不斷地安撫。
這群戲中角色,其所扮演的戲中戲角色的錯置,主要和戲中角色的性格與角色之間的愛慕關係有關:劉慧慧對愛情的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就像戲中戲裡的東施)、周鶯鶯的敢愛敢恨(就像戲中戲裡的西施)、謝善的風流成性(就像戲中戲裡的夫差)、顏禮初則太過理性(就像戲中戲裡的范蠡)、邱傑則一直在尋覓眞愛、周媽對邱傑的偶像崇拜,以及Joy與「小宏」(一直未在戲中出現,只存在於手機的另一頭)的「出櫃」(come out)。就是這些戲中戲以外的力量,將角色扮演的對位拉扯成錯位,導致人戲不分,頻頻出錯,屢屢尷尬難堪。
刻意的戲中戲與錯中錯
當然,這些「紕漏」都是在編導的設計之中的。前文曾提及,這齣作品的「戲中戲」的戲劇技巧,要比其他劇團或作品來得豐富許多──不玩過多過雜的角色扮演,全部由七位演員所扮演的七個角色去延伸扮演;不將戲中角色的身分背景複雜化、至而失焦,幾乎全部側重在愛慕關係與議題上;敘事結構採取單一順敘的向度,往前發展劇情,不搞倒敘、插敘、或者是循環敘事,保持敘事觀點的精純度;最後,在同一「核心情節」的基礎之上,製造不同層次的主題變奏與角色錯位,更能挑動觀衆審美的喜逗情緒。
最後,這種種的紕漏與錯置,層層的混亂與反轉,都在「尋得眞愛」的意念與行動下被統一了:劉慧慧與謝善、周鶯鶯與顏禮初、邱傑與周媽、Joy與小宏,全都找到了另一半,「人都需要另一半,這種慾望根深柢固又源遠流長,無非是要使『半侶』成爲『伴侶』,結合兩半成爲一個完整的人,藉以尋回本性」(註 2)。
表演風格的角力場
編導不但是透過角色來呈現彼此之間的愛慾糾葛,還刻意安排演員用不同的表演風格進行「戲劇扮演」與「生活眞實」的辯證。劉慧慧被顏禮初認爲有戲劇表演的天分,但需要經過更多的琢磨;周鶯鶯則是在周媽的殷切期盼與細心的打點經營下,成爲三級片的演員,以有點拙劣與誇張的表演,來詮釋西施這個角色;謝善一直是個九點半檔的連續劇演員,一切的演出以快速達到效果爲原則,從不講求什麼角色心理性格;顏禮初則正好和謝善相反,純然是個「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忠實信徒,一切講求心理寫實的方法演技與情緒記憶;邱傑則是個理想主義式的(或應稱之爲幻想主義式的)導演,就像《暗戀桃花源》一劇中,要求演員「演得像一株白色的山茶花」的導演;周媽是個歌仔戲迷,也算票友,因爲平時每次排練或演出,都會跟著周鶯鶯前來,《西施的秘密生活》一戲早已了然於心,倒背如流,在邱傑因傷住院的公演期間,竟也可以上場串串開場的「說書人」角色;至於Joy,在劇場表演經歷上,幾乎只能算是個菜鳥,一心一意只想把類似螺絲釘角色的小兵演好就好了,因爲他的心思根本已經被「要不要與小宏一起出櫃」這件事所佔滿。
這麼繁複多樣的表演風格,倒是區隔鮮明,觀衆不至於被搞混。不管是連續劇的高效率表演,還是三級片的皮肉表演,抑或是步步講求動作成因的史坦尼表演體系,通通都在「角色的眞心話」裡被統一了──這是邱傑理想中的表演最高境界,就像張曼玉所飾演的阮玲玉一樣,透過導演關錦鵬的半紀實電影結構,張曼玉一下子成爲三〇年代的中國電影女神阮玲玉,一下子又是張曼玉對她所飾演的阮玲玉這個角色所產生的心理衝突,甚至於還有張曼玉本身對阮玲玉這個歷史人物的個人看法。有虛有實,有揣摩有批判,但是演員的自覺性與主體性卻一直沒有消逝,邱傑要的就是這個。所以在邱傑因傷住院後,團長謝善就遵循導演邱傑的創作理念,也要求每個戲中的團員在所飾演的角色第一次上場之際,要說出「眞心話」,就像在整個扮演角色的戲劇情境之下,開出了一個窗口,讓團員透過窗口向窗外宣洩內心的眞實感受。在這一刻,觀衆所看到的就是「戲劇扮演」與「生活眞實」被整合統一了;當然,置放在《東施眼裡出西施》與《西施的秘密生活》交疊不分的情境中,自然是對比突擠出許多笑料。
戰國紅顏施甘露,東施西施好英姿
戰國紅顏施樂園,東施西施好鹹溼
這兩幅對聯分別是《東施眼裡出西施》上半場與下半場的舞台兩側所掛的對句,有點像是元雜劇劇終的「題目正名」,巧妙地點出這齣戲的「變奏」主題,從一樁春秋故事,變奏爲公演前的彩排戲碼,再變奏爲角色的錯置,再變奏爲眞實與戲劇的類同與混淆,最後再變奏爲嶄新的對位,結構層次均錯落有致。走筆至此,才赫然發現編導梁明智在節目單裡也有一段話:「一齣戲,從頭到尾都一直在賞自己巴掌,不斷把好不容易建立的邏輯秩序全部搞亂,還大模大樣、裝聾作啞地繼續演下去,是爲荒謬,是爲精采,是爲魔術,是爲騙死人不要錢的厲害勾當。」嗯!有點「後設」的味道!難道梁明智在編寫該劇時,已經測知觀衆的反應?
無論如何,筆者認爲一齣戲要好看,其實很簡單,掌握一至兩個主題,好好結構經營,不至於敘事失焦,也不會收不了尾巴,只要創意夠,誠意足,觀衆自然而然會產生興趣,戲班子劇團這次所演出的《東施眼裡出西施》應該可以是個好例子!
文字|于善祿 文字工作者
註:
- 這齣戲所有演員的扮演層次與關係如下表:
演員 |
戲中的角色 《東施眼裡出西施》 |
戲中戲的角色 《西施的秘密生活》 |
錯置後的角色 |
林美秀 |
劉慧慧 |
東施 |
西施 |
林嘉莉 |
周鶯鶯 |
西施 |
東施 |
傅仰曄 |
謝善 |
夫差 |
夫差 |
林鴻麟 |
邱傑 |
|
南施 |
莊心輔 |
顏禮初 |
范蠡 |
范蠡 |
謝從華 |
周嫣 |
|
北施 |
黃維靖 |
Joy |
小兵 |
小兵 |
2.引號内語句引自古希臘喜劇作家亞里斯多芬尼茲「論愛的本質」,呂健忠譯,《利西翠妲──男人與女人的戰爭》,台北:書林,1989年,頁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