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納是二十世紀世紀初期匈牙利最偉大的音樂教育家之一。(福茂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里程碑 Milestone 里程碑

現代音樂教育的巨擘

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李奧.韋納

匈牙利音樂教育家高大宜的教學法在二十世紀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但是另一位教出許多著名音樂家的音樂教育家李奧.韋納卻只在行家間流傳。韋納的教學法對於室内樂與器樂演奏有著極大的影響,二十世紀叱吒樂壇的音樂家有不少出自門下,但是韋納的名字卻被衆人漸漸淡忘。

匈牙利音樂教育家高大宜的教學法在二十世紀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但是另一位教出許多著名音樂家的音樂教育家李奧.韋納卻只在行家間流傳。韋納的教學法對於室内樂與器樂演奏有著極大的影響,二十世紀叱吒樂壇的音樂家有不少出自門下,但是韋納的名字卻被衆人漸漸淡忘。

從一八八一到八五短短不到五年間,匈牙利誕生了三位偉大的音樂家:巴托克、高大宜與韋納。三個人都是作曲家,都是布達佩斯音樂院的同事,作育英才無數,卻分別在不同的領域,深深影響後世。

巴托克、高大宜名氣大,韋納較不爲一般大衆熟知,但在行家圈子裡,韋納卻是「追求完美」的象徵。

李奧.韋納(Leo Weiner,1885-1960)生於布達佩斯,一生很少離開這座城市,最後也終老於斯。童年時由哥哥啓蒙識譜,展露過人天賦,無師自通,即能彈出一手好琴。組織、觀察、分析能力超強,天生好老師的材料。

一八九七年,韋納巧遇萊納(Fritz Reiner,曾任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當時年僅九歲的萊納正在彈奏華格納的歌劇《唐懷瑟》序曲,十二歲的韋納正好由窗前經過,當下決定登門拜訪,面邀萊納做他的雙鋼琴搭檔,並且提議:「除了華格納,可以再來點貝多芬與舒曼。」韋納的教學經驗,大概從這個時期就開始累積了,除了面授萊納一些技巧方法外,甚至還建議他應該朝指揮發展。萊納接受建議,後來成爲大指揮,開創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黃金時代,教學上也頗有成就,教出名指揮伯恩斯坦。

一九〇一至一九〇六年,韋納就學布達佩斯音樂院,隨Hans koessler學作曲。學生時代的韋納即已光芒四射,作品經常獲獎,被譽為匈牙利作曲界的新希望。他成名比巴托克、高大宜早,畢業後曾經遊學維也納、柏林、萊比錫、巴黎,吸收古典浪漫的傳統菁華,特別是貝多芬嚴整的形式與比才豐富多采的管弦樂法,成爲韋納終生追求的典範。

為匈牙利音樂扎根

一九〇八年,韋納受聘回母校任教,教授理論課程,四年後改教作曲。一九二〇年起,韋納開始指導室內樂課程,這是他一生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工作,一直教到他過世爲止。

韋納在布達佩斯音樂院的作曲家同事有巴托克、高大宜與杜南伊,但是巴托克拒教作曲,因爲他認爲作曲是學不來的,因此他只教鋼琴。韋納從一九二二年起也辭去教授作曲的工作,專心一志地以室内樂課程來嘉惠年輕的音樂學子。

韋納的不教作曲,與巴托克原因不同,主要來自他自己的創作危機。他無法接受無調性的風潮,認爲那是死路一條,也不希望學生們受害,唯一的辦法,只有退出。

在室內樂的領域裡,主要的曲目都來自古典浪漫主流作曲家的作品,和韋納的創作理念不但不相牴觸,還一直是他追求景仰的目標。如何將作曲家菁華中的菁華(室內樂)作完美的具體呈獻,也就成了韋納課堂上的主要課題。

韋納的課深具吸引力,學生蜂擁而至,他的教室像音樂廳,每一堂課都是一場精采的演出。課堂上他不苟言笑,沒有不相干的廢話,只有直搗問題核心的精闢見解。學生經常被批評得體無完膚,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存活下來,就能經得起外面世界的大風大浪。

韋納室內樂課的基礎建立在他長期對經典作品所做的精密分析。他不談抽象的音樂性或空泛的技巧,而著重在樂曲結構、句法、彈性速度以及作曲家的原意。

韋納很注重室內樂的精髓:互相聽,如何聽,誰是主,誰是從。一九二八年,他以音樂院學生爲班底,組成一個無指揮的管弦樂團,人數多達四十人,徹底發揮室內樂的精神。安妮.費雪(Annie Fischer,匈牙利名鋼琴家)學生時代曾經在課堂上和這個樂團合奏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接受韋納的指導。而費雪的莫札特是筆者認爲少數理想的莫札特演奏。

音樂教育的傳承

韋納一九四九年退休,但他繼續留校任教,一直到一九六〇年過世。四十年的光陰,韋納全力投入室內樂的教學,經過他與不同世代的學生在課堂上千錘百鍊地實踐,成就出無數舉世聞名的音樂家。例如:

指揮家:弗利兹.萊納(Fritz Reiner)、尤金.奧曼第(Eugene Ormandy)、安妥.杜拉第(Antal Dorati)、喬治.塞爾(George Szell)、喬治.蕭提爵士(Sir George Solti)、弗蘭克.弗立克希(Ferenc Fricsay)、拉斯羅.哈拉兹(Laszlo Halasz)等。

小提琴家:埃立克.莫利尼(Erica Morini)、左頓.左克里(Zottan Szekely)、桑朵.費佛(Sandor Vegh)、堤伯.韋加(Tibor Varga)等。

中提琴家:丹尼斯.克羅茲(Denes Koromzay)。

大提琴家:傑諾斯.史塔克(Janos Starker)、保羅.左伯(Paul Szabo)等。

弦樂四重奏團:雷納弦樂四重奏(Lener Qr.)、匈牙利弦樂四重奏(Hungarian Qr.)、費佛弦樂四重奏(Vegh Qr.)等。

作曲家:喬治.庫塔克(Gyorgy Kurtag)。

名單中有些音樂家在樂界中的輩分極高,如莫利尼、萊納、奧曼第、塞爾等,更顯見祖師爺韋納的地位崇高。

有些音樂家則在不同的音樂院或音樂節傳授室內樂的課程,繼續發揚韋納的理念。例如史塔克、Sebok在印第安那大學(Sebok教過William Preucil,Preucil爲克里夫蘭弦樂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現任克里夫蘭弦樂團首席),左克里在加拿大辦Banff藝術節,費佛在薩爾茲堡音樂院。八十年代初,史塔克更在印大舉辦唯一的一次韋納國際音樂節。至於韋納在布達佩斯音樂院的室內樂課程則由作曲家庫塔克延續。

指揮家蕭提爵士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及他對恩師韋納的感念:「我所有音樂上的成就,大多源自韋納的教導──相信我,我一點都不誇張。」(萊納也說過類似的話)他並且回到匈牙利錄製他生前最後一張CD,指揮他三位老師巴托克、高大宜、韋納的作品,爲他自己的音樂生命之旅,劃下完美的句點。

大提琴家史塔克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假使他當印大音樂院院長的話,他一定加強合唱與室內樂的課程,合唱來自高大宜的教育理念,室內樂則是延續韋納的教法。兩者都是培養一位完整音樂家不可或缺的過程。

韋納的傳藝

今年由台加表藝工作坊舉辦,即將於八月舉行的第一屆加台夏季音樂節,就將請來匈牙利裔的加籍音樂家Klara Belkin主持韋納傳藝班,她是少數受教於高大宜及韋納而仍舊活躍於當今樂壇的大提琴家,Belkin認爲韋納教學法的特色在於「強調細節」,再小的細節都不能被忽略。作曲家的每一個記號,先要經過徹底地解析,然後決定演奏的方法。不管是和聲、句法、圓滑線、頓音或強弱等指示,彼此都息息相關,牽一髮動全身。所以演奏者必須來回演練,不停地嘗試,直到找出統合的音色與律動,所有的樂器像是一個人在演奏。

由於韋納教學法非常地細緻,Belkin將以大師班的方式指導不同的室內樂組合。她強調學習的過程中,「視」與「聽」都很重要,學員們經過台上的演奏與台下的觀摩,才能全面吸收韋納教學法的精隨。Belkin預期每一位學員受完訓練後,會像每一位韋納的學生一樣,更加熱愛音樂。

韋納曾經出版數本音樂著作,但是都屬於和聲理論或曲式分析方面,實際的演奏或詮釋方法沒有形諸文字,而他的嫡傳弟子又逐漸凋零,所以這個傳藝計畫等於是個搶救計畫,在與時間賽跑中,希望留下較爲具體的影像、錄音或文字資料。

國內目前不缺巨星式的國際音樂節,演完走人,泡沫式的激情過後,一切回復原點。韋納傳藝計畫希望做點扎根的工作,將傳說中的室內樂教學法引介進來,做好音樂藝術的傳承。

 

文字|王立德 加台音樂節常任指揮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更正啓示:

表演藝術雜誌第100期「因為紐約所以樂音奔騰」一文,文中附圖,皆由美國Magnum Photo, Inc所沖印,因故未能隨圖附上沖印公司名稱,在此向提供者致歉。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